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棹舣衡阳,孤城堞雉荒。流云时翳日,微雨暝生凉。
征棹舣衡阳,孤城堞雉荒。流云时翳日,微雨暝生凉。
江阔鸥波远,天空雁字长。采蘋无限兴,烟水晚苍茫。
江阔鸥波远,天空雁字长。采蘋无限兴,烟水晚苍茫。

héngzhōu--chāng

zhēngzhàohéngyángchéngdiézhìhuāngliúyúnshíwēimíngshēngliáng

jiāngkuòōuyuǎntiānkōngyànzhǎngcǎipíngxiànxìngyānshuǐwǎncāngmáng

李昌祺

李昌祺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 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汉水¹东流,都洗尽,髭(zī)²膏血³。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人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jiá)。想王郎,结发赋从戎¹⁰,传遗业。
译文: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攻人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注释:¹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²髭胡:代指入侵的金兵。³膏血:指尸污血腥。⁴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⁵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⁶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⁷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⁸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⁹结发:即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表示成年。¹⁰从戎:从军。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腰间剑,聊弹铗(jiá)¹。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jīng)²。马革裹(guǒ)³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yǔ)月。
译文: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统率大军的将军。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¹弹铗:敲击剑柄。²汉坛旌节:暗用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事。³马革裹尸:用马皮裹卷尸体。⁴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⁵楚楼:即兰台。故址在今湖北江陵。⁶庾台:一称南楼,在今湖北武昌区。东晋庾亮为荆州刺史时,曾偕部属登斯楼赏月。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因为友人军职升迁是一件大喜事,所以此词全无哀婉伤感之情,通篇都是对友人的赞扬与鼓励,只是最后提醒友人不要忘记知音好友,一点即止。

  上片写战争过去,人们的战争,敌情观念薄弱了,“髭胡膏血”都被汉水洗净了,这是一句反义用语,道出了作者心里的不平。接着用“人尽说”回忆王君的“归时英烈”。下片的过片与上片的开头遥相照应。既然没有战争了,刀剑就应入库了。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前两句由友人写到自己,以战国时的冯谖为喻,表达作者勇无所施、报国无门的愤懑。后两句表达自己对送行友人的歉意,言自己无物可送,只能用杯子之酒为别去的朋友送行。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汉坛”,汉高祖刘邦曾在汉中筑坛拜韩信为大将。这两句言朋友官职地位之重,言外之意,朋友处此重位,定能像当年的韩信一样一展抱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立功。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这两句承上,前句用东汉马援之典。后句化用枚乘《七发》中“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语句,是说贪恋女色,必当自残生命。词人认为男儿应当立誓以马革裹尸死在沙场而还,至于那些沉溺酒色自戕生命之行再也休提,以此激励友人要以杀敌报国为务,勿沉溺于男女私情而堕了青云之志。

  但从今,记取楚台风,裴台月。——引用战国宋玉和东晋庾亮的典故。以此劝诫友人:不要忘记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全词激昂沉郁,愤懑与不平隐含在曲折之中。

参考资料:
1、 叶邦义 注评.辛弃疾词选:黄山书社,2007-10-1:第95页

mǎnjiānghóng··hànshuǐdōngliú--xīn

hànshuǐdōngliúdōujǐngāoxuèrénjǐnshuōjūnjiāfēijiāngjiùshíyīnglièjīnchéngléiguòěrtánbīngzhàngbīngshēngjiáxiǎngwánglángjiécóngróngchuán

yāojiānjiànliáodànjiázūnzhōngjiǔkānwèibiékuàngrénxīnyōnghàntánjīngjiéguǒshīdāngshìéméixìngxiūzhòngshuōdàncóngjīnchǔlóufēngtáiyuè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译文: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译文:摇晃着仿佛要掉下去一样,看着它滚来滚去的而不是停着不动,才知道原来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这一首五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化身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煞是好看。“不定始知圆”说的是,作者看到露珠在荷叶面上滚来滚去,这才知道原来它是圆形的。

yǒngzhū

wéiyìng tángdài 

qiū qīngzhuìxuántiān 
jiāngláipánshàng dìngshǐzhīyuán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负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随意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¹,有陈诉²³(líng)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¹⁰取汝(rǔ)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¹¹也。”须臾(yú)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¹²随意作行书草圣¹³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¹⁴府门,而好事者¹⁵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¹⁶。遂尽¹⁷偿所逋(bū)¹⁸,一郡称嗟(jiē)¹⁹,至有泣下者。
译文: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拖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东坡于是把那人召来询问,(欠钱者)说:“我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正赶上我父亲去世,而又从呼年春天以来,天天连着下雨,天气十分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并不是故意欠他钱。”东坡仔细地看了他很久,对他说:“暂且把你做的扇子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张。”过了一会儿,扇子送到了,东坡拿了二十把空白的夹绢扇面,顺手拿起判笔书写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会儿就完成了。就把写画好的扇子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扇子还钱。”那人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走。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购买扇子,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来得晚的人想买也买不到,甚至到了非常懊悔地离开的地步。卖扇子的人于是全部还清了欠款。整个杭州郡的人都称赞感叹(这件事),甚至有感动得流泪的人。
注释:¹先生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苏轼曾两次在杭州任职,第一次是熙宁四年(公元1071)任通判;第二次是元佑四年(公元1089)任杭州太守。此事应发生在任通判(掌管诉讼)之时。)²陈诉:告状。³负:拖欠。⁴偿:偿还。⁵某:我。⁶业:职业。⁷适:适值,恰好碰上。⁸而:却。⁹不售:卖不出去。¹⁰姑:姑且,暂且。¹¹发市:开张。谓做生意来了顾客。¹²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就用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¹³草圣:草书。¹⁴逾:走出。¹⁵好事者:喜欢某种事业的人。¹⁶去:离开。¹⁷尽:全部。¹⁸逋:拖欠。¹⁹嗟:慨叹,叹息。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湿 一作:尽)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¹
译文:眼泪湿透罗巾难以入眠,深夜前殿合拍的歌声还响成一片。
注释:¹按歌声:依照歌声的韵律打拍子。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红颜¹未老恩²先断,斜倚薰(xūn)³坐到明。
译文: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注释:¹红颜:此指宫女。²恩:君恩。³熏笼:覆罩香炉的竹笼。香炉用来熏衣被,为宫中用物。

  这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首句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二句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三句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四句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全诗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划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层怨怅。宠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见出两层怨怅。梦既不成,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正当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又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就有了三层怨怅。倘使人老珠黄,犹可解说;偏偏她盛鬓堆鸦,红颜未老,生出四层怨怅。要是君王一直没有发现她,那也罢了;事实是她曾受过君王的恩宠,而现在这种恩宠却无端断绝,见出五层怨怅。夜已深沉,濒于绝望,但一转念,犹翼君王在听歌赏舞之后,会记起她来。于是,斜倚熏笼,浓熏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终归破灭,见出六层怨怅。

  一种情思,六层写来,尽缠绵往复之能事。而全诗却一气浑成,如笋破土,苞节虽在而不露;如茧抽丝,幽怨似缕而不绝。短短四句,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失宠宫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夜来不寐,等候君王临幸,写其希望;听到前殿歌声,君王正在寻欢作乐,写其失望;君恩已断,仍斜倚熏笼坐等,写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来,写其绝望。泪湿罗巾,写宫女的现实;求宠于梦境,写其幻想;恩断而仍坐等,写其痴想;坐到天明仍不见君王,再写其可悲的现实。

  全诗由希望转到失望,由失望转到苦望,由苦望转到最后绝望;由现实进入幻想,由幻想进入痴想,由痴想再跌入现实,千回百转,倾注了诗人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02

hòugōng

bái tángdài 

lèishī湿luójīnmèngchéng shēnqiándiàn殿ànshēng  (shī湿zuò jìn )
hóngyánwèilǎoēnxiānduàn xiéxūnlóngzuòdàomíng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
西园¹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²真草草³
译文:西园的花落了厚厚的一地,花的花期是如此之短,转眼即逝。
注释:¹西园:汉上林苑又称西园。²过眼韶华:谓经过眼前但随即消逝的春光。³草草:匆忙仓促的样子。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开时寂寂¹尚无人,今日偏嗔(chēn)²摇落³早。
译文:盛开的时候寂寞孤独,却无人发现;偏偏在它凋零之后又引起人的感慨悲哀。
注释:¹寂寂:孤单,冷落。²嗔:责怪。³摇落:凋残,零落。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¹
译文:昨天去了西山一趟,山上的花还开着。
注释:¹浑未了:全然没有结束。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¹红似烧²
译文:一边是山峰还在承受风雨的余威,另一边是浓云散开天空已露出了夕阳。
注释:¹杜鹃:杜鹃花。²红似烧:红得像野火。

  这首词以写景为主,由景引出其中的哲理,让人深思。

  前两句“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是写景伤春。由春花凋零已尽,过眼韶华强调花期本就不长。但今日的西园之花是“开时寂寂无人,今日偏草摇落早。”盛开之时寂寞孤独,无人发现;偏偏在凋零之后又引起后来者的感慨悲哀。说明上天给人才能,又让他绝世而无知音。“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草摇落早”,就是这种“怨”的一个变相的反映。

  接下来,王思维笔锋一转,展现了人超脱的一面。所谓“无待”的境界。花的美好和人的才能并不因无人欣赏就不存在,它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不过作者借“山中”的“花事”表现出来。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山中花比园中花有更强的生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你换了一个更开阔的视角来观察人生的时候,你对人生顿时就有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新的感悟:“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这两句所写景物很美丽,而其中所蕴涵的那种超越自我的生生境界更美丽。

参考资料:
1、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2(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