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力唐虞后,沉人海岱西。不应容桀黠,宁复有青齐。
馀力唐虞后,沉人海岱西。不应容桀黠,宁复有青齐。
灯火鱼成市,帆樯藕带泥。十年尘雾底,瞥眼怪凫鹥。
灯火鱼成市,帆樯藕带泥。十年尘雾底,瞥眼怪凫鹥。

--chénshīdào

tánghòuchénrénhǎidài西yīngróngjiéxiáníngyǒuqīng

dēnghuǒchéngshìfānqiángǒudàishíniánchénpiēyǎnguài

陈师道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4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zhé)¹引小者。’大人问其故²,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译文: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总是挑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我年纪最小,应当拿小的梨。”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注释:¹辄:就,总是。²故:原因。
新腔一唱双金斗,正霜落,分柑手。已是红窗人倦绣,春词裁烛,夜香温被,怕减银壶漏。
新腔¹一唱双金斗²,正霜落,分柑(gān)³。已是红窗人倦绣,春词裁烛,夜香温被,怕减银壶漏。
译文:她唱罢一支新制的曲调,我们一起雨金斗畅饮美酒,正是秋霜初降的时候,她伸出纤纤素手,深情地为我剖开了黄柑。乱红满窗,她倦于窗下引针刺绣,轻轻地唱起一曲又一曲缠绵多情的春词,歌声中,红烛渐渐短小,熏香袅袅,被子已经温暖,如此良宵,真害怕时光就那么轻易消逝过去了。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¹新腔:新创作的曲调。²金斗:即金勺,一种酒器。³柑手:果名,橘属。⁴红窗:闺房中的窗子。⁵春词裁烛:烛下吟诗。春词,指情诗;裁烛,剪去烬馀的烛心。⁶夜香温被:用熏炉烘被子。⁷银壶:银制的漏壶,古代计时器。
吴天雁晓云飞后,百感情怀顿疏酒。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花瘦。
吴天¹雁晓云飞²后,百感情怀顿疏³酒。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花瘦。
译文:拂晓时吴地的鸿雁穿过彩云飞去后,我百感交加,情思无限,顿时连酒都喝不下去。什么时候如果还能一见到她翠袖韵舞,彩扇纷飞,我一定要在她的歌声中喝个烂醉,我的醉魂将在梦里化作挺拔瘦劲的梅花,陪伴她在梅树旁翻唱新曲。
注释:¹吴天:犹言吴地。²云飞:喻情人分离。³疏:稀少。

  词的上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词人与爱妾往昔的浪漫情事。“新腔一唱双金斗。正霜落,分甘手”二韵,开笔逆人,描写昔日欢聚之乐。黄柑荐酒,纤手分擘。这双分柑纤手,永留在词人的记忆里。

  “已是红窗人倦绣。春词裁烛,夜香温被,怕减银壶漏”二韵,继续渲染昔日二人温情。芳香弥漫,温暖罗被,词人害怕春宵太短。前韵勾画出一幅“美人倦绣图”,“怕减”二字,写出了春宵苦短的心理活动。

  词的下片,抒发爱妾去后,词人的“百感情怀”,“醉魂和梦,化作梅边瘦”,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俱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吴天雁晓云飞后。百感情怀顿疏酒”二韵转入今日,抒写姬去之悲。“顿”,形容姬去的忽然,词人顿然失去一切情趣。酒逢知己才有兴味,如今孤身一人身心疏懒,所以喝酒的情绪也没了。与开首“新腔一唱双金斗”形成鲜明对照。

  “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边瘦”二韵,以梦幻收笔,写出对爱妾强烈的相思之情。“何时”二字,写出词人当年与爱妾曾经共同度过的狂歌醉舞,缱绻难忘的浪漫的爱情生活,如今人去楼空,魂牵神萦,只能在醉梦中相见,但醒来之后只会倍添相思的愁苦。

  这首词在结构上很清晰,上片写往日欢乐,下片写今日愁思。全词言情婉丽,文心曲妙,又真实而亲切,于疏快之中见韵味。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1028-1030页

qīngàn ·xīnqiāngchàngshuāngjīndǒu

wényīng sòngdài 

xīnqiāngchàngshuāngjīndǒu zhèngshuāngluò fēngānshǒu shìhóngchuāngrénjuànxiù chūncáizhú xiāngwēnbèi jiǎnyínlòu 
tiānyànxiǎoyúnfēihòu bǎigǎnqínghuái怀dùnshūjiǔ cǎishànshífāncuìxiù biānpàn zuìhúnmèng huàzuòméihuāshòu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
乘轺(yáo)¹奉紫泥,泽国渺(miǎo)天涯。
注释:¹轺: 古代轻便的小马车。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九派¹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注释:¹派:水的支流,此处指长江的支流。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草深莺断春,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处,知君路不迷。
更有高堂处,知君路不迷。

  对于行人来说,在春光明媚时节奉使江南,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缠绵的情调。

  一、二两句说明他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轺,使者乘坐的车辆。紫泥,古人书信用泥封,泥上加盖印章,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第一句等于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去出使的。去的地方是“泽国渺天涯”,是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

  唐代从长安到江西,先走陆路,经商洛,出武关,到襄阳,然后即可乘船,经汉水,下长江。“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三、四句设想他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九派,长江流至九江,分成九道支流,所谓“江到浔阳九派分”(皇甫冉诗句)。春天桃花水发,长江水位很高,看上去好象置身于水的世界一样。“九派春潮满”,虽然不加夸张,但春潮涌动,江水浩渺的景象历历在目。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飘浮。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行人的孤单。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在景中。这一联对仗工整,状物入微。沈德潜说:“著雨则帆重,体物之妙,在一低字。”(《唐诗别裁》卷十一)

  “草深莺断春,花落水东西”,上一联是从大处着眼,这一联是从细处落笔;上一联侧重于行程,这一联则侧重于玩赏。江南的春光美,江南的春意浓。南朝梁文学家丘迟在代临川王写的《与陈伯之书》里曾这样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以故乡的春色规劝当时为北魏效力的陈伯之归降,而且终于达到了目的。江南春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草深”二句,正是化用了梁朝丘迟的文句,但显得更为流畅明丽。

  最后两句说到此行尚可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留连风光而耽误行程。全诗写得轻快流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369-370页

sòngzhījiāng西--zhèng

chéngyáofèngguómiǎotiān

jiǔpàichūncháomǎnfān

cǎoshēnyīngduànhuāluòshuǐdōng西

gèngyǒugāotángchùzhījūn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不斗秾华¹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méng)濛。
译文:杨花不屑与春日百花争浓斗艳,在晴日的野外柳絮像漫天飞雪一样独自飞舞。
注释:¹秾华:盛开的花朵。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译文:百花都讨厌自己被风吹落,唯独只有柳絮更喜爱来风吹动。

yánghuā

róng tángdài 

dòunónghuázhànhóng fēiqíngxuěméngméng 
bǎihuāchánghènfēngchuīluò wéiyǒuyánghuāàifēng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寂寞 一作:无奈)
¹来枕上²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寂寞 一作:无奈)
译文:我躺在枕上彻夜难眠,成堆的愁苦汹涌袭来,像是什么形状呢?犹如江河大海里翻腾起的巨波大浪一样。黑夜漫长,天色难明,无奈披衣起坐望天空,数算点点寒星。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¹堆:堆积,层层堆压。²枕上:取首句中二字为题,写新婚初别枕上的离愁别绪与相思之苦。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¹²百念都灰烬³,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译文:尽管天亮时我的万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烬,脑海中只留下离别的情人的身影。抬头望见一钩残月淡出了西边的天空,面对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抛洒下一行行泪珠!
注释:¹晓:天亮。²来:语助词,无实义。³百念都灰烬:即万念俱灰,一切想法都化作了灰烬,极言失望。⁴离人:指作者的妻子杨开慧。1920年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⁵一钩残月: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⁶流:沉落。⁷无由: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词的上阕写离愁之浓,失眠之苦。“堆来”,极言愁多;“枕上”,透出思念中辗转反侧之态:“愁何状”?犹如“江海翻波浪”。这与李煜著名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有相同意境。可见诗人的枕上深愁是何等不可遏抑!“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两句就写失眠的情态。从农历夏至以后,夜逐渐增长,到冬至达到最长。这两句使人联想到白居易“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先说夜长难明,然后就是披衣起坐,看天色,看星空。不管是白居易笔下的“耿耿星河”,还是毛泽东笔下的“数寒星”,因为涉及异地相思,所以暗含一层意思——失眠者在夜空中寻找两颗星,隔在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这是暗写。也有挑明的,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当不眠的人在夜空中寻找牛郎、织女星时,其“寂寞”无聊是可想而知的。

  上阕从一“愁”字人手,极写思念之深;下阕以一“泪”字收笔,甚言思念之苦。写此词时,诗人还是个刚离开学校的二十八岁的青年,男女情长,是极自然的,正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两句紧接长夜失眠,写黎明前痛苦的心情。如果把词中抒情主人公直接定位为毛泽东本人,“百念灰尽”的说法,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就算唐代李商隐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名句为词人所本,对于像毛泽东那样意志坚强的人,一个以苍生为念的人,一个革命家,决不会爱情至上。他纵然会想念妻子,怎么会达到“百念灰尽”的程度呢?怀着“百念灰尽”的心情,又怎么去做明天的工作呢?然而,把抒情主人公掉个个儿,把这两句视为为杨开慧写心,“百念灰尽”的说法倒贴切得多。据茅盾回忆,毛泽东和杨开慧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反差很大,毛泽东待人接物谈笑风生,非常洒脱;杨开慧在一旁带着孩子十分沉静,有些内向。在毛泽东为革命东奔西走时,杨开慧独自支撑着一个家,有多么艰难是可想而知的。“百念灰尽”,应是出于一种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当杨开慧读到这两句的时候,一定会得到一种精神补偿,会为之深深地感动。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两句写侵晓时的清景和词中人悲极而泣。宋代梅尧臣写清晓的情景,有“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梦后寄欧阳永叔》)的名句。当鸡声叫起的时候,一钩残月淡出了西边的天空,感觉会更寒冷。词中人想克制自己的感情是不能够了。此处的泪,是“流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的泪,是王昌龄《从军行》所说的那种情况——“无那金闺万里愁”流下的泪。词人在此表达了对家中妻子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全词明快流畅,坦直朴素而富有情趣。“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的似水柔情,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男儿气概,完全可以同时并存于一人的心胸。

参考资料:
1、 易孟醇著,毛泽东诗词笺析,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07,第279页

měirén ·zhěnshàng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duīláizhěnshàngchóuzhuàng jiānghǎifānlàng chángtiānzǒngnánmíng zuòshǔhánxīng  (zuò nài )
xiǎoláibǎiniàndōuhuījìn shèngyǒurényǐng gōucányuèxiàng西liú duìpāoyǎnlèiy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