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旧居止,主人忽成客。僮仆强与言,相惧终脉脉。
谁言旧居止,主人忽成客。僮仆强与言,相惧终脉脉。
出亦何所求,入亦何所索。饮食迷精粗,衣裳失宽窄。
出亦何所求,入亦何所索。饮食迷精粗,衣裳失宽窄。
回风卷闲簟,新月生空壁。士有百役身,官无一姓宅。
回风卷闲簟,新月生空壁。士有百役身,官无一姓宅。
丈夫耻自饰,衰须从飒白。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
丈夫耻自饰,衰须从飒白。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
惟予心中镜,不语光历历。
惟予心中镜,不语光历历。

yǒusuìshěshìguīxìngzhuānghòuzhǐshědàirén--mèngjiāo

shuíyánjiùzhǐzhǔrénchéngtóngqiángyánxiāngzhōngmàimài

chūsuǒqiúsuǒsuǒyǐnshíjīngshangshīkuānzhǎi

huífēngjuǎnxiándiànxīnyuèshēngkōngshìyǒubǎishēnguānxìngzhái

zhàngchǐshìshuāicóngbáilánjiāozǎoxièjǐngxiāng

wéixīnzhōngjìngguāng

孟郊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4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译文:自告别钱塘山水后,我就懒于喝酒赋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欲将此意凭回棹(zhào)¹,报与西湖风月知。
译文:多想在驾船返回的时候,把我的一腔衷情让西湖的清风和明月知道。
注释:¹回棹:驾船返回。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¹未过江。
译文:太阳西斜,光亮洒落到搭着稀疏的苇蓬的小船里。我独自吟诗了大半天却还是没有过江。
注释:¹孤吟:独自吟咏。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唯有鹭(lù)(sī)¹知我意²,时时翘足³对船窗。
译文: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鹭鸶鸟了。它们不时地弯起一只脚,静静地单足站在船窗边,似乎在聆听着吟诵。
注释:¹鹭鸶:又叫鸬鹚,一种水鸟。²我意:作者心中所想的心事。³翘足:举足,抬起脚来。

  这首小诗遣词用字极为平易简淡,状物抒情活泼生动。它出现在“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的宋初,尤为难得,也传达了诗人高洁不俗的精神情趣。

  第一、二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余晖斜照,江面上飘着一只搭有苇蓬的小船,“半日”说明小船已经飘荡很久了,坐在船舱里的诗人通过蓬顶透下的日光,也知道天色已晚,时近黄昏。从江面的吟诵声中可以看出,此刻诗人既无意过江又不急于返岸。这吟诵声在这风平浪静、薄雾降临的江面上显得格外清晰。无人欣赏与唱和,是那样的孤寂,从而看出江面只有作者一人一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有声的图画,画面孤寂而冷清。

  第三、四两句,写尽诗人孤独之感,那一只只单足翘立、曲颈对窗的鹭鸶,仿佛理解人情、通晓事理。他们静静地伫立着,不时伸头探脑窥视着船舱里的诗人,似乎在聆听诗人吟诵。伴随着诗人泛舟,诗人于是对它们倾诉衷肠。诗人之“意”就是直道而行及“成败观千古,施张在思维”(《滴居感事》)的抱负,“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三黜赋》)的决心,以及“薄宦苦流离,壮年心更衰”(《春日官舍偶题》)的苦闷等,诗人的“意”是复杂的,而这里用“唯有”二字重重勾勒,则他人不知“我意”,不言而喻。愤懑之气、寂寞之心见于言外。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寻味余地。同时鹭鸶便是诗人的知音,所以他逗留船上半日孤吟未过江,他要把所有的“意”向鹭鸶倾诉。“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诗人的这种写法正符合此刻他的心境。后两句通过写鹭鸶对他有情,从而表现他对鹭鸶的喜爱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正反映了人世对他的无情以及孤独的处境,这正是这首诗的“奇趣”之所在。

  此诗以动静结合的特点着力渲染写景,人与野禽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使诗意与画意相互生发,趣味隽永,引人无限想遐思,风格朴素而饶有风韵,自然而颇见情趣清新悦目。

参考资料:
1、 何满子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7-18
2、 徐寒.《历代古诗鉴赏(中)全新校勘珍藏版 》.北京:中国书店,2011:479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秦楼¹不见吹箫女²,空余上苑³风光。粉英金蕊(ruǐ)自低昂(áng)。东风风我,才发一衿(jīn)
译文:没有像秦穆公女那样的美人,有皇家上苑的美好景色,也是空的了。那些花开得如此美,瓣是粉红的,蕊是金黄的,可是只有它们自己或低或昂,没人能和我去欣赏。也许东风不高兴我,所以才使那些花开了一半。
注释:谢新恩:词牌名。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校勘记:此首实系《临江仙》调。¹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风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²吹箫女:指秦弄玉。³上苑:指古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⁴粉英金蕊:粉红的鲜花,金嗽,此泛指各种颜色的花卉。⁵低昂:起伏不定,时高时低。⁶一衿香:衿,同“襟”。是以人的感受说明香的程度。一般指不能指出形状的事物。一襟香,指堂前一面有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qióng)¹梦醒²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lán)³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liáng)
译文:我长日思念,百无聊赖,倚窗独困倦后昏然入睡,一觉醒来夕阳已西下。在梦中梦见了当年的欢爱之情,而梦醒后一切都是空的了,这恨该是何等长久啊!往年两人曾一起在垂杨处依恋相爱,而如今都看不到了。我和她相处只是暂时的,真是很短,和梦一样,还是懒于再想那些事了。
注释:¹琼窗:华美精致的窗子。²梦醒:一本无“醒”字。³碧阑干:绿色栏杆。⁴垂杨: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⁵思量:想念,相思。

  这首词抒写怀人的心情,忧思绵长,充满无奈的惆怅。

  首句以“秦楼女”代指所怀之人,不仅写其容貌,更写其才艺,加强思念的感情。因为是独自面对,不得与所爱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那么即使是“上苑风光”,也只是“空”有,只是多“余”,风中花木不过是“自低昂”而已,尽写其无奈之感。“东风恼我”,其实是说“我恼东风”。“恼”字写人的烦恼,不言自己,却去怪罪于东风,很是生动。说这东风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这孤独寂寞之时,吹开这满苑的春花,让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拨心情,不能自已。“东风恼我,才发一矜香”,与李商隐的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李商隐是由自己的经验而提出的劝告,因此言语沉痛;李煜则是一时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责难东风,言得无理,也就言得无奈。上阕是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阕掉转笔头去写回忆与心情。“琼窗”写美好,“梦笛”是虚幻,“残日”是留恋,尽写出当时情景虽然美好,却已经存在着不能如愿的遗憾,因此说是“当年得恨何长”。此句可作两解,一者可以解释为还在沉浸于爱情的甜蜜之中时就已经预见了分别的痛苦,重点在“当年”;一者可以解释为当时爱情是越短暂,就越深刻,以至于“长恨”到今天,重点在“何长”。无论何解,都只是一个“恨”。而这“恨”是如此的深刻与悠长,相聚时的碧栏杆,绿纱窗,分手时的杨柳树,长丝绦,不曾有一刻的忘却,历历如在眼前。而越是思量,越是难忘,越是叫人痛苦难当。结句言:“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既是说当时已经是短暂如梦,也是说即使今天相见又能如何?依然是短暂如梦啊。总归是相思也无奈,回忆也无奈,这份感情始终就是一个无奈,虽然美好,却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这种心情,也是李商隐曾经写过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下两阕以转折相对,没有过渡,似乎在情绪上有一隔断。但是,下片中的“碧阑干外映垂杨”,以记忆中的景物对照眼前的“上苑风光”;结句中的“如梦”又回应着首句的“不见”,两阕之间仍有着若明若暗的感情线索,使通篇的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1-152
2、 蒋 方.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141

línjiāngxiān ·qínlóujiànchuīxiāo

 dài 

qínlóujiànchuīxiāo kōngshàngyuànfēngguāng fěnyīngjīnruǐáng dōngfēngnǎo cáijīnxiāng 
qióngchuāngmèngxǐngliúcán dāngniánhèncháng lángānwàiyìngchuíyáng zànshíxiāngjiàn mènglǎnliáng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闻天下谈士¹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²,但愿一“韩荆(jīng)州。”何令人之景慕³,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pán)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yǐng)¹⁰脱而出,即其人焉。
译文:我李白听说天下一些谈论世事的人,聚集在一起时就会说:“人生不必封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为什么使人景仰爱慕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呢!难道不是因为您有周公的风度,躬行吐哺、握发接待贤者的美德,才使得海内豪杰俊才,都奔集到您的门下,一经接待,如登龙门,立刻名声身价大增,十倍于前吗?所以那些才能超群的读书人,都希望在君侯处获得美名,得到评价。君侯不因为自己的富贵而傲视他们,也不因为他们的寒贱而轻忽他们,那么在众多的宾客中定有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李白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注释:¹谈士:言谈之士。²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侯。唐朝封爵已无万户侯之称,此处借指显贵。³景慕:敬仰爱慕。⁴周公:即姬旦,周文王子,周武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歧山县北),故称周公。⁵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见《史记·鲁世家》),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⁶龙门: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传说江海大鱼能上此门者即化为龙。东汉李膺有高名,当时士人有受其接待者,名为登龙门。⁷龙盘凤逸:喻贤人在野或屈居下位。⁸收名定价:获取美名,奠定声望。⁹君侯:对尊贵者的敬称,尤指上级。¹⁰颖:指锥芒。颖脱而出,喻才士若获得机会,必能充分显示其才能。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白,陇(lǒng)西¹布衣²,流落楚、汉³。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chóu)(nǎng)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译文:我李白是陇西平民,流落在楚地汉水一带。十五岁爱好剑术,拜访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诗文有了成就,屡次拜谒朝廷高官。尽管我身高不满七尺,而心志超过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志节,讲道义。这是我从前的思想和行迹,怎敢不尽情地向您倾诉呢?
注释:¹陇西:古郡名,始置于秦,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李白自称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之后,李暠为陇西人。²布衣:平民。³楚汉:当时李白安家于安陆(今属湖北),往来于襄阳、江夏等地。⁴干:干谒,对人有所求而请见。⁵诸侯:此指地方长官。⁶历:普遍。⁷抵:拜谒,进见。⁸卿相:指中央朝廷高级官员。⁹畴曩:往日。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君侯制作¹(móu)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²造化³,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yī)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¹⁰¹¹,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¹²,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译文:君侯的功业堪比神明,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您的文章阐明了宇宙变化规律,学问探究了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希望君侯敞开胸怀,和颜接纳,不要因为我行长揖之礼晋见而拒绝我。假如能用盛大的宴席接待我,听任我纵情畅谈,那么我请以日试万言来测试,我将手不停笔,倚马可待。当今天下人以君侯为评论文章的主宰,权衡人物的权威,士人一经您的好评就成为德才兼备的佳士。君侯为什么吝惜庭阶前一尺见方的地方,不使我李白扬眉吐气,奋发昂扬于青云之上呢?
注释:¹制作:指文章著述。侔:相等,齐同。”²参:参与。³造化:自然的创造化育。⁴天人:天道和人道。⁵开张:开扩,舒展。⁶长揖:相见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以为礼。⁷清谈:汉末魏晋以来,士人喜高谈阔论,或评议人物,或探究玄理,称为清谈。⁸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东晋时袁宏随同桓温北征,受命作露布文(檄文、捷书之类),他倚马前而作,手不辍笔,顷刻便成,而文极佳妙。⁹司命:原为神名,掌管人之寿命。此指判定文章优劣的权威。¹⁰权:秤锤。¹¹衡:秤杆。此指品评人物的权威。¹²惜阶前盈尺之地:意即不在堂前接见我。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昔王子师¹为豫州,未下车,即辟(bì)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²作冀州,甄(zhēn)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³,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xīn)、许莹(yíng)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xián)恩抚躬¹⁰,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¹¹。傥(tǎng)¹²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译文:从前王允任豫州剌史。尚未到任就征辟荀爽;到任之后又征辟孔融。山涛任冀州剌史,考查选拔了三十余人,有的任侍中,有的做尚书,这都是为前代所赞美的。君侯您也先荐举过严协律,进入朝廷担任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这班人,有的因为才干声名而得到您的了解,有的因品行清白而被您赏识。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感恩戴德,抚躬自问,以忠义奋发自勉。李白也因此而感激,知道君侯对许多贤人赤诚相待,所以不归依他人,而愿把身心命运托付给国中才德至高的人。倘使君侯在急难之际,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自当献身效命。
注释:¹王子师:东汉王允字子师,灵帝时豫州刺史(治所在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征召荀爽(字慈明,汉末硕儒)、孔融(字文举,孔子之后,汉末名士)等为从事。全句原出西晋东海王司马越《与江统书》。²山涛:字巨源,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为翼州(今河北高邑西南)刺史时,搜访贤才,甄拔隐屈。³侍中、尚书:中央政府官名。⁴严协律:名不详。协律,协律郎,属太常寺,掌校正律吕。⁵秘书郎:属秘书省,掌管中央政府藏书。⁶崔宗之:李白好友,开元中入仕,曾为起居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右司郎中等职,与孟浩然、杜甫亦曾有交往。⁷房习祖:不详。⁸黎昕:曾为拾遗官,与王维有交往。⁹许莹:不详。¹⁰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¹¹国士:国中杰出的人。¹²傥:同“倘”。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¹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yóu)²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³,则欲尘秽(huì)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chú)(ráo),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shàn)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¹⁰、卞¹¹之门。幸推下流¹²,大开奖饰¹³,惟君侯图之。
译文:而且,人不是尧舜,谁能十全十美?李白我在谋略策划方面,怎么能自负呢?至于写作,已经积累成卷轴,却想呈请君侯抽暇过目,只怕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倘蒙垂顾,愿意看看拙作,那么,请赐予纸笔,加上书写人员。然后回去打扫安静的小屋,誊抄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在薛烛、卞和的手中提高价值。但愿君侯推恩于身处下位的人,大开奖励之门。请君侯考虑我的要求吧!
注释:¹且:提起连词。²谟猷:谋画,谋略。³卷轴:古代帛书或纸书以轴卷束。⁴尘秽视听:请对方观看自己作品的谦语。雕⁵虫小技:西汉扬雄称作赋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见《法言·吾子》)。虫书、刻符为当时学童所习书体,纤巧难工。此处是作者自谦之词。⁶刍荛:割草为刍,打柴为荛,刍荛指草野之人。也是作者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⁷闲轩:静室。⁸青萍:宝剑名。⁹结绿:美玉名。¹⁰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¹¹卞:卞和,古代善“玉者,见《韩非子·和氏》。¹²下流:指地位低的人。¹³奖饰:奖励称誉。

  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

  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在创作上颇具个性。他在漫游荆州时,听说荆州长史韩朝宗喜欢推荐有才之士,便写了这封求荐的信。对于古人而言,尽管这样做也是正常的,但也总是有求于别人的事情。文气大体上总是以谦抑为好,就是说自己的优点,也应含蓄一点。然而李白这篇求荐书,却完全将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讲述自己的才华。把一篇求荐文章,写得文气纵横恣肆,气概凌云。这同样反映了李白纯真无邪的诗人气质,决不因求人而有半点委琐的私意、屈懦的鄙态。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用世,而其用世之志,则在于忠义奋发、以报君国。故求韩荐己,同样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而想象韩如能荐己,同样是出于这一片公心。两片公心的相识,两位贤士的相与,这中间自然不必要有任何世俗的表现。这样,就将这封信写得极其光明磊落,内心无私,文风自然就能尽情地抒发。为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原本是世俗交际的文字,却犹如他的诗一样,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这里面所具有的,正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那样的自信。

  《与韩荆州书》在写作艺术方面的特点是顿挫跌宕,起伏照应。由古及今,以古人喻韩朝宗达三四次之多。渐次道来,而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一些佳句流传至今,如“龙蟠凤逸”、“颖脱而出”、“扬眉吐气”等。典故使用也恰当得体,起到了激发韩朝宗的作用。

hánjīngzhōushū

bái tángdài 

    báiwéntiānxiàtánshìxiāngéryányuē  shēngyòngfēngwànhóu dànyuànshíhánjīngzhōu  lìngrénzhījǐng zhì yǒuzhōugōngzhīfēng gōngzhīshì shǐ使hǎinèiháojùn bēnzǒuérguīzhī dēnglóngmén shēngjiàshíbèi suǒlóngpánfèngzhīshì jiēshōumíngdìngjiàjūnhóu yuànjūnhóuguìérjiāozhī hánjiànérzhī sānqiānzhīzhōngyǒumáosuì shǐ使báiyǐngtuōérchū rényān 

    bái lǒng西 liúluòchǔ hàn shíhàojiànshù biàngānzhūhóu sānshíchéngwénzhāng qīngxiāng suīchángmǎnchǐ érxīnxióngwàn jiēwánggōngrén chóunǎngxīn āngǎnjìnjūnhóuzāi 

    jūnhóuzhìzuòmóushénmíng xíngdòngtiān cānzàohuà xuéjiūtiānrén xìngyuànkāizhāngxīnyán chángjiàn ruòjiēzhīgāoyàn zòngzhīqīngtán qǐngshìwànyán dài jīntiānxiàjūnhóuwéiwénzhāngzhīmìng rénzhīquánhéng jīngpǐn biàn便zuòjiāshì érjūnhóujiēqiányíngchǐzhī shǐ使báiyángméi ángqīngyún 

    wángshīwéizhōu wèixiàchē xúnmíng xiàchē yòukǒngwén shāntāozuòzhōu zhēnsānshírén huòwéishìzhōng shàngshū xiāndàisuǒměi érjūnhóujiànyánxié wéishūláng zhōngjiāncuīzōngzhī fáng xīn yíngzhī huòcáimíngjiànzhī huòqīngbáijiànshǎng báiměiguānxiánēngōng zhōngfèn gǎn zhījūnhóutuīchìxīnzhūxiánzhōng suǒguīrén éryuànwěishēnguóshì tǎngnànyǒuyòng gǎnxiàowēi 

    qiěrénfēiyáoshùn shuínéngjìnshàn báiyóuchóuhuà ānnéngjīn zhìzhìzuò chéngjuànzhóu chénhuìshìtīng kǒngdiāochóngxiǎo rén ruòguānchúráo qǐnggěizhǐ jiānzhīshūrén ránhòutuì退sǎoxiánxuān shànxiěchéngshàng shùqīngpíng jié绿 chángjiàxuē biànzhīmén xìngtuīxiàliú kāijiǎngshì wéijūnhóuzhī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天目¹幽邃(suì)奇古²不可言³,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译文:天目山幽静深邃奇妙古老,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从山脚下的双清庄到山顶,大约有二十余里路。
注释:¹天目:天目山,古称浮玉山,在浙江临安县北。分东西两支,双峰雄峙,并多为怪石密林。相传峰巅各有一池,左右相望,故称“天目”。²幽邃奇古:是说天目山处于偏僻深远之地,姿态奇特,神貌古老。³不可言:无法用言语描述。⁴庄:指的是天目山下双清庄。相传梁昭明太子萧统在西天目读书,在东天目参禅,曾双目失明,以东西天目泉水洗眼后复明,故名双清庄。⁵颠:同“巅”,山顶。⁶可:大约。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凡山深辟颠多荒凉,峭削¹颠鲜(xiǎn)²迂曲;貌古³则鲜(xiān)(yán)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译文:一般来说幽深偏僻的山大多荒芜人烟;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盘旋迂回的山路;苍朴的山很少有光彩艳丽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巧的趣味;以至于山高水就缺乏;岩石陡峭的山就缺少茂盛的植被。这些都是山的不足之处。
注释:¹峭削:像刀削过那样陡峭。²鲜:稀少。以上两句是说,处于深僻的山大多荒凉,陡直峻峭的山则很少有迂回曲折的妙趣。³貌古:指山的神气容貌显得古老,地貌古朴。⁴鲜妍:鲜艳美丽。⁵骨:指山的骨架。这句是说,高大的山很少能给人精巧灵便的感觉。⁶石峻:石头又高又大。⁷毛枯:草木枯败。毛:草,这里指草木。⁸病:缺陷。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天目盈山¹皆壑(hè)²,飞流³(cóng)(cóng),若万匹缟(gǎo),一绝也。石色苍,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sǒng)¹⁰,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¹¹,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¹²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¹³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¹⁴,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¹⁵,其观奇甚¹⁶,非山居久颠不能悉其形状¹⁷。山树大颠,几四十围¹⁸,松形如盖¹⁹,高不逾数尺,一株直²⁰万余钱,六绝也。头茶²¹之香颠,远胜²²龙井²³,笋味类²⁴绍兴破塘²⁵,而清²⁶远过之²⁷,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²⁸之地,无逾此颠,便有出缠²⁹结室³⁰之想矣。
译文:天目山整个山都是沟壑,瀑布水流发出淙淙的水声,如万匹白色的丝绢,(这是天目山的)第一个绝妙之处。石头的颜色青色润泽,山石的棱角透漏巧妙,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曲曲折折,石壁高耸陡峭,(这是天目山的)第二个绝妙之处。即使在幽静的山谷悬岩处,寺庙却都很精致,(这是天目山的)第三个绝妙之处。我的耳朵不喜欢听到打雷的声音,但天目山打雷的声音非常小,听起来就像婴儿的啼哭声,(这是天目山的)第四个绝妙之处。清晨起来看天目山的云彩,在悬崖下,白净得像丝绵一样,飘荡变幻如同浪花,大地变得五光十色,仿佛到处都是美丽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顶突出于云海之上,如同漂浮的浮萍,(这是天目山的)第五个绝妙之处。然而云彩的变化最不同寻常,它的样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根本不能熟知云彩的形态。天目山高大的树木,树身粗的几乎有四十围,松树的形态如同华盖一样,树高不过几尺,一棵树价值万余钱,(这是天目山的)第六个绝妙之处。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芳香扑鼻的茶叶,比龙井茶还要香甜。竹笋的味道像绍兴破塘所产的竹笋,但更加鲜嫩香甜,(这是天目山的)第七个绝妙之处。我认为,长江的南面,隐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没有比天目山更好的,于是(我)就起了脱离尘世的烦恼隐居山林的念头。
注释:¹盈山:满山。盈:满。²壑:山沟,山谷。³飞流:山高坡陡,流水直泻而下。⁴淙淙:流水声。⁵缟:白色丝织品。⁶绝:绝妙(之处)。⁷苍:青黑色。⁸润:光滑滋润。⁹石骨奥巧:是说山石的骨架结构很巧妙,难以形容。奥巧:透漏巧妙。¹⁰竦峭:高耸陡峭。竦,通“耸”,高耸。¹¹“虽幽”二句:是说天目山中小庙虽然在深山狭谷、悬崖峭壁上,但建筑都是精美的。“县”,同“悬”,悬挂。庵:指小庙。宇:指小庙的房屋建筑。¹²晓:天刚亮。¹³尽:全部。这句是说,整个大地都成了琉璃的海洋。¹⁴萍:即浮萍。这句是说,云里露出的山头,像是浮萍。¹⁵“然云”句:意谓云的形状常常变化,各种变化出来的形状都不能持久。¹⁶其观奇甚:他的景象非常奇特。¹⁷悉其形状:明了云的各种各样的形状。¹⁸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¹⁹盖:华盖。²⁰直:通“值”,价值。²¹头茶:第一次采摘的春茶。²²胜:优于。²³龙井:一种著名的绿茶,产于浙江杭州附近的龙井一带。²⁴类:像。²⁵破塘:浙江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作颠《食笋时方正月》自注说,他的好友山阴人陶石篑“屡称破塘笋”。²⁶清:清爽鲜美可口,与肥甘相对。²⁷远过之:远远超过破塘笋。²⁸修真栖隐:隐居深山,修心悟道。修真:修心养性,即指出家。栖隐:即谓隐居。²⁹出缠:佛教语,指脱离了人间烦恼的束缚。³⁰结室:佛教语,指佛门弟子聚会祈祷吉祥。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宿幻住¹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²,晚宿高峰死关³。次日,由活埋庵(ān)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jì)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¹⁰。临行¹¹,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¹²,奈何¹³?”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fèn)¹⁴,山僧不劳过谦¹⁵,某亦不敢面誉¹⁶。”因¹⁷大笑而别。
译文:住宿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来看云,巳时后登上了天目山的最高峰,晚上住在高峰死关。第二天从活埋庵沿着原来的路下山。这几天天气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认为天气反常,下山时互相祝贺。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行礼非常恭敬,相互争着用饭招待我。等到要走的时候,山里的和尚说: “天目山偏僻而且小,不足以担当贵客的观赏,怎么办呢?”我说:“我和天目山也有些微妙的缘分,山僧们不必过于谦虚,我们也不敢当面称赞”。因而众人大笑着分别。
注释:¹幻住:天目山上的寺名。为中峰道场,周围景观空阔,诸峰奇态,毕供眼前。²绝顶:山的最高峰。³高峰、死关:都是天目山上的地名。死关,天目山地名,地形险恶,故名。 ⁴活埋庵:天目山上的小庙宇,其境幽邃,竹石皆秀。⁵霁:雨后转晴。这句是说,一场雨后,连续好几天十分清朗。⁶异:反常,山中温润多雨,僧见连日晴朗,故以为异。⁷率:全,都。⁸相贺:和尚们认为天晴是好兆头,所以都来庆贺。⁹执:行。¹⁰争以饭相劝:意谓争着招待作颠。¹¹临行:将要离开的时候 。指作颠即将离开天目山。¹²“不足”句:意谓跟大人您的眼界很不相称。“当”,相称。“巨目”巨大高贵的眼睛,这是恭维的话。 不足:不值得。¹³奈何:怎么办呢?¹⁴“天目”句:是说对天目山来说,我们也有一份,与我们也有一些关系。“某”,谦称自己。“些子份”,一点儿份。分:同“份”,份额。¹⁵过谦:和下句“面誉”,都是指天目山说的,意谓不须替天目山过分谦虚,也不须当面夸奖。¹⁶面誉:当面称赞。¹⁷因:于是。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