江阔风烟易晚,山高草木先秋。独倚阑干尽日,此身与世悠悠。
江阔风烟易晚,山高草木先秋。独倚阑干尽日,此身与世悠悠。

dēngshānwànghǎishǒu--zhānglěi

jiāngkuòfēngyānwǎnshāngāocǎoxiānqiū

lángànjǐnshēnshìyōuyōu

张耒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19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告俨、俟、份、佚、佟:
告俨(yǎn)、俟(sì)、份(bīn)、佚(yì)、佟(tóng)
译文:告诉严、俟、份、佚、侮诸子:
注释:俨、俟、份、佚、佟:陶渊明的五个儿子。参见陶渊明《责子》诗。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译文:天地赋予人类以生命,有生必定有死。自古至今,即便是圣贤之人,谁又能逃脱死亡呢?子夏曾经说过:“死生之数自有命定,富贵与否在于天意。”孔子四友之辈的学生,亲身受到孔子的教诲。子夏之所以讲这样的话,岂不是因为人的穷困和显达不可非分地追求,长寿与短命永远不可能在命定之外求得的缘故吗?
注释:赋:给予。谁能独免:逮本作“谁独能免”,今据《宋书》及李本、焦本改。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孔子的学生。四友:孔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为孔子四友。(见《孔丛子·论书》)子夏与他们是同辈。音旨:指孔子的教诲。旨:要义。发:发表,讲。斯谈:这话,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之语。将非:岂不是。穷达:失志与显达,指命运的好坏。妄求:非分地追求。寿夭:长寿与短命。外请:在命定之外求保。故:缘故。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wǔ)。自量为己,必贻(yí)俗患。僶(mǐn)(miǎn)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xù)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译文:我已经年过五十,年少时即受穷苦,家中常常贫乏,不得不在外四处奔波。我性格刚直,无逢迎取巧之能,与社会人事多不相合。自己为自己考虑,那样下去必然会留下祸患。于是我努力使自己辞去官场世俗事务,因而也使你们从小就过着贫穷饥寒的生活。我曾被王霸贤妻的话所感动,自己穿着破棉袄,又何必为儿子不如别人而惭愧呢?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只遗憾没有求仲、羊仲那样的邻居,家中没有像老莱子妻那样的夫人,怀抱着这样的苦心,内心很是惭愧。
注释:以:因。弊:贫乏。游走:在外奔波,指外出做官。性刚:性格刚直。才拙:才能拙劣。指不会逢迎取巧。与物多忤:与社会人事多不相合。忤:逆,违背。自量为己:自己估量自己。即为自己考虑。贻:遗留。俗患:指世俗官场上的祸患。僶俛:勉力,努力。辞世:指辞去世俗事物,即辞官归隐。汝等:你们。孺仲:东汉王霸,字孺仲(《后汉书》作“儒仲”),太原人。《后汉书,逸民列传》说他“少有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征不至,以寿终”。又《后汉书·列女传》载:太原王霸“妻亦美志行。初,霸与同郡令狐子伯为友,后子伯为楚相,而其子为郡功曹。子伯乃令子奉书于霸,车马服从,雍容如也。霸子时方耕于野,闻宾至,投耒而归,见令狐子,沮怍不能仰视。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卧不起。妻怪问其故,始不肯告,妻请罪,而后言曰:‘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惭于儿女乎!’霸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遁。”败絮:指破棉袄。拥:缠裹,穿着。何惭儿子:又何必为儿子的贫寒而惭愧呢。一事:一样的事。是说儿子同自己一样,同处贫寒之中,故不必为之惭愧。靡:没有。二仲:指汉代的两位隐士羊仲、求仲。莱妇:老莱子的妻子。春秋时楚国的老莱子,在蒙山之南隐居躬耕。楚王用重礼来聘请他做官。他的妻子竭力劝止他说:“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老莱子便与妻子一起逃隐于江南。(事见《高士传)、《列女传》)抱兹:怀此。良:甚,很。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xù)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译文:我少年时曾学习弹琴、读书,间或喜欢悠闲清静,打开书卷,心有所得,便高兴得连饭也忘记吃了。看到树木枝叶交错成荫,听见候鸟不同的鸣声,我也十分高兴。我常常说,五六月里,在北窗下面躺着,遇到凉风一阵阵吹过,便自认为是伏羲氏以前的古人了。我的思想单纯,见识稀少,认为这样的生活可以保持下去。时光逐渐逝去,逢迎取巧那一套我仍十分生疏。要想恢复过去的那种生活,希望又是多么渺茫!
注释:树木交荫:树木枝叶交错成荫。时鸟:候鸟。羲皇上人:太古之人。羲皇: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意浅:思想单纯。识罕:见识稀少。谓:以为。斯言:指“常言”四句。保:保持,维持。机巧:指逢迎取巧。好疏:很生疏。.缅:远。眇然:渺茫的样子。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fèn)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fàn)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译文: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的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颖川的韩元长,是汉未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济北的汇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
注释:就:接近。衰损:衰老。遗:遗弃。药石:泛指药物。石:指治病的石针。大分:寿命。每:常。役:担任,被迫从事。若何可言:意渭有什么话可说呢。若何:怎么。不同生:不是一母所生。长子俨为渊明前妻所生,后四子为续弦翟氏所生。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无猜:无有猜忌。事见《读史述九章·管鲍》注。归生、伍举:战国时楚国入,二人为好友。伍举因罪逃往郑国,再奔晋国;在去晋国的路上与出使晋国的归生相遇。两人便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叙说昔日的情谊。归生回到楚国后对令尹子木说,楚国人才为晋国所用,对楚国不利。楚国于是召回伍举。(事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语·楚语》)班:布列。道旧:叙旧。以败为成:指管仲因得鲍叔的帮助而在失败中转向成功。起初,管仲辅佐公于纠,鲍叔辅佐公于小白,后来公子小白打败了公于纠,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禁,鲍叔向齐桓公极立推荐管仲。管仲被起用力相,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事见《史记·管晏列传》)因丧立功:指伍举在逃亡之中因得归生的帮助而回到楚国立下功劳。《左传·昭公元年》载:伍举回到楚国后,辅佐公子围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楚灵王。他人:别人,非亲兄弟之人。这里指鲍叔与管仲。归生与伍举。尚尔:尚且能够如此。颖川:郡名,今河南省禹县。韩元长:名融,字元长,东汉时人。年轻时不为章句而善辨事理,声名甚盛,曾受到大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等五府的同时征召;汉献帝时官至太仆.为九卿之一。(事见《后汉书·韩韵列传》)没齿:犹言终身。济北:古地名,在今山东省长清县。氾稚春:名毓,字椎春,西晋时人。《晋书·儒林传》说他家累世儒素,九族和睦,到氾毓时已经七代。当时人们称赞其家“儿无常父,衣无常主”。操行人:品行高尚的人。同财:共同拥有财产,指没有分家。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译文:《诗经》上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注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二句语出《诗经·小雅·车辖).意思是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尔:那样。至心:至诚之心。尚:崇尚,羡慕。汝:犹“汝等”,你们。其:语气词,这里有“应当”的意思。

  这篇文章是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所作的一封家信。诗人在信中用平易浅显的语言扼要地回顾了他五十余年的生活,述说自己的思想和人生态度,还告诫儿子们要互相友爱,期望儿子们也能按照他的理想和做人的准则生活下去。全信款款而谈,语重心长,尤能体现诗人的一生志趣及满腔深厚的舔犊之情。

  信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提出生必有死,接着从孔子弟子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名言中,引出“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的道理,然后就此分层叙说。

  首先用年过知天命的岁数来回首已往,虽有自责,却也有清除非己的无奈和闲居躬耕的欢然自喜,孺仲妻的话使他深信对生活方式作出的选择,而不受拘束的生活也使他充分感受到羲皇上人般的闲适。这种对平生志趣的追述,实际上充满了“穷达不可妄求”的生活哲理。

  其次是以病重难久的心情来交代后事,尽管没有足够的财产留给后代,诗人还是真诚的希望他们能像鲍叔、管仲那样对待家产,像归生、伍举那样念及情谊,像韩元长那样兄弟同居,像汜稚春那样七世同财,这又是在“寿夭永无外请”思想支配下的殷殷嘱托。

  全信款款而谈,语重心长,尤能提现诗人的一生志趣及满腔深厚的舔犊之情。

参考资料:
1、 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5

yǎnděngshū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gàoyǎn  bīn  tóng 

    tiānmìng shēngyǒu shèngxián shuínéngmiǎn xiàyǒuyán  shēngyǒumìng guìzàitiān  yǒuzhīrén qīnshòuyīnzhǐ tánzhě jiāngfēiqióngwàngqiú shòu寿yāoyǒngwàiqǐng 

    niánguòshí shàoérqióng měijiā dōng西yóuzǒu xìnggāngcáizhuō duō liángwèi huàn mǐnshì shǐ使děngyòuérhán chánggǎnzhòngxiánzhīyán bàiyōng cánér shì dànhènlínèrzhòng shìlái bàoxīn liángnèikuì 

    shàoxuéqínshū ǒuàixiánjìng kāijuànyǒu biàn便xīnránwàngshí jiànshùjiāoyīn shíniǎobiànshēng huānrányǒu chángyánliùyuèzhōng běichuāngxià liángfēngzànzhì wèishìhuángshàngrén qiǎnshíhǎn wèiyánbǎo yuèsuìwǎng qiǎohǎoshū miǎnqiúzài miǎorán 

    huànlái jiànjiùshuāisǔn qīnjiù měiyàoshíjiànjiù kǒngfēnjiāngyǒuxiàn bèizhìxiǎojiāpín měicháishuǐzhīláo shímiǎn niànzhīzàixīn ruòyán ránděngsuītóngshēng dānghǎijiēxiōngzhī bàoshū guǎnzhòng fēncáicāi guīshēng  bānjīngdàojiù suìnéngbàiwèichéng yīnsànggōng rénshàngěr kuàngtóngzhīrénzāi yǐngchuānhányuáncháng hànmíngshì shēnchǔqīngzuǒ shíérzhōng xiōngtóng zhìchǐ齿 běifánzhìchūn jìnshícāoxíngrén shìtóngcái jiārényuàn 

     shī yuē  gāoshānyǎngzhǐ jǐngxíngxíngzhǐ  suīnéngěr zhìxīnshàngzhī shènzāi yán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太湖宽。纵蛟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竿。龙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太湖宽。纵蛟(jiāo)虎纵横,蛟鱼出没,也把纶(lún)竿¹。蛟威丈人²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译文:眼中看到了什么呢?是有三万六千顷、江水浩浩荡荡的太湖。太湖宽广水深,幽壑藏蛟虎,但任它洪波浩荡,蛟鱼出没,我自把定鱼竿独坐垂钓。蛟威丈人在哪里呢?恍惚中只觉得他正约我一起登高纵目同上玉京。登高豪饮,酒醒之时只觉唇焦口燥,恰有洞庭山桔析酲解酒,喉舌生津。
注释:¹纶竿:钓竿。²蛟威丈人:古代仙人,相传吴王阖闾游禹山,遇蛟威丈人,入洞庭湖取《禹书》一卷付之。
更残,黑雾杳漫漫,激电闪流丸。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陡落银盘。
更残,黑雾杳(yǎo)漫漫,激电闪流丸。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思量要栽黄竹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归路欲寻铁瓮(wèng)²,望中陡落银盘。
译文:夜深更残,太湖黑雾弥漫,闪电激发,金蛇狂舞。有上界仙人,乘风飘飘而下,向我问候。突然想要栽遍黄竹,自创一片人间仙境。只是什么时候才能将这这一望无际的太湖水吸干呢?夜半归去,只见乌云消尽,一盘银轮似的明月悄悄落到了水底,太湖一片美好静谧。
注释:¹黄竹:代指仙家福地,语出《穆天子传》。²铁瓮:镇江子城,相传三国吴大帝孙权建此城时,内外皆甃以甓,坚固如金,故曰铁瓮城。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时空往往不是一种理念的逻辑的时空,而是一种情感化的时空,作者在心与物,情与景的交往过程中,因景生情后,大多还有一个为情置景,为情造境的过程,作者笔下景物多为经过变形、适于隐附情感的景物,其空间结构也大多带有模式化、象征化倾向。如狭小闺房,四隅庭院,多用以写心曲之封闭,内心之抑郁;而登高所见,平芜苍茫,则是一种迷惘而阔大的情感象征。若要抒发豪迈超逸,想落天外之意,一般则要借大海长川作背景,仙界梦境作导引。这首词也是采用了这种为情造境、借水生波之法,题目是太湖纵眺,其实写太湖冥想。笔下境界实中有虚,以虚为主。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大湖宽。”太湖横跨江浙两省,号称三万六千顷,湖中有岛屿数十,为东南一大名胜。起句一问一答,写太湖之浩浩荡荡,语带惊叹。在描写手法上,略去藻绘,不用工笔,只推出“三万顷”之茫茫湖面, 任读者想象湖水苍茫,一片空洞之景。“纵蛟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竿”。山深则有虎豹,大泽必生龙蛇,浩瀚太湖,幽壑潜蛟,但任它洪波浩荡,鬼怪出没,我自把定纶竿,垂钓海鳌。当然,此钓非为鲈鱼来,只为陶写性情耳。这几句写景由静而动,又以万顷太湖龙鱼出没为背景,推出一位钓者形象,大有坐钓洪流,虹吸太阳之气概。“龙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龙威丈人为古代仙人,相传吴王阖闾游禹山,遇龙威丈人,入洞庭湖取《禹书》一卷付之。无边太湖,包孕吴越,登高纵目,八面来风,披襟而当之,浩浩乎如凭虚而御空,飘飘乎如羽化而登仙。恍惚中只觉得有仙人相招,同上玉京。神游归来,“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登高豪饮,酒后虽意兴飞扬,但酒醒之时,不免唇焦口燥,这时恰好有洞庭山桔留酸软齿,析酲解酒,喉舌生津,口吻之间快意累累,又得一小神仙境界。人生贵在适意,成仙者,亦不过快意于当前也,冬日负曝,夏卧北窗,皆仙家境界也。

  词的上片风格豪爽,下片则一转,境界奇险而近于荒诞。“更残,黑雾杳漫漫,激电闪流丸”。夜已深,更已残,词人仍独立在太湖边,但此时太湖景色并非浩月千里浮光跃金,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是黑雾弥漫,闪电激发,金蛇狂舞。这种奇险壮观的场景充满了一种宏大的气势,显示了一种崇高美的力量。康德列举崇高的实例时写道:“天边层层堆叠着的乌云里面挟着闪电和雷鸣,……飓风带着它摧毁了的荒墟,无边无界的海洋,怒涛狂啸着,一个洪流的高瀑。”(《判断力批判》)作者置身在这么一种雄奇险恶的自然面前,感受到了宇宙的另一种实相,再次进入了一种“非想非非想”的境界。“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笔下的形体巨大奇险莫测的自然客体形象并不是一种与主体分享的庞然可怖的对立物,而是诗人心灵追求的赋形,在这充满奇情险境的太湖面前,诗人表现的不是恐惧与卑伏,而是感受到了一种自由旷放的解放,词人在幻觉中见到上界仙人,乘风御气,泠然而行,是多么地自在自得。而且云中诸君并不是金刚怒目式的可怕形象,而是飘飘而下,亲切慰问,富有浓郁的人情味。在这种幻景的背后,表现了诗人渴求轻举逸飞,与雄奇大自然合为一体的超迈意识。“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黄竹”代指仙家福地,语出《穆天子传》。因歆慕仙家之自在生活,词人突发奇想,思量要遍栽黄竹,即刻造成一片人间仙境。但三万六千顷茫茫湖面,平铺到天边,没有一口能吸尽西江水的本领。又怎能片刻之间化沧海湖泊为桑田竹地呢?人生总是“有待”啊,但能得片刻逍遥也就是人生乐事了。至此,兴尽而归:“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陡落银盘。”铁瓮指镇江子城,相传三国吴大帝孙权建此城时,内外皆甃以甓,坚固如金,故曰铁瓮城。词人夜半归去,只见乌云消尽,一盘银轮似的明月悄悄落到了水底,又是一个光风霁月,静影沉璧的美妙太湖,犹如诗人经历了感情上的巨大起伏后,又回归到一种平静之中。

  这首词驰骋想象,杂糅仙境,形象迭出,频繁转换,充满了神奇恍惚,光怪陆离的趣现实描写,造成了一种剧烈的令人惊叹的审美效果。作者所描写的仙境以虚为主,为了抒发豪迈超逸的情致而改造了实有景象,塑造了一个神秘险怪的太湖形象。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木兰花慢·太湖纵眺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向浦回舟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
向浦回舟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
古来徒奏横汾曲,今日宸游圣藻雄。
古来徒奏横汾曲,今日宸游圣藻雄。

  宫廷宴会诗的恰当开头方式之一是皇帝的威严光临,经常运用形容帝王威仪的现成词语,如以“动地”描写帝王的到来。沈期这首诗的开头富有戏剧性,平静的水池倒映着虚空,但随着帝王紫光及香车的到来,这里突然充满了色彩和动态。沈佺期运用了最流行的惯例,把帝王及朝臣描写成天上的神仙。当诗人俯视池中的倒影时,他“错”把他们的出现当成天上神仙的形象。皇帝驾“云”出现在虚空的倒影中,他的车“御风”,这一词语出自《庄子》,用来描写羽化成仙的列子。

  接下来,宫殿群倒影的出现使得凝视水池的诗人产生了一时的错觉:由于宫殿群的倒影添加在天空的倒影上,他错认为它们是天上的宫殿,但又“纠正”了自己的比喻,指出它们是“汉家城阙”。诗人的视界逐渐充实和扩大,从空澄的水池到皇帝一群的来临,再到宫殿群,这一切都是从水中倒影看出来的。接着诗人又从他的“镜子”中看到了京城地区的全景。读者在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中已看到,旧的虚构需要加以合理化,在这里是宫廷和天的同一;解决办法是一种在唐诗中流行的比喻形式——“迷惑的比喻”,诗人含蓄地或明确地承认比喻的虚构性,他不说“甲是乙”,却说“在我看来”、“我误认甲是乙”。

  开头四句写得直率自然,具有戏剧性的秩序和宏壮的音调,接近于盛唐风格。第三联描绘的是狭小的特定景象,这在早期宫廷诗及盛唐诗中都可见到。诗人此时抬起头来,先看到水池周围的景象,然后看到远处的树林。第六句描写耸立于树林中的宫殿,但有一部分被盛开的木槿树遮住了。沈佺期与陈子昂一样也用了“分”这一动词,描写打破视觉延续的某事物的出现。在宫廷诗中,时节经常根据植物的花序确定,如这首诗,一种植物“已”呈现某种状态(此处为”绿“),而另一种则是“初”——开始开花。另一种流行的时序平衡法,是在对句中以“已”和“未”相对。

  最后一联指汉武帝的《秋风歌》,写于他在汾阴祭祀后土的一次快乐出游中,李峤的《汾阴行》描写了这一事件。尾联对中宗诗的高雅评价,回到了帝王主题上。但是,诗人不仅是一般地将中宗与汉武帝相比,而是认为中宗诗的“雄”超出了汉武帝。一千多年来,许多帝王试图获得汉武帝横济汾河的同等乐趣,但只有唐中宗成功。第三联精致小巧的泛舟画面超过了汉武帝的强烈感情。从中宗现存诗篇的质量来看,沈佺期的恭维是言过其实的。

xìngqìngchíshìyànyīngzhì--shěnquán

shuǐchéngtányìngyuǎnkōngyúnxiāngjiàwēifēng

hànjiāchéngquētiānshàngqínshānchuānshìjìngzhōng

xiànghuízhōupíng绿fēnlín殿diàn槿jǐnchūhóng

láizòuhéngfénjīnchényóushèngzǎoxióng

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
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
译文:水中的云影分明是天上的行云的倒影,那轻盈之态正如衲子的身心。它自由舒展,如佛性一般空幻虚渺。
何妨舒作从龙势,一雨吹销万里尘。
何妨舒作从龙势,一雨吹销¹万里尘。
译文:可是没有什么能妨碍它化作奔腾的蛟龙,洒下智慧的雨露,荡涤万里红尘,洗去愚者的无明与烦恼。
注释:¹销:除去。

piànyún

 tángdài 

shuǐfēnmíngtiānshàngyún liánxíngyǐngshēn 
fángshūzuòcónglóngshì chuíxiāowànchén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秦将王翦(jiǎn)破赵,虏赵王¹,尽收²其地,进兵北³地,至燕南界。
译文: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大部分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注释:¹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²收:占领。³北:向北(名词用作状语)。⁴略:通掠,掠夺,夺取。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jīng)¹曰:“秦兵旦暮渡易水²,则虽欲长侍³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yè)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¹⁰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dū)¹¹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¹²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¹³!”
译文: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要长久的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注释:¹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古代对人的敬称。²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易水,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³长侍:长久侍奉。⁴微:假如没有。⁵谒:拜访。⁶信:凭信之物。⁷亲:亲近,接近。⁸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⁹购:重金征求。¹⁰邑:封地。¹¹督亢:今河北省易县,霸县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¹²说:同“悦”,喜欢,高兴。¹³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更,改变。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¹将军,可谓深²矣。父母宗族,皆为戮(lù)³。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yì)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suǐ),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zhèn)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è)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¹⁰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译文: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注释:¹遇:对待。²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³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⁴顾: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⁵善:好好地。⁶把:握,抓住。⁷揕:刺。⁸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见,被。陵,侵犯,欺侮。⁹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这里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偏袒,袒露一只臂膀。扼:握住。¹⁰拊心:捶胸,这里形容非常心痛。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¹樊於期之首,函封之²
译文: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它。
注释:¹盛:装。²函封之:用匣子封装起来。函,匣子。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¹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²以药淬(cuì)³。以试人,血濡(rú),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qiǎn)荆轲。
译文:于是太子预先寻求世上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做实验,血沾湿衣褛,没有不立即死亡的。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注释:¹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个收藏匕首的人。²工:工匠。³以药淬之: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淬,把烧红的铁器浸入水或者其他液体,急速冷却,使之硬化。⁴濡缕:沾湿衣缕。濡,浸湿,沾湿。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秦武阳 一作:秦舞阳)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wǔ)¹。乃令秦武阳为副²。(秦武阳 一作:秦舞阳)
译文: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
注释:¹忤视: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²为副:做助手。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¹,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译文: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注释:¹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¹。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chì)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²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³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译文: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日子已经没多少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说话不算数,那是竖子所为!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注释:¹迟之:嫌荆轲动身迟缓。²竖子:对人的蔑称。³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⁴请辞决矣:我就辞别了。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¹。高渐离²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zhǐ)之声³,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chēn),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译文: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注释:¹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²高渐离:荆轲的朋友。³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⁴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⁵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⁶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形容意志坚决。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¹,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²
译文: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注释:¹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币,礼品。²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以厚礼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¹振怖²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³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kàng)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译文: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注释:¹诚:确实。²振怖:惧怕。振,通“震”。³比:并,列。⁴给贡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⁵奉守先王之宗庙:守住祖先的宗庙。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国土。⁶使使:派遣使者。⁷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听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译文: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荆轲奉¹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²。至陛³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shè),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译文: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注释:¹奉:两手捧着。²以次进:按先后顺序进来。³陛:殿前的台阶。⁴顾笑武阳:回头冲武阳笑。顾,回头看。⁵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少:通“稍”。假借,宽容,原谅。⁶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轲既取图奉之,发¹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²。拔剑,剑长,操其室³。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译文: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注释:¹发:打开。²自引而起,绝袖: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引,指身子向上起。绝:挣断。³操其室:握住剑鞘。室,指剑鞘。⁴剑坚:剑插得紧。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¹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²。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³;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译文: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注释:¹还:通“环”,绕。²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全都失去常态。卒,通“猝”,突然。³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⁴郎中:宫廷的侍卫。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是时,侍医夏无且(jū)以其所奉药囊(náng)¹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²!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³,乃引其匕首提(d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译文: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注释:¹提:掷击。²负剑:负剑于背。³废:倒下。⁴引:举起。⁵被八创:荆轲受了八处剑伤。被,受。创,伤。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¹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²之,必得约契(qì)以报太子也。”
译文: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注释:¹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²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译文: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本文记述战国时期荆轲剌秦王这—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侠义英雄荆轲的形象。

  秦王嬴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嬴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赵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嬴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音jiǎn)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要他去刺杀秦王。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於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fánwūjī),跟樊於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樊於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樊於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十二岁时便杀过人的勇士秦武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立刻穿上上朝的衣服,在咸阳宫接见荆轲。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秦武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当然,《刺客列传》里,谋士田光对燕太子丹说的一段话:“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之荆柯,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怎么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武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武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武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叫夏无且,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这时,左右大臣提醒道:“把剑背在背上,把剑背在背上。”秦王政遂将宝剑背在背上,再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张开双腿坐在地上,傲慢地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束了荆轲的性命。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