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红楼¹别夜堪(kān)(chóu)(chàng)²,香灯³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译文: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注释:¹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此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一说犹青楼,妓女所居。²堪惆怅:堪,“那堪”的省文。此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³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⁴流苏帐: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此指饰有流苏的帷帐。⁵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此句是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pí)(pá)¹金翠羽²,弦(xián)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³人似花。
译文: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注释:¹琵琶:初创批把。²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³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记载。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首《菩萨蛮》词,就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这两句写分别时的情景。回忆在朱门红楼那天告别之夜,灯光映照着半卷的挂有流苏的帐子的情景,真叫人难过极了。“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作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两句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用以代指歌女,“黄莺语”指琵琶弹的乐声就象清脆婉转的黄莺啼般的歌声,极写琵琶声调的婉转。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这两句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

  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又作: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mán ·hónglóubiékānchóuchàng

wéizhuāng tángdài 

hónglóubiékānchóuchàng xiāngdēngbànjuǎnliúzhàng cányuèchūménshí měirénhuòlèi 
jīncuì xiánshànghuángyīng quànzǎoguījiā 绿chuāngrénhu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注释

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此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一说犹青楼,妓女所居。

堪惆怅:堪,“那堪”的省文。此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

流苏帐: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此指饰有流苏的帷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此句是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

琵琶:初创批把。

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

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记载。

鉴赏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首《菩萨蛮》词,就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这两句写分别时的情景。回忆在朱门红楼那天告别之夜,灯光映照着半卷的挂有流苏的帐子的情景,真叫人难过极了。“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作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两句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用以代指歌女,“黄莺语”指琵琶弹的乐声就象清脆婉转的黄莺啼般的歌声,极写琵琶声调的婉转。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这两句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

  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又作: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鉴赏

  此词描写是一段艳情生活的回忆,是一幅夜阑泣别的画图。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主要运用赋法。叙说离别之景,抒发离别之苦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小小的红楼,散发出清香的灯光,流苏帐半卷着,这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氛。然而这样美好的情景又是那般地让人感伤悲苦,因为这亦是一个离别的夜晚,明日就山岳相隔,天各一方了,此情此景令人不堪。“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作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良宵苦短,残天晓,和泪辞别。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运用比喻,有含蓄不尽,余味曲包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想像的广阔空间。

  下片“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用形象的比喻写“美人”临别时一支如泣如诉的琵琶曲。那琵琶是用黄金翠羽装饰起来的,弹起来如莺声娇软,婉转动人。整个曲子凝成一句话“劝我早归家”,叮咛之语,温柔缠绵,弦上之乐与辞别之语两两相应,而今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思归之心,更加迫切。末一句民“绿窗人似花”作结,更添一层相思。绿窗之前苦苦等待的人儿像花一样的美丽,也像花一样的容易凋零。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这一切都时时警醒着在外漂泊的游子,早作归家之计,不然等到春归花落,美人迟暮之时他就只有深深的遗憾了。

  韦庄词大体上用语淡雅,而这首词在遣词造句上却颇为华美,“红楼”、“香灯”、“流苏帐”、“美人”、“金翠羽”、“黄莺语”、“绿窗”等语词的连缀,将小小情事,写得楚楚动人,读来令人心移目眩。

参考资料:
1、 王步高主编 .唐宋诗词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08月第1版 :216-217 .
2、 周仕慧 .李煜词赏读 :线装书局 ,2007.04 :130-132 .
创作背景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创作于韦庄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王寅生,张福海 .问世间情是何物:爱情词品珍 :东方出版社 ,1995年08月第1版 :12-13 .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3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寒山转苍翠¹,秋水日潺(chán)(yuán)²
译文:黄昏时寒冷的山野变得更加苍翠,秋水日夜缓缓流淌。
注释:¹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²潺湲: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¹
译文:我拄着拐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注释:¹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²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馀 一作 余)
渡头¹(yú)²落日,墟里³上孤烟。(馀 一作 余)
译文:渡口一片寂静,只剩斜照的落日,村子里升起缕缕炊烟。
注释:¹渡头:渡口。²馀:又作“余”。³墟里:村落。⁴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复值¹接舆(yú)²,狂歌五柳³前。
译文: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注释:¹值:遇到。²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³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本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有几分相似。

  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这是自然而然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9-150
2、 阮堂明. 在景物中感悟时间——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欣赏[J]. 名作欣赏. 2004(08)
3、 王德保. 幽栖之士与狂狷之士——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J]. 古典文学知识. 1996(05)

wǎngchuānxiánzèngpéixiùcái

wángwéi tángdài 

hánshānzhuǎncāngcuì qiūshuǐchányuán 
zhàngcháiménwài línfēngtīngchán 
tóuluò shàngyān  (zuò )
zhíjiēzuì kuángliǔqián 

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
(héng)¹²首春华³,梧楸(qiū)当夏翳(yì)
译文:蘅芜和杜若最早在春天开花,梧桐和楸树每值夏日便绿叶成荫。
注释:四气:四季阴阳、寒热之气。这里当是指四时、四季。¹蘅:蘅芜,一种香草。²若:杜若,一种香草。³首春华:最早在春天开花。华,同“花”,开花。⁴梧楸:梧桐和楸树。⁵翳:遮蔽,这里指梧桐、楸树枝叶茂盛。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鸣笙(shēng)¹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译文:吹响笙管时正好是秋风乍起,安置暖酒已是冬雪漫天。
注释:¹笙:一种管簧乐器,笙箫易抒悲秋之情,故说“鸣笙起秋风”。

shī

wángwēi nánběicháo 

héngruòshǒuchūnhuá qiūdāngxià 
míngshēngqiūfēng zhìjiǔfēidōngxuě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滹滹干干,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zhé)(mǐ),水始得遂其剽(piāo)(hàn)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è)堮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¹(biāo)滹干干²,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jǐ),转之为虎兕(sì),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zhì),怒狞健鸷(zhì),随其洗磨;簸(bǒ)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è)³。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dǐ)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译文:长江从三峡向下奔流而来,所遇到的无非是岩石,水势常受束缚不舒展。到西陵以下,北岸势为沙泥,挡住江水的地方就会被冲垮,水才能表现它的剽悍的本性,像这样的江岸共几百里,都不敢与江水相争,而到这里忽然与岩石相遇。水汹涌直下,冲击屈曲的岩石,岩石危崖耸立,用力抵挡浪头,而水和石像相持着战斗:水与石搏斗,则广阔浩大,汹涌澎湃,把石劈为林,侵蚀为孔洞,冲刷为剑戟的形状,削磨为虎和犀牛的种种形态,石好像也不能没有稍微退让的意思;而石与水搏斗,岩石像墙壁一样雄伟耸立,愤怒凶猛而强健,任凭浪涛洗磨。浪涛激荡而来,却浪返涛回,原来是波涛触到岩石就慢慢退回,像打败了往回逃一样。千万年来,江水用尽它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只能损坏岩石的一点皮毛,而终究不能啃动骨头冲毁巨石。于是,石常常取胜,而水常常不能取胜,这就是它能成为一城的柱石,而万代依靠它的原因。
注释:绣林山:湖北山名,临长江而立。¹汗汗田田:汗汗,水广大无际的样子;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²滹滹干干:江水汹涌澎湃状。³龈腭:原指齿根肉和口腔上腭,这里指巨石外缘。
予与长石诸公,步其颠,望江光皓森,黄山如展筛,意甚乐之。已而见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矶上,各据一石而坐。静听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而细睇之,或形如钟鼎,色如云霞,文如篆籀。石得水以助发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与用。予叹曰:“士之值坎禀不平,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异此哉!”
予与长石¹诸公,步其颠,望江光皓(hào)森,黄山如展筛(shāi),意甚乐之。已而见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矶上,各据一石而坐。静听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²。而细睇之,或形如钟鼎,色如云霞,文如篆(zhuàn)(zhòu)³。石得水以助发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与用。予叹曰:“士之值坎禀不平,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异此哉!”
译文:我与长石等人登上山颠,望江上水光浩渺,黄山如舒展的旗帜,心里对这很高兴。接着见山下乱石堆积,就到水边大石上上,各自占据一块石头坐下。静听水石相搏的声音,大的像晴天的雷声,小的像哀伤缠绵的曲子。仔细一看,有的形状像钟鼎,有的颜色像云霞,有的纹理像大篆。石得到水的帮助,产生它的美丽增加它的妩媚,水对于石,不但不能危害它,反而为它提供了帮助。我感叹说:处于坎坷不平的时候,而奋发写文章,以垂名后世的读书人,与这有什么不同呢!
注释:¹长石:作者友人曾可前。²哀玉:哀伤缠绵的曲子。³篆籀:即大篆,笔画重叠曲折。
山以玄德娶孙夫人于此、石被睇锦,故名。其下即刘郎浦。是日同游者,王中秘季清,曾太史长石,文学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也。
山以玄德娶孙夫人于此、石被睇(dì)锦,故名。其下即刘郎浦。是日同游者,王中秘¹季清,曾太史²长石,文学³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也。
译文:绣林山因为刘玄德在这里迎娶孙夫人,石上覆盖红锦,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它下游就是刘郎浦。这天同游的人,有任中秘的王季清、任太史的曾长石,任文学的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
注释:¹中秘:管理宫中藏书的官。²太史:翰林学士的同称。³文学:太学或县学教官。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yáng)缕金衣¹。采得石榴²双叶子,欲贻(yí)谁?
译文:依立在垂柳飘飘的红桥上,罗裳轻舞随风飘。摘下两片石榴叶,想要留给谁?
注释:¹越罗句:谓其衣着华美。 越罗,越地所产之丝织物,轻柔而精美。缕金衣,绣有金丝的衣服。²石榴:石榴树。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寄语东风休著力¹,不禁吹。
译文:如果说有情的话,也只有明月了,只有他孤独地送走夕阳。希望借助东风(春风)的力量讲心中话给你听,无奈东风劲,尽吹散。
注释:¹著力:用力、尽力。
这首词写一女子怜春惜春又怨春的情态。其中“采得石榴双叶子”和“只应无伴送斜晖”之句,又透露出她怀春的幽凄孤独之意。

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三十六宫¹秋夜深,昭(zhāo)²歌断信沉沉。
译文:秋风里皇宫的众多宫殿更加幽深,昭阳殿里美人的歌声阻断了来信。
注释:¹三十六宫:极言宫殿之多。²昭阳:昭阳殿,汉代宫殿名。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
唯应独伴陈皇后¹,照见长门²望幸心。
译文:只有夜晚的明月陪着皇后陈阿娇,看她在长门宫里等汉武帝的宠爱。
注释:¹陈皇后:陈阿娇。²长门:长门宫,长门宫原是馆陶长公主刘嫖所有的私家园林,以长公主情夫董偃的名义献给汉武帝改建成的,用作皇帝祭祀时休息的地方。长门宫在长安城外。后来刘嫖的女儿陈皇后被废,迁居长门宫。南朝时,萧统编《文选》,收录《长门赋》,传说是陈皇后不甘心被废,花费千金求司马相如所做。《长门赋》使长门之名千古流传。长门宫亦成为冷宫的代名词。

yuè--

sānshíliùgōngqiūshēnzhāoyángduànxìnchénchén

wéiyīngbànchénhuánghòuzhàojiànzhǎngménwàngxìng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