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宁惟似变风,姓名久矣御屏中。
逢辰千载合致主,入梦九华仍插空。
铁瓮倚听新号令,铜蹄终舞旧儿童。
烦奭叶气成丰岁,却簉皋夔侍舜瞳。
诗律宁惟似变风,姓名久矣御屏中。
逢辰千载合致主,入梦九华仍插空。
铁瓮倚听新号令,铜蹄终舞旧儿童。
烦奭叶气成丰岁,却簉皋夔侍舜瞳。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
我行指¹孟春²,春仲³尚未发。
译文:原拟孟春即动身,牵延仲春未成行。
注释:西陵:指钱塘。康乐:指谢灵运,是惠连的从兄,与惠连友善,曾同游始宁墅。¹指:打算,决定。²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古人常于季节名称前冠以孟、仲、季,以表季节中的月次。³春仲:即仲春,指春季的第二月。
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
(qū)¹远有期,念离情无歇²
译文:奔赴上路远有期,思念不尽离别情。
注释:¹趣途:上路。趣:同“趋”,趋向,奔赴。²歇:尽,竭。
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成装¹候良辰²,漾舟陶³嘉月。
译文:打点行装待吉日,泛舟前往乐良辰。
注释:¹成装:整理好行装。²良辰:谓好日子。³陶:乐,喜悦。嘉月:嘉美的月份,指春月。
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zhān)¹涂意少悰(cóng)²,还顾情多阙(quē)³
译文:展望前程乐观少,回顾往事遗憾深。
注释:¹瞻:向前望。²悰:乐。³阙:缺憾。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
哲兄¹感仳(pǐ)²,相送越坰(jiōng)³
译文:仁兄道别感伤多,远送郊野又一程。
注释:¹哲兄:对兄长的敬称,此指谢灵运。²仳别:分别。仳:别离。³坰林:野外的树林。
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
饮饯¹野亭馆²,分袂(mèi)³澄湖阴。
译文:饯行效外亭馆里,握别湖南水清静。
注释:¹饮饯:设宴饮酒饯别。²亭馆: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³分袂:分手。袂:衣袖。⁴澄湖:明净的湖水。⁵阴:水之南曰阴,此谓湖水的南面。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凄凄¹留子²言,眷眷³浮客心。
译文:挽留对话同悲伤,行客眷念情难分。
注释:¹凄凄:悲伤貌。²留子:留下的人,指灵运。³眷眷:依恋向往貌。⁴浮客:犹言“游子”,指诗人自己。
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回塘¹隐舻(lú)(yì)²,远望绝形音³
译文:池塘弯曲隐舟楫,远望隔断匿身影。
注释:¹回塘:曲折的堤岸。²舻栧:船头和船桨。³形音:形影和声音。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mǐ)¹²长路,戚( qī)³遥悲
译文:迟缓踏上漫长路,忧惧远悲存于心。
注释:¹靡靡:迟迟,缓慢貌。²即:就,往。³戚戚:忧伤貌。⁴抱:怀着。⁵遥悲:远途之悲。
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悲遥但自弭(mǐ)¹,路长当语谁!
译文:远悲徒然自制止,路长愁思向谁倾?
注释:¹弭:终止。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
行行道转¹远,去去²情弥(mí)³
译文:行走不停路转远,越去越远迟缓增。
注释:¹转:更。²去去:意谓离去愈来愈远。³弥:更。⁴迟:长久。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昨发浦阳¹(ruì)²,今宿浙江³
译文:昨日起锚浦阳北,今天停泊浙江滨。
注释:¹浦阳:浦阳江,又称浦江。钱塘江支流。²汭:河流转弯处。³浙江:水名。古渐水,又名之江,以其多曲折,故称浙江。⁴湄:水边。
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
屯云¹蔽曾岭²,惊风涌飞流。
译文:云层聚集掩重岭,急风涌起飞流惊。
注释:¹屯云:聚集的云层。²曾岭:高山。曾:通“层”,重叠。
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¹雨润坟²³,落雪洒林丘
译文:断续细雨润丘泽,飘飘雪花洒山林。
注释:¹零:落。²坟:高地。³泽:沼泽,聚水的洼地。⁴洒:洒落,散落。⁵林丘:树木和土丘,泛指山林。丘:丘陵,低矮小山。
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
浮氛¹²崖巘(yǎn)³,积素原畴(chóu)
译文:浮云遮掩峰峦暗,积雪覆盖田野隐。
注释:¹浮氛:飘动的云雾。²晦:暗。³崖巘:高崖险峰。巘:山峰。⁴积素:积雪。素:白色,用以指代白雪。⁵惑:迷惑。意谓分辨不清。⁶原畴:平畴原野。原:原野。
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
曲汜(sì)¹²停旅³,通川绝行舟。
译文:曲塘深处停行旅,通达大河无船行。
注释:¹曲汜:曲折的水流处。汜:由干流分出又汇合到干流的水。²薄:通“泊”,停泊。³停旅:驻留的旅人。
临津不得济,伫檝阻风波。
临津¹不得济²,伫(zhù)³(jí)阻风波。
译文:面临渡口不得过,风浪阻隔船下帆。
注释:¹津:渡口。²济:渡。伫楫:停船。³伫:停止。⁴楫:船桨,此代指船。
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萧条¹洲渚(zhǔ)²际,气色³少谐和
译文:寂寞冷落沙洲边,景象惨淡心如焚。
注释:¹萧条:寂寞,冷落,凋零。²洲渚:水中陆地,大的曰洲,小的曰渚。³气色:景象。⁴谐和:即和谐,协调,意谓赏心悦目。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
西瞻兴¹游叹²,东睇(dì)³起凄歌
译文:西望萌生行游叹,东看兴起凄怆吟。
注释:¹兴:起。²游叹:离家在外的感叹。³东睇:向东望。睇:小看,泛指看。⁴凄歌:悲歌。
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积愤¹成疢(chèn)(mèi)²,无萱³将如何!
译文:怨恨郁结成疾患,如何忘忧去病根?
注释:¹积愤:久积之愤。愤:怨恨。²疢痗:忧伤,疾病。³无萱:没有忘忧草。萱:忘忧草,意为不能忘忧。

  一至四句叙述了诗人临行前那一缕淡淡的哀愁。“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指明了启程的季节不是孟春正月,而是仲春二月。谢灵运有答诗云“暮春虽未交,仲春善游邀”,也可以证明俩人的分手是在二月。念路途遥远,离情即迫。行装业已打点完毕,行前再与族兄泛舟赏月。这时,闲适恬淡的心情早已不复存在,遥望着伸延不尽的路途,难免又生悲慨。“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则暗示了此次出仕的矛盾心情。本来,步人仕途,为日后一展宏愿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石,这应当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但诗人却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

  五至八句描绘了诗人与族兄分别时那一幕伤感的场面。“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垌林。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族兄送了一程又一程,越城郭,穿林间,饯饮之后,终于在湖畔长揖作别了。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史载,灵运无所推重,惟与惠连结忘年交。景平元年(423年)灵运由永嘉郡去职移居会稽,过视了年仅十七岁的谢惠连,便大相知赏。元嘉五年(428年)灵运表陈东归,复与惠连等共为山泽之游。《谢氏家录》载:灵运每对惠连辄有佳句。其在永嘉供职时,竟日思诗不得,忽梦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这一名句。灵运颇以为得意,常说:“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可见两人之一往情深。这次分手是难舍难分的。更何况,这一年春正月,与谢灵运深构仇隙的会稽太守孟颛颉告发灵运谋反,灵运只好诣阙上表以自解,被命为临川内史。这就意味着,这次离别非同以往,两人都要远离会稽,各奔东西了。这更加剧了久结于怀的离愁别绪。“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执手话别,意绪绵绵。一叶轻舟渐渐的隐去了,身影渐小,别音渐消。

  九至十二句刻画了诗人拭泪启程后的戚戚怀抱。“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行迈靡靡,中心遥遥,长路漫漫,前程难料。这些,诗人以为自己尚可排解,但内心的忧思又向谁来倾述呢。“行行道转远,去去行弥迟。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离愁是绵长的,像一条路,走到哪里,它就伸延到哪里。正如李后主所感悟到的“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往今来的离愁,凝结成了这些感人肺腑的诗句。后两句用“昨发”“今宿”等字眼,将时光推移,隐含着诗人别情的凄苦悠长。

  十三至十六句渲染诗人在西陵行舟受阻的场景。“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浓云滚滚,覆盖着层峦起伏的群岭,惊风阵阵,掀起了无数的浪花。霎时间,雨雪纷飞,润泽了大地,笼罩了林丘。“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则与诗题相映照。在这种恶劣的气候里,诗人被迫在岸边停泊下来。

  十七至二十句以悲慨的语调总括全诗。“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此借用《孔丛子》记载的“临津不济”的语句,既是凭古伤今,也是写的眼中实景。茫茫原野,万物萧条,自然逼出最后四句:“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不管西瞻也好,东睇也好,叹前程凶险,念知己已去,留下的只有悲慨,只有凄歌。积愤成疾,何以消忧。

  这首诗结构十分严整。它以倒叙的手法,通过景物的细致描写与时间的缓慢推移,将那淡淡的愁绪渐渐推向忧思难忘的极致,因而把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读其诗,回环往复,丝丝入扣,给人以“渐入佳境”之感。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中):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第823页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河上望丛祠(cí)¹,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zhào)²空伤别离。
译文:从河上看到,古祠隐约在树丛里,茫茫楚山笼罩着蒙蒙春雨。眷恋的鸟缓缓飞去,带走欸乃的船桨,唱着孤独的楚离。
注释: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片四十九字。¹丛祠:建在树丛中的古祠。一说解为很多庙宇。²兰棹:指用兰香木所造的船,泛指精美的船。棹,船桨,这里以“桨”代船。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何处杜鹃¹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bìn)²美人愁绝³,百花芳草佳节。
译文:子规何处哀啼,染红杜鹃带血的心曲。相思欲绝的相思女,鬓发飘零如蝉翼。更难堪百花红艳,芳草茵绿,佳节又添相思意。
注释:¹杜鹃:又名杜宇、子规。²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³愁绝:愁极。

  这首词虽然应词牌名写了祠庙,但其作意在于表现女子的离情别绪,展示男女间的爱恋情愫。

  上片立足于“望”,着眼于“别”。“河上”点明女主人公所在船上。“丛祠”以下,皆为望中所见,也渗透望中所感:春雨蒙蒙,正好巧妙带出离别时的迷茫心境;江天寥阔,楚山有情,鸟似恋春而迟飞,这实在也是离人情怀的曲折表达、感情的外射;“兰棹”句更为婉转深透,见船而联想到郎君的远离。而棹从水中举起,水珠滴下,也有如惜别的眼泪,更修饰以“空”字,无情有理,进入一层,看似痴想,实则深厚,不言人情而人情自见。

  下片紧接上片的一个“伤”字,纵笔驰骋,远扬开去。开始二句借物寄怨。杜鹃的啼叫声是“不如归去”,杜鹃花开,夫君应该返回。而现实是他偏偏离去了。杜鹃啼声已使人不堪,又见花开如血,这正好反衬出离情的痛楚。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并用“不歇”状声,“如血”烘色,更使哀情激越,如泣如诉。末二句从对方入手,设想心上人也在为离别忧愁,以彼衬此,把离情推进一层;同时用人美、时美,反衬伤时、伤怀。

  全词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以其情真,深婉感人,一改《河渎神》词调本意,为一大创新。同时词人以灵活之笔,刻画相思愁情,参差错落,意境浑然。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7-69
2、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6-17

shén··shàngwàngcóng--wēntíngyún

shàngwàngcóngmiàoqiánchūnláishíchǔshānxiànniǎofēichílánzhàokōngshāngbié

chùjuānxiēyànhóngkāijǐnxuèchánbìnměirénchóujuébǎihuāfāngcǎojiājié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译文:随州的西南有很多山峰,它们无时不在争高斗秀。
注释:大洪山:湖北随州境内。
众山迤逦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
众山迤(yǐ)(lǐ)¹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
译文:远看众山曲折连绵,却始终能看到大洪山矗立在层峦叠嶂中。
注释:¹迤逦:曲折连绵。

hóngshān--yángchuō

suízhōu西nánduōqúnfēngzhēnggāojìngxiùzhōngqióng

zhòngshānjiànxíngjǐnshǐjiànzūnwéihóng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chán)鸣空桑(sāng)¹,八月萧关²道。
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注释:¹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²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出塞(sài)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译文: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从来幽并¹客,皆共²尘沙老。
译文: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注释:¹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²共:作“向”。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莫学游侠儿¹,矜(jīn)²夸紫骝(liú)³好。
译文: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注释:¹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²矜:自夸。³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塞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塞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尘沙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讲的塞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sàixià ·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chánmíngkōngsānglín yuèxiāoguāndào 
chūsàisàihán chùchùhuángcǎo 
cóngláiyōubīng jiēgòngchénshālǎo 
xuéyóuxiáér jīnkuāliúhǎo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¹
译文:请问春天从这去,何时才进长安门。
注释:¹秦原:秦地原野,这里是指长安城周围,即长安。春秋战国时属秦国领地。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píng)¹还乡梦,殷(yīn)²入故园。
译文:托付给你还乡梦,恳请带我回家园。
注释:¹凭寄:托寄,托付。²殷勤:恳切;深厚。

  永州地处江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春天的到来,自然要比长安早,“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地季节,带给人们的是勃勃的活力,盎然的生机。作者写早春,用早春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的希望。然而“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春天是美好的,可惜作者被贬在永州,有家也回不成,是“软禁”在这里,是一个“不自由”之身,因此,他借春风来寄付自己的思乡情,借春风来把希望带回故乡,恳切希望春风把自己带回故乡。然而这只是一个“梦”,是一场“春梦”啊。再美好的春梦,也会破灭的。作者写“思乡”是写在早春里,这是这首诗构思最新颖之处。这种思乡之情,不是在夜深人静,是由寂寞引起,也不是在“佳节”因孤独涌现的思念,他是在大地复苏,春意浓浓,热闹忙碌的早春中“思乡”,这种思乡之情就更浓更深了。

  这首诗最后一句“殷勤入故园”,“殷勤”一词,它写出了作者浓烈的思乡情,写出了作者殷切的期盼,写出了作者的怨愤,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中心所在。爱与思,期盼与厚望交织在一起,这种复杂的感情,大概是他到永州之初最强烈地一种情感。作者的这首五绝诗情味蕴藉,构思新颖,目景入情,笔随意到,语言通俗明白,主题单纯,但是表达的情是复杂的,在浓浓的思乡情中,也表达了作者不可释怀的心态,爱怨交织的复杂感情,有着浓烈的诗趣,堪称以少胜多的杰作。所以读者欣赏这首诗时,一定理解把握这种复杂的感情,理解早春中的思乡是别有一番情意。这也是柳宗元文中所特有的“淡泊中的至味”。

línglíngzǎochūn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wènchūncóng dàoqínyuán 
pínghuánxiāngmèng yīnqíny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