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检金泥柱下藏,书成函谷暂徜徉。流沙一望三千里,遥跨青牛出大荒。
玉检金泥柱下藏,书成函谷暂徜徉。流沙一望三千里,遥跨青牛出大荒。
胡应麟

胡应麟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31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江城¹歌吹风流,雨过平山²,月满西楼。几许³年华,三生醉梦,六月西秋。按锦瑟(sè)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西州。客去还留,云树萧(xiāo)萧,河汉悠悠。
译文:江城扬州充满风情的笙管笛萧声和歌声十分热烈而温柔,一阵小雨经过了宽敞的平山堂,清澈的月光笼罩西楼,已经如此一大把的年纪,如同几生几世都沉醉在梦境之中,虽然是夏日的六月,却凉爽如秋,弹奏锦瑟的美人是在劝酒,卷起朱帘又出来一队舞女,踩踏着《凉州》舞曲的节奏。我已经乘船离开送别者还在殷勤挽留,只见两岸上的树影婆娑天空中银河悠悠。
注释:双调:宫调名。蟾宫曲:是元曲牌名,属北曲双调。也是昆曲里一支用途极广的北曲曲牌。¹江城,:即扬州。²平山:指平山堂,在扬州蜀冈中峰大明寺西侧,欧阳修所建。³几许:多少。⁴三生:佛教理论,认为人有前生、今生、来生。⁵锦瑟:弹拨乐器,五十弦,瑟上花纹如锦。⁶西州:唐代天宝乐曲名,多表现边塞题材。⁷留:挽留。⁸河汉:天河,也称银河。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开篇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同时写出良宵美景。“扬州”在古代一直是个繁华的高消费城市。唐代在繁荣热闹方面简直可以和首都长安相比,而夜生活则远远超过长安,“平山”兼有读书、讲学、观景之功能,因为南望江南远山正与栏杆桕平而得名。这次欢送宴会大概就在这里举行。“月满西楼”是李清照《一剪梅》中的原话,却天衣无缝。这三句写景如画,一阵雨过后,天气转晴,雨后的天空如洗。雨水冲刷了天地间的一切尘埃,又给这里送来了清爽。这对于正在欣赏歌舞品尝美酒佳肴的主客无疑是一种助兴,气氛会更加热烈。

  “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三句触景生情。转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卢挚三十七岁时曾任江东按察副使在扬州衙门,此次再到扬州已经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年过花甲,旧地重游,又见故人,感慨之多不难想象,人生如梦的感觉用“三生醉梦”来表达,更增加许多迷离朦胧,正逢这六月中却有凉爽的初秋的感觉,心情自然起伏难平。本来就百感交集之时,送别的场景再掀高潮,“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再转向当时场景,弹奏锦瑟的美人可能是劝酒曲或是唱着劝酒词,卷起朱帘又出来一队舞蹈演员挑着“凉州”舞曲。“卷朱帘”三字属于纪实笔法,可知是很大的演出厅,旁边还有一些化妆室等,所以节目按照顺序逐渐出场,而这是又一个高潮。“客去还留”则写离开时依依惜别和主人殷勤挽留的情景。“云树萧萧,河汉悠悠”是写离开后在船上所看到的景色。虽然不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苍凉,却也很空旷悠远,与前面的热闹形成对比,委婉抒发别后的冷清和寂寞。

  全篇景起景收,中间叙事兼抒情,意脉清晰,一波三折,尺幅中便有波澜,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06:第42页

chángōng ·yángzhōuwāngyòuchéngshàngshì

zhì yuándài 

jiāngchéngchuīfēngliú guòpíngshān yuèmǎn西lóu niánhuá sānshēngzuìmèng liùyuèliángqiū ànjǐnjiārénquànjiǔ juǎnzhūliánànliángzhōu huánliú yúnshùxiāoxiāo hànyōuyōu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三更¹灯火五更鸡²,正是男儿读书时。
译文:三更挑灯夜读,五更鸡鸣即起,这一早一晚正是男儿读书的好时候。
注释:¹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²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黑发¹不知勤学早,白首²³悔读书迟。
译文: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注释:¹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²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³方:才。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诗歌中,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正是男儿读书时”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参考资料:
1、 黄勤堂.哲理诗选析: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42
2、 杨道诚,韩清显.中国诗词名篇类编赏析:修身养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11

quànxué--yánzhēnqīng

sāngèngdēnghuǒgèngzhèngshìnánérshūshí

hēizhīqínxuézǎobáishǒufānghuǐshūchí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¹时。
译文:骑着白马的将领,在傍晚时分扬鞭出行。
注释:¹薄暮:指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独将轻骑¹出,暗与伏兵期。
译文:只有一位将领骑马奔出,暗中设置伏兵,与敌人交手。
注释:¹轻骑:单骑。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雨雪移军远,旌旗¹上垄(lǒng)迟。
译文:边关雨雪频繁,士兵行军距离遥远且行动迟缓。
注释:¹旌旗:这里借指军士。
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圣心戎寄¹重,未许让恩私。
译文:皇帝将军务大权交给韩将军,感念皇恩不敢有丝毫私心。
注释:¹戎寄:指所交托的军务。

sònghánjiāngjūnhuánbiān

 tángdài 

báilínér yángbiānshí 
jiāngqīngchū ànbīng 
xuějūnyuǎn jīngshànglǒngchí 
shèngxīnróngzhòng wèiràngēn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晚英¹值穷节²,绿润³含朱光
译文:红蕉岁未犹吐芳,绿叶红花含春光。
注释:红蕉:即美人蕉,形似芭蕉而矮小,花色红艳。¹晚英:秋冬之花,此指红蕉。²穷节:岁末时节。³绿润:指红蕉叶的鲜绿。⁴朱光:指红蕉花的红艳。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以兹¹正阳色²,窈(yǎo)(tiǎo)³清霜
译文:凭此春夏鲜艳色,娇柔美好斗寒霜。
注释:¹以兹:凭此用此。²正阳色:指红蕉至秋冬仍保持春夏时的颜色。正阳:指农历的四月。³窈窕:美好的样子。⁴凌:乘,凌驾。⁵清霜:寒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远物¹世所重,旅人²心独伤。
译文:世人偏重边远物,流放之人独悲伤。
注释:¹远物:边远地区的事物,此指红蕉。²旅人:客居在外的人,被流放的人,此诗人自指。
回晖眺林际,槭槭无遗芳。
回晖¹眺林际,槭(qì)²无遗芳。
译文:远眺夕照山林间,落木萧萧无遗芳。
注释:¹回晖:夕照。²槭槭:拟声词,落叶声。

  对于柳宗元的咏物诗,汪森在《韩柳诗选》中评论道:“短章咏物,简淡高古,都能于古人陈语脱化生新也”。对于《红蕉》,古人亦多陈语,关键在柳宗元如何“脱化”,怎样“生新”。

  宋祁在他的《红蕉花赞》中,称颂红蕉“叶小而花鲜明可喜”,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则对红蕉的花“端各有一点鲜绿”倍加喜爱。大抵红蕉后人径直称其为“美人蕉”,都是着眼于其花的艳丽动人吧。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第一联直写其花。虽也对其外表予以描写,但却更突出其精神。“晚英”,指秋冬之花,王勃曾用来写梅花,刘禹锡曾用来写菊花。而将红蕉也称之为晚英者,柳宗元当为第一人。又因为红蕉“春夏开,至岁寒犹芳”,这样称呼,也是恰如其分的,这便是“脱化”。

  “穷节”是指岁未时节,此时万花纷谢,百草调零。一个“值”字,便显出红蕉精神。然而,这还不是它的全部。“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第二联才抓住了红蕉本色。红蕉不同于菊之清冷,更不同梅之寒瘦,它以春夏盛开的百花仙子之一的面貌,以娇小美好的风姿,迎寒斗霜,一个“凌”字,将其无畏的精神,勇敢的品格,和超然洒脱的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至此,诗人在读者面前,塑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艺术形象,这便是柳宗元的创造,便也是他的“生新”。

  咏物诗的理解,最关键的是在准确理解诗人所咏之物以后,更能深入把握诗人赋予所咏之物的精神。即在所咏之物上所寄寓的思想感情。近藤元粹在《柳柳州诗集》中,给《红蕉》一诗下了四个字的评语,“寓感甚切”。第三联云:“远物世所重, 旅人心独伤”。许多人会把注意力放在下句,但诗人将话说得明白,看不出何处有“寓感”。

  “远物”承上,是指红蕉,但叫“远物”是因为红蕉属热带观赏植物,永州地处亚热带地区,故永州可见。柳宗元站在长安和中原的角度,所以将红蕉视为“远物”。因为是“远物”,便成了稀罕物,所以才会“世所重”。这个“世”是指包括诗人在内的“世之人”。当然,从前两联来看,如此看重红蕉的只能是被贬谪到永州的柳宗元了。

  因为说远物,自然便想到了永州,因为想到永州,便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悲伤。因为说到远物被人看重,自然便会想到被流放到永州来的自己,早已被统治者遗忘。诗人原本抱有随时间推移,会被重新起用的期望的,然而看来,希望渺茫。面对红蕉,感叹身世,不禁“心独伤”。同是处于永州,“远物”和“ 人”所受待遇是如此天地之别,这便是诗人伤心的原因。

  “回晖眺林际,槭槭无遗芳”。诗人将目光转向夕照下的山林,一片落叶声中,看不到一朵鲜花。这本是秋冬之景,在题为《红蕉》的诗中,将远处的这一片萧条景象和眼前“窈窕凌清霜”的红蕉,叠放在一起,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如果说群芳已经消失,那么最后,就该轮到红蕉了。如果“世所重”的红蕉,性命也终难保,那么,无人关照的“ 旅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原来,《红蕉》一诗寓着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忧虑,而且是一种被注定为悲剧的预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寓感甚切”四字,是十分确切的。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红蕉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今日竹林宴¹,我家贤侍郎。
译文:今日与我家贤侍郎共为竹林之宴饮,就像阮咸与叔父阮籍一样。
注释:¹竹林宴:用阮籍、阮咸叔侄同饮于竹林事,此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李晔。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三杯容小阮(ruǎn)¹,醉后发清狂。
译文:酒过三杯,请容许我酒醉之后高迈不羁之态。
注释:¹小阮:即阮咸,与阮籍相对,故称小阮。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船上齐桡(ráo)¹,湖心泛月归。
译文:船上齐唱行船之歌,我们乘着月色自湖心泛舟而归。
注释:¹桡乐:谓舟子行船之歌。桡:舟揖也。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yán)飞。
译文:湖面上白鸥悠闲不远飞,倒是争相在我们酒筵的上方盘旋飞翔。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chǎn)¹君山²好,平铺湘水³流。
译文: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
注释:¹刬却:削去。²君山:—名洞庭山、湘山。位于洞庭湖中。³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是指洞庭湖水。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巴陵¹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译文:巴陵的美酒饮不尽,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注释:¹巴陵:岳州唐时曾改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组纪游诗。它由三首五言绝句 组成。三首均可独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独特构思的抒情绝唱。

  第一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借用阮咸与叔父阮籍的典故,暗寓李白与族叔李晔共为竹林之宴饮,同为仕途不通的同怜人,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作李晔。“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讲述李白欲借酒消愁,排遣心中的愁绪。

  第二首:“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描绘出一幅酒船管弦齐奏、皓月浮光静影沉璧、白鸥盘旋飞翔的湖上美景图。四句诗句前后片浑然一体,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诗意意境开阔,动静虚实,相映成趣。

  第三首:“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铲去挡住湘水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的君山,就好像李白想铲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穷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

  这首诗,前后两种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独立,实际上却有着内在联系。联系它们的纽带就是诗人壮志未酬的千古愁、万古愤。酒和诗都是诗人借以抒愤懑、豁胸襟的手段。诗人运用独特的想像,不假安排,自然拈出“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诗句。“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句设喻巧妙,令人回味。只有处在这种心情下的李白,才能产生这样奇特的想象;也只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才能充分表达此时此际李白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24-325页

péishìlángshūyóudòngtíngzuìhòusānshǒu

bái tángdài 

jīnzhúlínyàn jiāxiánshìláng 
sānbēiróngxiǎoruǎn zuìhòuqīngkuáng 

chuánshàngráoyuè xīnfànyuèguī 
báiōuxián zhēngjiǔyánfēi 

chǎnquèjūnshānhǎo píngxiāngshuǐliú 
língxiànjiǔ zuìshādòngtíngq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