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佳丽地,为君陈帝京。由来称侠窟,争利复争名。
欲知佳丽地,为君陈帝京。由来称侠窟,争利复争名。
铸铜门外马,刻石水中鲸。黑龙过饮渭,丹凤俯临城。
铸铜门外马,刻石水中鲸。黑龙过饮渭,丹凤俯临城。
群公邀郭解,天子问黄琼。诏幸平阳第,骑指伏波营。
群公邀郭解,天子问黄琼。诏幸平阳第,骑指伏波营。
五侯同拜爵,七贵各垂缨。衣风飘遥起,车尘暗浪生。
五侯同拜爵,七贵各垂缨。衣风飘遥起,车尘暗浪生。
舞见淮南法,歌闻齐后声。挥金留客坐,馔玉待钟鸣。
舞见淮南法,歌闻齐后声。挥金留客坐,馔玉待钟鸣。
独有文园客,偏嗟武骑轻。
独有文园客,偏嗟武骑轻。
猜您喜欢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三杰¹当日,俱曾此地,殷(yīn)勤纳谏(jiàn)²论兴废。见遗基³,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译文: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注释:¹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中国。²纳谏:古代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³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⁴闲坐地:闲坐着。

  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自然想到了这座宏伟宫殿的营造者,那些辅佐汉高祖刘邦创建大汉帝国江山的开国元勋们,尤其是被刘邦称为“人杰”的张良、萧何、韩信,即世称之为“三杰”者。此三人,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或“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让不绝于粮道”,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被封公封侯。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中吕]《喜春来》)而壮志未酬;张良和韩信,为刘邦开创天下,尽心竭力,建立殊勋,然而当刘邦坐稳皇帝之后,前者被迫急流勇退,后者被杀害于长乐宫钟室之中。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双调]《水仙子》),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下面“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应颠倒一下先后次序去理解。作者登上未央宫遗址那高大的土台基之上,举目四望,心胸顿时为之开扩,刚才那种略带伤感的意绪倏然逝去。关中真乃帝王之乡,金城千里,三杰的英名和事业,好象使壮美的山河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shānyáng··wèiyāng怀huái--zhāngyǎnghào

sānjiédāngcéngyīnqínjiànlùnxìngfèijiànzěnshāngbēishānyóudàiyīngxióngshìshàngzuìgāochùxiánzuòdōngzàihuà西zàihuà

举秀才,不知书。
举秀才¹,不知书。
译文:被推举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
注释:¹秀才:汉代为举士的科目,要文才出众的人才能当选。
察孝廉,父别居。
察孝廉(lián)¹,父别居。
译文:被荐举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赡养父母。
注释:¹孝廉:本来是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合称“孝廉”。
寒素清白浊如泥,
寒素¹清白²(zhuó)如泥,
译文:被选拔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样肮脏,
注释:¹寒素:汉晋时举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出身清贫。²清白:也是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为官清廉。
高第良将怯如鸡。(如鸡 一作:如黾)
高第¹良将怯(qiè)如鸡。
译文:被称为是干吏良将的竟然象鸡一样胆小。
注释:¹高第: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出身豪门。

  “举秀才,不知书。”凡举作秀才科的人,本应文才深秀、学富五车,但实际上却连字都不识,于是便产生了名与实强烈的对比,夸张又并不让人觉得虚诞。

  “察孝廉,父别居。”孝、廉本来两科,后来合而为一,应是事亲孝顺、处事廉洁之人当选。这里复词偏义,重在讲“孝”。孝之最为基本的,就是奉养双亲。但这位被荐之人,竟是与父亲分居而住,就中国古代家庭观念来看,无疑是不孝之举了。

  “寒素清白浊如泥”,寒素与清白,可能是性质相近的两个科目。汉代察举科目,只随皇帝高兴与需要而定,所以并不固定。《晋书·李重传》中讲到举寒素要符合“门寒身索,无世祚之资”的条件,选举制度汉晋相延,变化不应很大。范哗在《后汉书·扬雄传论》中说:“中兴以后,复增淳朴、……清白、敦厚之属。”可见二者都是选举科目。一般科目之名称与它所要求的品质应是相当的。故清白、寒素科出来的,应是出身清贫、为官清正之人,而实际上,劳动人民的评价则是“浊如泥”,可见他们是当不起那四个字的。

  “高第良将怯如鸡。”汉代不仅文官由重臣推荐,武将也如此。《汉书·昭帝纪》:“始元五年,诏举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五年七月,诏三公、特进、九卿、校尉,举列将子孙明晓战阵任将帅者。”大概武将之举,均要求“列将子孙”,正因此,此科目才取名“高第”吧。高第与文学对举,在此又与良将并举,可知与上面“寒素清白”一样,是两个相近科目。被荐之人,应“刚毅武猛,有谋谟(《顺帝纪》)”,然而实际上却胆小如鸡,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首民谣,用一两个典型的细节,通过形象的比喻与夸张,将一个个名不符实的推举现象并列起来,将封建时代选拔人材的虚伪、腐朽与可笑揭示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劳动人民高超的战斗与讽刺艺术。

参考资料:
1、 叶桂刚 王贵元.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34-35

huánlíngshítóngyáo

míng liǎnghàn 

xiùcái zhīshū 
cháxiàolián bié 
hánqīngbáizhuó 
gāoliángjiàngqiè  (zuò mǐn )
风撼千林木叶摧,冰霜国里早春回。
风撼¹千林木叶摧,冰霜国里早春回。
译文:北风摇动千万树木,吹动着树叶纷纷飘落;冰天寒霜的国度里,早春已经偷偷回来了。
注释:¹撼:摇动。
一枝参透乾坤縕,生意都从小雪来。
一枝参透乾坤縕(yùn)¹,生意²都从小雪来。
译文:一枝梅花识破了早春蕴含的奥秘,天地之间出现了一点赤黄色;生机意趣向来都从小雪时节中开始走来。
注释:¹縕:同“缊”。²生意:生机。

shíyuèméi--lónggāo

fēnghànqiānlíncuībīngshuāngguózǎochūnhuí

zhīcāntòugānkūnyūnshēngdōucóngxiǎoxuělái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
夜到清溪¹宿,主人碧岩里²
译文:夜里到清溪住下,主人的家在碧岩中。
注释:¹清溪:源出今安徽池州市南九华山,北流经池州市城东折西北入长江。²主人碧岩里:主人的家在碧岩里。碧岩:山名,今清溪乡五岭村的碧岩,村庄四周全是陡峭的石山,故名。在贵池城南三十里,当地人又称“密岩”。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
(yán)(yíng)挂星斗¹,枕席响风水²
译文:屋檐上挂看闪亮的星星,枕席上响着风声水声。
注释:¹檐楹挂星斗:形容住宅所片地势的高。檐,屋顶伸出的边沿。楹:堂前的柱子,也指屋内天井四周的柱子。² 响风水:听到风声水声。
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
月落西山时,啾(jiū)¹夜猿起。
译文:当月亮落入西山的时候,响起了啾啾的猿鸣。
注释:¹啾啾:猿鸣声,象声词。此处形容猿声凄历。

  禅是生活,生活离不开诗。历代诗歌里,有禅境或受禅的浸染,带些禅味的,不啻漫无涯际,简直是浩如烟海。唐宋以来的诗人,往往出入于儒道佛之间,几乎没有不沾上一点禅味的。从本性上说,禅是出世,诗是入世,二者原可分离。但自唐以来,二者却如怨偶情鸳,彼此交融,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与“清溪主人”因交谊往还而更唱迭和,互相影响,因禅境氤氲而生禅悦,就是一例。

  这首著名的禅诗,反映了李白从宦海、尘俗中解脱出来而倾心于艺的一种禅悦心态。诗人虽号“青莲居士”,其实并非佞佛或皈依佛门,而是向往于佛禅之境界、陶醉于佛禅之意趣、所谓士大夫之流的“自耽禅悦”耳。仅从只有六句的诗篇里,就流淌出李白血性中佛禅的一脉灵源,呈现出一种恬淡空灵的禅意悟境。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运用白描手法交代深山夜宿的情景和背景:李白如同一位高级的“游方俗人”,在山中游到天黑,方才找到投宿之处;好在“清溪主人”是位雅士,家住清溪河畔山谷中的“碧岩”里。以“夜”、“宿”、“碧岩里”烘托气氛,能起到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的作用。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写诗人在清溪主人家夜宿的所见所闻:诗人躺在床上,目光透过门窗,掠过“檐楹”,可以欣赏那满天的星斗。枕席之上,诗人还可以欣赏清风和溪水琴鸣般的协奏。真是心中怡悦,无处不成雅趣。诗人借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如“星斗”、“风”、“水”、“挂”、“响”等,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

  “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描绘出一幅月落西山、夜猿啾啾鸣的景致:月落鸟啼时,诗人方才欲睡,但又睡不着,因为有“啾啾”的“猿啼”。“月落”、“西山”、“啾啾”则勾画出一副凄凉冷清的景色,这正是诗人怀归忧国,但又无可奈何的渺茫心情的反映。

  《宿清溪主人》之所以选入禅诗集,除了与佛门禅意情趣相类之原因外,还在于诗人向社会表示扫除尘氛、洗尽凡心、天机泄露、纵横自如之心境,还在于诗人摆脱了有无得失的滞累、宠辱名利的羁束,姿情地借笔墨传达出他心灵的解脱自在,体现出一种空灵、洒脱、疏淡的禅悦境界。

参考资料:
1、 常秀峰 何庆善 沈晖.李白在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09月第1版:137-138
2、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08月第1版:181-182

宿qīngzhǔrén--bái

dàoqīng宿zhǔrényán

yányíngguàxīngdòuzhěnxiǎngfēngshuǐ

yuèluò西shānshíjiūjiūyuán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子房未虎啸¹,破产不为家。
译文:张良少年未能得志如虎啸时,为求刺客而不顾破产败家。
注释:¹虎啸:喻英雄得志。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沧海得壮士,椎(zhuī)秦博浪沙¹
译文:从沧海公那里得到一名壮士,用金椎狙击秦始皇在博浪沙。
注释:¹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译文:这次刺秦报仇行动虽未成功,而其名声却因此震动天下。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潜匿(nì)游下邳(pī)¹,岂曰非智勇?
译文:其逃匿追捕曾经过下邳,怎能说他在智勇双全上稍差?
注释:¹下邳:古县名,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邳州界。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我来圯(yí)¹上,怀古钦英风。
译文:今天我怀古来到圯桥上,更加钦羡张良的雄姿英发。
注释:¹圯桥:古桥名,遗址在今睢宁县北古下邳城东南小沂水上。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¹
译文:圯桥下只有碧绿的流水,而不知道黄石公如今在哪?
注释:¹黄石公:秦时隐士。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¹空。
译文:我站在桥上叹息张良逝去,徐泗两州从此便变得萧条空乏。
注释:¹徐泗:徐州与泗州。

  此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据《史记》记载,张良后来“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于平铺直叙。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和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

  以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怀古钦英风”,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这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良了,可是偏偏越过张良,而说不见张良的恩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说:“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在《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是这首诗末两句的注脚。

参考资料:
1、 沈熙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2-343

jīngxiàqiáohuái怀zhāngfáng

bái tángdài 

fángwèixiào chǎnwèijiā 
cānghǎizhuàngshì chuíqínlàngshā 
bàohánsuīchéng tiānjiēzhèndōng 
qiányóuxià yuēfēizhìyǒng 
láiqiáoshàng huái怀qīnyīngfēng 
wéijiànliúshuǐ zēnghuángshígōng 
tànrén xiāotiáok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