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光冷艳照前坡,花下期君不啻过。
木落江空岁年晚,此诗朋友望西河。
幽光冷艳照前坡,花下期君不啻过。
木落江空岁年晚,此诗朋友望西河。
魏了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11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家临长信¹往来道,乳燕双双拂(fú)²烟草³
译文:我家就住在往来长信宫的大道旁,小燕子双双在如烟的花草见穿梭。
注释:¹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汉太后入居长乐宫,多居此宫殿。后亦为太皇太后的代称。²拂:一作“掠”。³草:一作“早”。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油壁车¹轻金犊(dú)肥,流拂帐晓²春鸡早。
译文:出入都是油壁香车,金犊牵挽,室内陈设着流苏宝帐,鸡鸣正叫早。
注释:¹油壁车:古人乘坐的一种车子。因车壁用油涂饰,故名。²晓:一作“暖”。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笼中娇鸟暖¹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译文:天气已经回暖,笼中的娇鸟暖还在昏睡,门帘外的落花闲来也不扫。
注释:¹暖:一作“晓”。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衰桃¹一树近前池,似惜红²颜镜³中老。
译文:看到暮春一树衰桃,临池倒影,不禁叹息,人也如桃花般红颜易衰。
注释:¹衰桃:花已凋败的桃树。²红:一作“容”。³镜:指池塘的水面如镜。

  古人好春怨秋愁,这是典型的宫怨(闺怨)诗。一般的宫怨(闺怨)诗多以凄清秋景作背景,借以烘托失宠宫嫔之寂寞凄凉心境。此首却以春晓鲜妍明丽的景物作背景,借以反衬宫嫔失宠的命运与惋惜红颜易老的心理,别具匠心。

  开头两句写春景。“家临长信”“乳燕双双”有所暗示。汉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汉成帝刘骜微服巡行,经过阳阿公主家,见歌女赵飞燕艳丽非常,便召她入宫,极为宠幸。不久,成帝又将其妹赵合德召入宫中,封赵氏姊妹为婕妤,从此赵氏姐妹贵倾后宫。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赵飞燕又诬告许皇后、班婕妤有邪媒之道。许皇后被赵氏姐妹诬陷后,班婕妤见情势危急,便请求去长信宫侍奉皇太后。这里借用“长信宫”来暗喻班婕妤失宠后自避长信宫的典故,使诗歌表达闺怨之旨突显出来,内中隐含着失意的忧伤。接着两句写用品、陈设的富贵华美,隐隐透漏出一种慵懒无奈之感。家宅临近皇居,出入乘油壁香车,金犊牵挽,室内陈流苏宝帐,有春鸡报晓。不言富贵,而诗中人之豪奢自现。

  后面四句写暮春景色,“暖犹睡”“闲不扫”表现出来的是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红颜镜中老”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青春逝去的哀怨。结尾暗以衰桃临池比喻美人临镜,叹息红颜易衰,表现出一种无限悲凉之感。

  此诗以春鸡、乳燕、落花、衰桃、娇鸟等意象渲染出了一片暮春景色。全篇几乎没有动作,也没有出现人物,纯为一个静谧柔媚的画面描绘。作者冷静客观的叙述,不作过多的主观抒情,就像是一幅图画,是一种静的客观的美。全诗语言华丽,意象密集,风格秾丽绮艳。其声调的确有接近词体之处,因此有些版本就当作词处理,调名为木兰花(或玉楼春)。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78-79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07-109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¹。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²彭泽县。
译文:为了功名,像燕子一样千里奔忙。那一脉文雅脱俗的传统,已微弱如同丝线。时间像白驹过隙,又如闪电奔驰。饱经风霜的两如忽然间已经像素练一样雪白。都说马上就不再做官了,可在山林里哪里曾经见到过?直到现在,彭泽县令陶渊明那样的归隐者,也还是寂寞无朋的。
注释:塞鸿秋:曲牌名。全曲七句,押六个仄声韵。¹练:洁白的丝绢。²寂寞:此处指孤独、孤单。

  此曲开头以四个比喻,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们的可鄙形象。“功名万里”,用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万里”巧谐万里忙碌之意。“忙如燕”,此处象喻醉心功名者碌碌之状。次句承上而直发感慨。“斯文”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微如线”,指斯文已荡然殆尽,为官作宦者只顾一己私利,彼此竞逐,有多少人还会想到国家百姓,有多少人还会想到互相礼让呢?那么,此时元王朝礼崩乐坏,官场腐败,尔虞我诈,自不言而尽在句中了。下两句进一步说明官场竞逐之人,乐此不疲,终一生而不歇。人生易老,时光如电,就在这忙碌如燕的南北奔走中,已是青春消尽,两如如霜了。“尽道”二句:当官作宦者,越是恋栈者,越是把归隐尽日挂在口边,真正的“隐士”又有几个?倘若真正地做了隐士,世上人也就不知其名,不知其事,嚷得大家都知道,可见这“隐”,十有八九是假话。“尽道”二字,冷峻已极,说尽了世道人心,带有强烈的嘲讽之意。结句为全曲点睛之说,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渊明挂冠归隐,是历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田园的少数高士之一。他躬耕田亩,乐于山林,但却从未自夸隐士,后人尽管对他赞不绝口,但也未见几个能真正追随其后。其间原因虽然各各不一,但千古一人,渊明也难免寂寞了。“寂寞”二字,与开篇“忙如燕”遥相呼应,两者对比,活画出官场竞逐,如蝇嗜血者的真面目。

  这首小令前四句全对,这在散曲中称为“联珠对”或“合璧对”。其中首句为全篇的领起,抒发对仕途功名的慨叹。“万里”极言追求功名的劳碌,“忙如燕”则栩栩如生地刻画出热衷功名者汲汲奔竞的形象。燕子飞来忙去,所得甚微,句中因而也包括这班人劳而无功的隐意。接着三句,“如线”、“如电”、“如练”的比喻都十分形象和新警。线极细,电极速,练极白,说明文章的传统岌岌可危,人生的岁月转瞬即逝,老境的到来触目惊心。这是对“功名万里”一句的诠释,也是对执迷不悟的热衷者的当头棒喝。当然也有一部分功名场中人侥幸得官,他们同样面临着天丧斯文、光阴电逝、老境侵逼的窘境。于是他们装成清高的雅士,假惺惺地表示要退归林下。作者借用了唐代诗僧灵彻“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的诗意,又添了一句“至今寂寞彭泽县”,意思是说陶渊明假如活到今天,也会寂寞地感到同道太少了。“寂寞彭泽县”同起句“功名万里忙如燕”,遥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辛辣地抨击了世风,无情地剥下了官迷们的假面具。

  这首小令全篇豪辣冷隽,语若贯珠,在愤世与讽世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悯世的沉重心绪。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事》(“淮山数点青如靛”),在“联珠对”上有模仿此曲的明显痕迹,可见此作在当时颇有影响。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766-767

sāi鸿hóngqiū··gōngmíngwànmángyàn--xuēáng

gōngmíngwànmángyànwénmàiwēi线xiànguāngyīncùnliúdiànfēngshuāngliǎngbìnbáiliànjǐndào便biànxiūguānlínxiàcéngjiànzhìjīnpéngxiàn

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
故人柳子厚¹之谪²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³,为(zhǐ),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nǎng)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shēng),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¹⁰
译文:我的老朋友柳宗元谪居永州,得了一块好地方,在那里建造房屋,种植蔬菜,筑造了池塘小洲,建起了亭台楼榭,命名为愚溪。柳子死后三年,有一个僧人云游零陵,告诉我说:“愚溪再也不像从前的样子了。”一听到僧人这话,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悲痛,就把听到的情况写成七言诗,以表哀悼。
注释:愚溪:原名冉溪,柳宗元谪居永州(治今湖南零陵)时更名为“愚溪”。¹柳子厚:即柳宗元,子厚是柳宗元的字。²谪:指官吏降级,调往边远地方。³结茅树蔬:建造茅屋,种植蔬菜。⁴为:筑造。⁵沼:小池塘。⁶沚:水中的小洲。⁷目曰愚溪:取名叫愚溪。⁸无复曩时:不如过去。曩,从前的,过去的。⁹胜:禁得起。¹⁰恨:憾。这里指伤悼之意。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溪水悠悠¹春自来,草堂无主²燕飞回。
译文:溪水悠悠地流着,春天自然来了,草堂已经没有主人,燕子还是飞回。
注释:¹悠悠:悠闲自在。²草堂无主:指柳宗元已去世。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隔帘唯见中庭¹草,一树山榴²依旧开。
译文:隔着帘子,只看到庭中长满野草,那一树山榴花,依旧烂熳地盛开。
注释:¹中庭:庭中。²山榴:山石榴,又名杜鹃花、映山红。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草圣¹数行留坏壁,木奴²千树属邻家。
译文:草圣似的几行草书还留在断墙残壁上,当年手植的千株柑树已经属于邻家。
注释:¹草圣:东汉张芝善草书,人称”草圣“。此处指柳宗元的墨迹,柳宗元是书法家,善章草。²木奴:柑橘树的别称。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唯见里门通德榜¹,残阳寂寞出樵(qiáo)²
译文:只看见里门上仍是当年那块通德匾,但是只有柴车寂寞地出入在斜阳下。
注释:¹里门通德榜:东汉孔融为北海相,十分敬仰郑玄,命高密县为他专门设郑公乡,并将里巷的大门修得很高,使得较高的车马也能通过,号为通德门。此喻指柳宗元故居里门。²樵车:柴车。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译文:当年的柴门和竹篱还依依存在,野草和青苔却一天天增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¹旧侣(lǚ)更谁过?
译文:现在纵使邻居有人懂得吹笛,但老朋友谁能从这里经过?
注释:¹山阳:汉代县名,在今太行山之南。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即在此地。

  诗前小序,一是概括了柳宗元居愚溪的情况,点出“结第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的特征,与八愚胜景相吻合;二是说明写诗的原因,听说愚溪草堂已不像过去的样子,故“悲不能自胜”,写诗以寄恨。

  第一首诗从愚溪、草堂下笔,溪水悠悠,芳草萋萋,春来燕回,主人已去,引起无限伤感。满树鲜艳的山榴花开得正旺,对柳宗元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首诗先写柳宗元的遗书、遗物,睹物思人,使人回想柳宗元的生平。接着笔锋一转,由物及人,借孔融表彰郑玄立通德门之事,赞扬柳宗元的学问、德行。结尾以夕阳之下寂寞过往的樵车,来反衬草堂的凄凉,不平之气隐含其中。

  第三首写草堂风光,柳树团团,竹林青翠,而草堂的野草青苔因主人离去而日渐增多,显得更为荒凉。后面用典,借西晋正始年间(240~249)向秀与嵇康的交情来抒发心中的怅恨,指出:即使邻人善于吹笛,又有谁能够经过愚溪草堂,像向秀那样感笛声而写出新的《思旧赋》呢?

  这三首诗都着眼于一个“伤”字,哀伤住过愚溪的挚友旧侣。诗中所咏景物多是与柳宗元有关的旧物,其最明显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情从景出,风格显得极为蕴藉缠绵深厚。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2-35
2、 编选.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13-115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甲子¹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译文:如今年岁渐长,自己怀有满腔抱负却都未实现,空剩自怜。
注释:¹甲子:年月,年岁。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殷勤元日¹日,欹(qī)²又明年。
译文:为了迎接新年一直忙碌不停,太阳落山后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将到来。
注释:¹元日:一年之第一日。即农历正月初一。²欹午:太阳偏西。<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

yuán

kōng tángdài 

jiǎjīnchóngshǔ shēngzhǐlián 
yīnqínyuán yòumíngnián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浩浩¹(hào)²,不骏³其德。降丧饥馑(jǐn),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¹⁰¹¹其辜¹²。若此无罪,沦胥(xū)¹³以铺¹⁴
译文:你这浩瀚无际的长天上苍,从不肯普照你的恩惠之光。只管降下遍地丧亡和饥荒,残害四方诸侯让百姓遭秧。老天爷挟着秋风施展暴虐,肆无忌惮不管不顾也不想。放任那些有罪的逃之夭夭,让他们的罪行全得以隐藏。相反像这些无罪的老百姓,一个挨一个相继沦落丧亡。
注释:¹浩浩:广大的样子。²昊天:犹言“皇天”。³骏:长,美。⁴降丧饥馑:上天降下了死亡和饥荒。⁵斩伐:犹言“残害”。⁶四国:四方诸侯之国,犹言“天下四方”。⁷疾威:暴虐。⁸虑、图:二字同义,都是考虑、谋划的意思。⁹舍:舍弃。¹⁰既:尽。¹¹伏:隐匿、隐藏。¹²辜:罪。¹³沦胥:沉没、陷入。¹⁴铺:同“痡”,病苦。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周宗¹既灭,靡(mí)²止戾(lì)³。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yì)。三事大夫,莫肯夙(sù)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zāng)¹⁰,覆¹¹出为恶。
译文:大周天子宗亲已经被灭亡,哪里也找不到落脚的地方。爵高位显的大夫四散流亡,全然不理解我的劳苦忧伤。那些司徒公卿中下大夫们,不肯早起晚睡为国事奔忙。各邦国君王和列位诸侯啊,不肯朝夕陪王伴驾在身旁。望王能自己改悔而用善人,谁知往反出教令而行恶事。
注释:¹周宗:即“宗周”,指西周王朝。²靡所:没处。³止戾:安定、定居。⁴正大夫:长官大夫,即上大夫。⁵勩:劳苦。⁶三事大夫:指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⁷邦君:封国的君主。⁸莫肯朝夕:庶:庶几,表希望。⁹式:语首助词。¹⁰臧:好,善。¹¹覆:反。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如何昊天,辟言¹不信。如彼行迈²,则靡所臻(zhēn)³。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译文:你为什么这样啊我的苍天?合法度的话你一句听不见!就好比那走路的慢慢腾腾,永远不能到达目的地终点。你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君子,一个个明哲保身不敢承担!为什么再不敬畏周室天子,为什么再不敬畏浩浩长天?
注释:¹辟言:正言,合乎法度的话。²行迈:出走、远行。³臻:至。所臻,所要到达的地方。⁴敬:谨慎。⁵胡:何。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¹。曾²我暬(xiè)³,憯(cǎn)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zèn)则退。
译文:兵祸已经酿成一时难退却,饥荒已经成灾局面扭转难。我们这些昔日的近臣侍卫,愁惨惨一天天地憔悴不堪。你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君子,一个个不肯勤于问政进谏。听到顺耳的话就随口搭腔,听到谗言委委琐琐退一边。
注释:¹遂:通“坠”,消亡。²曾:何。³暬御:侍御。国王左右亲近之臣。⁴憯憯:忧伤。⁵瘁:劳苦、憔悴。⁶讯:读为“谇”,谏诤。⁷听言:顺耳之言。⁸答:应。⁹谮言:诋毁的话,此指批评。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¹,维躬²是瘁³。哿(gě)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译文:可怜啊!那不善言谈之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笨嘴拙舌,他们是投入工作鞠躬尽瘁!可贺啊!那能言善辩之辈,靠能说会道一套套如流水,做了不倒翁永远处高官位!
注释:¹出:读为“拙”,笨拙。²躬:亲身。³瘁:病。或谓憔悴。⁴哿:欢乐。⁵能言:指能说会道的人。⁶休:美好。
维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¹曰予仕²,孔³(jí)且殆(dài)。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译文:世人都说这从政为官之事,要求非常之高高而且危险。如果说话办事不顺从旨意,就会从天子那里招致罪愆。如果说话办事顺从了旨意,就会从朋友那里受到埋怨。
注释:¹维:句首助词。²予仕:去做官。³孔:很。⁴棘:比喻艰难。⁵殆:危险。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谓尔¹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²思泣血,无言不疾³。昔尔出居,谁从尔室?
译文:明明告诉你快点迁到王都,你张口就说还没建成房屋。闻听此言我忧愤血泪哭出,没有一句不痛彻我的肺腑!想当初你仓皇出逃的时候,又有谁给你造好华舍大屋!
注释:¹尔:指上言正大夫、三事大夫等人。²鼠:通“癙(shǔ)”:忧伤。³疾:通“嫉”,嫉恨。⁴从:随。⁵作:营造。

  此诗题为“雨无正”,可是,从全篇诗句中,并无“雨多”之意,也无“政多如雨”之言,因而历朝历代很多人都怀疑诗题与诗意不合。有人疑为“雨无止”;有人疑为“周无正”(正,同“政”);更有人说韩诗有《雨无极》篇,诗文比毛诗篇首多“雨无其极,伤我稼穑”二句。各执一说,莫衷一是。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此篇名《雨无正》不可考,或误,不必强论。”

  全诗七章。一、二章章十句,三、四章章八句,五、六、七章章六句,共五十四句,能于参差错落中见整饬。

  诗的第一章首先以无限感慨、无限忧伤的语气,埋怨天命靡常:“不骏其德”,致使丧乱、饥馑和灾难都一起降在人间。但是,真正有罪的人,依然逍遥自在,而广大无罪的人,却蒙受了无限的苦难。这里,表面是埋怨昊天,实际上是借以讽刺幽王。接着,第二章就直接揭示了残酷的现实问题:“周宗既灭,靡所止戾”。可是在这国家破灭、人民丧亡之际,一些王公大臣、公卿大夫们,逃跑的逃跑,躲避的躲避,不仅不能为扶倾救危效力,反而乘机做出各种恶劣的行径。因而,第三章作者就进一步揭示出了造成这次灾祸的根本原因:国王“辟言不信”,一天天胡作非为,不知要把国家引向何处;而“凡百君子”又“不畏于天”,反而助纣为虐,做出了一系列既不自重、又肆无忌惮的坏事。第四章,作者又以沉痛的语言指出:战祸不息,饥荒不止,国事日非,不仅百官“莫肯用讯”,国王也只能听进顺耳的话而拒绝批评,只有他这位侍御小臣在为危难当头的国事而“憯憯日瘁”了。第五章,作者再次申诉自己处境的艰难。由于国王“听言则答,谮言则退”,致使自己“哀哉不能言”,而那些能说会道之徒则口若悬河。自己“维躬是瘁”,而他们却“俾躬处休”。不是自己拙口笨舌,而是国王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行为使自己无法谏诤了。对比鲜明,感情更加深沉。因此,在第六章里,作者又进一步说明了“于仕”的困难和危殆。仕而直道,将得罪天子;仕而枉道,又见怨于朋友。左右为难,忧心如焚。最后一章,作者指出:要劝那些达官贵人迁向王朝的新都吧,他们又以“未有家室”为借口而加以拒绝,加以嫉恨,致使自己无法说话,而只有“鼠思泣血”。其实,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外地虽然没有家室,也照样纷纷逃离了。

  由此可见,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面对国破、世危的局面,思前想后,感愤万端。既埋怨天命靡常,又揭露国王信谗拒谏、是非不分。执事大臣或苟且偷安,或花言巧语,致使天灾人祸,一起降临人间。面对昏君乱世,他忧国忧时,苦恼悲哀,虽想要勤于国事,救危扶倾,而又处境孤危,不知所措。因此只有忧伤、悲痛,怨天尤人,无可奈何。真可谓处饥馑、危亡、离乱之世,心有救乱济世之志,而行无救乱济世之力,所以只有揭示现实真象,以发泄他满腔的忧愤罢了,其感情是深沉的、真挚的。这是时代的呐喊和哀怨,因而对读者进一步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那个时代的思想感情,也是有意义的。

  作者在抒发他那复杂而深厚的思想感情时,通篇采用了直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少打比喻,不绕弯子,语言质朴,感情真实,层层揭示,反覆咏叹,时而夹杂一些议论,颇有一种哀而怨、质而雅的艺术之美。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437-442

zhèng

míng xiānqín 

hàohàohàotiān jùn jiàngsāngjǐn zhǎnguó míntiānwēi  shěyǒuzuì  ruòzuì lún 

zhōuzōngmiè suǒzhǐ zhèng zhī sānshì kěn bāngjūnzhūhóu kěnzhāo shùyuēshìzāng chūwéiè 

hàotiān yánxìn xíngmài suǒzhēn fánbǎijūn jìngěrshēn xiāngwèi wèitiān 

róngchéngtuì退 chéngsuì zēngxiè cǎncǎncuì fánbǎijūn kěnyòngxùn tīngyán zènyántuì退 

āizāinéngyán fěishéshìchū wéigōngshìcuì néngyán qiǎoyánliú gōngchǔxiū 

wéiyuēshì kǒngqiědài yúnshǐ使 zuìtiān yúnshǐ使 yuànpéngyǒu 

wèiěrqiānwáng yuēwèiyǒushìjiā shǔxuè yán ěrchū shuícóngzuòěrsh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