笾豆才陈见圣人,莫将生死较疏亲。清台历日烦君看,一岁终须有一春。
笾豆才陈见圣人,莫将生死较疏亲。清台历日烦君看,一岁终须有一春。
释智愚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1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qú)¹
注释:¹衢:四通八达的道路,云衢则为云中之路。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据传明光先一年已写成此诗上联二句,久思不得下联。次年中秋,再得下联二句。遂不胜其喜,径登寺楼鸣钟示庆。此时,正值南唐先主李昪欲登基,忽夜半寺僧撞钟,满城皆惊。天亮查问,欲斩撞钟者。明光到案后,禀知玩月得诗,并诵此诗,先主闻而甚喜,释之而去。这首诗明明是描绘中秋之夜,月上中天的美景,李昪附会成为庆贺自己受禅登位而作,引为祥兆,纯属巧合。不过,诗写得也的确很有声势,大气磅礴,不失为大手笔。

zhōngqiūwányuè--míng

tuántuánhǎijiǎojiànjiànyún

lúnmǎnqīngguāngchù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宋人或¹得玉,献诸子罕²。子罕弗(fú)受。献玉者曰:“以³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¹⁰有其宝。”
译文:宋国有人获得了一块弗石,向子罕献上弗。子罕不肯接受。献弗石的人说:“(我)把它给雕琢弗器的工匠看过了,弗匠认为这是一块宝弗,所以敢把它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弗石作为珍宝;如果把弗石给我,那么两人都失去了珍贵的东西,不如我们各人都固守自己的珍贵的东西。”
注释:¹或:有人。“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诸:“之于”的合音。³以:即“以之”,把它……。⁴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⁵敢:表敬词。⁶宝:指珍贵的东西。⁷尔:你。⁸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⁹皆丧宝也:意为两个人都失去珍贵的东西。指献玉者失去玉,子罕因受贿而失去廉洁的品质。¹⁰人:各人。指献玉者和子罕两人。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
凤飞九千仞(rèn)¹,五章²备彩珍。
译文:<span style="color:#660000;">凤凰从九天之上下来,身上五彩缤纷。
注释:<span style="color:#660000;">凤凰从九天之上下来,身上五彩缤纷。
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xián)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译文:它衔着瑞书来到长安,却一无所获,失望而归。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横绝¹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译文:它又周游四海,也都无所遇,没有知音。
注释:¹横绝:横越;横度。
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吾营紫河车¹,千载落风尘。
译文:我流落于风尘之中,且炼此紫河车之仙药。
注释:¹紫河车:道家称修炼而成的仙液。色紫,谓服之可长生。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译文:此药深藏在大海和深山之中,我为采铅便来至清溪之滨。
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
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
译文:登上大楼山,举首眺望仙人。
羽驾灭去影,飚车绝回轮。
羽驾灭去影,飚(biāo)¹绝回轮。
译文:可是仙人在哪里?他们的羽驾云车一去无回,不见踪影。
注释:¹飚车:指传说中御风而行的神车。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尚恐丹液迟,志愿¹不及申。
译文:我恐炼丹已迟,求仙的愿望来不及实现。
注释:¹志愿:志向和愿望。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
译文:但悲镜中白发已衰,羞对仙人。
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译文:人间盛开的桃李花,并不能常开不衰。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¹亲。
译文:惟有到天上的清都仙境,才能与韩众一样的仙人一样与天同寿,永驻青春。
注释:¹韩众: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出自《楚辞·远游》。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译文:百鸟聚集在天边飞来飞去,周围绵延的群山已都呈现出一片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上下华子冈,惆(chóu)(chàng)情何极¹
译文:置身于这满是萧瑟之感的华子冈,心中的惆怅感伤无穷无尽啊!
注释:¹何极: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穷尽、终极。

huázigāng--wángwéi

fēiniǎoqióngliánshānqiū

shàngxiàhuázigāngchóuchàngqíng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徒把金戈(gē)挽落晖¹,南冠²无奈北风³吹。
译文: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如北风劲吹日益横骄。
注释:挽:原指助葬牵引丧车,引申为哀悼死者。文山丞相:即文天祥。¹金戈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用于比喻人力胜天。这句反用其意,意谓落日难挽。²南冠:楚冠,比喻囚犯。³北风:宋元诗文多以此比喻北方金元之势力。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子房¹本为韩仇出,诸北²³知汉祚(zuò)
译文:张良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亮力图恢复汉室江山,而蜀最终为魏所灭,他岂能料到。
注释:¹子房:即张良,字子房,家相韩五世。秦灭韩,张良谋为韩报仇,使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后佐刘邦灭秦兴汉。²诸北:指诸北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³宁:岂。⁴祚:皇位。⁵移:转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云暗¹(dǐng)²龙去远³,月明华表鹤归迟。
译文:鼎湖云天黯淡,皇上早已乘龙远逝,迟迟不见您的魂魄归来。
注释:¹云暗:比喻蒙古族势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倾覆。²鼎湖: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上天。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³龙去远:比喻宋室倾覆而难以复兴,亦隐喻宋帝赵昺之死。⁴华表:立在官殿、城垣、坟墓前的石柱。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不须更上新亭¹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译文:请不要再上新亭极目远眺,如今天下都要被异族统治,不如东晋尚有半壁江山。
注释:¹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诗人在前两联用张良为韩复仇、诸葛亮匡扶蜀汉等典故,赞颂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欲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宋朝的留恋和对英雄的思念;尾联用东晋时过江诸人新亭对哭事,直抒诗人心中悲痛。全诗句句用典,而意脉一贯,酣畅深厚,郁勃沉雄。

  “徒把金戈挽落晖”。“徒”字用得特别有力量,鲁阳挥戈返日是英雄壮举。文天祥在南宋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毅然起兵勤王,希望挽救南宋已无可挽救的命运,结果是徒劳无功,这一个“徒”字写出文天祥的悲剧结果,但“把金戈挽落晖”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这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也就是上面我们引的那首诗“大厦明非一木支,区区未忍听倾危”的心情。这句诗用鲁阳挥戈返日的典故,再加上一个“徒”字点出悲剧的结局。“南冠无奈北风吹”这里连用两个典故把文天祥的遭遇曲折地表达出来。文天祥无法抵挡北方的进攻、被俘而殉国。“南冠”“北风”暗用两个典故,但字面上却当句作对,天衣无缝。开头这一联已经交代了文天祥的悲剧结局。

  “子房本为韩仇出”,这一句又用张良的典故,表明文天祥起兵纯粹为了报国。就结构而言是从上一联又倒叙回去。“诸葛宁知汉祚移”,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赞美文天祥,同时“汉祚移”三字点明宋亡。“大厦明非一木支”,但在文天祥心目中不计较成败利钝,汉祚虽移,而己心不变。这一联从起兵的动机和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的态度赞扬文天祥。张良、诸葛亮都是最出色的人才,拿他俩来赞扬文天祥,就不仅是指精神,其才能也全在不言之中。无奈大势既去,才士也无能为力。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诗人以低沉凄凉的格调叙述了大宋灭亡和文天祥遇害的事实,以哀切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悲凉沉痛之感,写出了对大好江山和英雄的急切呼唤,从而抒发了对现实的失落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这里运用《世说新语》中的“新亭对泣”的典故,也是人所熟知的,但作者在这里不是简单地引述,而是反用其意表达深沉的兴亡之感。这一联是承上联“鹤归迟”来的,您如果归来,也不要再上新亭去看风景了,因为现在比王导他们(东晋渡江)当时又远远不如了。这样理解较“我不须……”更深一层,因为这种情况我早已明白才对“鹤”归不必去望,又是始终扣紧文山丞相来说的。这一联又从死后写到做挽诗的今天,表明每下愈况的时势,寄托故国之思。

  这首诗作以用典用事为长。出句用典,巧妙地把文天祥力挽危亡不成、被俘不屈殉节的一生概括出来;次以张良、诸葛亮为比,赞颂了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再以宋帝之传说,寄托了对文天祥的不尽哀思和追念;结以东晋之事,感慨文天祥壮志未酬、天下尽归异族所带来的痛苦现实。全诗笔力雄健,情绪深沉,在对文天祥的赞颂和哀悼中,也真实地展露了诗人自己怀念故国的悲凉沉痛心情。全诗气韵凝沉,寄寓深远,既突出了一个“挽”字,又有诗人自己的隐痛悲思,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09 第1版:第739页

wǎnwénshānchéngxiàng

 yuándài 

jīnwǎnluòhuī nánguānnàiběifēngchuī 
fángběnwéihánchóuchū zhūnìngzhīhànzuò 
yúnàndǐnglóngyuǎn yuèmínghuábiǎoguīchí 
gèngshàngxīntíngwàng qiánlèi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