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修枯骨观,爱学文字禅。江山助佳兴,时有题叶篇。
懒修枯骨观,爱学文字禅。江山助佳兴,时有题叶篇。
相逢未暇语,辄复一粲然。岂须究所学,觅偈亦自贤。
相逢未暇语,辄复一粲然。岂须究所学,觅偈亦自贤。

xiánshàngrén--shìhóng

lǎnxiūguānàixuéwénchánjiāngshānzhùjiāxìngshíyǒupiān

xiāngféngwèixiázhécànránjiūsuǒxuéxián

释德洪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6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海底飞尘¹终有日,山头化石²岂无时。谁道小郎抛(pāo)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注释:¹海底飞尘:即沧海成尘。比喻人世短暂。²山头化石:古代传说,有女子送夫从役远方,立于山上望夫,化为石。此处借咏思妇。

làngtáoshā··hǎifēichénzhōngyǒu--bái

hǎifēichénzhōngyǒushāntóuhuàshíshíshuídàoxiǎolángpāoxiǎochuántóuméihuí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言多令事败¹,器²漏苦³不密
译文:言语多了会导致事情失败,容器漏水是由于它不严密。
注释:临终诗:临终之时所作的时,也叫绝命诗。¹言多令事败:孔融“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常对宾客高谈阔论,并数与曹操争执(见《后汉书》本传),遂被曹操党羽郗虑罗织罪名下狱,此即所谓“言多令事败”也。令,使。“事败”,指被捕下狱。²器:用具,这里指容器。³苦:苦于。⁴不密:指容器的缝隙处相接不紧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河溃(kuì)¹蚁孔²³,山坏由猿(yuán)穴。
译文:河堤溃决从蚂蚁在堤上筑巢开始,山陵崩坏从猿猴逃散可以看出。
注释:¹河溃:河堤崩溃。²蚁孔:蚂蚁穴。³端:开头,引申为缘由。⁴坏:崩塌,倾倒。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juān)¹江汉流,天窗²通冥室³
译文:缓缓细流可汇成长溃、汉水,明亮的天窗可把幽深的暗室照亮。
注释:¹涓涓:细水流动的样子。²天窗:屋顶上用以通风、采光的窗。³冥室:光线很暗的房间。冥,昏暗。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chán)¹害公正,浮云翳(yì)²白日。
译文:说坏话和不正派会危害公正,漂浮的云彩能遮蔽住天空的太阳。
注释:¹谗邪:指喜搞谗诽邪行的人。²翳:遮蔽。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mí)¹无忠诚,华²繁竟³不实。
译文:华丽的言辞不会有丝毫的诚意,外表华丽纷繁不会有实际的内容。
注释:¹靡辞:华丽的言辞。²华:同“花”,花多而不结实,即华而不实。³竟:终。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人有两三心¹,安能合为一²
译文:几个人有几条心,又怎能把它们合在一起。
注释:¹两三心:三心二意,心不齐。此谓人们对维护汉室不是忠贞不二。²安能合为一:《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此反其意而用之。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三人成市虎¹,浸渍(zì)²³胶漆
译文: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也就信以为真;胶漆长期浸泡在水里,也会解脱掉的。
注释:¹三人成市虎:谓集市内本来无虎,由于传说的人多,便令人信以为真。此比喻说的人一多,就能使人认假为真。²浸渍(zì):浸泡。³解:溶解,分解。⁴胶漆:胶水和油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生存多所虑¹,长寝²万事毕。
译文:一个人活在世上,所忧虑的事情实在太多;只有长眠不醒,才会对万事毫无知觉。
注释:¹虑:思虑,忧愁。²长寝:即长眠,指死亡。

  诗歌开宗明义,沉痛地惋惜“事败”,即挽救汉王朝的事业到底失败了。孔融平素“喜诱益后进”,引为奥援。身遭罢黜后仍招纳羽翼,“宾客日盈其门”。自称“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杂诗》),公开植党与操抗衡。他又生性疾恶如仇,难守缄默,时复对操冷嘲热讽,“发辞偏宕,多致乖忤”;而且还经常公开炫耀自己“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自己嘴巴活像一个漏器,频频漏泄自己的活动信息,隐情溢乎辞表,曹操对此不能不提高警惕和采取对策。器不密则致漏,机不密则害成,事不可能不败。

  “河溃”二句,巧喻双关。承“器漏”,仍含深自悔尤,引咎切责。蚁孔导致河堤溃决,猿穴引来大山崩坏。多言多失,不慎小节,造成孔穴,留下空于,足以败乱大事,与此正相类似。更深一层,作者用“山”、“河”二字暗隐汉家山河。蝼蚁卑微善钻,附羶趋利。猿猴能言不离走兽,沐猴而冠,望之不似人君。作者所选取的动物形象,暗比篡汉的野心家,语含谴责,憎恶情烈。

  “涓涓不塞,终成溃河”(《周金人铭》)。屋顶天窗可以直通青冥幽深。“涓涓”两句似在警戒自己应当守口防意,谨小慎微;又似在暗示窃国篡位,其来浸渐,迹象可征。两解均堪耐人寻绎,似故弄玄虚,有意让人捉摸不定。

  下边“谗邪”两句颇为显露。汉成帝时《黄雀谣》有“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句,系喻王莽败坏汉政,饰伪乱真。“谗邪害公正”可能暗引其意。“浮云翳白日”昭示奸臣蔽君迹象,揭发曹操当权、挟持天子实况。

  “靡辞”二句表明自己进尽忠言,吐露词华;然而听者逆耳,全无效果。恰如繁花空开,并不结果。又《黄雀谣》中有“桂树花不实,黄雀巢其颠”之句,据《汉书·五行志》引注谓:“桂赤色,汉家象。花不实,无继嗣也。王莽自谓黄,像黄雀巢其颠也。”这里自不排斥作者对操、莽之间的篡逆阴谋,产生联想和比附。

  “人有”两句哀叹满朝官员,大多二三其德,不能忠于汉室。“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与这帮人并列朝班,无非貌合神离,终必分道扬镳。此句颇有孤立无援、独木难支之感。

  “三人”两句,说明流言可畏。城市本无猛虎,但经三人转述,便可惑乱视听,何况进谗者如郗虑、路粹之流,又决不止三人;而曹操原本疑忌自己,身遭横祸注定难免。此句重在说明造谣传播者多。胶漆一类物质难溶于水,但长期浸渍,同样也会稀释离解。此句重在说明中伤由来已久。

  于是作者最终以极其沉痛的语调,作无可奈何的结笔。“生存多所虑”,活着倒是千忧百虑,无时或已,不如“长寝万事毕”,让身死来解脱苦恼,家事、国事、天下事,一齐都听任它了结去罢。

  全诗叙喻错综。或单叙,或先叙后喻,或连续用喻,造成笔法参差多变。引事运典灵活,或隐括,或变用。而以双关、假托、暗示、含蓄等讽刺艺术手法,揭示曹操篡汉野心。作者持身贞正,志意高迈,秉性刚直,不畏邪恶,幼龄即曾冒死私藏党人,并与其兄争承官府罪责。又曾因面斥权贵,几遭暗杀。诗如其人,读时如感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凛然生气,故远非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摹拟的《临终诗》所能企及者。

参考资料:
1、 熊依洪著.《中国历代文学大观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1:第181页
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红襟惹尽百花香,翠尾扫开三月雨。
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红襟(jīn)¹惹尽百花香,翠尾²扫开三月雨。
译文:这里原有无数的华丽房屋,燕子不问主人是谁随意居住。低掠时红襟沾满了百花的芳香,穿飞时翠尾扫开了三月的雨。
注释:¹红襟:指燕子前胸的红羽毛。²翠尾:史达祖《双双燕》:“翠尾分开红影。”
半年别我归何处?相见如将离恨诉。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
半年别我归何处?相见如将离恨诉。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
译文:燕子你离别我半年去了哪里?如今相见你像要把离恨倾诉。你在海棠枝上立了很久很久,却又向小桥西边飞去!

  此词咏物抒情,委婉细腻。燕子秋去春来,喜寻旧巢,使人有春燕怀恋旧主人之想。

  故进而猜想,在三月的轻风细雨中,带着花香归来,立在海棠枝上,似乎要向旧主人诉说半年来的离愁别恨。作者以移情法写燕,神情入妙,颇见新巧。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译文: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能事¹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译文: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促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
注释:¹能事:十分擅长的事情。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壮哉昆仑¹方壶²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译文: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不观。
注释:¹昆仑:传说中西方神山。²方壶:神话中东海仙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巴陵¹洞庭日本东²,赤岸³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译文: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不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
注释:¹巴陵:郡名。唐天宝、至德年间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东。²日本东:日本东面的海域。³赤岸:地名。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赤:一作“南”。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舟人渔子入浦溆(xù)¹,山木尽亚²洪涛风。
译文: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
注释:¹浦溆:岸边。²亚:通“压”,俯偃低垂。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尤工远势¹古莫比,咫尺应须论²万里。
译文: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
注释:¹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²论:一作“行”,一作“千”。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焉得并州¹快剪刀,剪取吴淞(sōng)半江水。
译文: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注释:¹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

  这是一首题王宰画的诗,原作没有传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过他的神来之笔,仿佛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不愿受时间的催迫,仓猝从事,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只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胸有成竹,意兴所到,才从容不迫地挥毫写画,留下真实的笔迹于人间。这是大家风度,笔墨自然高超。然后诗人进而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由西至东,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纵横错综,蔚为壮观。画面空间非常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壮哉”一词,表达了诗人观画时的美感体会和由衷的赞叹。此图不是某一山岳的实地写生,而是祖国崇山峻岭在艺术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带有中国山水画想象丰富、构图巧妙的特色。

  中间五句,杜甫从仄声韵转押平声东、钟韵,用昂扬铿锵的音调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巴陵洞庭日本东”句中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表现图中江水从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波澜壮阔。诗里的地名也不是实指而是泛指,是艺术上的夸张和典型概括。“赤岸水与银河通”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势浩瀚渺远,连接天际,水天一色,仿佛与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山水一体,相得益彰。“中有云气随飞龙”句,语意出《庄子·逍遥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书也有“云从龙”的说法。这里指画面上云气迷漫飘忽,云层团团飞动。诗人化虚为实,以云气烘托风势的猛烈,使不易捉摸的风力得以形象地体现出来。笔势自然活泼。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驾舟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山木尽亚洪涛风”,着一“亚”字,便把大风的威力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人着意渲染风猛、浪高、水急,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以下是介绍这样巨大的艺术魅力产生的原因。诗人进一步评论王宰高超的绘画技巧:“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经营位置、构图布局及透视比例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咫尺应须论万里”,此论亦可看作诗人以极为精炼的诗歌语言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富有美学意义。诗人深为这幅山水图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人极赞画的逼真,惊叹道:“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结尾两句用典,语意相关。相传晋代索靖观赏顾恺之的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杜甫在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用以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

  这首歌行体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让读者不知道何者是诗,何者为画,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可见杜甫题画诗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咫尺应须论万里”——介绍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学习与研究,1981,05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8-510

wángzǎihuàshānshuǐ

 tángdài 

shíhuàshuǐ huàshí 
néngshìshòuxiāng wángzǎishǐkěnliúzhēn 
zhuàngzāikūnlúnfāng guàjūngāotángzhī 
língdòngtíngběndōng chìànshuǐyíntōng zhōngyǒuyúnsuífēilóng 
zhōurén shānjìnhóngtāofēng 
yóugōngyuǎnshì zhǐchǐyīnglùnwàn 
yānbīngzhōukuàijiǎndāo jiǎnsōngbànjiāngshuǐ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世乱同南去,时清¹(dú)北还。
译文:战乱时我和你一同逃到南方,时局安定你却独自北归家园。
注释:¹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¹
译文:流落他乡头上已经生出白发,战后的家乡也只能见到青山。
注释:¹“旧国”句:意谓你到故乡,所见者也惟有青山如故。旧国:指故乡。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晓月过残垒(lěi)¹,繁(fán)星宿故关。
译文:晓行要经过许多残破的营垒,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凉故关。
注释:¹残垒:战争留下的军事壁垒。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译文:旷野里的飞禽与枯黄的野草,将处处伴随着你的悲苦愁颜。

  这首诗写于平定“安史之乱”之后,意在伤己独留南方,不能与朋友同来同返,并抒发了对乱后形势的忧虑之情。

  诗题为“贼平后送人北归”,“贼平”,指公元763年夏历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率残部逃到范阳,走投无路,自缢身亡,“安史之乱”最终被朝廷平定。“北归”,指由南方回到故乡,《新唐书》载司空曙为广平人,这个“广平”,据考证当在今河北或北京境内,是“安史之乱”的重灾区。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首联交代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世乱”之时,司空曙和友人一起逃到江南避难,如今天下已经太平,友人得以回去,自己仍滞留他乡,“独”字含义丰富,一指友人独自北还,一指自己独不得还,含有无限悲感。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上句“生白发”亦有双重涵义:一是形容乱离中家国之愁的深广,一是说时间的漫长,从战乱开始到结束,前后历时九年。“旧国”指故乡,“见青山”是说假如友人回到故乡,田园庐舍肯定是一片废墟,所见也惟有青山如故。从这句起,以下都是想象北归人途中的心情和所见的景物。律诗讲究“起承转合”,一般在第三联转折,此诗却在第二联完成“承”、“转”,章法上别具一格。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颈联及尾联单从友人方面落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这一联点明“残垒”,即残破的壁垒,泛指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故关”,为兵家必争之地,估计也残破不堪了。因而这一联着重写“贼平”后残破、荒凉之景,笔力所致,“描尽乱离之后荒乱风景”(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尾联继续虚写友人归途中所见所感。上句写景,“禽”和“草”本无知觉,而曰“寒禽”、“衰草”,正写出诗人心中对乱世的感受。下句直接写“愁”,言愁无处不在,“愁”既指友人之愁,也兼含作者之愁,这里与一、二两联遥相呼应,针线细密,用笔娴熟。

  这是一首酬赠诗,这类题材在“大历十才子”集中比比皆是,但多数思想平庸,艺术才力贫乏,缺少真情实感,这首诗却能独辟蹊径,通过送北归的感伤写出“旧国残垒”、“寒禽衰草”的乱后荒败之景,由送别的感伤推及时代的感伤、民族的感伤。

zéipínghòusòngrénběiguī

kōngshǔ tángdài 

shìluàntóngnán shíqīngběihuán 
xiāngshēngbái jiùguójiànqīngshān 
xiǎoyuèguòcánlěi fánxīng宿guān 
hánqínshuāicǎo chùchùbànchóu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