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电清霜武库多,转输谁是汉萧何。将军不喜髀生肉,甲士翻嫌海息波。
紫电清霜武库多,转输谁是汉萧何。将军不喜髀生肉,甲士翻嫌海息波。
悬哨如笼麟谷鸽,衔枚似趁蔡州鹅。阵头目极吴门练,疑有骅骝傍水过。
悬哨如笼麟谷鸽,衔枚似趁蔡州鹅。阵头目极吴门练,疑有骅骝傍水过。

zhòngyōudìnghǎizhāobǎoshāntóngwángjiāngjūnzhāngxiànzhǎngguānshuǐcāoèr--wēnchún

diànqīngshuāngduōzhuǎnshūshuíshìhànxiāojiāngjūnshēngròujiǎshìfānxiánhǎi

xuánshàolónglínxiánméishìchèncàizhōuézhèntóuménliànyǒuhuáliúbàngshuǐguò

温纯

温纯

(1539—1607)陕西三原人,字景文,一字叔文,号一斋。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寿光知县,征迁户科给事中。累迁至左都御史。时矿税使四出,所至作恶多端。纯屡疏陈,不报。曾倡诸大臣伏阙泣请罢矿税。后以与首辅沈一贯不合,力请致仕。卒谥恭毅。有《温恭毅公集》。 ▶ 2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译文:不远万里跨海渡江,征讨辽东,终于剪除了辽东巨寇,使风云弥漫的战场硝烟归于平静。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译文:此时正应当熔化兵器放养马牛,尽享太平。将士们班师回朝,在京都设宴庆功。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译文:酒席上歌舞欢闹,更显现出军威。战士们开怀畅饮,直到醉了方才归去。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译文:我盛大之国,决不会去辽东白走一遭,空手归来中原,要战就一定会胜利而回!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译文:我军威浩荡去平定辽东,敌军被俘虏,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译文:我们凯旋而归,在洛阳宫开宴庆功。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译文:这次战争取得胜利是全军智慧凝聚的结果,庆功宴上,对全军论功行赏,丝毫不吝惜对大家的封赏。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译文:这次征讨辽东获得大的胜利,别说是尚书省这样高级的官员得到了封赏,就连雍齿那样素来有积怨的人也毫不例外。
《纪辽东》,隋炀帝所作。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征讨辽东,即高句丽。《通典》曰:“高句丽自东晋以后,居平壤城,亦曰长安城。随山屈曲,南临水,在辽东南。复有辽东、玄菟等数十城。”大业八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渡过辽水,与高句丽大战于东岸,大败高句丽,进围辽东。王建又有《渡辽水》,也出于此。

liáodōngèrshǒu--yáng广guǎng

liáodōnghǎiběijiǎnzhǎngjīngfēngyúnwànqīng

fāngdāngxiāofēngsànniúxuánshīyàngǎojīng

qiánhòuzhènjūnwēiyǐnzhìjiěróng

pànxíngwànkōngdàoyuánguī

bǐngmáozhàngjiédìngliáodōngguóbiànfēng

qīngkǎijiéjiǔdōushuǐguīyànluòyánggōng

gōngxíngshǎngyānliúquánjūnzhìmóu

shìnángōngdàoshàngxiānfēngyōng齿chǐhóu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¹。匆匆便倒离尊²,怅遇合、云销³萍聚。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译文:连日西风紧吹,打落了成熟的枣子,似乎在催促友人早早回盐官去。明天就是乞巧夜,所以现在就要准备好祭祀用的瓜果,准备明晚仰视天河,看牛郎织女鹊桥会。送人分别在即,倒上两杯离别酒对饮,并祝友人旅途平安,惆怅地叹息:人生真是离合无常,我们俩好像那空中的白云,水中的浮萍,聚散两依依。离别依依难舍,听到树上寒蝉凄切的鸣声,就好像听到了它在唱着劝人及时行乐的《金缕曲》。
注释:惜秋华:词牌名。梦窗词入夹钟商。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七夕:农历七月七日。盐官:地名,在浙江绍兴。《宋史·地理志》:“两浙路临安府县九:盐官上,绍兴中升畿。”¹星度:指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²尊:饮酒器。³销:一本作“消”。⁴金缕:指古曲《金缕衣》。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¹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²,已近紫霄尺五。扁(piān)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ní)(cháng)³无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
译文:现在我们还暂时相聚在岸边,很快你就要乘舟而归盐官。你走之后,旧居南墙外的竹林中,槐树荫里那些我们经常相聚的地方,很快就会冷冷清清。你回到盐官之后,从那里到临安就非常近。你今晚的行舟将会在吴江上留宿,夜晚观赏吴江水景,在月光照射下,吴江上水波粼粼,好像有无数个飘动着佩带,在跳着《霓裳羽衣舞》的仙子一样。你到家后,亲人定会兴高采烈,并且询问你,在分别后可在想念我吗?
注释:¹南墙:借指南楼。《世说新语·容止》载庾亮为太尉时,在武昌南楼,值秋夜风清景佳,率左右十余人,与使吏股浩、王胡之等吟咏欢聚。后世以“南楼”借指好友欢聚之处。²杜曲:地名,在长安城南。《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言近帝居也。”此处借指友人所去的盐官之地,盐官在浙江绍兴中升畿,距临安近。³水佩霓裳:指水中荷花荷叶。⁴眉妩:谓眉样妩媚可爱。用“张敞画眉”典,典出《汉书·张敞传》。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的上片写词人催促友人归去与亲人团聚,同时表示了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设想离别后自己孤寂的情境,以及友人回家的场景。全词在章法上曲折跌宕,在写法上虚实结合。

  词上阙“数日西风”从送人之前写起:秋风习习,秋林似火。并设想友人所归之盐官处,此时瓜果正熟,催人归返。此是前路入手。“瓜果夜深”二韵,写临行饯别。夜深时分,银河灿烂,群星闪烁,饮酒送别。“怅遇合云消萍聚”写二人虽是萍水相聚,现在又匆匆作别,颇令人惆怅。“匆匆便倒离尊”形象地勾出离别在即,及饮酒伤别之状。“留连”一韵,写词人的流连之情。“残蝉韵晩”一句,以景托情,言秋蝉在夜晚声声残鸣,似表达对友人的流连之情,“时歌金缕”写送别时有歌妓侑酒,唱着金缕曲,歌中满蕴流连的情感。词人借蝉鸣与歌曲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此是侧笔法。

  下阙“绿水暂如许”,写送别地点在水边,友人从水路出发。“奈南墙冷落”一韵,化用典故言与友人相聚之处已经冷落,令人无可奈何。“竹烟槐雨”四字,以竹林槐树烟雨朦胧之景,进一步渲染“南楼”的冷落,借以表达伤别之情。“此去杜曲”一韵,化用典故言友人所去之处距离京城临安很近。“已近紫霄尺五”极写盐官距京城之近。“紫霄指皇宫。“扁舟夜宿吴江”二韵,为后路写法,设想友人出发后,夜晚乘一叶扁舟,行驶在吴江上。此时河面上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有田田无际的荷叶,真是美丽极了。“水佩霓裳无数”一句,化用姜夔《念奴娇》“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词句,“三十六陂”言河塘之众多。“眉妩”以女子媚妩之姿形容荷花之美。最后“问别来、解相思否?”依然是后路写法,以关切的问询,从对方入手,表达思念之情,此结语词活灵而情更深切。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590-592

qiūhuá··qiánsòngrénguīyánguān--wényīng

shù西fēngqiūlínzǎoshúháicuīrénguāguǒshēnxiékànxīngcōngcōng便biàndàozūnchàngyúnxiāopíngliúliányǒucánchányùnwǎnshíjīn

绿shuǐzànnàinánqiánglěngluòzhúyānhuáijìnxiāochǐbiǎnzhōu宿jiāngzhèngshuǐpèishangshùméiwènbiéláijiěxiāngfǒu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可怜秋,一帘疏(shū)雨暗西楼,黄花¹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²。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译文:在可悲可叹的秋天,帘外稀稀落落的秋雨使西楼变得昏暗幽寂。重阳节后,菊花渐渐凋零,失去了当初的风流韵致。然而面对菊花,人更觉羞惭。花还是同去年的花一样,可是人却比菊花还要憔悴消瘦。将心事说与花听,花默默无语,却暗自替人惆怅。
注释:殿前欢:曲牌名,又名《风将雏》,元曲还名 《凤引雏》、《燕引雏》、《小妇孩儿》。双调,四十二字,前片三平韵、通叶一仄韵,后片两平韵、通叶两仄韵。¹黄花:菊花。减尽风流:减去美好的风光。²人比黄花瘦:移用李清照《醉花阴》词句。

  此曲所要描写的不是菊的高洁,而是作者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喟叹。重阳过后,菊花零落,作者面对零落的菊花,不禁以物拟我,而且自觉比菊还要羞愧三分。此曲赞扬了菊花不畏风霜的坚强品格。此曲词明白如话,表现曲的“贵浅显”的特色。它宛转相生,一波三折,一层深入一层,“问花不语,花替零愁。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是说西风碎减叶飘零,作者推开了窗子,映入眼目的不是一帘幽梦,而是凄风疏雨,从楼瓦淌下,化作雨帘。重阳节后,菊花凋零,曾经鲜艳夺目的花朵已落去大半。

  “对黄花零自羞,花依旧,零比黄花瘦。”是说花虽败落,但那些依然在枝头盛放的秋菊仍保有风采,张养浩再看看自己,却已瘦得不成零形。最后两句“问花不语,花替零愁。”他忍不住问花,自己该如何是好,花虽不语,想必它也在为自已感到忧愁。该曲以通感的手法来结束,一句“花替零愁”,顿使曲子中的愁情变得更加浓郁。张养浩的自怜自惜赫然在目,令零也想化作秋菊,成为倾听他的对象。

  在《殿前欢》的曲子中,他本认为猬零的花应比他更自怜,但实际上菊花耐秋风的能力远超乎他的想象,于是张养浩才想,也许菊花是在替他悲苦,是以纷纷凋谢。

  此曲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零比黄花瘦”是引自李清照词《醉花阴》“帘卷西风,零比黄花瘦”;“问花不语”则是引自欧阳修词《蝶恋花》 “泪眼问花花不语”。全句的引用,以旧词生新意,用法新颖。

  张养浩之所以写“对菊自叹”,其实还有另一层深意。菊花是陶渊明的最爱,陶渊明经常对菊咏叹,表明心迹。张养浩选用菊花,自然是说自己也想如陶渊明一样,成为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居者。往日的宦海风波已成过去,鸟儿返林、鱼儿纵渊,那时的陶公何等惬意,张养浩也想成为另一个陶公,过着池鱼在故渊的生活。

  《对菊自叹》是一首寓情于物、借景抒怀的曲子。作者看到菊花遭到秋雨,黄花零落,减尽风流。自己也精神颓唐,瘦过黄花。怜花正是自怜,作者借菊自叹,乃是对自己政治上失节的悔恨。

参考资料:
1、 雅瑟,舟东编著.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2,364.
2、 刘青文主编. 无障碍阅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182.
3、 王春红编著. 元曲三百首[M]. 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50.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译文:总是今日又今日,今日能有多少呢!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译文:今天又没做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何时才能完成呢?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译文:人这一生能有几个今日,今日不做事情,真是可惜啊!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译文:假如说姑且等到明天到了再去做,但是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啊!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译文:现在为诸位写这首《今日》诗,请从今日就开始努力工作吧!

jīn--wénjiā

jīnjīnjīnshǎo

jīnyòuwèishìshíle

rénshēngbǎiniánjīnjīnwèizhēn

ruòyándàimíngcháozhìmíngcháoyòuyǒumíngcháoshì

wèijūnliáojīnshīqǐngcóngjīnshǐ

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
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
译文:芭蕉并不以绚丽多姿的花朵来展露风流,只在烟雨空濛的时刻撩拨人们的情思。一身绿衣伸展特有的潇洒风韵,浑身上下透出的是无限清凉。
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
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
译文:那一片片开张伸展的硕大绿叶,就象是在我面前铺开的和笺,要请我在上面题写生动的诗句呢!唉,别再倚着阑干痴看了,明月已升到中天,寒气袭人,还是回屋去吧!

  咏物词发展到南宋已进入成熟期,不仅作品数量众多,而且更重视写作技巧和形式类。与北宋的咏物词相比较,南宋咏物词更具有一种幽微细腻的特色,虽然不容易看出其寄托所在,但更富有朦胧美。张鎡的这首词就能够将作者内心的情思同作品外化的意象融合无间,使读者若有所悟又难以名状。

  词的上片集中刻画了芭蕉独特的风姿和品格。起句从芭蕉跟别的花卉草木的对比中写出它同中有异的特点。在人们眼光中,“风流”、“多情”、“潇洒”是许多花卉草木所共有的,然而词人之所以特别欣赏芭蕉,却是由于它那独特的清逸绝俗风姿。芭蕉并不以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花朵来显示它的“风流”,它也不在丽日和风中与群芳争妍,只有到了烟雨空濛和雨滴拍打的时刻,芭蕉,这才以一身潇洒的绿衣,显示出它那特有的风韵和情致,吸引人们观赏,撩拨人们的情思。一切繁喧炽热跟芭蕉无缘,它浑身上下透出的是无限清凉。不仅使人想起吴文英的名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唐多令》),这样,我们从芭蕉独具的潇洒、清凉,依稀感受到词人的心灵,现出了一个风流、多情、而又潇洒雅洁的文人形象。

  下片顺着“绿衣长”、“满身凉”的拟人化的描写发展,逐渐从外形深入到心灵。词人观赏芭蕉风情万种,情为之动;芭蕉得遇知音,也动起感情来了。看,那一片片开张伸展的硕大绿叶,就像是在我面前铺开的文笺,要请我在上面题写生动的诗句呢!但我又能写什么呢?这时,明月已升到中天,清辉泻在芭蕉那略披白粉的绿叶上,好象生出了一层薄薄的寒霜,袭来一阵又一阵寒气。唉,别再倚着阑干痴看了,还是回屋去吧!“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两句,淡淡地透露出词人在此情此景下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感触。这种感触是什么呢?是芭蕉的清高与索句的催迫使他感到自愧弗如、无辞以对?是眼前的清冷促使他想到了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还是“以其境过清”(柳宗元《小石潭记》),“凛乎其不可久留”(苏轼《后赤壁赋》),而只得消然离去呢?词人没有明白说出,却留下了让读者充分联想、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诗词中,芭蕉常常同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把伤心、愁闷情绪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至还颇为怨悱。张鎡这首词的感情抒发却相当空灵含蓄。他的哀愁和悲凉并没有直接倾吐,而是在雨丝烟雾里,在寒夜月色中,朦胧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一缕淡淡的哀愁回肠九曲,大有欲吐又吞、欲说还休的况味。

  张鎡的这首词与唐代钱珝的《未展芭蕉》诗(冷烛无烟绿惜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车风暗拆看。),虽然暗示性有所不及,但在总体意境上更富有象征意蕴,表达上也越显得曲折幽深。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