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苔散啄旁清江,被服委蛇未肯忙。
清唳九皋天听在,也知雅意笑鹈梁。
苍苔散啄旁清江,被服委蛇未肯忙。
清唳九皋天听在,也知雅意笑鹈梁。
魏了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11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¹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²数十步。少倾³,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háo)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¹⁰,始望见之;乃¹¹¹²此趋(qū)¹³彼,号抓如前状¹⁴。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zhǐ),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yǎn)¹⁵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¹⁶矣。
译文:有两个牧童到山里的狼的巢穴里去,巢穴里有两只小狼。他们计划分别捉它们,两人各自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故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已经断气了。
注释:¹谋:计划。²去:距,距离。³少顷:一会儿。⁴仓皇:惊慌的样子。⁵于:在。⁶故:故意。⁷且:又。⁸彼:另一个。⁹致:让,令。¹⁰顾:张望。¹¹乃:于是,就。¹²舍:离开,放弃。¹³趋:快速跑。¹⁴状:样子。¹⁵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¹⁶绝:断。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南园满地堆轻絮(xù),愁闻一霎(shà)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译文:南园地上堆满飘落的柳絮,忽然听得一阵清明时节的急雨骤然而来。急雨过后夕阳斜挂天边,飘落泥中的杏花仍带着芳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píng)¹掩。时节欲黄昏,无憀(liáo)²独倚门。
译文:被雨惊醒的女子容颜显出几分匀和秀美,起身将那枕后的屏山轻掩,窗外已是日暮苍茫的黄昏时分,无聊地靠在门楣上望着那黄昏风景。
注释:¹屏山:如屏之山,指屏风;床头小屏,亦名枕屏、枕障。²无憀:即无聊。憀:通“聊”。

  刘熙载在《艺概》中称温庭筠词“精妙绝伦,然类不出乎绮怨。”这首《菩萨蛮》写的就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女子春昼睡起后的生活情态。上阕纯写时节景物,勾画出一幅典型的暮春景象;下阕描写在这种环境薰染下女主人公的百无聊赖的心情。

  上阕纯写时节景物。

  作者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幅典型的暮春景象,而于其略露人情。“愁闻一霎清明雨”一句是上阕的关键,说“闻”即有人在,而且是“愁闻”,更透露出人情。前后三句的景物,都是“愁闻”的人感受到的。从下阕首句看,其人闻雨是在床榻上,并是被雨惊醒的,闻雨而愁,是下意识的惜春之情的流露。首句先从景物表明时节。柳絮飞于春暮时。“轻絮”前用一“堆”字形容花絮清积之厚,在杨柳树多的地方即有这种景象。次句明言节候。“一霎”的雨是阵雨,下面两句即是阵雨后的景象。

  “雨后”二句写暮春阵雨后的光景:雨余气清,斜阳照射,清花犹香,一切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总的给人以凄艳的感觉。“却”字为倒转之意,雨与阳光乃是相反的气象,而“雨后”即出现“斜阳”,故用一“却”字表示感觉的特异,亦有助于对整个境象的新鲜之感。雨停下来了,天空中出现斜阳,只见那零清的杏花,依旧散着芳香。但清花之香给予人的并不是美的享受,而是心灵上的刺激,只能加重伤春情绪。

  下阕描写主人公的情态,在这种环境薰染下的百无聊赖的心情。

  “无言”二句为午睡初起的表情。“无言”二字可见主人公冷寂的心情,也可看出她是独处香闺的。“匀睡脸”则是由冷寂心情产生的懒散容态,只是略匀面脂而未着意梳妆。

  “枕上”句是对睡处的回顾,只淡淡地把屏、枕物象略提一下,暗露主人公从起身后离开屏枕时感到的空虚心情,也是产生“无言”句那种表情的环境气氛,因为在这样的处境中,人自然地要懒洋洋的了。“屏山”是床畔的掩蔽物,即屏风。这里只提“枕上屏山掩”,因起身后枕上空虚,最是关情。

  末二句以主人公之黄昏无聊,觉光景人情,一片黯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黄昏时候人世间有多少浪漫故事发生。她也是人,也有爱情婚姻的要求,她的那颗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便无聊地起身依门张望。至于是望谁,能否达到目的,词中没有说,留下了悬念。此词上阕所布设的时节景物,如堆絮、清花、愁雨、斜阳,与下阕描写人的活动如无言匀脸、无聊倚门,情境同此索寞,互为表里,可见匠心。

  李白著名诗篇《玉阶怨》,也是写富女秋怨的。两者结合读,更能体会个中滋味。

参考资料:
1、 胡国瑞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9-50

mán··nányuánmǎnduīqīng--wēntíngyún

nányuánmǎnduīqīngchóuwénshàqīngmínghòuquèxiéyángxìnghuālíngluòxiāng

yányúnshuìliǎnzhěnshàngpíngshānyǎnshíjiéhuánghūnliáomén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¹暗飞声²,散入春风³满洛城。
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¹玉笛:笛子的美称。²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³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¹折柳²,何人不起故园³情。
译文: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注释:¹闻:听;听见。²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³故园:指故乡,家乡。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0-31
2、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9-360

chūnluòchéngwén

bái tángdài 

shuíjiāànfēishēng sànchūnfēngmǎnluòchéng 
zhōngwénzhéliǔ rényuánqíng 
历阳壮士勤将军,神力出于百夫,则天太后召见,奇之,授游击将军,赐锦袍玉带,朝野荣之。后拜横南将军。大臣慕义,结十友,即燕公张说、馆陶公郭元振为首。余壮之,遂作诗。
历阳壮士勤将军,神力出于百夫,则天太后召见,奇之,授游击将军¹,赐锦袍玉带,朝野荣之。后拜横南将军。大臣慕义,结十友,即燕公张说²、馆陶公郭元振³为首。余壮之,遂作诗。
注释:¹游击将军:古代武官名。五品以上散武官。²张说:公元667—730年。唐洛阳人,字道济,封燕国公。³郭元振:公元656—713年。名振,字元振。曾任睿宗朝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
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
太古历阳郡(jùn),化为洪川¹在。
译文:历阳郡县历史悠久,远古即有,但是曾经整体下陷成为湖泊。
注释:¹洪川:当指此湖。
江山犹郁盘,龙虎秘光彩。
江山犹郁盘¹,龙虎秘²光彩。
译文:山水曲折幽深,郁郁葱葱,是个龙盘虎踞,韬晦之地。
注释:¹郁盘:萦回盘旋。²秘:隐藏。
蓄泄数千载,风云何霮薱!
蓄泄数千载¹,风云何霮(dàn)(duì)²
译文:经过千年蓄集风水,风云际会。
注释:¹蓄泄句:言湖泊存在时间之长。蓄泄,积聚和排泄,这里是偏义复词,词义偏于“蓄”。²霮薱:浓云密布貌。
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
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
译文:终于诞生了勤夫军你这样的天生夫才,神勇无比,以一当百!
注释:¹特:特意。

yángzhuàngshìqínjiāngjūnmíng

bái tángdài 

yángzhuàngshìqínjiāngjūn shénchūbǎi tiāntàihòuzhàojiàn zhī shòuyóujiāngjūn jǐnpáodài cháoróngzhī hòubàihéngnánjiāngjūn chén jiéshíyǒu yàngōngzhāngyuè guǎntáogōngguōyuánzhènwéishǒu zhuàngzhī suìzuòshī 

tàiyángjùn huàwéihóngchuānzài 
jiāngshānyóupán lóngguāngcǎi 
xièshùqiānzǎi fēngyúndànduì 
shēngqínjiāngjūn shénbǎibèi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寒水依痕¹,春意渐回,沙际烟阔²。溪梅晴照生香,冷蕊(ruǐ)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译文:寒水缓缓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春意渐渐回临,空阔的沙洲烟霭纷纷。晴日朗照,溪边的新梅香气氤氲。数枝梅花争相吐蕊,装点新春。我独在天涯满腔怨恨,试想我现在是何等的悲怆伤神?长亭门外,群山重叠,望不断的远山遥岑,正是令人忧愁的节令时分。
注释:¹“寒水”句:杜甫《冬深》诗“花叶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露随类影,寒水各依痕。”此处化用其决心书。²“春意”二句:杜甫《阆水歌》:“更复春从沙际归。”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xiāo)肌雪。辜(gū)负枕(zhěn)前云雨¹,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yīn)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译文:遥想深闺中的你,一定也是思绪纷纭。画楼的层门紧闭,春风暗暗使你的容颜瘦损。我真是对不起你啊,让你独守空闺冷衾。辜负了多少尊前花月的美景,浪费了大好青春。你可知道,我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进闺门。更有多少酸甜苦辣,留着回去向你诉说详尽。可等到我们再度相逢,恐怕又要过一年光阴。
注释:¹枕前云雨:此处指夫妇欢合。即宋玉《高唐赋序》中的“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借指男女相爱。
本词别本题为“感旧”。词人写晚年离乡思归之情,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寄寓了词人对妻子、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也体现张元斡词在激昂悲壮之外的细腻深情的另一面。张元斡本是南宋抗战名臣李纲的行营属官,因不愿与奸臣秦桧同朝,遂辞职南归。词的开头点明时令季节。“溪梅”二句用特写的的手法刻画报春的使者。下片“画楼”以下三句,虚景实写,设想佳人独居深院,因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归,形体渐渐消瘦下去。“心期”三句抒写埋藏词人心底的渴望,即回归故乡,与亲人诉说凄凉。因其有些经历,故黄蓼园认为本词是“因送友而除名,不得已而托于思家,意亦苦矣。”似有牵强附会之嫌。细品全词,还是抒客子思亲之情怀。开篇五句化用杜甫诗意却了无痕迹,写初春之景极为熨贴生动。“天涯旧恨”为上片之眼,也是全词感情的出发点。长亭望远更显思归之切。下片开头“情切”二字精彩,绾合双方,既说自己情切,也引出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从“孤负枕前云雨”句看,所思者就是妻子。再从末尾两句看,似乎作者离家时间在一年左右。词风婉丽而不凄苦,可能是南渡前的作品。歇拍以情收结,极言不堪离别之苦,感情跌宕,含意深沉。这首词构思精妙,超越闺怨,有着对人生的悲叹,内涵深广。

shízhōumàn ·hánshuǐhén

zhāngyuángān sòngdài 

hánshuǐhén chūnjiànhuí shāyānkuò méiqíngzhàoshēngxiāng lěngruǐshùzhīzhēng tiānjiùhèn shìkànxiāohún chángtíngménwàishānchóngdié jìnyǎnzhōngqīng shìchóuláishíjié 
qíngqiè huàlóushēn xiǎngjiàndōngfēng ànxiāoxuě zhěnqiányún zūnqiǎnhuāyuè xīnqièchù gèngyǒuduōshǎoliáng yīnqínliúguīshíshuō dàoquèxiāngféng qiàjīngniánbi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