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屈入水死,诗孟踏雪僵。直气苟有存,死亦何所妨。
楚屈入水死,诗孟踏雪僵。直气苟有存,死亦何所妨。
日劈高查牙,清棱含冰浆。前古后古冰,与山气势强。
日劈高查牙,清棱含冰浆。前古后古冰,与山气势强。
闪怪千石形,异状安可量。有时春镜破,百道声飞扬。
闪怪千石形,异状安可量。有时春镜破,百道声飞扬。
潜仙不足言,朗客无隐肠。为君倾海宇,日夕多文章。
潜仙不足言,朗客无隐肠。为君倾海宇,日夕多文章。
天下岂无缘,此山雪昂藏。烦君前致词,哀我老更狂。
天下岂无缘,此山雪昂藏。烦君前致词,哀我老更狂。
狂歌不及狂,歌声缘凤凰。凤兮何当来,消我孤直疮。
狂歌不及狂,歌声缘凤凰。凤兮何当来,消我孤直疮。
君文真凤声,宣隘满铿锵。洛友零落尽,逮兹悲重伤。
君文真凤声,宣隘满铿锵。洛友零落尽,逮兹悲重伤。
独自奋异骨,将骑白角翔。再三劝莫行,寒气有刀枪。
独自奋异骨,将骑白角翔。再三劝莫行,寒气有刀枪。
仰惭君子多,慎勿作芬芳。
仰惭君子多,慎勿作芬芳。

tóng--mèngjiāo

chǔshuǐshīmèngxuějiāngzhígǒuyǒucúnsuǒfáng

gāocháqīnglénghánbīngjiāngqiánhòubīngshānshìqiáng

shǎnguàiqiānshíxíngzhuàngānliàngyǒushíchūnjìngbǎidàoshēngfēiyáng

qiánxiānyánlǎngyǐnchángwèijūnqīnghǎiduōwénzhāng

tiānxiàyuánshānxuěángcángfánjūnqiánzhìāilǎogèngkuáng

kuángkuángshēngyuánfènghuángfèngdāngláixiāozhíchuāng

jūnwénzhēnfèngshēngxuānàimǎnkēngqiāngluòyǒulíngluòjǐndǎibēizhòngshāng

fènjiāngbáijiǎoxiángzàisānquànxínghányǒudāoqiāng

yǎngcánjūnziduōshènzuòfēnfāng

孟郊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4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齐景¹恋遄(chuán)²,周穆³紫宫
译文:景公奢华,一生依恋宫室,穆王倦怠,八骏昆仑纵远。
注释:¹齐景: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²遄台:齐国台名,供君王游玩用,旧址在今山东淄博市。³周穆: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天子。⁴厌:厌倦。⁵紫宫:帝王宫殿。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牛山¹空洒涕(tì)²,瑶池³实欢悰(cóng)
译文:哀人生之短促,泪洒牛山,羡神仙之长生,瑶池欢宴。
注释:¹牛山:山名,在今山东淄博市南面。²洒涕:指齐景公登牛山有感于人生短暂而哀痛流涕之事。³瑶池:天上神仙所居之处,西王母曾于此宴请群神众仙。⁴欢悰:欢乐。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年迫¹愿岂申(shēn)²,游远心能通³
译文:蹉跎一生,抱负焉有实现,唯有远游,我心始能通畅。
注释:¹年迫:接近天年,指年老了。²愿岂申:志愿哪能得到伸展,指未能实现抱负。³通:通达,舒畅。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大宝¹不欢娱,况乃²守畿(jī)³
译文:为君为王之人,未必欢娱,何况我之小吏.固守海疆。
注释:¹大宝:指王位。²况乃:何况是。³守畿封:指谢灵运任永嘉郡太守而言。畿封:本指王城郊界,这里指边疆。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jī)¹孰云慰²,观海藉(jiè)朝风³
译文:羁旅之苦,有谁可以慰藉,唯有观海,心藏大潮澎湃。
注释:¹羁苦:旅居边海的苦楚。²孰云慰:谁能安慰。云,为句中语助词,无意。³观海藉朝风:凭借早晨的凉风登山观海。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莫辨洪波¹²,谁知大壑(hè)³东。
译文:望东极之溟海,洪波浩瀚,有谁人可知晓,海东世界。
注释:¹洪波:大波。语出曹操《观沧海》诗:“洪波涌起”。²极:边际,尽头。³大壑:指海洋。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
依稀¹采菱(líng)²,仿佛³含颦(pín)
译文:依稀听得,故乡菱女欢歌,仿佛目见,伊们含颦笑容。
注释:¹依稀:隐隐约约听不真切。²采菱歌:采菱人唱的歌。夏秋之际,江南水乡采摘荷菱,歌声此起彼伏。³仿佛:模模糊糊看不真切。⁴含颦容:含忧皱眉的样子,别有一种美态。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遨游¹碧沙渚(zhǔ)²,游衍(yǎn)³丹山峰
译文:漫步下行沙洲,濯足碧水,回首盘山夕阳,一挂丹峰。
注释:¹遨游:两字同义,指游览,边走边欣赏。²碧沙渚:为碧水浸绿的沙滩。³游衍:与“邀游”义近。⁴丹山峰:被丹霞染红的山峰。

  诗的前八句纯以议论出之,点明此番出游的缘由。诗人借对前事的评述逐渐抽绎出自己的思绪来。头四句以齐景公和周穆王作为一反一正的比照:春秋时的齐景公,曾登牛山而流涕,哀人生之短促,而其用以补偿的却是加倍地贪恋宫室狗马之乐;周穆王为追求赏心乐事,则乘八骏西游,在昆仑瑶池与西王母尽相见之欢。前者沉溺于世俗的物质享受之中,未免辜负了那一瞬间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说“牛山空洒涕”;后者在远游中实现了生命的延长,那才是精神上真正的欢乐,所以说“瑶池实欢悰”。这一“空”一“实”的用语,已逗漏出作者的主意所在。次四句归到自己身上,作进一步申说。“年迫”两句说岁月流逝,山望成空,惟有在与自然亲切晤对的远游中,才能使心胸豁然畅通。“大宝”两句说:即使贵为国君也不能摆脱“年迫”之苦,更何况像我这样被迁谪至海隅的失意者呢!言下则企羡远游之情已昭然可见。诗的前八句,用笔至为工稳细密:写齐景公事以“遄台”和“牛山”并举,因两者均在今山东淄博一带,位置相邻;写周穆王事以“紫宫”和“瑶池”并举,因两者原意指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字面相近。后四句虽已转入夫子自道,而在字面上,“年迫”犹承齐景公牛山之泣一事,“游远”犹承周穆王西游之事,“大宝”义兼二君。意虽转而语犹承,从中可见大谢诗的“法密机圆”(方东树语)之处。

  诗的后八句写登临的所见和所感。“羁苦”、“观海”两句为承上启下的过渡。盘屿山在浙江乐清市西南五十里,滨海,故登山可以观海。而此番登临,原是因不耐客中寂寞故来寻求安慰,非同一般的流连玩赏,这就为下文的虚拟之笔预设了伏笔。诗人写景,只用了“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两句,从空际着笔,极写海之浩渺无涯。这两句在突出大海辽阔无际的同时,也写出了其吞吐无穷的容量和汹涌澎湃的动势;而置于句首的“莫辨”、“谁知”,又将诗人的惊异、赞叹之情倾泻无遗。诗人以大刀阔斧的疏朗之笔展示出极为恢宏的气象,不仅切合海的性格,也使全诗至此精神为之一振。而紧接着的“依稀采菱歌,仿佛含嚬容”,又在转眼之间将实景翻作虚景。按采菱曲为楚歌名,“含颦容”则从西施“病心而颦”的故事化出,这里借指越女,所谓“荆姬采菱曲,越女江南讴”(王融《采菱曲》),这楚歌越声在大谢诗中乃是和归思相联系的。谢灵运有《道路忆山中》诗云:“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可移用为此诗注脚。“依稀”、“仿佛”四字已明言这并非实有之景,而在眺望大海之际,忽闻乡音,忽见乡人,正是由思乡心切而生出的幻觉。这一神来之笔,把主人公深沉的情思呼之欲出。既然“羁苦”之情不能在观海之际释然于胸,那么也就只有在继续远游中才能聊以排遣,诗的末二句正是以展望未然来收束的。诗的这一部分以虚实交互为用的运笔烘托出内心的波澜,把主人公为苦闷所迫而又无计解脱的心绪表现得十分真切而自然。

  这首诗大半都用对偶句组成,却无板滞迂缓之弊。原因是诗人的精心结撰之处,并不限于区区一联,而是将之置于全篇的结构之中,注意彼此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如首四句从字面看分为上下两联,而在用事上则以一三、二四各说一事,显得错落有致。五、六两句虽自成一联,而它们又分别和前四句勾连相承。“莫辨”以下连用六个偶句,而以句首的不同用词又可分为三组,这又是与内容的虚实转换互为表里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70-671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往年曾向嘉陵¹宿,驿楼²东畔(pàn)栏干曲。
译文:回想当年曾经在嘉陵江边住宿,站在那驿楼东畔的栏杆角落。
注释:金沙江:长江上游,由四川西部流入云南北部,再东北流至四川宜宾与岷江汇合。¹嘉陵:江名,源出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流入四川境后,陆续与白水江、渠江、涪江会合,东南流至巴县入长江。杨慎故乡新都,邻近嘉陵江中段,北上南行,水程都取道于此。²驿楼:驿站的楼房。《大明一统志》:“嘉陵驿,在广元县西二里。”按:地在新都之北,杨慎北上入陕西赴京应试经此。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干照幽独¹
译文:江水声整夜搅扰着离愁别绪,明月在天空中照着静寂孤独的我。
注释:¹幽独:静寂孤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岂意漂零瘴(zhàng)¹头,嘉陵回首转悠悠²
译文:哪里料到现在飘零到瘴海头,回忆起嘉陵夜宿时江水悠悠。
注释:¹瘴海:中国西南山区如云南、广西等地多瘴雾,是山林间湿热蒸发致人疾病之气。云南滇池亦名滇海,故杨慎称为瘴海。白居易《夏日与闲禅师林下避暑》:“多在炎方瘴海中。”²悠悠:安闲静止貌。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江声月色那(nǎ)¹说,断肠金沙万里楼。
译文:这万里外的金沙江让人肠断,纵然同是江声月色哪堪诉说。
注释:¹那堪:哪能忍受,怎能经受。那,同“哪”。

  此诗描写诗人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前四句是写昔年北上,夜宿嘉陵驿楼时情景;后四句是写当前贬谪云南的情景。全诗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巧妙地将相同地点不同时空的心境通过月、江两个意象表达出来,人景合一,独树一帜。

  此诗前四句是写昔年北上,夜宿嘉陵驿楼时情景,终宵不断的嘉陵江水声,恼乱离人的心绪,“中天月色好谁看”(杜甫《宿府》),只是照着孤独作客的人。这是一般的离别之愁。杨慎北上,必然是赴北京应会试,他的父亲,是大学士杨廷和,那时没有什么身世不幸之感,可以说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唯一不爽的,就是有点想家,有离愁。

  后四句是写当前贬谪云南的情景,这跟当年北上就大不相同了,是危难遭遇。这里,诗笔用“岂意”一转,退出瘴海飘零的悲剧,“岂意”表明这种遭遇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料之外。杨慎以议大礼泣谏,何罪之有,而竟遭杖谪,谪地又这样的遥远,加以瘴气害人,这不能不引起诗人的愤激,因而回忆起嘉陵江驿夜宿时的离愁,便觉得毫不足道,反显得悠闲自在了。

  同样是江声,有嘉陵江、金沙江的不同;同样是楼宿,有近乡的嘉陵驿楼、万里之外的金沙楼的不同,江声月色自然因人的心境不同而不同,所以不堪说而肠断了。肠断比之离愁,其分量当然大不相同。一结心情则沉重如千斤之石,而诗句则昂头天外,不落恒蹊。惟其有真情,所以有真诗。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明清诗精选.南京:凤凰出版社,2018:25-26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丹阳¹²里送行舟³,一别心知两地秋。
译文:我在丹阳城外送你上船,这一分别,使得我们感受两个不同地方的深秋。
注释:¹丹阳: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²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³行舟:表示友人将从水路离去。⁴别:离别。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日晚¹江南望江²北,寒鸦³飞尽水悠(yōu)
译文:天色已晚我还站在江头遥望江北,寒鸦已经归巢,江水依然无语东流。
注释:¹日晚:日暮,此处暗示思念时间之久。²江:长江。³寒鸦:也叫慈乌,体型较小,背部为黑色。⁴悠悠:长久遥远。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无限思念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辞有尽而意不尽。

dānyángsòngwéicānjūn

yánwéi tángdài 

dānyángguōsòngxíngzhōu biéxīnzhīliǎngqiū 
wǎnjiāngnánwàngjiāngběi hánfēijìnshuǐyōuyōu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¹²³(zhěn),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¹⁰汝之不外饰¹¹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zhé)¹²,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¹³。虽然,车仆¹⁴马毙¹⁵,而患¹⁶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¹⁷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¹⁸矣。
译文: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都对车上有其职责,唯独作为扶手的横木,却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天下的车莫不循辙而行,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这车轮印,是能够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儿啊,我知道你是能让我放心的。
注释:¹轮:车轮。²辐:辐条,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³盖:车上的伞盖。⁴轸:车箱底部后面的横木;一说为车箱底部四周的横木。⁵职:专职,专用。⁶虽然:即使这样。然:这样。⁷去:除去。⁸轼: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⁹为:用处。¹⁰惧:担心。¹¹外饰:在表面上有所掩饰。外:外表;外在。¹²辙:车轮碾出的印迹。¹³与焉:在其中。与,参加,参与。¹⁴仆:倒下。¹⁵毙:死。¹⁶患:祸患。¹⁷乎:对;对于。¹⁸免:避免。苏辙个性较为平和淡泊,苏洵预料他会超然福祸之外,所以给他取名为“辙”,希望他安度一生。

míngèrshuō

xún sòngdài 

    lúngàizhěn jiēyǒuzhíchē érshìruòsuǒwéizhě suīrán shìwèijiànwéiwánchē shì zhīwàishì tiānxiàzhīchē yóuzhé éryánchēzhīgōngzhě zhéyān suīrán chē érhuànzhé shìzhézhě shànchǔhuòzhījiān zhé zhīmiǎn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錡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杜秋,金陵¹女也。年十五,为李錡(qí)²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³。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译文:杜秋是一个金陵女子。十五岁时,做了李錡的侍妾。后来李錡叛乱被诛,杜秋籍没入宫,受到宪宗的宠爱。穆宗即位,命杜秋为皇子李凑的保姆。皇子成年以后,封为漳王。郑注当权,诬陷丞相阴谋排除异己,指控漳王是祸根。漳王得罪后,被废除王号,削去封地。杜秋也因此放归故乡。我经过金陵,感叹杜秋困穷年老,为她作了这首诗。
注释:¹金陵:此指今江苏镇江。唐代镇江为润州,又叫金陵。²李錡:唐顺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元和二年(807年)反,兵败被杀。³景陵:指唐宪宗。⁴穆宗:即李恒,唐宪宗之子。⁵皇子:指唐穆宗子李凑,封漳王。⁶傅姆:保姆。⁷郑注:唐文宗时宦官王守澄的门客。⁸用事:当权。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京江¹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译文:京江流水清且滑,生出女子白如脂。
注释:¹京江:润州古名京口,故长江流经润州城北一段称京江。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其间杜秋者,不劳¹朱粉施。
译文:中有名叫杜秋女,更不需用脂粉施。
注释:¹不劳:不用。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老濞(bì)¹即山铸,后庭千双眉²
译文:老濞依山铸钱,后庭双眉成千。
注释:¹老濞:指刘濞,此处用以喻李錡,含贬意。²双眉:一作“蛾眉”。指女子。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秋持玉斝(jiǎ)¹醉,与唱金缕衣²。
译文:杜秋手捧玉杯,为他歌唱《金缕衣》。
注释:¹玉斝:玉酒杯。²金缕衣:古乐府曲名。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¹
译文:刘濞白首叛乱,杜秋红泪双滋。
注释:¹滋:形容泪流得多。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吴江落日渡,灞(bà)岸绿杨垂。
译文:离去落日映照吴江渡,来到绿杨垂拂灞水旁。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联裾(jū)¹见天子,盼眄(miǎn)²独依依。
译文:宫女们手拉手堂上拜帝王,唯有杜秋引得天子频顾望。
注释:¹联裾:犹言“联袂”,指携手。²盼眄:顾盼。
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椒壁¹悬锦幕,镜奁(lián)(pán)(jiāo)(chī)
译文:椒房悬垂锦幕,镜奁缠绕蛟螭。
注释:¹椒壁:椒房墙壁。椒房原为汉宫殿名,后泛指后妃住所。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
低鬟(huán)认新宠,窈(yǎo)(niǎo)¹复融怡。
译文:发髻低垂成新宠,体态窈窕更融怡。
注释:¹窈袅:体态美好的样子。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译文:月光初上白璧门,桂树生凉影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
译文:金阶新露浓重,闲按紫箫奏吹。
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莓苔夹城路,南苑¹雁初飞。
译文:夹城青苔满生,南苑大雁初飞。
注释:¹南苑:唐长安城东南有曲江,曲江西南有芙蓉园,称为南苑,是皇帝游赏之地。
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
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
译文:宫女随着羽林仗,杜秋独赐辟邪旗。
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归来煮豹胎,餍(yàn)(yù)¹不能饴(yí)²
译文:出游归来烹豹胎,饱食已不觉甘饴。
注释:¹餍饫:饱食。²饴:本是麦芽糖,这里指味道甘美。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咸池¹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译文:日出咸池普天同庆,分香铜雀姬妾伤悲。
注释:¹咸池:神话中地名,太阳初升时要在咸池沐浴,象征新皇帝穆宗即位。
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雷音¹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译文:雷声车后已远去,往事犹如落花飞。
注释:¹雷音:指君王的车声。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
燕禖(méi)¹得皇子,壮发²绿緌(ruí)³
译文:神佑帝王得皇子,泼发覆额绿緌緌。
注释:¹燕禖:上古时求子所祀的神,又称高禖。²壮发:覆盖在额前的头发。³緌緌:头发下垂的样子。
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画堂授傅姆,天人¹亲捧持。
译文:传命杜秋任傅姆,天人由她亲扶持。
注释:¹天人:不同凡人的天才。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虎睛珠络(luò)(bǎo),金盘犀镇¹帷。
译文:虎睛珍珠缝缀襁褓,金盘犀坠镇压帷帐。
注释:¹犀镇:犀牛角制作的镇压帷帐的用具。
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长杨射熊罴(pí),武帐¹弄哑咿。
译文:皇帝长杨射熊罴,武帐逗弄声哑咿。
注释:¹武帐:皇帝坐息之所,帐中有兵器护卫。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¹奇。
译文:长大不再戏竹马,斗鸡本领渐称奇。
注释:¹舞鸡:斗鸡。
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zhǎn)¹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译文:冠帽高高玉佩齐,后宫侍宴在瑶池。
注释:¹崭崭:突出貌。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
译文:眉目之间宛如画,神采焕发映朝晖。
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一尺桐偶人,江充¹知自欺。
译文:一朝祸起桐偶人,元应尽知江充欺。
注释:¹江充:汉武帝时佞臣。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
王幽茅土¹削,秋放故乡归。
译文:漳王幽禁封号削,杜秋被放归故里。
注释:¹茅土:古代用白茅包土授给诸侯,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
觚稜拂斗极,回首尚迟迟。
(gū)¹拂斗²³,回首尚迟迟。
译文:高堂瓦脊接星斗,回头遥望行步迟。
注释:¹觚稜: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此处借指杜秋娘离开的皇宫。²斗:北斗星。³极:北极星。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译文:经历四朝三十载,似梦复又疑是非。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潼关¹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译文:还识潼关当年吏,老吏白发已如丝。
注释:¹潼关:今陕西潼关,是交通要冲。
却唤吴江渡,舟人哪得知?
却唤吴江渡,舟人哪得知?
译文:来到吴江唤渡船,船翁哪知这经历?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¹
译文:故乡四邻已改易,家园唯有荒草盛。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清血¹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译文:血泪挥洒去不尽,仰天叹息向谁知?
注释:¹清血:血泪。
寒衣一疋素,夜借邻人机。
寒衣一疋(pǐ)¹,夜借邻人机。
译文:一匹白绡制寒衣,深夜借用邻人机。
注释:¹素:白绢。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xū)(xī)¹
译文:昨日路经金陵城,闻说杜秋声歔欷。
注释:¹歔欷:哀叹抽泣声。
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译文:自古以来一个理,人世变化怎预知?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夏姬¹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译文:夏姬曾使两国灭,逃走作了巫臣妾。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chī)¹
译文:西施来到姑苏台,乘船追随范蠡去。
注释:¹鸱夷:鸱夷子皮。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
织室魏豹¹(fú),作汉太平基。
译文:魏豹妾俘作织室奴,奠定汉朝太平基。
注释:¹魏豹:秦末汉初人。原战国时魏国的贵族,被项羽封为西魏王,后被韩信所俘。
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译文:窦姬误置代国籍,由此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¹
译文:光武继承高祖业,本世出于侍婢唐儿。
注释:¹唐儿:唐姬,汉景帝妃程姬的侍女,因偶然的机会得幸于汉景帝,生长沙王刘发。
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珊瑚破高齐,作婢舂(chōng)黄糜(mí)¹
译文:珊瑚因宠灭绝高齐,自己也落得作婢舂黄米。
注释:¹黄糜:黄米。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yān)(zhī)¹
译文:隋朝萧后扬州被俘去,进得突厥成为可汗妻。
注释:¹阏氏:汉代匈奴单于、诸王妻的统称,后借指少数民族君主之妻妾。
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
女子固不定,士林¹亦难期。
译文:女子的命运固然不一定,士大夫也同样难以预期。
注释:¹士林:指文人士大夫阶层。
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
射钩¹后呼父,钓翁王者师。
译文:射中带钩的后来被尊为仲父,钓鱼翁也做了王者之师。
注释:¹射钩:指管仲射齐桓公事。
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无国要¹孟子,有人毁仲尼。
译文:没有一国愿意接纳孟子,始终有人诽谤仲尼。
注释:¹要:通“邀”,邀请。
秦国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秦国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译文:秦国由于下一道逐客令,权柄从此归于丞相李斯。
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
安知魏齐首,见断¹(zé)中尸²
译文:谁能知道魏齐的头颅,落于竹席包裹的尸体。
注释:¹见断:被断。²箦中尸:指范雎。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峩危。
(jǐ)¹(jué)²辈,廊庙³冠峩(é)
译文:吹鼓手和踏弩武卒等流辈,进了廊庙高官危危。
注释:¹给丧:供应丧事。²蹶张:用脚踏强弩使张开。³廊庙:指朝廷。⁴冠峩危:冠帽高耸的样子。
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ěr)¹七叶²贵,何妨戎虏(lǔ)³支?
译文:七朝以来插貂尾的贵族,又何妨是戎虏的支裔后辈?
注释:¹珥貂:插着貂尾。²七叶:指汉武帝至平帝共七朝。³戎虏:指少数民族。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译文:苏武却得以生还,邓通终死于贫饥。
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主张¹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译文:造化主张既然难以预料,人事翻覆也是各得其宜。
注释:¹主张:犹如说“天意”。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译文:大地尽头还有何物?天的外边又能到达哪里?
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指何为而捉¹?足何为而驰?
译文:手指为何能把握?两足为何能奔驰?
注释:¹捉:握。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译文:耳朵为何能谛听?眼睛为何看得清?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译文:自己身体还不能知晓,身外之物又何须思虑?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译文:只好斟上一杯美酒,写下这首《杜秋娘诗》。
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
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
译文:愁闷时独自长声吟咏,还可以求得片刻欢怡。

  全诗一百一十二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始到“夜借邻人机”为第一部分,写杜秋生平。这一部分以叙事为主,但叙事中又有抒慨。

  首先,作者刻画出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形象。在山清水秀的镇江,有一位女子天生丽质,她就是杜秋。她在美女如云的镇海军节度使李錡(诗中以叛乱被杀的汉吴王刘濞喻指)的后庭中,深受錡爱。她手持玉杯劝酒,李錡欣然陶醉,然后又唱起《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她十分美丽风流。作者先从肤色描写外貌,然后又通过行动来侧面表现,虚实相生,互为补充。接着,李錡被杀,杜秋被籍入宫,受到宪宗(李纯)的錡爱,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雍容华贵,但又略带一丝忧郁的皇妃形象。作者采用烘托的手法,用“椒壁”“金阶”“夹城”“南苑”“羽林仗”“辟邪旗”等皇宫特有的装饰和物件,来暗示人物的身份。在这新的环境中,她始则“盼眄独依依”,半是对旧主的依恋,半是对新君的畏惧,还有些羞怯,但在“低鬟认新錡”之后,终于“窈袅复融怡”了,恢复了青春的活泼和当日的丰采。然而,在“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金秋露新重”的清秋夜晚,她却“闲捻紫箫吹”,一个“闲”字,将心中的无聊和愁闷曲曲传出;“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不仅表现出宫中贵妇厌食甘肥的一般心理,其中也暗寓着个人身世的不愉快。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手法富有变化,且十分精微。然而,好景不长,宪宗死后,杜秋却作了皇子李凑的“傅姆”,这是一次重大变化,出现在读者眼前的则是一位辛勤的保姆的形象。不过,作者却并没有正面描写保姆照料孩子的具体细节,而是通过写皇子的外貌(“壮绿緌緌”、“虎睛珠络褓”)、语言(“武帐弄哑咿”)、游戏(“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和侍宴(“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等情形,来侧面表现皇子的成长,保姆在十几年间的日夜照料、辛苦操劳,自然也默默包含在其中了。这位保姆眼看着自己辛勤抚育长大的皇子,“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心中也流露出一丝欣慰。但是,皇子终于被废弃,最后,杜秋被遣回故乡,沦落为一个无依无靠、穷困潦倒的孤苦老妪。这一形象,作者写得特别细致:杜秋出宫之时,“回首尚迟迟”,似梦非梦,一片凄楚;她已经老了,面对衰颜,连潼关旧吏和吴江舟人也认不出当年美丽的她;返回镇江住处,只见一片草莱,满目凄凉;冬天,她借邻居的织布机,才织出一疋白绢,为自己做御寒的衣服。那昔日少女的美丽风流和皇妃的雍容华贵,皆化为乌有,连做保姆也不可得,留下的只是无限悲楚和凄凉。至此,作者把杜秋这一妇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一形象中不单单包含着杜秋一人的身世之叹,还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蕴。作者把杜秋放在从元和二年(807年)略前到大和七年(833年)这“四朝三十载”的历史背景上,其中寓有深意。这三十年,正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之时。杜秋正当妙年,被李锜占有并被籍入宫,就是由于李锜这个藩镇作威作福和叛乱而直接造成的,从此在思想上给杜秋投下了阴影。她在入宫以后,几经变故:宪宗和敬宗先后被宦官害死,上台的穆宗和文宗也是被宦官拥护的;而皇子漳王李凑被废,也是由于宦官王守澄及其宾客郑注与宰相宋申锡争权,受到牵连而得罪的。此时,朝廷外有藩镇之乱,内有宦官之祸,国家经常动荡不安,人命危险,朝不虑夕。杜秋从一个美丽的少女,成为錡妾、皇妃,后又成为皇子保姆,最后竟沦为一个穷愁的老妪,命运的无常,令人感叹。

  从“我昨金陵过”到末尾,是全诗的第二部分,着重抒写作者由杜秋生平而生发出来的感叹,但在抒情中也有叙事。

  这一部分,“变化安能推”一句是中心,作者从杜秋生平,从剧烈动荡的政局中,感到变化无定、幻灭无常,于是产生了人生无常的感喟。作者围绕这一中心,采用推衍的手法,一层一层地将感叹慢慢扩大、加深。诗中先是由杜秋这个女子,引出了历史上的一群女子,她们是春秋时陈国的夏姬、越国的西施,汉朝时的薄姬、窦姬、唐姬,北朝时北齐的冯小怜,隋朝的萧皇后,这些女子虽然身世各各有别,共同的一点却是都被卷进了血腥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身不由己,或升或降,或浮或沉,历尽磨难。接着,作者由女子而联想到“士林”中的男子,他们也是一样。例如周朝的吕望,春秋时的管仲,战国时的孔子、孟子、范雎,秦朝的李斯,汉朝的周勃、申屠嘉、金日磾、苏武、邓通等等,他们在政治舞台上也是冒险犯难,穷通难卜,只能听天由命,谁也不能事先预知自己的未来。然后,作者于伤感和迷惑之中,像屈原写《天问》那样,连珠炮般地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从天地到自己的一身,这些是无法解答的问题。“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连自己身上的某个部分都不明究竟,身外之事,例如个人一生的荣辱进退,以及人间世道、政治斗争等等,自然不能够考虑得明白。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写了这首《杜秋娘诗》,寄寓着自己的感慨,愁来时独自长咏,聊以自叹自慰。在这里,作者流露出了浓厚的人生无常的思想。作者在这一部分中,由杜秋一人而推及历史上的许多人,最后又归结到自己一身,一方面点明了作诗的目的,同时也深深地寄托着个人的身世命运之叹,情感深沉荡气,结构也十分圆满、严谨。

  表面上看,前后两部分似乎有些游离,但其实它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形象基础,后一部分是形象的引申和发挥,没有后一部分,前一部分的形象就不可能那样丰满和内涵深刻,作者的沉痛心情也不会表达得那样强烈、充分。两部分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这两部分中,作者在叙事、抒慨时,又作了精心的剪裁,详略极为恰当。前一部分刻画杜秋,把笔墨主要是对她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形象的富有特征的描写上,其间几次重大政治斗争的转折,都只是一笔带过。例如李锜败亡,杜秋入京,只说“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宪宗死亡,杜秋作保姆,也只说了“铜雀分香悲”、“画堂授傅姆”几句;至于漳王遭废、杜秋被放那样复杂的情事,作者也只说了四句:“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这样显得笔墨极为节省,是作者有意为之:把作为背景的政治斗争交待得比较含蓄,让读者自去体味深蕴其中的深意;同时也是在有限的篇幅中腾出更多的笔墨来刻画杜秋这个中心人物的形象。通过这样的精心安排,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在细心而集中的刻画中,杜秋这个形象血肉饱满、呼之欲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故事人物。后一部分作者抒发感叹,也是详略得当。对于历史人物中的男男女女,作者通过使用典故,点到即止,而蕴含其中的丰富内容,却让读者自己玩而得之。但在末尾写到自己的感慨时,却比较详细,重笔浓墨,极意挥洒,特别是疑问句的排比连用,更体现出作者难于抑遏的哀愤。这些,都体现了作者驾驭长篇的能力和精妙构思的高度艺术技巧。

  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炼形象。例如“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二句,不仅对仗精切,而且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杜秋乘船离开镇江时,落日的余辉照在吴江的渡口上,无限的依依分别之情见于言外;来到长安时,灞岸千万条柳丝正在春风中低垂荡漾,帝都的气派以及通过柳丝而暗喻的杜秋体态的袅娜,也全都如在目前。只有十个字,南北千里的变换,鲜明如画的景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都交待得一清二楚,在叙事、抒情长诗中,堪称洗练精致。其他如“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以及“觚稜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等等,无不如此。这使得全诗在清丽中显得骨气刚劲,表现了杜牧诗独特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93-599

qiūniángshī

 tángdài 

ùqiū jīnlíng niánshí wéiqiè hòupànmiè zhīgōng yǒuchǒngjǐnglíng zōngwèi mìngqiūwéihuáng huángzhuàng fēngzhāngwáng zhèngzhùyòngshì chéngxiàngzhě zhǐwángwéigēn wángbèizuìfèixuē qiūyīnguīxiāng guòjīnlíng gǎnqióngqiělǎo wéizhīshī 

jīngjiāngshuǐqīnghuá shēngbáizhī 
jiānqiūzhě láozhūfěnshī 
lǎoshānzhù hòutíngqiānshuāngméi 
qiūchíjiǎzuì chàngjīn 
báishǒupàn qiūhónglèi 
jiāngluò àn绿yángchuí 
liánjiàntiān pànmiǎn 
jiāoxuánjǐn jìngliánpánjiāochī 
huánrènxīnchǒng yǎoniǎoróng 
yuèshàngbáimén guìyǐngliángcēn 
jīnjiēxīnzhòng xiánniēxiāochuī 
méitáijiāchéng nányuànyànchūfēi 
hóngfěnlínzhàng xié 
guīláizhǔbàotāi yànnéng 
xiánchíshēngqìng tóngquèfēnxiāngbēi 
léiyīnhòuchēyuǎn shìwǎngluòhuāshí 
yānméihuáng zhuàng绿ruíruí 
huàtángshòu tiānrénqīnpěngchí 
jīngzhūluòbǎo jīnpánzhènwéi 
chángyángshèxióng zhàngnòng 
jiànpāozhú shāochū 
zhǎnzhǎnzhěngguānpèi shìyànzuòyáochí 
méiyǎnhuà shénxiùshèzhāohuī 
chǐtóngǒurén jiāngchōngzhī 
wángyōumáoxuē qiūfàngxiāngguī 
léngdǒu huíshǒushàngchíchí 
zhāosānshízài mèngfēi 
tóngguānshíjiù  
quèhuànjiāng zhōurénzhī 
guīláilíngǎi màoyuàncǎofēifēi 
qīngxuèjìn yǎngtiānzhīwènshuí 
hán jièlínrén 
zuójīnlíngguò wénzhīwéi 
jiēguàn biànhuàānnéngtuī 
xiàmièliǎngguó táozuòchén 
西xià zhúchī 
zhīshìwèibào zuòhàntàipíng 
zhìdàizhōng liǎngzhāozūn 
guāngshàogāo běnshēngtángér 
shāngāo zuòchōnghuáng 
xiāohòuyángzhōu juéwéièshì 
dìng shìlínnán 
shègōuhòu diàowēngwángzhěshī 
guóyàomèng yǒurénhuǐzhòng 
qínguózhúlìng bǐngguīchéngxiàng 
ānzhīwèishǒu jiànduànzhōngshī 
sāngjuézhāngbèi lángmiàoguānéwēi 
ěrdiāoguì fángróngzhī 
quèshēngfǎn dèngtōngzhōng 
zhǔzhāngnán fān 
jìnyǒu tiānwàizhī 
zhǐwéiérzhuō wéiérchí 
ěrwéiértīng wéiérkuī 
shēnxiǎo wàiwéi 
yīnqīngzūnjiǔ zuòqiūshī 
chóuláichángyǒng li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