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丝毫补吏民,下车才度十朝曛。却惭父老相留恋,卮酒争持寿使君。
安得丝毫补吏民,下车才度十朝曛。却惭父老相留恋,卮酒争持寿使君。

shuàihuái西xiàchēcáishídōngcáoèrjué--chóu

ānháomínxiàchēcáishícháoxūnquècánlǎoxiāngliúliànzhījiǔzhēngchí寿shòu使shǐjūn

虞俦

虞俦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 6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持螯(áo)¹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²兴欲狂。
译文:手持蟹钳更喜有这桂树的阴凉,捣烂生姜,置姜末于醋中真使我食兴欲狂。
注释:¹持螯:拿着蟹钳,也就是吃螃蟹。²擂姜:捣烂生姜,置姜末于醋中作食蟹的佐料。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tāo)(tiè)¹王孙²应有酒,横行³公子竟无肠。
译文:如此贪馋会吃的我自然要有酒助兴,号为“横行公子”的螃蟹却是腹内空空无肝肠。
注释:¹饕餮:本指古代传说中贪吃的凶兽,后常用来说人贪馋会吃,这里即此意。²王孙:自指,借用汉代刘安《招隐土》中称呼。³横行:既是横走,又是行为无所忌惮的意思。这一句语带双关,兼写“偏僻”、“乖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脐间积冷¹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²
译文:为贪馋早忘了腹脐积冷的顾忌,手指上沾染腥味洗了又洗还有余香。
注释:¹脐间积冷:中国传统医药学认为,蟹性寒,不可恣食,其脐(蟹贴腹的长形或团形的浅色甲壳)间积冷尤甚故食蟹须用辛温发散的生姜、紫苏等来解它。²香:与“腥”同义。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¹曾笑一生忙。
译文:螃蟹生来原就为满足世人的口福,称仙的苏东坡也曾自嘲平生为口忙。
注释:¹坡仙:即苏轼,字子瞻, 自号东坡居士,人亦称其为坡仙,北宋文学家。

  这首诗首联领起“持鳌赏桂”,重点却在写人的狂态;颌联紧承“兴欲狂”而来;颈联回到吃蟹上来,续写吃蟹人的狂态;尾联顺着上联之势,融汇宋人苏轼的赋意诗境,以自喻的口吻,为自己的贪馋狂态辩解,并结束全诗。全诗首尾照应,中间二联对仗工稳,且语带双关,句句咏蟹,又句句写人,咏物与言志抒怀关合紧密,写来情性率真,自然地流露了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首联领起“持鳌赏桂”,重点却在写人的狂态。首句说出在阴凉的桂花树下这一环境中持鳌,心境是欢快的,因此诗中着一“喜”字,点出人物心情。次句写出持螯人的两个细节:“泼醋擂姜”,把吃蟹人的粗狂戏耍之态生动真切地表现了出来。这已不是一般的“喜”了,因此诗以“兴欲狂”落在首联。诗的开头,富有生活情趣,“狂”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颌联紧承“兴欲狂”而来。“饕餮王孙应有酒”补足“兴欲狂”之意,以酒助兴。此联不但语极豪爽,更兼语带双关。“饕餮王孙”承上而来,显然是以此自比,“横行公欲”又与它相对,表面是咏蟹,实是以蟹自喻;表面是说蟹无肝肠却得了个“横行公欲”的恶号,实是宝玉借以回答世人对自己的妄评。这就无异于在说,自已之所以行为无所忌惮,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自己腹无孔孟之道,对仕途之路毫无意兴、无动于衷的缘故。咏物诗,无非是托物抒怀。宝玉如此赞扬螃蟹的“横行无忌”,并以此自况,且感情如此激烈,大有“行为偏解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的味道,在世人看来,确实是够“狂”的了。

  颈联回到吃蟹上来,续写吃蟹人的狂态。诗不明言吃蟹人之狂,只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写吃蟹人忘了一切顾忌,读者自能体会吃蟹人为饱口腹而贪吃的情态。

  尾联顺着上联之势,融汇宋人苏轼的赋意诗境,以自喻的口吻,为自己的贪馋狂态辩解,并结束全诗。苏东坡在《老饕赋》中,曾用铺张的笔法嘲笑一个贪馋忙吃的老饕;在《初到黄州》诗中亦云:“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称荒唐”。宝玉搬出“坡仙”来,还说螃蟹生来就是“为世人美口腹”的,生活情趣熠然而出,读来不禁怡然而笑。他只自嘲而绝不虚伪矫饰,其处世为人之道,不亦昭然乎。

  全诗以“持鳌赏桂”开头,为自己的贪馋狂态辩解,以自嘲作结,首尾照应。中间二联对仗工稳,且语带双关,句句咏蟹,又句句写人,咏物与言志抒怀关合紧密,写来情性率真,自然地流露了自己的思想性格。这也就无怪乎林黛玉要对它大加赞扬,说“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并要他留着给人看看。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206-208

pángxièyǒng

cáoxuěqín qīngdài 

chíáogèngguìyīnliáng léijiāngxìngkuáng 
tāotièwángsūnyīngyǒujiǔ héngxínggōngjìngcháng 
jiānlěngchánwàng zhǐshàngzhānxīngshàngxiāng 
yuánwèishìrénměikǒu xiāncéngxiàoshēngmáng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华佗字元化,沛国¹(qiáo)²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³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zhé)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yú)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注释:¹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²谯人:指谯县人。³举:推举,举荐。⁴就:赴任。⁵养性:养生。⁶且:将近。⁷语:告诉。⁸舍去:离去。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陀。郡守子知之,嘱使勿逐,守嗔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陀。郡守子知之,嘱使勿逐,守嗔(chēn)(huì)¹,吐黑血数升而愈。
译文: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就接受了太守很多的礼物却不给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辞而别,留下一封信大骂太守。郡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杀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使吏不要追赶。太守更加生气,接着吐出很多(数升)黑血,病就完全好了。
注释:¹嗔恚:又作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¹,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dǔ)²,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hú),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³。”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译文: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注释:¹鬲:通“膈”。横隔膜。²笃重:十分严重。³宥之:宽松他。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qī)迟近百年。
译文:江山确实美好但这里不是我的故乡,我漂泊异乡暂栖于此已经将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¹听啼鹃。
译文:青山、屋舍、坟墓、田地、曲折的流水和家乡的相同,没有什么区别,但我不能忍受梦中醒来听到杜鹃凄苦的鸣叫声。
注释:¹梦觉:梦醒。
寒食时节,诗人与族中后辈祭扫先人之墓,不禁感慨系之。首句以三国时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语意,抒发故土之情。意谓此地虽富饶美丽,却非故乡,不免有漂泊离根之感。虞集家乡本在四川,自其父迁居江西,至今已有多年。面对葬于异乡的先人坟茔,故土之思就更加强烈了。富足的江南水乡,怎能隔断对蜀中故土的深切思念。每当清晨醒来,杜宇之啼声声萦耳,此种情怀更显得刻骨铭心。

zhìzhènggǎiyuánxīnhánshíshìzhūzhí

 yuándài 

jiāngshānxìnměifēi piāochíjìnbǎinián 
shānshètiántóngshuǐ kānmèngjuétīngjuān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jì)菜花繁胡蝶乱。冰池晴绿¹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译文: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绿。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
注释:¹冰池晴绿:指池水碧绿。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¹。宝奁(lián)²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译文: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注释:¹罗带缓:因体瘦而衣带松。²奁:镜匣。这里指镜子。

  在现存的词作里,严仁有词三十首,其中一半以上写闺情。“闺情”,在唐宋词里是写作量占多数的一种题材。这种词的表现手法多样,或雕琢,或白描,但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倒为数不多。而本词却有其独到之处。

  本词采用常见的上景下情的写法。但其写景却在动与静对比的同时,用暗示衬托出思妇的情怀。小园内春光烂漫,杂花竞放,但思妇的视线却只有小园西畔的一片荠菜花,此时荠菜开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来许多上下纷飞的蝴蝶。“繁”和“乱”是以荠菜花和蝴蝶的形态和活动反映出春事已深。“只在”两字暗示春风仅仅在园中停留,却不光顾寂寞的深闺

  荠菜本是可食之野菜,而她无心踏青挑菜,以致听任荠菜长得遍地都是:“花繁”,不仅形容荠菜长得茂密,又从另一角度暗示了思妇因思春而无意游赏的心情。

  词人借思妇的目光,将关注点转移到池塘和花径上。“冰池”指水面光洁如冰,莹澈清碧。“照还空”,形容冰池在阳光之下显得透明无比。“香径”写落花堆满小路,送来阵阵芳馨。“吹已断”,是说枝头花瓣都已被风吹落在地。从这一泓碧水、一条花径的静景场面中,衬托出思妇幽闺寂寞、尽日凝望的神态。这种以写景为主而景中有情的写法,过渡到下片抒情,使得全词融为一体。

  下片所写的相思之情,主要是以间接而曲折的手法来反映的。游丝,是飘荡于空中的昆虫之丝,说“恨游丝短”是用以反衬自己情意之长。由于相思而日益消瘦,亦不直接说出,只用“罗带缓”来暗示。

  这种写法在《古乐府歌》:“离家日已远,衣带日趋缓。”中有表现。《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亦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之句,不过前者是游子口吻,后者是思妇之辞。这里间接地刻画出由于离别日久相思不已而渐趋消瘦的思妇形象。

  结尾两句设想新奇,以构思别出心裁而为人称道,是承上面“罗带缓”而进一步悬拟他日归来相见时的情景。这样的手法更显示出相思之苦。词人并未使用直接诉陈因怀人而憔悴之语,而是曲折地说:梳妆匣里的圆镜不会欺人,待你归来之日可以看到思妇消瘦的容颜。这种间接的写法看似痴语,其实是至情的流露。本词运用反衬、暗示、间接等手法,使词意婉转层深,独具韵致。

lóuchūn ·chūn

yánrén sòngdài 

chūnfēngzhǐzàiyuán西pàn càihuāfándiéluàn bīngchíqíng绿zhàohuánkōng xiāngjìngluòhóngchuīduàn 
chángfānhènyóuduǎn jìnxiāngluódàihuǎn bǎoliánmíngyuèrén míngguīláijūnshìkàn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因依老宿¹发心初,半学修心²半读书。
注释:¹老宿:称释道中年老而有德行者。²修心:修养心性。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雪后每常¹同席卧,花时未省²两山居。
注释:¹每常:常常。²未省:未曾,没有。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猎人箭底求伤雁(yàn),钓户¹竿头乞活鱼。
注释:¹钓户:指渔家。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jiùshānsēng--wángjiàn

yīnlǎo宿xīnchūbànxuéxiūxīnbànshū

xuěhòuměichángtónghuāshíwèishěngliǎngshān

lièrénjiànqiúshāngyàndiào竿gāntóuhuó

xiàngfēngchénfánnǎozhīshuāibìngnánch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