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驾初从蓬海来,相逢又说向天台。一言亲授希微诀,
仙驾初从蓬海来,相逢又说向天台。一言亲授希微诀,
三夕同倾沆瀣杯。此日临风飘羽卫,他年嘉约指盐梅。
三夕同倾沆瀣杯。此日临风飘羽卫,他年嘉约指盐梅。
花前挥手迢遥去,目断霓旌不可陪。
花前挥手迢遥去,目断霓旌不可陪。

zèngmáoxiānwēng--yuánzhěn

xiānjiàchūcóngpénghǎiláixiāngféngyòushuōxiàngtiāntáiyánqīnshòuwēijué

sāntóngqīnghàngxièbēilínfēngpiāowèiniánjiāyuēzhǐyánméi

huāqiánhuīshǒutiáoyáoduànjīngpéi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唇似语。堪怜窗景,都闲刺绣,但续旧愁一缕。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zhǎn)¹²似语³。堪怜窗景,都闲刺绣,但续旧愁一缕。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qiàn)红露。
译文:严冬时而北风飙起,黄沙狂卷,惊雁乱飞;时而大雪茫茫,覆盖屋宇,阴云低垂。夜晚只能紧闭门窗以躲避寒夜劲风的肆虐,在屏风内的床上无聊地闲躺着,甚至连睡梦中也感到了冷清与孤寂,醒后只见灯火在寒夜中闪烁、摇曳,它似乎也在启唇低声地诉说:“这里多么冷清啊。”窗外的景色可餐,使伊人忍不住停下手中的刺绣前去观赏外面的雪景。但是面对着这似画般的雪景,她不觉又想起往常是双双赏雪,如今却只剩下她孤单一人,这不禁使人兴愁。原来她是不放心我外出欢宴。在宴会中,郎君将会与其他女子打情骂俏,回来后恐怕还能从郎君的衣襟上发现女人敷面用的白粉,在袖子上或许也会显露着腥红色的胭脂印痕。
注释:永遇乐:词牌名。此调有平仄两体。仄韵始自柳永,见于《乐章集》,入“歇指调”。平韵始见于陈允平《日湖渔唱》,此为仄韵,双调,一百零四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四仄韵。时斋:即沈义父,字伯时,号时斋,吴江人。致仕讲学曾为白鹿洞书院山长,著有《乐府指迷》一卷。次韵:即和韵,是用他人诗词所用的韵而作诗词。分用韵、依韵、次韵三种。¹飐:因风而吹动。²序:状灯焰之形状。³似语:一作“语似”。⁴茜桃:宋寇准妾名。代指姬妾。张邦几:“寇莱公之谪岭南,道出杭州,妾茜桃疾作,谓公曰:‘妾必不起,幸葬我天竺山下。相公宜自爱,亦非久居人世者。’”前“堪怜窗景”与后“西湖旧日”诸句,均与此相关。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遗袜尘销,题裙墨黯,天远吹笙路。吴台直下,缃梅无限,未放野桥香度。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处。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遗袜¹尘销²,题裙³墨黯(àn),天远吹笙(shēng)路。吴台直下,缃(xiāng)无限,未放野桥香度。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¹⁰处。
译文:回想当年曾在西湖中欢宴夜游,为贪杯中之物而留连忘返,几乎将伊人的彻夜等候自己归去的谆谆嘱咐也忘得一干二净,害得她白白地守了一夜空房。想当年伊人偷偷地跑出来与我相会的地方,如今恐怕再也难以寻觅遗迹了;而过去两人互相唱和的爱情诗词,现在也是变得墨迹灰黯。更何况我如今还远在天涯,无法再回到两人欢娱过的“吹笙路”上,作旧地重游而寄兴了。姑苏台的周围一片淡黄色的梅花盛开得簇拥而缤纷,这里算得上是个探梅访幽的好去处,但是我却认为,不如去荒郊中无名小桥边寻觅到数枝梅树,闻着那阵阵花香袭人显得可爱得多。如果在野桥边见到梅树,我就会面对着那种疏影横斜、暗色浮动、碧水清浅的绝妙景色,不觉高兴得会捧起酒杯痛饮起来,以求得一醉方休。
注释:¹遗袜:化用《太真外传》:“妃子死之日,马嵬村妪得锦拗袜一只。每过客来一玩,得百钱。”²尘销:被历史的尘垢销毁、掩埋。³题裙:用王献之写羊欣白裙故事。《宋书·羊欣传》:“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⁴吹笙:用仙人王子乔故事。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二十余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巅,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王子乔,古仙人。⁵吴台:指姑苏台。泛指吴地。⁶缃梅:俗称黄香梅,花形小,心瓣微黄。梅:一作“悔”。⁷野桥香度:化用姜夔:“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⁸谋醉、揉香:姜夔《玉梅令》:“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计,拚一日绕花千转。”⁹弄影: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¹⁰水清浅:化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首词上片先叙写天气及室中人的心态;下片继而回忆以往的欢宴夜游,对爱人表示歉意,最后才归到正题“探梅”。词题“探梅",实际却是在探寻过往的游踪遗迹,下片通过“西湖旧日”对此加以展开。笔墨闲散而情感隽妙幽深。

  上阙中“阁雪云低”一韵,以景语渲染缃梅开花季节。缃梅开花于严寒的冬季:时而北风飙起,黄沙狂卷,惊雁乱飞;时而大雪茫茫,覆盖屋宇,阴云低垂。发端以云、雪、风、沙、惊雁等景物描写,展示了环境的险恶,以背景烘托法突出梅花的傲然风骨。“户掩寒宵”一韵,又从人在室内对严冬的感受,来烘托梅之傲骨,言冬夜时,门户之内,寒气逼人,空寂冷漠,冷梦幽幽。“灯飐序似语”一句,写寒风吹得灯焰闪闪烁烁,似乎人的嘴序翕动,在喃喃作语。此用拟人法写寒灯闪烁,涉笔颇奇。“屏闲冷梦”亦妙,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冬夜室内冷寂无声的意境。“堪怜窗景”一韵,又从女子在闺中感受的角度,进一步渲染冬季环境的恶劣,言严冬时,室内冰冷,再也没有女子临窗刺绣,只能在闺房内“续旧愁一缕”而已,用女子的幽怨反衬梅花的坚强。“邻歌散”一韵,以歌女之歌舞已罢,丝衣上印了粉渍,罗袖沾满汗湿的热闹气氛来反衬梅花之高洁不俗。此词题虽曰“探梅”,但上片无一句言梅,均是前路语,为“梅”之出场作了层层铺垫,前三韵从正面写景作背景烘托,后一韵从反面作烘托。其所写之景均是设想之景。

  下阙中“西湖旧日”一韵,在上片层层铺垫之后,梅花正式出场。“西湖”暗用事典,西湖孤山乃北宋林逋植梅养鹤的隐居之处,终身未娶,有“梅妻鹤子”之说。“西湖旧日”亦言自己居西湖时的清夜赏梅饮酒,流连忘返的隐逸生活。“花”直切“梅”字。“几将花误”,写出惜梅之情,暗写了词题“探”字。“遗袜尘销”一韵,以轶事的消失,好事不再,来表达只有“探梅”才是自己所最追寻的意思。“尘销”“墨黯”“天远”均表明时已久远,去而不返。此是以退为进之法,逼出“探梅”一事。“吴台直下”一韵,从正路涉笔,直写词题“探梅”二字,此韵写出探梅的地点——姑苏台下(即苏州),观看的是缃梅盛开之景,她无边无际,野桥田畴无所不在。最后“重谋醉、揉香弄影”一句,此韵连化用三个语典,写出了自已要以梅花揉碎为酒,拚得一醉,绕花千转而赏花的喜悦心情,又写到自己赏梅时正是“云破月来”之时,在淡水清浅之处,欣赏那疏影横斜之姿,看梅月下弄影,闻着时时浮动的梅香,富有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全词写“探梅”,构思新颖,章法曲折,上片设想奇绝,层层铺垫,为”梅”之出场作了张本,此为前路。三韵为正衬,一韵为反衬,“梅”尚未写出,就在层层铺垫中将梅之傲然气骨,高洁风神暗暗托出。其所写之景均是设想之景,笔墨以虚代实。下片用实笔与虚笔结合正面写梅,化用姜夔、林逋的诗词将梅花写得清雅高洁、飘逸脱俗。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中国书店,2007:第558-560页
古墙阴、夕阳西下,乱虫萧飒如雨。西风身世前因在,尽意哀吟何苦。谁念汝。向月满花香,底用凄凉语。清商细谱。奈金井空寒,红楼自远,不入玉筝柱。
古墙阴、夕阳西下,乱虫萧飒如雨。西风身世前因在,尽意哀吟何苦。谁念汝。向月满花香,底用凄凉语。清商细谱。奈金井¹空寒,红楼自远,不入玉筝柱²
译文:古墙的背阴处,夕阳已经西下,杂乱的虫鸣如萧飒的秋雨。秋虫的身世有着从前的因缘,尽力哀鸣又是何苦?谁会在意你呢?月色皎洁花香芬芳,哪里还用得着你凄凉的话语,以及把凄清的商调细谱。无奈金井寒冷,红楼遥远,此音无法汇入佳人琴瑟的筝柱。
注释:前因:前世因缘。清商:商声。此指虫鸣声。商声为古代五音之一,于五行属金,于四季属秋,于四方属西。虫声是秋声,故称。¹金井:井的美称。²筝柱:筝上的弦柱。每弦一柱,可移动以调定声音。亦称筝雁。
闲庭院,清绝却无尘土,料量长共秋住。也知玉砌雕栏好,无奈心期先误。愁谩诉。祇落叶空阶,未是消魂处。寒催堠鼓。料马邑龙堆,黄沙白草,听汝更酸楚。
闲庭院,清绝却无尘土,料量长共秋住。也知玉砌雕栏好,无奈心期¹先误。愁谩诉。祇(zhǐ)落叶空阶,未是消魂处。寒催堠²鼓。料马邑³龙堆,黄沙白草,听汝更酸楚。
译文:闲静的庭院里,清净至极没有尘土。料想小小的秋虫会长久地与秋同住,古墙下的秋虫当然也知道玉砌雕栏下的处境会更好,只无奈原先的想法已经失误。枉将心中的愁绪一一倾诉,仅仅是落叶飘零的空阶,还不算是令人销魂之处。一旦寒气催送着堠鼓之声,我猜想那时在边陲之地,到处是黄沙白草,秋虫的鸣声一定会更加酸楚。
注释:¹心期:两相期许。²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堠堡。马³邑:古县名,故址在今山西朔县境内。⁴龙堆:即白龙堆,沙漠名,在古代西域中。此均泛指边关要塞之地。

  此词作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时清廷于中日战争中大败,作者借咏虫暗伤国事,故词中有“马邑龙堆”之语。

  上片起首三句写虫鸣之地、之时。“古墙阴”,由宋姜夔《一萼红》起首“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三句化出。“萧飒”本为风声或雨声,如唐陈羽《湘妃怨》“萧飒风生斑竹林”,此处以之拟虫声,颇有新意。而“萧飒”一词亦有萧条凄凉之义,如唐杜甫《相从歌赠严二别驾》“成都乱罢气萧飒”,故此处是既写声音又写形势。第四句说虫是“西风身世”,秋虫和摇落西风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大概是因果报应吧,所以虫的鸣声才这样悲苦。可是这悲苦之音是不被人理解的,“谁念汝”三句写出虫鸣的不入时人之耳。可不,在“月满花香”的美好春日,怎会有你的哀鸣呢!“清商”指古乐府清商曲,曲调哀怨。此句是说秋虫只好孤独地谱写着清商曲调。而商声主西方之音,“清商”亦可指作为五音之一的商声,也就是秋声。上片末三句是说:可惜的是它只能在寒井边吟唱,红楼离得是那样遥远,这样悲哀的曲调是上不了排场的。

  下片一开始承上片末三句写虫鸣的环境。“闲庭院,清绝却无尘土,料量长共秋住”,除进一步写秋虫的孤独外,更写出它的清高。它不在污泥乱尘中栖身,也不凑红楼玉筝的热闹,甘在“闲庭院”洒一片充满感伤的秋声,这幕情景无疑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感情在内。“也知”二句是说玉砌雕栏虽好,但“心期先误”,亦即心中即使思念亦无缘分。南唐后主李煜于亡国后作《虞美人》词,思念故国,有“雕阑玉砌应犹在”一语,况氏将“玉砌雕阑”用于这首词中,其中正有丰富的意蕴,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落叶空阶”一句是让步语气,意思是说:如果仅在落叶空阶之处听它吟唱,还不是最痛苦的。那么什么景象才更令人痛苦呢?“寒催堠鼓”一句引出下文,“堠鼓”指报警的鼓声;“堠”,土堡。结拍三句总领全篇,“马邑龙堆,黄沙白草”,都是指战场。“马邑”为地名,汉武帝用王恢计,伏兵于马邑旁,诱匈奴单于深入,欲擒之,单于发觉,事不成,见《汉书·匈奴传》。“龙堆”为沙漠名,《汉书·匈奴传》载扬雄谏书:“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颜师古注引孟康曰:“龙堆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埤者丈余,皆东北向,相似也,在西域中。”这三句正是对上文“只落叶空阶,未是消魂处”的解答:如果秋虫是在战场上的黄沙白草之中鸣叫,那声音就更令人心酸了。此实暗写甲午之战的惨败,而作者的悲痛心情亦饱含其中。

  南宋姜夔作《齐天乐》咏蟋蟀,云:“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寄托了身世之感。况周颐此词于寄托的手法上承继姜夔,但深沉的家国之恨溢于纸端,所感之大远过于姜词。况氏自云:“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据梧冥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遣之。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枨触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境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蕙风词话》)叙其作词之感受颇为真切。即作词之时,人与物已亦此亦彼、融而为一了。此词寓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颇见出一个旧时代爱国者的拳拳之心,正不可以与一般咏物词仅寓小我之悲者等量齐观。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官行私曲,失时悔。
官行私曲¹,失时悔。
译文:为官时徇私枉法,利用职权行使不正当的行为,等到失事时才后悔。
注释:¹私曲:偏私阿曲,不公正。
富不俭用,贫时悔。
富不俭¹用,贫时悔。
译文:富贵时不节省,到贫困时才后悔。
注释:¹俭:节省。
艺不少学,过时悔。
¹不少²学,过时悔。
译文:不趁着年轻时学一门手艺,等到上了年纪自然就知道后悔了。
注释:¹艺:技能;技术。²少:年纪轻。
见事不学,用时悔。
见贫不学,用时悔。
译文:看到本事不去学,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就会后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译文:喝醉后控制不住情绪胡言乱语,醒来后就会后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¹不将息²,病时悔。
译文:健康的时候不注意调养生息,等到生病的时候就会后悔。
注释:¹安:身体健康。²将息:调养,休息。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译文:才停了船,风又吹起,把缆绳系在了野桐林的一棵大树上。
注释:灵晖:诗人徐照的字,永嘉四灵之一。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月在楚天¹碧,春来湘水深。
译文:皓月当空,南方的天空越发清亮;春天来临,湘江的水更加浩荡。
注释:¹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借指南方的天空。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官贫思近¹(què)²,地远动愁心。
译文:我官小位卑,正盼着得到朝廷重用,却又客地遥远,怎不痛入愁肠?
注释:¹近:靠近。此句言自己官小位卑,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²阙:宫门前两边供了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所喜同舟者,清羸(léi)¹亦好吟。
译文:值得庆幸欢喜的同舟的旅伴,虽然很是清瘦,却也雅爱文章。
注释:¹清羸:清瘦。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¹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chāi)斜拨火²,宝篆(zhuàn)³成空。
译文:五更时分一阵凉风从帘外吹进,把我从梦中惊醒过来。想要重新登上画楼却不知道能与谁同行?记得当年无聊的用玉钗拨弄香火,如今宝篆香已经燃烧殆尽。
注释:¹画楼:华丽的楼阁。²拨火:因为篆香燃过后成香灰,必须拨除香灰避免断了火路。³宝篆:即篆香,一种香屑萦回象篆文一样的香。黄庭坚《画堂春》:“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回首紫金峰¹,雨润烟浓²。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jīn)³前日泪,弹与征鸿
译文: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腾腾烟雾缭绕。看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人还在半醒半醉中。罗襦襟前还留着国破夫亡的的泪水,抚去这些把它们交付给远飞的大雁。
注释:¹紫金峰:即钟山,在今南京中山门外。²雨润烟浓:是指水蒸汽腾腾,雾气浓郁。³罗襟:意指罗襦的前襟。⁴弹:挥洒。⁵征鸿:即大雁。

  这词写得极其凄惋,感伤成分浓厚,可是读后并不感到消沉颓丧,反而被其流注于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引起共鸣,寄予同情。一方面,与专主情致的悼亡之作有关。这类作品,因受题材—家常琐细,写法—今昔相比的制约,类多追思往事,叙写梦境,或表哀思,或诉衷肠,字字句句,无不从肺腑中出,以是感情真挚深厚,语调委婉低回,故尔极饶情致,扣人心弦。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发端两句,看似平淡,实最沉痛。“吹梦无踪,”有两种含义:一是说正在做着好梦。梦中相见,互诉衷肠,两情缝蜷,分外亲昵。孰料五更时分一阵凄风突然袭来,把好梦吹散,致使梦中情事,似有似无,‘若隐若现,依稀恍惚,了无踪影。一是说在漫漫长夜中,二更、三更、四更都悄悄地过去了,直到五更天将亮时,凄风透过帘幕吹进室内,一股寒气直扑过来,人被搅扰惊醒,整整一夜,压根儿没有进入梦境。

  醒来之后,只觉形单影隽,枕冷袭寒,空荡荡一无所有。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正如小晏所说:“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阮郎归》)所以如此,乃缘“帘外五更风”在作怪。“五更风”最会捉弄人,秦少游就曾被它捉弄过。《如梦令》云:“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小别轻分,秦七尚感了无意绪,那死生异路,幽明永隔,除梦里有时相见,别无他法,然而“和梦也,新来不做。”则词人凄苦之情,又该怎样。这两句,实是一种不胜惋惜而又无限憎恨极其沉痛的呼唤。此中情意,在下面几句中,表达得更为深刻。

  词人醒后,抬眼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画楼”打入脑际的,便是“重上”。因为在封建时代,妆楼与闺阁,是贵妇人主要活动场所。诸如登楼远眺,凭栏共语,饮酒赋诗,挑灯研读,都是在这个狭小的天地里。而这些闺帷韵事,唱随之乐,如今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一提及“画楼”,不期然而然的会发出“与谁同”的感慨。“与谁同”这一问,既说明词人正处于载独无依的境况中,同时还倾吐了重上时必是孤单单地无人相伴。个中滋味,与另词《御街行》“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所表达的情怀相一致。同样问得深沉,悲切,任何人读了,也会为之一掬同情之泪。

  “记得玉钗斜拨火”二句,很明显是从“画楼”而忆及的闺中韵事之一。人的常情,越是在孤寂与痛苦之中,人们越是会常常忆起过去印象最深、极饶情趣的琐事,希望从饱含幸福与辛酸的回忆中,得到一点安慰。如前所述,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在金兵入侵前,朝夕相处,研究学问,日以继夜,乐此不疲。“玉钗斜拨火”这节的描写,正是对那时美好生活的追忆。“斜拨火”这一动作看闺帷中温卑的意趣,把人物形象活画了出来,使读者仿佛看到词人正手执玉钗,轻轻地拨弄着篆香上的灰烬。连她那兴致勃勃、心情欢快的神情和心灵手巧、娴熟利落的举止,都能体察得出。对当事人来说,这印象实在太深了,时刻不忘,恍如昨事。“记得”二字就表达了这种情意。而人们也能想象到:他们夫妇俩当年点着篆香,相对而坐,望着升起的烟柱,嗅着散发的芳香,冥思遐想,意会神谋,安定闲适,怡然自得的欢乐情景。“瑞脑香消魂梦断,”那一切的一切都象燃着的“宝篆”一样烟消香散,如同被吹散的梦一样,无影无踪,莫可追寻了。“宝篆成空,”份量极重,决不是小别轻分时“香冷金貌”、“瑞脑香消”所能比拟,简直可以说“万事皆空。”

  过片“回首紫金峰”句,上承“画楼重上”而来。“回首”一句,自是载独无依,东西漂泊。欢乐也好,悲伤也好,都在词人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每一思及,总想从这里找回什么,以慰愁怀,然而眼前所见,却是“雨润烟浓”水气云腾,烟雾弥俊,笼翠峰峦,挡住视野,看不到中原大好河山和可爱的故乡,那亲人“千里孤坟”上已拱的墓木就更不用说了。’于是悲从中来,愁思起伏,恰如紫金峰前大江汹涌,滚滚东流,不可遏止。

  “一江春浪醉醒中,”所蕴蓄的愁思,.不仅有己身孤苦伶仃之痛,更多的是国家危难局势飘摇之悲。这险恶的现实和不幸的遭遇,好似一场醒犹未醒的恶梦,噬啮着诗人破碎的心灵。顿使她陷于如醉如痴、迷离恍惚的状态中。此七字蕴义最富,极为含蓄,是全词的警句。陈廷焯说:“情词凄绝,多少血泪,”

  “回首紫金峰,”故乡邀远,往事如烟,词人不禁清然泪下。

  “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这句措辞有力,悲中带愤。“留得”一词,与上文“记得”“回首”一气贯通,使全词结构更加显得缜密。“前日泪”是指国破、夫亡、家散等不幸所积累抛下的痛苦之泪。故乡远隔,亲人永别,千言万语,向谁诉说,她只得把满腔悲痛与愤慨所凝成的血泪,从湿透了的罗襟上拧了下来,对着征鸿用力弹去。

  “弹与征鸿”,化用鸿雁传书事,可与朱希真“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同样设想新奇。但就悼亡而言,则以借用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赠兄秀才入军》)句意,较为贴切。意思是说望着天际的归鸿,“倚楼无语理瑶琴,”通过琴声诉说凄苦情怀,寄托哀思,柳永所谓“无侈恨一,相思意,尽分付征鸿”(《雪梅香》)、贺铸“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乡目送归鸿”(《六州歌头》),所有词均如此都是这样。

参考资料:
1、 王璠.李清照研究丛稿[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làngtáoshā ·liánwàigēngfēng

qīngzhào sòngdài 

liánwàigēngfēng chuīmèngzōng huàlóuchóngshàngshuítóng chāixiéhuǒ bǎozhuànchéngkōng 
huíshǒujīnfēng rùnyānnóng jiāngchūnlàngzuìxǐngzhōng liúluójīnqiánlèi tánzhēnghóng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