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辇乘春古道平,一村才过一村迎。杏花雨细沾衣润,杨柳风和拂面轻。
步辇乘春古道平,一村才过一村迎。杏花雨细沾衣润,杨柳风和拂面轻。
山势东连秦岭阔,河流西下渭源清。前朝胜槩豪华地,知逐沧桑几变更。
山势东连秦岭阔,河流西下渭源清。前朝胜槩豪华地,知逐沧桑几变更。
朱诚泳

朱诚泳

(1458—1498)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6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¹、这场公事²,怎生分付³。记得太行山百事,曾入宗爷驾驭(yù)。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gē)、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译文:向北眺望通往中原的路,试着议论议论,这一场恢复中原的大事,该怎么嘱咐?记得太行山王善、杨进聚众百万,曾经接受东京留守宗泽驾驭。现在朝廷对义兵左右为难就象握着毒蛇骑着老虎。你到京东路去义军领袖会高兴,料想他们一定会放下武器拜你为父。谈笑间,平定齐鲁。
注释:¹平章:议论,筹划。²公事:指对金作战的国家大事。³分付:安排,处理。⁴“记得”二句;指靖康之变后在河北、山西等地结集的抗金义军,其中有不少归附东京留守宗泽。⁵把作:当作。⁶握蛇骑虎:比喻危险。⁷真吾父:用郭子仪事。郭子仪曾仅率数十骑入回纥大营,回纥首领马而拜,说:“真吾父也。”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两河¹萧瑟(sè)惟狐兔²。问当年、祖生³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qiè),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译文:黄河两岸一派萧条只见乱跑的狐兔,试问当年、祖逖离开这里后,还有人来过否?多少在建业新亭洒泪的士大夫,谁真正想到过中原那一大块国土?算起来恢复大业必须由适当的人来做。应该笑象我等书生心里胆怯,向车中、关闭起来象新媳妇。空空地目送,边塞的鸿雁飞去。
注释:¹两河:指河北东路、西路,当时为金统治区。²狐兔:指敌人。³祖生:祖逖。这里指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宗泽、岳飞等。⁴“多少”二句:谓士大夫只会痛哭流涕沽名钓誉而不去行动。新亭,用新亭对泣事。块土:犹言国土。

  这首送陈子华的词,写法特别。“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突如其来地提出一个因北望中原而产生的问题,起势突兀,引人注目。

  “记得太行山百事,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接着才指出问题的具体内容:即是该怎样对待沦陷区的义军。问题从南、北宋之际说起,当时的爱国将领宗泽为抗击金军,招抚了义军首领王善、杨进等人,他敢于招抚被人视为“寇盗”的义军,有能力“驾驭”他们,依靠他们壮大抗金的力量,所以宗泽声威大震,军民都敬重他,喊他为宗爷爷。宗泽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正确的立场和措施,在抗敌方面收到了巨大的效果。

  作者写这首词时,宗泽逝世已久,但在北方金人统治地区,仍有义军活动。其中红袄军力量最大,首领杨安儿被杀后,余众归附南宋,可惜朝廷不信任他们,把抗金民众武装看成是手上拿的蛇和跨下骑的虎,甩掉又不是,用又不敢用。作者送行的友人陈子华,他曾主张积极招抚中原地区的义军。他出知真州(治今江苏仪征),在公元一二二七年(宋理宗宝庆三年)四月,当时李全还未叛降蒙古。宋朝如果能够正确团结、运用义军的力量,抗金是大有可为的。所以作者送陈子华赴江北前线的真州时,要他认真地考虑这个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重大问题。这里前二句歌颂宗泽正确对待义军,声威极大;后一句用《魏书。彭城王勰传》的典故,批判昏聩无能的投降派。两种不同的形象,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笔力遒壮。“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希望陈子华到真州要效法宗泽,使京东路(指今山东一带)的豪杰,欢欣鼓舞,做到谈笑之间,能够收复、安定齐鲁北方失地。既是勉友,更抒发自己延纳俊杰、收复河山的热切愿望,写得酣畅乐观,富于豪情壮志。

  下片情感波澜起伏,一会儿奇峰突兀,一会儿陡转直下,沉郁凝重。“两淮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面对当时现实:国土沦丧,人烟稀少,狐兔出入;父老长久盼望,然而看不到祖逖那样的志士。笔调跌宕,感情变为悲愤。“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说当时不但丧心麻木、公然卖国的投降派不想念中原,连以名流自命的士大夫们也没有意志去收复失地。笔调和前三句相同,用南宋统治区域的现实去补充前三句,进一步浓化前三句的感情。“算事业须由人做。”指出事在人为,不须颓丧,又转为充满信心的乐观,和上片的思想感情相呼应。单句回斡,陡然而来,戛然而止,这是词中表现豪迈之气的顶点。“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用《梁书·曹景宗传》的典故,嘲笑书生气短,言外之意,也是希望陈子华要振作豪气勇于作为,似自嘲而实是勉励陈子华。“空目送,塞鸿去。”

  以写送别作结。全词正面写送别,只有这两句话;又不直接写送人,却言写目送塞鸿并去,仍与北国河山联系在一起。既点题,又围绕全词的中心内容,有余味,有力量。

  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都是敌视人民的力量,勇于对内,怯于对外。在这首词中,作者要陈子华正确对待义军,招抚义军,思想是进步的。他的词,发展了辛弃疾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雄放畅达,继承辛派的爱国主义词风,又有自己的风格。这首词气势磅礴,一气贯之,是名词的显著特色。立意高远,大处落墨,又曲折跌宕,不同于那些一味讲究直率的人。

xīnláng ·sòngchénzhēnzhōuhuá

liúzhuāng sòngdài 

běiwàngshénzhōu shìpíngzhāng zhèchánggōngshì zěnshēngfēn tàihángshānbǎiwàn céngzōngjià jīnzuò shé jūnjīngdōngháojié xiǎngtóu xiàbàizhēn tánxiào dìng 
liǎngxiāowéi wèndāngnián shēnghòu yǒurénláifǒu duōshǎoxīntínghuīlèi shuímèngzhōngyuánkuài suànshì yóurénzuò yīngxiàoshūshēngxīndǎnqiè xiàngchēzhōng zhìxīn kōngsòng sàihóng鸿 
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披云似有凌霄¹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译文:身披彩云好似拥有凌云壮志,一向向日却没有奉承之心。
注释:¹凌霄:升上云霄。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¹
译文:珍惜且敬重青松的依托与扶持,直到从平地冲上千寻之处。
注释:¹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yǒnglíngxiāohuā--jiǎchāngcháo

yúnshìyǒulíngxiāozhìxiàngníngpěngxīn

zhēnzhòngqīngsōnghǎotuōzhícóngpíngqiānxún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¹长。
译文: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是因为忧愁才长得这样长。
注释:¹个:如此,这般。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¹
译文: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注释:¹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本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89-213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8-270

qiūshíshǒu ·shí

bái tángdài 

báisānqiānzhàng yuánchóucháng 
zhīmíngjìng chùqiūshuāng 
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lóng)¹偏皎洁。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²
译文:夜晚独自一人站在台阶前看星辰明月,窗户外透着皎洁的月光。寒冷的夜里,树上落满了清霜,树叶已经凋落,只剩下孤零零的枝条,我心中愁绪难解。
注释:¹帘栊:为窗帘和窗牖。²丁香结:多以喻愁结不解。
夜深寒不彻,凝恨何曾歇,凭阑干欲折。两条玉箸为君垂,此宵情,谁共说?
夜深寒不彻,凝恨何曾歇(xiē),凭¹阑干欲折。两条玉箸(zhù)²为君垂,此宵情,谁共说?
译文:深夜的寒冷夜不算彻骨,因为深心凝聚着的愁恨未曾停止。靠着栏杆,人都要站不住了。两行止不住的眼泪是也你而流,此夜情思,又能与谁诉说?
注释:¹凭:靠着。²玉箸:这里是喻眼泪。

zuìhuājiān ·jiēqiánxīngyòuyuè

féngyán dài 

jiēqiánxīngyòuyuè liánlóngpiānjiǎojié shuāngshùjìnkōngzhī chángduàndīngxiāngjié 
shēnhánchè nínghèncéngxiē pínglángānzhé liǎngtiáozhùwèijūnchuí xiāoqíng shuígōngshuō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江皋(gāo)¹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²
译文:登上江边的高楼眺望前朝的甘露寺,秦淮河上已是一片秋色。
注释:¹江皋楼:皋,江边的高地。江皋楼,指甘露寺一带的楼阁,如清晖亭、江声阁、多景楼、祭江亭等。²秦淮:即秦淮河,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败垣(yuán)芳草,空廊¹落叶,深砌(qì)苍苔。
译文:残垣断壁荒草萋萋,廊殿空寂落叶飘零,厚厚的青苔爬上了台阶。
注释:¹空廊:指响糜廊。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败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译文:游人都已归去了,暮色已深,只有大江日夜奔游不息,淘尽了千古英雄人物。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译文:木兰花开,似见一点生机,因无人观赏不知为谁而开。
此曲怀古伤今,抒发人世沧桑之感和羁旅寥落之情。精于写景。情寓景中。长于对句,“败垣”以下和“败人”以下两组鼎足对,皆工整而自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