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别金陵笑语稀,中途相见得相依。也知幕府无多客,共候将军几日归。
自别金陵笑语稀,中途相见得相依。也知幕府无多客,共候将军几日归。

yòuānjiànyùn--tángzhīchún

biéjīnlíngxiàozhōngxiāngjiànxiāngzhīduōgònghòujiāngjūnguī

唐之淳

唐之淳

(1350—1401)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 3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圣代¹无隐者,英灵²尽来归。
译文: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注释:¹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²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suì)令东山客¹,不得顾采薇(wēi)²
译文: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注释:¹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²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金门 一作:君门)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¹。(金门 一作:君门)
译文:你应试落第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注释:¹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吾道非: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江淮(huái)¹度寒食²,京洛³缝春衣。
译文: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注释:¹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²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³京洛:指东京洛阳。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置酒长安道¹,同心²与我违³
译文: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注释:¹长安道:一作“临长道”。²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³违:分离。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行当¹浮桂棹(zhào)²,未几³拂荆扉(fēi)
译文: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注释:¹行当:将要。²桂棹:桂木做的船桨。³未几:不久。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孤村 一作:孤城)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huī)。(孤村 一作:孤城)
译文: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村艳丽多彩。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吾谋适¹不用,勿谓知音稀。
译文: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注释:¹适:偶然的意思。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落第只是暂时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会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终是不会受埋没的,表达了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劝慰,写得委婉尽致。

  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

  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全诗感情真挚而亲切,诗人为友人的落第而惋惜,对友人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全诗的格调并不流于感伤,相反显得奋发昂扬。这样的送别诗自然会给友人以慰藉和鼓舞。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sòngqiánluòhuánxiāng

wángwéi tángdài 

shèngdàiyǐnzhě yínglíngjìnláiguī 
suìlìngdōngshān cǎiwēi 
zhìjīnményuǎn shúyúndàofēi  (jīnménzuò jūnmén )
jiānghuáihánshí jīngluòféngchūn 
zhìjiǔchángāndào tóngxīnwéi 
xíngdāngguìzhào wèijīngfēi 
yuǎnshùdàixíng cūndāngluòhuī  (cūnzuò chéng )
móushìyòng wèizhīyīn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zhì)¹²飞,泄(yì)³其羽。我之怀矣,自诒(yí)
译文:雄雉在空中飞翔,舒自着五彩翅膀。我如此思念夫君,给自己带来忧伤。
注释:¹雉:野鸡,雄者有冠,长尾,身有文采,善斗。一说雉为耿介之鸟,交有时,别有伦。²于:往。一说语助词。³泄泄:鼓翅飞翔的样子。⁴怀:因思念而忧伤。⁵自诒:自己给自己。诒:通”贻“,遗留。⁶伊:此,这。⁷阻:忧愁,苦恼。一说阻隔。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¹。展²矣君子,实劳我心³
译文:雄雉在空中飞翔,上下鸣唱声嘹亮。我那诚实的夫君,实让我心劳神伤。
注释:¹下上其音:叫声随飞翔而忽上忽下。²展:诚,确实。³劳我心:即”我心劳“,因挂怀而操心、忧愁。劳,忧。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zhān)¹彼日月,悠悠²我思。道之云远,曷(hé)³能来?
译文:看日月迭来迭往,思念是那样悠长。道路遥远,他何时才能回来?
注释:¹瞻:远看,望。²悠悠:绵绵不断。³曷:何。此处指何时。⁴云:与下句的“云”同为语气助词。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百尔君子¹,不知德行²。不忮(zhì)³不求,何用不臧(zāng)
译文:你们这些有官职的大夫,就是不懂得品行要高尚。我的夫君不贪荣名不贪利,为何让他遭祸殃?
注释:¹百尔君子:你们这些君子。百,凡是,所有。尔,你们。君子,在位,有官职的大夫。²德行:品德和行为。³忮:忌恨,害也。一说”贪求“。⁴求:贪求。⁵何用:何以,为何。⁶不臧:不善,不好。

  此诗前二章都是以雄雉起兴。“兴”就是见景生情:看到漂亮的雄野鸡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欢快自得地鸣叫,这个独守空房的女人心中很不是滋味。雄雉就在眼前,能见到它舒畅地拍翅膀,能听到它咯咯的叫声。而丈夫久役,既不能见其人,也不能闻其声。先是怀想,后是劳心,思妇的感情层层迭起。此二章只举雄雉,不言双飞,正道出离别,引出下文“怀”“劳”的情绪,写雄雉,又是从“飞”这一动态去描写它的神情(“泄泄其羽”)和声音(“下上其音”),突出其反复不止,意在喻丈夫久役不息,思妇怀想不已。

  第三章以日月的迭来迭往,来兴丈夫久役不归。同时,以日月久长来拟自己的悠悠思绪。而关河阻隔,怅问丈夫归来何期,亦可见思妇怀念之切。此章中的“瞻”字涵盖思妇所见。思妇与所见的日月构成意象空间,虚拟出一幅思妇正在伫立遥望的情景,加以前文所见雄雉的点染,便传递出强烈的画面感。“道之云远”把思妇的视线指向其久役的丈夫,它与第一章“自诒伊阻”相承为义,分别从空间的距离(“远”)和空间的间断(“阻”)来说的。“曷云能来”,是对思妇“悠悠我思”的现实回答,也是思妇瞻望的必然结果。道远路阻,丈夫无法回来,这也深深透露出对当时现实的无奈。

  第四章语气一转,忧其丈夫仕于乱世,希望他善能周全,可见其深思至爱之意。传说雉是耿介之鸟,就其品性可比君子,《王风·兔爰》“雉离于罗”,即比君子遭罪。此章“不知德行”从反面伸足此义,就其品性来讽劝君子。

  全诗前三章的意思可以归纳为一个词:思念。女主人公思念远在天边从役的丈夫,自己内心沮丧,不能排解。每天看着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女人心中的思念也如这日月一样悠长。最后一章的意思可以归纳为一个词:批判。女主人公指责那些贵族君子们,是他们的贪欲造成了夫妻分离的悲剧。前三章的思念是为后一章的批评蓄势;而末章对在位君子的批判,突破个人私情,使诗歌的境界提升了一个高度。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63-65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66

xióngzhì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xióngzhìfēi  zhīhuái怀  
xióngzhìfēi xiàshàngyīn zhǎnjūn shíláoxīn 
zhānyuè yōuyōu dàozhīyúnyuǎn yúnnénglái 
bǎiěrjūn zhīxíng zhìqiú yòngzāng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齐有善¹²狗者,其邻假³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mí)¹⁰(shǐ)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zhì)¹¹¹²!”其邻桎其后足,狗乃¹³取鼠。
译文:齐国有个善于识别鼠的人。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鼠。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好鼠呀!”那邻居养了鼠好几年,鼠却不去捉老鼠。他告诉了那个会识别鼠的人这个情况。那个善于识别鼠的人说:“这是只好鼠,它的志向在于獐、麋、猪、鹿这类野兽,不是老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捆绑住它的后腿。”(后来)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鼠的后腿,这鼠才捉得老鼠。
注释:¹善:善于,擅长。²相:观察,识别。³假:借,这里是“委托”的意思。⁴期年:一周年。⁵得:得到。⁶是:这。⁷畜:养。⁸取:捕捉。⁹志:心意。¹⁰麋:似鹿而体小的一种动物。¹¹桎:指将脚用绳索或链条系起来。¹²则…之:那么。¹³乃:于是。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¹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译文: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注释:¹河南:汉袭秦制,地方分郡县,郡上设部。郡,相当于地一级行政区。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羊子尝行路,氏遗金一饼,还以与妻¹。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jiē)来之食²,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³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译文: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注释:¹还以与妻:当读作“还,以与妻”(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²嗟来之食:在《礼记·檀弓》里本作“嗟!来食(喂,来吃吧)”,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有鄙夷饿者的味道。³污其行:这里是玷污自己行为的意思。⁴捐:丢弃,舍弃。现在,此义仅保存在成语中,如“为国捐躯”。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一年来归,妻跪¹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²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zhù)³。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jī)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yì)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¹⁰?”羊子感其言¹¹,复还终业¹²,遂七年不返。
译文: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注释:¹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 ²无它:它”本指蛇,后来转化为“没什么”的意思。³成于机杼:今语要倒过来说,在织布机上织成。“机”,最早就是指织布机。杼,机上的梭子。⁴累寸不已:(倒装句,不以累寸),不停地一寸一寸地积累。⁵若:假若。楚地方言,今保留。⁶ 捐失:即失去,这是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捐,也有“失”义。⁷ 稽废:稽延荒废。⁸积学:积累学识。⁹亡:通“无”,没有。¹⁰ 何异断斯织乎:也要倒着说,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异:不同。¹¹ 感其言:(倒装句),被这番话感动。 ¹²复还终业: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等句,然后转叙他事。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¹有它舍鸡谬(miù)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wěn)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jiān)(bó),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译文:这期间,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偷偷抓来杀了做菜吃。到吃饭时,乐羊子妻却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 后来有盗贼想侵犯乐羊子的妻子,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亲)。妻子听到后,拿着刀跑出来,盗贼说:“你放下刀依从我,就保全你们的性命,如果不从我,我就杀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叹息,举起刀子就刎颈(割脖子)自杀了。盗贼也没有杀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这件事后,抓捕那盗贼,就赐给乐羊妻子丝绸布帛,为她举行丧礼,赐予“贞义”的称号。
注释:¹尝:曾经。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它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羊子的妻的高洁品德和过人才识。乐羊子妻的两段话,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并且对不同民族,不同政见,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她告诫人们: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1.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说服丈夫,进一步指出因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知错就改并远寻师学。

  2.乐羊子妻“引刀趋机”以自己织布必须日积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体会,说明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归结到“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妻子这一番借织布来讲道理的话,使乐羊子深受感动,最后“复还终业”。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bà)¹(sì)望长安,河阳²视京县³
译文: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
注释:¹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²河阳:故城在今河南孟县西。³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白日丽¹飞甍(méng)²,参(cēn)(cī)³皆可见。
译文: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
注释:¹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²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³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余霞散成绮(qǐ)¹,澄江²静如练³
译文: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注释:¹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²澄江:清澈的江水。³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喧鸟覆春洲¹,杂英²满芳甸(diàn)³
译文: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注释:¹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²杂英:各色的花。³甸:郊野。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去矣(yǐ)¹(zhì)(yín)²,怀³哉罢欢宴。
译文: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注释:¹方:将。²滞淫:久留。淹留。³怀:想念。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佳期¹²何许,泪下如流霰(xiàn)³
译文:想到离开后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不由得心中惆怅,流下雪珠般的眼泪。
注释:¹佳期:指归来的日期。²怅:惆怅。³霰:雪珠。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zhěn)¹不变²
译文: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注释:¹鬒:黑发。²变:这里指变白。

  此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著”、“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朓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

  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

  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

  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之中的现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共同特点,也与谢朓诗存在着钟嵘所说“篇末多踬”的毛病有关。

  谢朓山水诗仍然沿袭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由于思想感情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尽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的清丽和情韵的自然,却标志着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朓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而已。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853-855
2、 沈鹏云. 绚丽多彩的春江暮景图——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品读[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04
3、 张启明. 写景抒情 情融于景——读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01
4、 缪向勇. 令人长忆谢玄晖——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解读[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0,08

wǎndēngsānshānhuánwàngjīng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wàngchángān yángshìjīngxiàn 
báifēiméng cēnjiējiàn 
xiásànchéng chéngjiāngjìngliàn 
xuānniǎochūnzhōu yīngmǎnfāngdiàn 
fāngzhìyín huái怀zāihuānyàn 
jiāchàng lèixiàliúxiàn 
yǒuqíngzhīwàngxiāng shuínéngzhěnb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