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为王,母为虏。
子为王¹,母为虏(lǔ)²
译文:儿子啊,你为赵王,而你的母亲却成了奴隶。
注释:¹子为王:指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赵王。²虏:奴仆。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终日舂(chōng)¹薄暮,常与死为伍。
译文:整日舂米一直到日落西山,常常在死亡边沿徘徊。
注释:¹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相离三千里¹,当谁使告女(rǔ)²
译文:与你相离三千里,应当让谁去给你送信,告知你实情呢?
注释:¹三千里:此处为虚指,赵王刘如意的封国位于赵地,与京城长安相隔甚远。²女:通“汝”,你。

  《戚夫人歌》是汉高祖宠妃戚夫人被囚禁在永巷操杵舂作之时脱口而作的诗歌。此诗唱出了戚夫人悲苦的生活,思子的情怀,以及愤怒的心声。全诗歌辞朴实,明白如话,却哀怨感愤、摄人心魄。

  “子为王,母为虏”。《戚夫人歌》这两句平平的开头,实包含了吕后与戚夫人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作为刘邦的宠姬,戚夫人也曾有过一段昙花一现式的体面和风光:她在刘邦称王汉中以后,常侍左右、深得“爱幸”,竟使“为人刚毅,佐高帝定天下”的原配吕后,也因此日见冷落和疏远;她的儿子赵王如意,因为颇有乃父“无赖”之性,不像吕后之子刘盈(后为惠帝)那般“仁弱”,更被刘邦赞为“类我”,几乎取代刘盈立为太子。因为有这样一段关涉帝位的争斗,吕后早就恨透了戚夫人。一当刘邦驾崩,吕后立即下令,将戚夫人囚禁“永巷”(别宫),“髡钳(剃去头发、颈戴铁圈),衣赭衣(罪犯所穿赤褐色衣服)”,罚她操杵舂作。戚夫人贵为高帝之妃、赵王之母,旦暮之间便成了吕后的阶下之囚,反映了汉廷后宫突起的风波何其险恶!《戚夫人歌》开头两句,正以戚夫人母子地位的鲜明对比,唱出了这位贵夫人身陷“永巷”的怨愤和不平。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则紧承起句,进一步抒写戚夫人自朝至暮舂作不息的痛苦境遇。戚夫人当然明白:刘邦一死,刘盈继立为帝,身为“皇太后”的吕雉,是再也不会放过她的了。囚于“永巷”,罚以舂作,不过是为了羞辱她罢了;羞辱过后,还不要致她死命?她实在就是一位迟早待戮的死囚而已!“常与死为伍”一句,酸楚恻怛,使悲愤的唱叹,一下化作绝望的呼号,令人不堪卒听。

  《戚夫人歌》从字面上看,句句明白易懂,但具有使人读后感到心情沉重的效果。戚夫人在诗中如泣如诉,字里行间充溢着惨凄忧郁之情。她深感不满的是自己身为藩王的母亲,却在为别人做奴隶,被迫从早到晚不停地舂米,这样的生活好比在死亡的边沿上挣扎,却没有人能把自己这种处境告诉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她多么希望能有人来救她脱出这无边的苦海啊!她在呼喊,在求救,这也是她唯一能采用的呼救方式。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 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6
2、 李春祥 等.乐府诗鉴赏辞典.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0:105

chōngshī--rén

ziwèiwángwèizhōngchōngbáochángwèixiāngsānqiāndāngshuí使shǐgà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儿子啊,你为赵王,而你的母亲却成了奴隶。

整日舂米一直到日落西山,常常在死亡边沿徘徊。

与你相离三千里,应当让谁去给你送信,告知你实情呢?

注释

子为王:指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赵王。

虏:奴仆。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

三千里:此处为虚指,赵王刘如意的封国位于赵地,与京城长安相隔甚远。

女:通“汝”,你。

参考资料:
1、 许志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秦汉卷》 .沈阳 :辽海出版社 ,2006 :162-167 .
2、 言青 .《国学经典》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137-151 .
3、 梅桐生 .《楚辞今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 :1-33 .
赏析

  《人夫人歌》是汉高祖宠妃人夫人被囚此在永巷操杵舂作之时脱口而作的诗歌。此诗唱出了人夫人悲苦的生活,思子的情怀,以及愤怒的心声。全诗歌辞朴实,明白如话,却哀怨感愤、摄人心魄。

  “子为王,母为虏”。《人夫人歌》这两句平平的开头,实包含了吕后与人夫人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作为刘邦的宠姬,人夫人也曾高过一段昙花一现式的体面和风光:她在刘邦称王汉中以后,常侍左右、深得“爱幸”,竟使“为人刚毅,佐高帝定天下”的原配吕后,也因此日见冷落和疏远;她的儿子赵王如意,因为颇高乃父“无赖”之性,不像吕后之子刘盈(后为惠帝)那般“仁弱”,更被刘邦赞为“类我”,几乎取代刘盈立为太子。因为高这样一段关涉帝位的争斗,吕后早就恨透了人夫人。一当刘邦驾崩,吕后立即下令,将人夫人囚此“永巷”(别宫),“髡钳(剃去头发、颈戴铁圈),衣赭衣(罪犯所穿赤褐色衣服)”,罚她操杵舂作。人夫人贵为高帝之妃、赵王之母,旦她之间便成了吕后的阶下之囚,反映了汉廷后宫突起的风波何其险恶!《人夫人歌》开头两句,正以人夫人母子地位的鲜明对比,唱出了这位贵夫人身陷“永巷”的怨愤和不平。

  “终日舂薄她,常与死为伍”则紧承起句,进一步抒写人夫人自朝至她舂作不息的痛苦境遇。人夫人当然明白:刘邦一死,刘盈继立为帝,身为“皇太后”的吕雉,是再也不会放过她的了。囚于“永巷”,罚以舂作,不过是为了羞辱她罢了;羞辱过后,还不要致她死命?她实在就是一位迟早待戮的死囚而已!“常与死为伍”一句,酸楚恻怛,使悲愤的唱叹,一下化作绝望的呼号,令人不堪卒听。

  《人夫人歌》从字面上看,句句明白易懂,但具高使人读后感到心情沉重的效果。人夫人在诗中如泣如诉,字里行间充溢着惨凄忧郁之情。她深感不满的是自己身为藩王的母亲,却在为别人做奴隶,被迫从早到晚不停地舂米,这样的生活好比在死亡的边沿上挣扎,却没高人能把自己这种处境告诉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她多么希望能高人来救她脱出这无边的苦海啊!她在呼喊,在求救,这也是她唯一能采用的呼救方式。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 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6
2、 李春祥 等.乐府诗鉴赏辞典.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0:105
创作背景

  作者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生赵王刘如意。刘邦去世后,吕后成为皇太后,她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让戚夫人整日舂米,不得与外界有任何联系。《戚夫人歌》就是戚夫人在舂米时自编自唱的伴歌。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1、 李春祥等 .乐府诗鉴赏辞典 .河南 :中洲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05页 .
2、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6页 .
戚夫人

戚夫人

戚夫人(前224-前194年)亦称戚姬。秦末定陶人,刘邦受封汉王後,进入后宫,得到汉王刘邦的百般宠幸,生下刘邦的第三子刘如意。刘邦死後,刘盈即位,吕后为皇太后,囚戚夫人于永巷,让其每日舂米,戚夫人不甘被贬为舂工,于是通过唱怨歌形式,希望有人能告诉她儿子刘如意以及大臣,自己被贬做舂工,吕后得知戚夫人不甘失败,于是派人将其做成人彘。 ▶ 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曲江¹萧条²秋气高,菱(líng)荷枯折随波涛,游子³空嗟(jiē)垂二毛
译文:曲江秋气肃杀景物萧条,枯折为菱荷随着波涛漂摇,飘泊他乡的我啊空叹岁目已老!
注释:¹曲江:一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为汉武帝所造,因池水曲折而得名。唐开元中疏凿为游赏胜地,南有紫云楼和芙蓉苑,西有杏园和慈恩寺,春秋佳日,游人如云。²萧条:寂寥冷落。³游子:杜甫自谓。⁴嗟:感叹。⁵垂二毛:年将老意。二毛,头发斑白。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白石素沙¹亦相荡²,哀鸿³独叫求其曹
译文:江边的素沙冲刷着白石,哀呜的孤雁将同伴寻找。
注释:¹白石素沙:即净石白沙。²相荡:谓白石素沙在水中相荡磨。³哀鸿:孤雁哀鸣。⁴曹:同类。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即事¹非今²亦非古³,长歌激越(shāo)林莽(mǎng),比屋豪华固难数。
译文:即事吟诗既非今体又非古体,激越的歌声摇动着丛生的草木,江边的华屋比比相连难以计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吾人¹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²泪如雨。
译文:我能甘心忍受贫苦,弟侄们何必为我泪落如雨。
注释:¹吾人:犹我辈,指杜甫自己。²何伤:为何伤心。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自断¹此生休问天²,杜曲³幸有桑(sāng)麻田,故将移往南山⁵边。
译文:我已断定此生艰难而不去问天,幸好杜曲那边还有几亩桑麻田,所以我将移居终南山边。
注释:¹自断:自己判断。²休问天:不必问人。³杜曲:地名。亦称下杜,在长安城南,是杜甫的祖籍。杜甫困居长安时,尝家于此。⁴桑麻田:即唐之永业田。⁵南山:指终南诸山。杜曲在终南山麓,所以称“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短衣匹马随李广¹,看射猛虎终残年²
译文:短衣匹马追随李广的足迹,射杀猛虎以度过余年。
注释:¹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善骑射。²残年:犹余生。

  第一章诗人借曲江秋季萧瑟,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忧伤。首句“曲江萧条秋气高”,写诗人秋游曲江,曲江一派萧条冷落景象。次句“菱荷枯折随风涛”,写秋风瑟瑟,菱荷残枝败叶在水面随风不停摇曳。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诗中以景起兴,曲江秋气感人,诗人不免有年衰之叹。第三句“游子空嗟垂二毛”,写诗人宦旅京华,郁郁不得志,年纪将老而功名无成,面临秋色寂寥的曲江,诗人感慨万千。末二句“白石素沙亦自荡,哀鸿独叫求其曹”写曲江水下白石、素沙,在流水中摇荡不定;孤独的鸿雁悲哀鸣叫,仿佛是在寻求它的伴侣。诗中以此作比,暗喻诗人落魄孤零之况,烘托了诗人失意寂寞的心情。

  第二章写诗人放歌解忧。语似旷达,实为悲愤之词。首句“即事非今亦非古”,诗人根据眼前情事即兴吟咏,此诗以五句成篇,似为古体诗;而以七言成句,又似今体诗。这种七言五句的格式,系杜甫自创体,所以说“非今亦非古”。次句“长歌激越捎林莽”,长歌指此诗三章相连,“连章迭歌”;诗人引吭高歌,声动草木,“足以一抒胸臆”。(《杜诗详注》)第三句“比屋豪华固难数”,曲江一带豪华宅第,难以胜数。这一句措词平淡,却意味深长,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感。末二句“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庄子·庚桑楚》:“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矣。”杜甫化用以表达自己愤懑不平的心情,说“甘作”正表明诗人并未“心似灰”,实质上仍是不甘心。诗人奉劝弟侄不必为他仕途失意而伤心流泪。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劝慰他人之语写出,语似达观,更显凄楚悲愤。

  第三章写诗人仕途无望,意欲归隐,抒发了内心的愤懑心情。首句“自断此生休问天”,诗人怀才不遇,认为此生仕途无望,不必去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杜甫有诗说:“南山豆苗早荒秽。”(《投简咸华两县诸子》)两句写诗人打算回祖籍隐居度晚年。曲江宅第豪华,却非故园。诗人意欲归隐,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末两句“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写诗人欲学汉朝名将李广射虎于南山,以终残年。《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贬为庶人,家居数岁,尝于蓝田南山中射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一也”。“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杜甫本善骑射,多年前游齐赵、梁宋时曾“呼鹰”、“逐兽”,所以有此联想。蓝田与杜曲相距不远,因杜曲,故及南山,因南山,故及李广射虎。李广尚能“自射”,而己只能“看射”,一时感慨之情、豪纵之气,跃然纸上。此诗章法独特,前三句连韵作一顿,为杜甫自创的“连章体”。

  这三首诗层次井然,首尾相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诗人感情深沉而忧伤,悲愤之情融于全诗。诗中情景相生,比兴兼具,沉郁含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53-254
2、 王新龙.杜甫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8-19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茫茫¹九派²流中国³,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mǎng)苍苍,龟蛇锁大江
译文:多少大河流贯中国,粤汉铁路、京汉铁路连接南北。向远处眺望,烟雨迷茫,龟山与蛇山隔江对峙紧锁着长江。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南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南鹤矶(一作南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¹茫茫:广大貌,远貌。²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称“九派”。³中国:就是国中。⁴沉沉:也作沈沈。深远的样子。⁵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已接通,改名京广铁路。⁶莽苍苍:莽苍,迷茫。莽苍苍,就是莽苍的长言,多出了一个音节。⁷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南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lèi)滔滔¹,心潮²逐浪高!
译文:知道昔日的黄鹤飞去了哪里吗?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激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注释:¹把酒酹滔滔: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滔滔,大水貌。此用作江水的代语。²心潮:谓心情极不平静,犹如潮水。

  全词一开始从大处作眼,从远到近,层层展开,其中有精确的地理,这地理中暗示作者内心缜密的布局及经纬法度,这一切处理得干净简练,仅用“九派流中国”,“一线穿南北”,“龟蛇锁大江”这几个妙巧的对称,犹如围棋高手的布局显得严密而大度,同时也显示了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胸。接着下阕一转,又透出了诗人对于世事沧桑,雪泥鸿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该过去的都过去,而今诗人又作游人的一员在此低回歌咏。最后二行诗人把酒酹江以抒壮志,涌动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涛,越来越感受到一种急迫地想立即置身于中心的强烈愿望,诗歌在此达到一个最后的高潮,以绵绵思绪和慷慨高歌抵达诗言志的核心。

  上片以俯瞰法谋篇布局,凭高纵目落笔,取势辽阔旷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连接东西的长江航道与贯通南北的铁路干线在此垂直交叉,作者健笔凌云,区区十四字便准确简洁地点明武汉三镇作为全国水陆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和形胜特点。这两句对仗工稳,一横一纵,一水一陆,一众一寡,一自然一人工,一壮阔浩荡一漫长深远;“流”、“穿”二字又使画面呈现动感,极大地扩展了空间;“茫茫”、“沉沉”,写出烟雨迷濛中不甚分明的远景,而景物愈不分明,愈是若隐若现,便愈显得渺无边际。

  接下去的“烟雨莽苍苍”一句,作为景语,笼罩江天,使开头两句收到了咫尺之内瞻万里之遥的艺术效果;作为情语,又渲染出一种沉郁凝重的独特氛围。再继之以“龟蛇锁大江”一句,表现俯瞰角度的变化,空间画面的层次由远而近。龟蛇两山隔江对峙,夹束江水,形势险峻,古来即为扼守江、汉的要塞。此处江面狭窄,激浪奔腾。南宋陆游的《入蜀记》写寻访南鹤楼旧址时,曾引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句:“谁道此水广?狭如一匹练。江夏南鹤楼,青山汉阳县。大语犹可闻,故人难可见。”以为“形容最妙”。而毛泽东独出机杼,在“龟蛇”与“大江”之间着一“锁”字,“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宋梅尧臣语),构成雄浑苍茫的意境。龟蛇夹江,在濛濛雨雾中俯瞰,好像要把滔滔大江拦腰锁住一般。这个“锁”字,又回应了第二句中的“穿”字。当时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因长江阻隔,尚未接轨,但纵目望去,如连成一条细线。故“锁”、“穿”二字,既写活了景物,又反衬出作者所居之高、视野之阔。而烟雨苍茫、龟蛇锁江的物境又与作者此时此地的悒郁心境相合,象征着当时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受到国民党势力的猖狂打击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粗暴阻挠,武汉地区政治风云变幻的现实,隐含着作者对大革命前途的忧患之情。

  下阙言情,应物斯感,豪放深沉。一个“逐”字,绾合心潮江浪,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南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南鹤不知到哪去了,只剩下这座南鹤楼,作为游人揽胜的圣地。这是即景生情,并无企慕仙人的意思。下面是抒革命之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把酒浇在滔滔的江水里,内心激动的思潮恰似长江中翻腾起伏的波涛那样高,这里表示对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值此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非常激动,好像追逐江中汹涌的波涛。不久毛泽东就点燃了秋收起义的革命烈火,建立起了井冈山革命基地,为中国革命打开了新的局面,使中国革命走上了正轨。

  这首词,题目只标一缕,通篇只有四十四个字。但所囊括的时代气氛、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澎湃情怀,其内容之错综复杂,并不亚于长篇。全词扣紧登临情景,突出大江形象,自然哲理、政治斗争和革命激情三者水乳交融,主题思想特别集中、深邃和感人。写景以重点刻划与气氛渲染结合,抒情以寓景于情和写意手法相结合,境界含蓄高远。语言之沉着有力,迭词动词之新颖精警,用韵之错落有致,与内容也十分和谐。

参考资料:
1、 万震球.《毛泽东诗词讲义》: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07:212页
2、 [1] 菩萨蛮 黄鹤楼[J]. 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04-02.

mán ·huánglóu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mángmángjiǔpàiliúzhōngguó chénchénxiàn线chuān穿nánběi yānmǎngcāngcāng guīshésuǒjiāng 
huángzhī shèngyǒuyóurénchù jiǔlèitāotāo xīncháozhúlànggāo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匡庐¹奇秀,甲²天下山。山北曰曰香炉,曰北寺曰遗爱寺。介³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曰腋(yè),作为草堂。
译文: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的寺庙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面对香炉峰,下近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注释:¹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²甲:居第一。名词作动词。³介:处于两者之中。⁴面曰腋寺:对山傍寺。腋,两腋在人身旁,古引申为“傍”。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明年¹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yǒu)²,广袤(mào)³丰杀,一称(chèn)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cú)也;敞南甍(méng),纳阳日,虞(yú)¹⁰(qí)¹¹也。木斫(zhuó)¹²而已,不加丹;墙圬(wū)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¹³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译文: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面积大小,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打开北边的小门,使凉爽的风吹进来,避盛暑;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墙涂泥就可,不必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砌台阶用石头;糊窗户用纸,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简朴格局相称。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素色屏风两座,还有漆琴一张,和儒、释、道书籍各三两卷。
注释:¹明年:第二年。²牖:窗户。³广袤:土地的长和宽。这里指面积大小。⁴丰杀:增减。⁵一称心力:全与自己的愿望和财力相称。⁶洞:洞开。⁷阴风:北风。⁸徂暑:盛暑。⁹敞南甍:把南屋造得很高敞。甍,屋脊。¹⁰虞:防范。¹¹祁寒:严寒。¹²斫:砍削。¹³幂:覆盖。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nì)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yǒu),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tuí)然嗒(tà)²,不知其然而然。
译文: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看了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也不知是如何进入这种状态的。
注释:¹睨:斜看。²嗒然:物我两忘貌。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覶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自问其故, 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¹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²池多山竹野卉(huì)³,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jiá)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niǎo)叶蔓,骈(pián)(yì)¹⁰,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dié)(nì)¹¹,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¹²,就以烹燀(chǎn)¹³,好事者见,可以¹⁴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yú)¹⁵,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zhú)¹⁶声。堂西倚北崖右趾(zhǐ),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fēi)¹⁷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jù)¹⁸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曰雪。阴晴显晦¹⁹,昏旦含吐²⁰,千变万状,不可殚(dān)²¹纪。覶(luó)²²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zé)²³,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jīn)²⁴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²⁵,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²⁶,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译文:自问其缘故,回答说:这草堂,前面有平地,面积约十丈,中间有平台,是平地面积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比平台大一倍。环绕着水池多是山竹、野草,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了一个山石间的水沟,石涧两旁有古松、老杉,树身粗大的将近十人之围,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长枝条上摩云霄,低垂的枝柯轻拂着潭水。像旌旗一样竖立,像车盖一样张开,盘曲伸展如龙蛇游走。古松下多灌木丛,茑罗枝叶蔓生,互相纠结交织,互相承接遮盖,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时的气候,仍像八九月的秋凉时节。地下铺着白石做为出入的信道。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凭借高崖积石作为假山,在空凹处卡进小土堆和土块,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其上。绿荫浓密,红色的果实繁多,也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就这飞泉和植茗来烹茶,若被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可以终日不去。草堂东边有一座瀑布,清水悬挂三尺高,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从早到晚,就像洁白的绸子,要是在夜间听起来,就像珠玉琴筝的声音。草堂的西边,靠近北面山崖的右侧山脚,用剖开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这些竹管如脉管一样分出水流,细水从上流下,像细线一样悬挂空中,从屋檐灌注到水池里,连接不断像成串的珍珠,细微水点飘散的样子像雨露一般,水一点一点地往下落,随风远去。那附近望得见、走得到的地方,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阴晴明暗,黄昏早晨的烟云隐现,千变万化,不可详尽记述,细细说来,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庐山第一!唉!一般人只要建造一间高大的房屋,精制一张竹席,而生活在当中,尚且免不了有骄傲自负之态。何况是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草堂周围的美景纷至沓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接触什么样的景物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想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名儒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一起住入此山,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虽然与我现在相距久远,但我知道他们心里也是因为这庐山的美景啊!
注释:¹轮广:纵横。南北为轮,东西为广。²环:环绕。³卉:花草。⁴戛:摩,摩挲。⁵幢: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以羽毛为饰。⁶萝茑:女萝和茑,都是寄生草。⁷骈:并列。⁸织:交织。⁹承:托着。¹⁰翳:遮盖。¹¹垤堄:积土成堆。¹²植茗:种植茶树。¹³燀:烧煮。¹⁴可以:可以借此。¹⁵泻阶隅:冲到台阶的角落里。¹⁶筑:古代打击的弦乐器。¹⁷霏微:细雨飘散的样子。¹⁸杖屦:扶杖步行。¹⁹显晦:明亮和昏暗。²⁰含吐:出现和隐没。²¹殚:尽。²²覶缕:原委本末,此指细说。²³华一箦:置备一张华美的竹席。²⁴骄矜:骄傲自得。²⁵物至致知:谓各种景物纷至眼前,使人有所感受而增长智慧。²⁶永、远、宗、雷辈十八人:指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兄弟和著名隐士宗炳、雷次宗等人。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shěn)¹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²,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zhé)覆篑(kuì)³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jiǎn),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jī),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huáng)宁处。待予异日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译文:更何况我想,从小到老,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或者红色的大厦,只要在居所住上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少许土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可见我对山水的癖好已经到了如此无可救药的地步。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只不过我为闲散的官职所束缚,未能完全摆脱牵累,时去时回,没有闲暇安宁地住下来。等到哪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任期满了,外出做官还是在家不仕,都能顺遂自己的心意,那么一定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以完成我一辈子的心愿。我发誓,清泉白石可以做我盟誓的证人。
注释:¹矧:况且。²白屋:指贫苦人家的屋子。³篑:土筐。⁴蹇剥:均为《易经》卦名。此指遭受挫折。⁵来佐江郡:指任江州司马。⁶优容:宽容,宽待。⁷冗员:闲散多余的官员。⁸未遑宁处:没有闲暇安稳地居住。⁹岁秩:规定的任职年限,犹任期。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¹之,因为(wéi)²《草堂记》。
译文:在三月二十七日,我刚搬到这新居草堂;四月九日,和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以及东林寺、西林寺的长老大德凑、朗、满、慧、坚等二十二人,准备了斋食摆设了茶果点心来为新居行落成典礼,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
注释:¹落:落成。这里指庆贺落成。²因为:于是创作。

  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白居易来电此地竟然像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最终决定在此盖一处草庐。第二年盖成之后,他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听泉,真是美不胜收。况且在草庐附近还有一个水池,在池塘周围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里面又有白莲、白鱼。这是作者下了决心,等到以后,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就和妻子儿女们搬到这里来住,“终老于斯”。

  文章从修建庐山草堂的缘起入手,首先具体介绍草堂的建筑情况及堂中因陋就简、朴素高雅的陈设;然后转入对草堂四周迷人景色的铺写,以空间方位的转换为序,细致地描写了方池平台、山竹野卉、飞泉悬瀑、杂木异草等;又从景物说到自己恬静安适的心情,表达自己乐天安命、归隐庐山的愿望。全文语言清丽,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酷爱山水的癖好,并注入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文章起始,交代草堂的由来和位置。“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记文开篇对庐山发生这样的赞叹,此后这就成为对庐山众口一词的评判。草堂建在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其境胜绝”,作者又以“甲庐山”称誉。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之美,写出了作者对庐山美景的深情迷恋。

  第二段写草堂的设置。草堂格局简单:“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堂内陈设朴素古雅,听其自然:“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这显示了作者的爱好与志趣。

  第三、四两段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作者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还有竹树云石等点缀,令人从早到晚欣赏不尽。他身体舒适,精神和畅。为烘托草堂主人之乐,作者又通过自问自答,对草堂周围附近的自然景物进行细致描绘。接着又展示草堂四季景色的特点,加上早晚天气的变化,景物时隐时现,有声有色,气象万千。于此,作者用“故云甲庐山者”一句收束,转入议论,抒发物我两忘的情怀,回应上文“俄而物诱气随”二句,显出构思的精妙。

  第五段正面记叙对山水的爱好和希望终老草堂的心情。悒郁不平之气寄于言外,意蕴深远,富有艺术魅力。作者又为未来生活构思出一幅“出处行止,得以自遂”的美妙图景,宣称要“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最后一段附记移居、庆贺及作记等事,虽是“记”体散文通有的格式,却透露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情趣。

  全文写景生动,叙事简洁,层次清楚,旨趣隽永。“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趣。“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率真写实,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史料,而《庐山草堂记》亦被视为中国园林学的奠基之作。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014-1017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
草绿裙腰山染黛(dài)¹,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tǐng)子渡江时,九鸾(luán)²,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
注释:¹黛:青黑色。²九鸾钗:古代女子的头饰。
此词抒写爱情,清新流畅,灵活自然,别具风格,不落俗套,颇有民歌风味。
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
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bìn)难玄¹
注释:¹河清易俟鬓难玄:等黄河变清虽是不易之事,但是白色鬓发重新变黑却更是难上加难。
再加孔子从心岁,三倍周郎破贼年。
再加孔子从心岁,三倍周郎破贼年。
耄齿阻陪鸠杖列,瞽言曾献兽樽前。
(mào)齿¹阻陪鸠杖²列,瞽(gŭ)³曾献兽樽前。
注释:¹耄齿:年老高龄。²鸠杖: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³瞽言:不明事理之言。还如“瞽见”、“瞽论”。此为作者自谦。瞽,昏昧。”
磻溪淇澳吾何敢,且学香山也自贤。
(pán)¹淇澳²吾何敢,且学香山³也自贤。
注释:¹磻溪:周吕尚的别称。传说吕尚未遇文王之前,曾在磻溪垂钓,故以借指。²淇澳:原义是淇河的曲岸,此指卫武公。³香山:即白居易,晚年隐居后号香山居士。
败絮萧然拥病身,久疎朝谒作闲人。
败絮萧然拥病身,久疎(shū)¹朝谒(yè)作闲人。
注释:¹疎:同“疏”,松懈,疏远。
公卿各趁黄麾仗,宾客谁看乌角巾。
公卿各趁黄麾(huī)¹,宾客谁看乌角巾²
注释:¹黄麾仗:此指权贵。²乌角巾:古代葛制黑色有折角的头巾,常为隐士所戴。
菱照无情难讳老,杏梢作意已撩春。
(líng)¹无情难讳老,杏梢作意已撩春。
注释:¹菱照:照镜子。菱:即古代菱花镜的简称。古时铜镜多为六角形或者背面刻有菱花,名菱花镜。
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
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

  这两首诗是作者在戊午年正月初一所作。

  第一首诗首联和颔联写光阴似箭,不知不觉自己年事已高,与孔子和周瑜相比,感慨自己虚度年华,无所成就。颈联写自己虽已届耄耋之年,却仍为为国家大事在君王面前献计献策。尾联言志,写自己虽不敢以吕尚和卫武公自比,但也要向白居易学习。

  第二首诗歌首联写自己年老多病,疏远国事。颔联写众多公卿趋向皇权,很少看重被君王疏远的人。颈联写作者揽镜自照,发觉岁月无情,自己已到暮年。尾联写儿孙们对自己身体和诗歌的夸赞。

yuánèrshǒu--liúzhuāng

guòguāngyīnjiànxiánqīngbìnnánxuán

zàijiākǒngzicóngxīnsuìsānbèizhōulángzéinián

mào齿chǐpéijiūzhànglièyáncéngxiànshòuzūnqián

pánàogǎnqiěxuéxiāngshānxián

bàixiāorányōngbìngshēnjiǔshūcháozuòxiánrén

gōngqīngchènhuánghuīzhàngbīnshuíkànjiǎojīn

língzhàoqíngnánhuìlǎoxìngshāozuòliāochūn

wénérkuāwēngjiànshīniánguāngyàng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