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道柳梢长,竹桥风影凉。
行人残照里,归路白云旁。
泉浅带土味,岩深闻草香。
到家花已尽,杏颊拥枝黄。
夹道柳梢长,竹桥风影凉。
行人残照里,归路白云旁。
泉浅带土味,岩深闻草香。
到家花已尽,杏颊拥枝黄。
郑獬

郑獬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3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¹,我言秋日胜春朝(zhāo)²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注释:¹悲寂寥:悲叹萧条。²春朝: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一鹤排云¹上,便引诗情到碧霄(xiāo)²
译文: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注释:¹排云:指排开云层。排:推,有冲破的意思。²碧霄:青天。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
1、 萧瑞峰 彭万隆.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6-1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755-756

qiūèrshǒu ·

liú tángdài 

féngqiūbēiliáo yánqiūshèngchūnzhāo 
qíngkōngpáiyúnshàng biàn便yǐnshīqíngdàoxiāo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
(zhāo)发广莫门¹,暮宿丹水山²
译文:清晨由广莫门出发,晚间投宿在丹水山。
注释:扶风:郡名,郡治在今陕西泾阳县。¹广莫门:晋洛阳城北门。汉时洛阳城北有二门,一曰毂门,一日曰门。晋时改毂门为广莫门。²丹水山:即丹朱岭,在今山西高平县北,丹水发源于此。丹水由此向东南流入晋城县界,又南入河南省、经沁阳县入沁水,是为大丹河。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左手弯繁弱¹,右手挥龙渊(yuān)²
译文:左手拉着繁弱大弓,右手挥动龙渊宝剑。
注释:¹繁弱:古良弓名。²龙渊:古宝剑名。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顾瞻¹望宫阙(què)²,俯仰御(yù)飞轩。
译文:回过头望一望宫阙,俯身驾车飞奔向前。
注释:¹顾瞻:回头望。²宫阙:指城郭。阙,宫门前的望楼。御:驾御。飞轩:飞奔的车子。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据鞍(ān)¹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译文:按着马鞍长长叹息,伤心的泪儿像流泉。
注释:¹据鞍:按着马鞍。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系马长松下,发鞍¹高岳头。
译文:拴着马儿在长松下,卸下马鞍在高山颠。
注释:¹发鞍:卸下马鞍。
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烈烈¹悲风起,泠(líng)²(jiàn)水流。
译文:凛烈的悲风不住吹,泠泠的涧水流不断。
注释:¹烈烈:风的威力。²泠泠:流水声。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挥手长相谢¹,哽(gěng)(yè)²不能言。
译文:挥一挥手儿长相辞,悲泣哽咽不能再言。
注释:¹谢:辞别。²哽咽:过分悲泣至于声气结塞。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浮云为我结¹,归鸟²为我旋³
译文:浮云飘来为我集结,归鸟飞来为我盘旋。
注释:¹结:集结。²归鸟:一作“飞鸟”。³旋:盘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去家¹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译文:离家的日子已长远,怎知生存还是死还。
注释:¹去家:离开家。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kāng)(kǎi)¹穷林中,抱膝独摧藏²
译文:在荒林中慷慨悲歌,抱着双膝独自感伤。
注释:¹慷慨:即慷慨悲歌。²摧藏:凄怆,伤心感叹的样子。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mí)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译文:麋鹿在我面前游转,猿猴蹦跳戏弄一旁。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¹粮既乏尽,薇蕨(jué)²安可食?
译文:钱财粮食已经用光,薇蕨已老岂能当粮。
注释:¹资:钱。²薇蕨:一种野菜,嫩时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揽辔(pèi)¹命徒侣(lǚ)²,吟啸³绝岩中。
译文:拉马缰命随从前行,在悬崖险径中吟唱。
注释:¹揽辔:拉住马缰。²徒侣:指随从。³吟啸:即吟诵。⁴绝岩:绝壁。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
君子道微¹矣,夫子²³有穷。
译文:君子之道已经衰微,孔子也有穷困时光。
注释:¹微:衰微。²夫子:指孔子。³固:一本作“故”。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惟昔李¹(qiān)²期,寄³在匈奴庭。
译文:昔日李陵错过约期,流落匈奴做了大将。
注释:¹李:指李陵。²骞:通“愆”字。愆期:错过约定期。指汉李陵在武帝天汉二年(前99),率步卒五千人出征匈奴,匈奴八万士兵围击李陵。李陵战败,并投降匈奴。汉武帝因此杀了李陵全家。³寄:暂住。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¹
译文:忠信之人反而获罪,汉武皇帝不能原谅。
注释:¹不见明:不被谅解。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我欲竟¹此曲,此曲悲且长。
译文:我欲奏完这首歌曲,此曲悲伤而且太长。
注释:¹竟:奏完。
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弃置勿重陈¹,重陈令心伤!
译文:放置一旁不再陈述,若再陈述令人心伤。
注释:¹重陈:再次陈述。

  这首诗作者采用乐府旧题写作,充分反映途中的艰辛情状和胸间的忠愤,慷慨悲凉。《文选》李善注,这首诗以四句为一解,合九解成一篇。

  首解四句写登程。下笔就写“朝发”、“暮宿”,是记实,也见出受命北去时行程的迅急:早晨刚出都城北门——广莫门,日暮已到了大河之北、丹水的发源地——丹水山,进入并州境内。这里,诗人用夸张笔法渲染出行色的匆忙,也透露了他急于赴国难的心情。接着写出自己两手所持的是像古代繁弱、龙渊那样的名弓宝剑;而“弯”(开弓)、“挥”两个富动态性的词,既说明他是行进在“胡寇塞路”的险境之中,随时都需要用武,也足以显现出作者一往无前的英武气概。

  次解写恋阙心情。作者年轻时(作诗时也只三十六岁)正处西晋初期的安定阶段,在繁华的洛阳城里,他也曾有过诗酒从容、文友会聚的一段优游生活。洛阳城里巍峨的宫阙,是过去国家安定隆盛的标志,也是他前阶段优游生活的见证。自经变乱,现在已到了“国已不国”的地步。往事成尘,归来无日。这使他心情上不能不有所留恋,在行动上也就表现为“顾瞻”长“望”。望中最瞩目的是宫阙,是“俯仰御飞轩”。这句意思应是说,宫中廊宇高低,远望宛如急行中车辆的起伏。作者心目中,这时已经把静态中的宫中廊宇和身边行进中车辆的动态混而为一了。抚今思昔,不自禁“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三解写途中小憩。京都已落在遥远的后方,现在系马、解鞍的所在是荒寂的高山头、长松下,入耳的只有秋末的烈烈悲风和泠泠涧流的声响。这四句用了音韵谐协的偶句,着力烘染出一幅秋山穷旅图。

  四解写小憩中的心情。与熟悉的京都和那里的人挥手长辞了,黯然无言,惟余哽咽。甚至空中的浮云也凝定不流,飞鸟也回旋不去。耳目所接,竟如天地万物都在助人兴悲。后两句写境,却更增强情的抒发。

  五解继写一时心中所想。这时心头萦绕不去的是离家日远,前路茫茫,境地险恶,存亡未卜。在这穷荒山林中,慷慨激昂,也是徒然,只有抱膝独坐,思绪紊乱,五内如焚。这是作者胸怀、心情的真实表白。

  六解写当前困境。身处穷林,惟与麋鹿、猿猴为伍。资粮乏绝,无以充饥。看看麋鹿、猿猴还有野草、山果果腹,可以游戏自得,实在令人自叹不如。经此映衬,愈见出人的困窘不堪。这解和四解一样,都叠用两个“我”字,产生了对面倾诉的亲切感。

  七解写困境中的自慰、自奋。作者深知重任在身,不容徬徨,终于重提辔缰,号召部下继续前行;同时,也在绝岩中,聊自吟咏舒啸,稍畅胸怀。他的重行振作,是由于在所承受的传统思想中找到了若干支撑力量:自己当前的处境,正是古人也曾慨叹的“世衰道微”的时世;孔子在陈绝粮,就曾对弟子子路说过“君子固穷”的话,何况是我辈。他精神上终于获得了宽解。

  八解是在自慰、自奋之余,又作转折,写出内心的隐忧:历史上曾有过李陵对匈奴以少击众,最后势穷力屈,过期不得归来,被迫降敌的事。李陵在降敌前也是尽忠竭力了,降敌后亦常怀归志,但汉武帝却不予谅解,反而杀了他的母弟妻子。现在朝廷多事,不暇外顾,自己孤悬一方,后援难继,困窘之情亦与李陵相去不远,不能不对未来抱忧兴叹。

  九解是全篇的结尾,也是乐府常见的结束形式。但在此篇,却不是单纯的套用。从上文所写,可见作者前途艰危正多,路也正长,有如他所要歌唱的曲子一样悲而且长。哀怨深沉,实在不忍、也无心重陈了。重陈,只是使自己、也使听者心伤而已。

  全诗风格悲壮,语调苍凉,感情真挚,用语简练,鲜明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全篇九解,一气贯注;逐解换韵,声情激越。既多侧面地表现了辞家赴难、身处穷窘、忠愤填膺的作者的完整形象,也真实地反映他所处的时乱世危、朝廷不振、凶荒满目的现实环境,有着史的价值。全诗辞旨愀怆悲壮,千载之下,感人犹深。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434-435页

fēng

liúkūn wèijìn 

zhāoguǎng广mén 宿dānshuǐshān 
zuǒshǒuwānfánruò yòushǒuhuīlóngyuān 
zhānwànggōngquè yǎngfēixuān 
ānchángtàn lèixiàliúquán 
chángsōngxià āngāoyuètóu 
lièlièbēifēng línglíngjiànshuǐliú 
huīshǒuchángxiāngxiè gěngnéngyán 
yúnwèijié guīniǎowèixuán 
jiāyuǎn ānzhīcúnwáng 
kāngkǎiqiónglínzhōng bàocuīcáng 
鹿yóuqián yuánhóu 
liángjìn wēijuéānshí 
lǎnpèimìng yínxiàojuéyánzhōng 
jūndàowēi yǒuqióng 
wéiqiān zàixiōngtíng 
zhōngxìnfǎnhuòzuì hànjiànmíng 
jìng bēiqiěcháng 
zhìchóngchén chóngchénlìngxīnshāng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别梦¹依稀²³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译文: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
注释:¹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²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³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⁴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⁵故园:故乡,指韶山。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红旗¹卷起农奴²³,黑手高悬霸主鞭
译文: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注释:¹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²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³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⁴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⁵高悬:高高举起。⁶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为有¹牺牲多²壮志,敢教³日月换新天
译文: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的日月换新的天地。
注释:¹为有:因为有。²多:增强激励。³敢教:能令、能使。⁴日月换新天: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喜看¹稻菽²千重浪³,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注释:¹喜看:高兴地看到。²菽:豆类的总称。³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⁴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⁵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逝川,是化用孔子的话,是说过去的日月。《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说自从离开韶山,在那可诅咒的旧社会,为革命东奔西忙,韶山的乡亲们却遭受了无穷的灾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在韶山的上空,韶山的大地上洒下了无数的革命先烈的鲜血,但是韶山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与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回到韶山,看到的景象与以前大不相同了。韶山也像中国各地一样,在党的领导下,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不禁回想起过去,在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时期,韶山的人民真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韶山人民高举着革命的红旗,武装起来与反动派进行斗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韶山的人民从来没有畏惧。一方面是韶山的人民高举起红旗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一方面是反动派高举起霸主的铁鞭,对革命的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韶山人民与反动派的斗争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是根本没有调和的余地的。

  三十二年前的星星之火,终于发展成燎原之势,原因在于革命人民拥有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奋起反抗,坚持到底,因为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理想。“多壮志”指充满凌云之志,所以义无反顾,前仆后继。32年间,一个小小的六百来户的韶山冲,就有148位革命烈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有毛泽东的六位亲人: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毛岸英,有毛泽东亲自创建的韶山党支部的五位同志:毛福轩、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烈士的鲜血结出了丰硕的革命成果,天地更新,日月重光,新中国诞生了,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由此可以理解毛泽东韶山之行的所作所为,理解诗中的一个“咒”字。。

  结末“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写韶山冲稻浪滚滚,丰收在望,人人奋发,安居乐业,这是革命先烈“换新天”理想的实现,也是对长眠地下的先烈的最好告慰。发展生产,建设祖国,人人争先,是先烈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这一联的思想内容承上延伸,大有拓展。从意境上看,前面激烈斗争,腥风血雨,这里炊烟袅袅,风景如画,完全不同的景象,体现换了新天;从诗人的感情言,则由激愤而舒缓,由沉重转喜悦。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韶山,但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事实上中国各地的情况都和韶山一样,中国的人民都经历过血和火的考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参考资料:
1、 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2、 吴廷贯.《毛泽东诗词助读》:延边大学出版社,1998-11

 ·dàosháoshā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biémèngzhòushìchuān yuánsānshíèrniánqián 
hóngjuǎnnóng hēishǒugāoxuánzhǔbiān 
wèiyǒushēngduōzhuàngzhì gǎnjiàoyuèhuànxīntiān 
kàndàoshūqiānchónglàng biànyīngxióngxiàyān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译文:夏至时节,处处能听到蝉声,它在告诉人们一年已走到五月中。
注释: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龙潜¹渌水²穴,火助太阳宫。
译文:龙儿也畏惧炎热,潜在碧绿的潭水深处;大地仿佛流火一般,助力太阳释放出更大的热量。
注释:¹龙潜:指阳气潜藏,龙蛇蛰伏。²渌水:清澈的水。³太阳宫:太阳神居住的宫殿。传说,燧人氏曾乘鸟去取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过雨频飞电¹,行云屡带虹²
译文:每当下雨前,频频飞驰的闪电;雨过天晴后,看到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注释:¹飞电:飞驰的闪电。²带虹:带样的彩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蕤宾¹移去²后,二气³各西东。
译文:阳律“蕤宾”换移离去后,阴阳二气开始各奔东西。
注释:¹蕤宾:古乐十二律中之第七律。蕤宾属阳律。²移去:改变离去。³二气:阴阳二气。

yǒng廿niànshīxiàzhìyuèzhōng--yuánzhěn

chùchùwénchánxiǎngzhīyuèzhōnglóngqiánshuǐxuéhuǒzhùtàiyánggōng

guòpínfēidiànxíngyúndàihóngruíbīnhòuèr西dōng

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
我今寻阳¹去,辞家千里馀(yú)
译文:今天我离开了寻阳,已经是离家千里之外了。
注释:¹寻阳:即浔阳,故郡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译文:住在水中荷花边,为你寄上一封家书。
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
虽不同辛苦,怆¹离各自居。
译文:虽然辛倦不相同,却因为两地分离而悲怆。
注释:¹怆:伤悲,凄怆。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shū)¹
译文:我自从到秋浦之后,三年中很少收到北来的书信。
注释:¹疏:稀少。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译文:年轻的容颜已经老去,头上的白发没有办法除去。
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
有客自梁苑(yuàn)¹,手携五色鱼²
译文:有个客人来自梁苑,手中提着五色鱼。
注释:¹梁苑:又叫梁园,兔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造。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当时,李白的家眷正迁居河南。²五色鱼:指书信。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信封。李白所谓“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即指妻子托人捎来的书信。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译文:打开鱼肚子看到你的书信,问我有什么打算。
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江山虽道阻¹,意合不为殊(shū)²
译文:虽然路途遥远,江山阻隔,但我们心念如一,永远不变。
注释:¹道阻:道路阻隔。²殊:两样,不同。

  全诗采用自述或诉说的语气,如话家常。一开始就说:“我今寻阳去,辞家千余里。”语言平白如话,十分简朴,和口语没什么区别,平实而意蕴较深。如“虽不同辛倦,怆离各自居”,说妻子虽然不曾和自己一样奔波,一样辛倦,但二人相距千里,各自感到独居之倦是一样的。一个“怆”字将离别之倦写的悲伤凄然,牵动人的情感。又如“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诗人抓住妻子的“红颜”,自己的“白发”,写一个因愁悲而红颜落尽,一个因忧伤而白发拔掉又长,两颗悲伤已极的心是同样的。写得情深意切,耐人咀嚼。还如“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一封家书,难得一捎,内容一定不少,诗人却只引出一句:“归问我何如。”这显然是妻子说一千道一万中最关心的,也是诗人最盼望的,因而也是最能反映夫妻之间的情感的。此言一句胜万句,读着它便津津然生于口腹间。诗歌的最后不是让妻子如愿,而是诗人继续前行:“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虽然行程在继续,道路阻隔,相距越来越远,但两人都在经常思念对方,两颗心永远连在一起。到此搁笔,余味深浓。

  总之,这首诗是在平淡中见真情。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90-29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