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窗暑雨气低垂,不记龙舟竞渡期。
诗卷打门惊节序,满盘角黍正累累。
蓬窗暑雨气低垂,不记龙舟竞渡期。
诗卷打门惊节序,满盘角黍正累累。
魏了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11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平生爱客如爱书,力虽不逮意有余。
平生爱客如爱书,力虽不逮意有余。
译文:平生爱好招待朋友就和喜爱书一样,虽然有时招待不周但是心诚意满。
门前车马久扫迹,老病又与黄卷疏。
门前车马久扫迹¹,老病又与黄卷²疏。
译文:已经很久没有客人来访,身体衰弱又多病,只能整日有书作伴。
注释:¹扫迹:见“扫迹”。²黄卷:书籍。
人情冷暖可无问,手不触书吾自恨。
人情冷暖可无问,手不触书吾自恨。
译文:人世间人情冷暖可以没有,但是手不翻阅书籍却会悔恨万分。
今年入秋风雨频,灯火得凉初可近。
今年入秋风雨频,灯火得凉初可近。
译文:今年入秋以来风雨很频繁,天气寒凉靠近灯火读书。
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
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
译文:已经七十岁了眼睛还能看清,这是上天有意成全我这个爱读书的老书生。
旧业虽衰犹不坠,夜窗父子读书声。
旧业虽衰犹不坠(zhuì)¹,夜窗父子读书声。
译文:曾经的事业虽然衰退但还未忘怀,夜晚窗户里只传出父子的读书声。
注释:¹不坠:犹不失。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¹风和雨点²(tái)纹,漠(mò)³残香静里闻。
注释:¹和:犹言随,伴。²点:点缀。本为花落,被动,说是点缀,主动。诗之新颖精巧亦在此处。³漠漠:无声。犹言默默。
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林下积来全似雪¹,岭头飞去半为云²
注释:¹林下句:谓默林花落,花办积垒如雪。²岭头句:谓梅花随风而飘,与岭头之云一齐飞扬。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不须横管¹吹江郭²,最惜空枝冷夕曛(xūn)³
注释:¹横管:笛。此处暗指笛曲“梅花三弄”。²江郭:江畔城边,泛指各处。³夕曛:夕阳。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回首孤山¹山下路,霜禽(qín)粉蝶任纷纷²
注释:¹孤山: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端一小山名,以多梅著称。宋人林逋种梅养鹤,隐居于此。²霜禽句:谓梅花落尽了,而山下的禽鸟蝴蝶依然纷纷飞舞歌鸣。霜禽指白色羽毛的鸟类,如鸥、鹤等。粉蝶指色彩缤纷五颜六色的蝴蝶。
梅以其贞干高节,先春而放,常得诗人青睐。写早梅报春者有之,写盛梅如海者亦有之,写月影梅枝者有之,写踏雪寻梅者亦有之,而写落梅者却不多见。然公此诗,绘尽落梅之态,写尽落梅之况:和风和雨,漠漠残香,积来林下,飞里岭头,不须横笛,最惜空枝,句句都是梅落光景,句句未离落梅情状。铺张渲染,极尽能事,描摹绘写,动静得宜。翰林学士兼诗人柏谦评然公诗“穆如清风,静如止水”。此之谓也。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沉思十五年¹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²心与剑³名。
译文:我于沉思中回首十五年间的往事,想到自己才气纵横,却屡遭挫折,辜负了自己的理想,不禁泪流满面。
注释:¹十五年:这里指作者十八岁(嘉庆十四年,1809年)成人立志以来,到道光三年(1823年)的十五年。²箫: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³剑:指报国的雄心壮志。剑态、箫心,是龚自珍诗词中经常对举出现的两个意象。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
春来也个关心梦¹,自忏(chàn)²飘零,不信飘零(líng),请看床头金字经³
译文:春天来了,我却连一个好梦都作不成,我为自己已逝的年华忏悔,然而我不相信此生终将如此,请看我的床头放着佛经。
注释:¹春来也个关心梦:写梦境的空虚以衬托理想的无着。关心:留心。²忏:这里指对渡过的岁月感到痛惜。³请看床头金字经:是说想通过念佛经以解脱现实的处境。金字经:佛金字,指用金泥书就的文字。

  词的上半阕,作者用了寥寥数笔,就把他从十七岁以来十五年间的坎坷经历粗略地描述了一番。用了两个“纵横”,把自己怀才不遇,箫剑双负的心情形象地表达出来。才“纵横”,是说他的才能大,泪“纵横”,是说他的悲哀多。“箫心”侧重于生活中的各种幽情亲情,“剑名”则主要是大的人生追求和志向抱负,二者“双负”,作者只赢得泪纵横。

  词的下半阕,进一步写个人生活之悲:春天来时,连个关心的梦都做不成,不言也人关心自己,反言自己无倾注关心的对象;不说真实的关心,只求做个关心梦,话语中所包含的这些凄怨哀伤,是十分沉痛的。作者又巧妙地用了两个“飘零”,把自己为了功名,南北数次奔波的经历和自我安慰的复杂心情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看了词的最后一句话才知道,作者一生漂泊无定,如今虽有些悔怨,但他已不看重这些,因为人生本就是雪泥鸿爪,因为他已信奉了佛教。

  据史料记载,龚自珍在道光三年有信佛事。他回乡后在苏州与江沅、贝墉等几个佛门俗家弟子搅到一起,还参加了拜佛诵经。在作者的许多诗歌中,都有他学佛的印记,不少佛经上的语言,被龚自珍写入诗歌中。作者实际上是想通过学佛来解脱自己考场不得意的失落,这也是当时许多失意文人的通常做法。不过,读了这首词的最末一句,往往有一种苦涩生出,让人同情作者,这正是此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
1、 龚自珍著;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67页
2、 吴功华.龚自珍: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第149页

chǒuérlìng··chénshíniánzhōngshì--gōngzhēn

chénshíniánzhōngshìcáizònghénglèizònghéngshuāngxiāoxīnjiànmíng

chūnláiméiguānxīnmèngchànpiāolíngxìnpiāolíngqǐngkànchuángtóujīnjīng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¹黄。
注释:¹秋云:喻指成熟的稻子如秋云遍地。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
刈获须及时,虑¹为雨雪伤。
注释:¹虑:犹言“恐”。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嗟彼豪华子,素餐¹厌膏粱²
注释:¹素餐:见《诗经·伐檀》注。²膏粱:指精美的食物。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¹
注释:¹琳琅:美玉。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园居知风月¹,野居知星霜。
注释:¹风月:泛指景色。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此诗写秋天获稻已所见所感。前半部分首先描写了稻子成熟已节遍地金黄,展现了一片丰收景象。农家经过了终岁的辛劳,终于有所收获。“终有数月粮”既透出劳有所获的一丝安慰,更点明了粮食来之不易。后半部分先写“素餐”的“豪华子”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知稼穑之艰难,与终年辛勤劳作的农家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后通过议论,表现了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对劳动的赞美。全诗语言质朴清新,流露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同情,具有积极意义。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两人对酌(zhuó)¹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译文: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
注释:¹对酌:相对饮酒。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我醉欲眠卿(qīng)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译文:我已喝得昏昏欲睡您可自行离开,明天你若有想要来的意愿,那就抱着琴再来。

  这首诗首句点明作者与朋友喝酒的地点与环境;次句以反复手法渲染开怀畅饮的场面;三句运用陶渊明的典故,写自己喝醉请对方自便;末句婉订后约,相邀改日再饮。此诗表现了一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具有高度个性化、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全诗在语言上词气飞扬,体现出歌行的风格。

  李白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此诗开篇就写当筵情景。“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隐居的高士)。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采用词语的重复,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样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由于贪杯,诗人李白的朋友喝得大醉,就告诉李白“我已经喝醉,想要睡了,你回去吧!明天你若还觉得有意的话,就请顺便抱只琴来!”“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典故出自晋代伟大诗人陶渊明。《宋书》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醉了就和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我醉欲眠卿且去,几乎用陶潜的原话,表现出一种天真超脱的风度。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特的所在。盛唐时期,绝句已经格律化。而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却不迁就声音格律,语言上又有飞扬的气魄,有古代歌行的风格。

  诗的艺术表现也有独特之处。盛唐绝句已经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回环婉曲之作,与古诗歌行全然不同。而此诗却不就声律,又词气飞扬,一开始就有一往无前不可羁勒之势,纯是歌行作风。惟其如此,才将那种极快意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这与通常的绝句不同,但它又不违乎绝句艺术的法则,即虽豪放却非一味发露,仍有波澜,有曲折,或者说直中有曲意。诗前二句极写痛饮之际,三句忽然一转说到醉。从两人对酌到请卿自便,是诗情的一顿宕;在遣“卿且去”之际,末句又婉订后约,相邀改日再饮,又是一顿宕。如此便造成擒纵之致,所以能于写真率的举止谈吐中,将一种深情曲曲表达出来,自然有味。此诗直在全写眼前景口头语,曲在内含的情意和心思,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处,又不一泻无余,故能令人玩味,令人神远。

  此诗的语言特点,在口语化的同时不失其为经过提炼的文学语言,隽永有味。如“我醉欲眠卿且去”二句明白如话,却是化用一个故实。《宋书·隐逸传》:“(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此诗第三句几乎用陶潜的原话,正表现出一种真率脱略的风度。而四句的“抱琴来”,也不是着意于声乐的享受,而重在“抚弄以寄其意”、以尽其兴,这从其出典可以会出。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48-349 .

shānzhōngyōurénduìzhuó

bái tángdài 

liǎngrénduìzhuóshānhuākāi bēibēibēi 
zuìmiánqīngqiě míngzhāoyǒubàoqín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