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居物外,有户昼常扃。
海阔知天大,泉甘识地灵。
一帘春月静,数点列山青。
便卜归欤计,移文休勒铭。
高僧居物外,有户昼常扃。
海阔知天大,泉甘识地灵。
一帘春月静,数点列山青。
便卜归欤计,移文休勒铭。
张九成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 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洛阳访才子¹,江岭²作流人³
译文: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注释:¹才子:指袁拾遗。²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³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北地 一作:此地)
闻说梅花早¹,何如北²地春。(北地 一作:此地)
译文: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注释:¹梅花早:梅花早开。²北:一作“此”。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庾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参考资料:
1、 李景白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97-98 .

luòzhōngfǎng访yuánshí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luòyángfáng访cái jiānglǐngzuòliúrén 
wénshuōméihuāzǎo běichūn  (běizuò  )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qī)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¹,小篆(zhuàn)添些²
译文:杨柳在斜风中飘拂,黄昏时一片宁静,巢中栖息着沉睡的乌鸦。残烛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漫漫长夜我要坐到天亮。且先把盘香添加。
注释:早春怨: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柳梢青》、《玉水明沙》。元代词人张雨所创。双调,四十九字。睡稳栖鸦:即“栖鸦睡稳”的倒文。¹长更坐尽:夜长坐而难耐的意思。更:夜间敲更以报时,共五更,每更约两小时。²小篆添些:夜长添香的意思。苏轼《宿临安净土寺》:“闭门群动息,香篆起烟缕。”小篆:此指盘香,因其盘曲如篆文而得名。室内取暖的炉具,炉烟袅袅,盘旋而上,若篆文;又指袅袅上升的香烟。些:语助词。添些:言长夜独坐,再添些炉香。
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¹暗遮。淡淡轻烟,溶溶²院落,月在梨花。
译文:红楼的窗户并未放下窗纱,却被杨柳的枝条,这一缕春痕暗暗遮挂,淡淡的轻烟似有似无,庭院里一片皎洁,月光正洒满了梨花。
注释:¹春痕:春天留下的痕迹,指窗前烟柳。²溶溶:和悦宽广,形容月光如水泻。

  这首词选自《东海渔歌》卷五。

  上片从室外写到室内。首三句写室外之景:时已黄昏,微风轻吹,柳丝斜拂,不要说喧闹的人声已经寂静,连停息树上的鸦雀,也知时而“睡稳”了。三句着眼于空间环境,写足春夜之静。“睡稳栖鸦”一句,从结构安排上说又是“暗渡陈仓”之笔,由室外转入室内:栖鸦睡稳,反衬室内之人却夜坐不眠。接下去三句“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没有表情的刻划,也没有心曲的抒发,然而通过对女主人公在夜的推移过程中的动作的叙写,见出了她的百无聊赖。综观上片,以环境之静反衬女主人公心灵之不静,这固是作者措笔高妙之处,然而更妙的是,后三句如淡云遮月,如轻雾锁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艺术空白。

  下片从室内再写到室外。换头句“红楼”二字,点明词中闺阁女子的身份。通过那扇未闭的窗户,室中人的心灵得以与室外的春景沟通,心与物融成一片。如果说,上片是以物境反衬了心境,那么,下片则让读者由“物理的”窗户去窥见人物那“心灵的”窗户。“被一缕、春痕暗遮。”“一缕”妙,那是一种轻轻的、幽幽的东西。“春痕”亦妙,那是一种拂之不去的东西。“一缕春痕”,或许是形容窗外飘拂的柳丝?但我们宁肯相信,它实是隐喻女主人公幽秘的春情。唯其这样理解,上片女主人公百无聊赖才有着落。然而“暗”字更妙,这种春情,不必指实为“怀人念归”,它是妙龄女子特有的若隐若现、欲露不露、若自知若不自知的情思。“暗遮”者,似遮似不遮之谓也。外景与内情逐层相渗透、相溶合,酿成末尾三句:“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三句从宋人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名句脱化而来,自不待言;但句中那几个轻倩纤巧的自然意象,一经重新排列组合,似乎产生了双重功能:它既可被视为实景,与上片景物融为一体,缴足“春夜”题面;又似包含着整体隐喻的意味——景物中传达出来的那一份轻柔,那一份纯净,那一份妙曼,不也与女主人公的素心柔肠有些相似?读者若将全词微吟再三,必能对个中奥妙有所会心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云中¹天下脊(jǐ)²,尤见此山尊³
译文:高耸入云的山堪称是天下的屋脊,可见此山山势极高。
注释: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¹云中:指高耸入云的山。宋严参《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此谓高耸入云的山上有他的柴扉。亦可解释为云中郡。恒山属云中郡。²天下脊:地势高,像天下的脊梁。³尊:高。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八水皆南汇¹,群峰尽北蹲²
译文:有八条河流在山下向西南方汇合,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
注释:¹八水皆南汇:浑河上游的八条支流均在恒山一带向西南方向汇合。²群峰尽北蹲: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意谓恒山最高。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仙台¹临日²(jiǒng)³,风窟护云屯(tún)
译文:仙台近对着太阳与高远的太阳相映照,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
注释:¹仙台:北岳峰顶曰天峰岭,岭上修有北岳观,仙台即指此。²临日:近对着太阳。³迥:高远。⁴风窟: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中间空虚,风似虎啸,名风虎口。风窟即指此。⁵护云屯:谓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屯:聚。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剩有搜奇兴,空怜¹前路昏²
译文:我还有搜奇猎异的雅兴,只可惜天色已晚,眼前的道路已渐渐地昏暗下来。
注释:¹空怜:只可惜。²昏:昏暗,谓天色已晚,不能尽兴搜奇了。

  诗中描写了恒山于群山中独尊。首联写云中山势极高,颔联写河流在山下汇合然后向西南流去,颈联写仙台与太阳相映照,尾联写天色变暗,作者不能尽兴搜奇了。全诗从多个角度描绘恒山的高峻,口吻夸张豪迈,艺术感染力强烈。

  诗的开首两句,便用夸张豪迈的口吻写出了恒山众山独尊的地位。“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恒山所在的山西浑源县在古代属云中郡统辖,作者说云中恒山是天下的屋脊、脊梁,极言此山之高峻。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这是鸟瞰的图景。登临纵目,只见山山条条水脉尽皆汇向南方,被山势所拘,龙王也只得俯首称臣,顺山势而下。因为恒山突兀高耸,便显得群峰都好像向着北岳蹲下一样。这两句诗,与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这两句又可视作是仰观的景象。恒山顶上有会仙府、琴棋台等建筑,因为修筑在山巅,便有“临日”,迫近太阳的遥远之感。“风窟”在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空谷来风,窟中山风常似虎啸。彤云密布,云从风,在山谷间屯集,风涛、云海,正是名山特有的景观。面对这瑰丽的景色,诗人留恋不已,久久不欲离去,他还想看到更新奇的景致显现。“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便是这种心情的写照。诗人雅兴不减,还想进一步到云深不知处搜奇探胜,怎奈日暮途穷,不觉已是红轮西坠,天色暗淡,不辨东西了。诗人把这种游兴不减,余韵正浓的情绪放在天色已晚无法继续游览下去的时刻,更让人觉得惋惜,更让人感觉到北岳恒山那丰富无垠的内涵。纵然滞留更多的时日,也无法穷尽其中变化万端的风光。诗人用“空怜”二字,淡淡地带出未能尽兴游览恒山的遗憾。

  全诗从不同角度极力描绘恒山的高峻,或明说或暗含,无一不是一个“高”字,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更加增添对北岳恒山的神往。

参考资料:
1、 阳光、关永礼主编.中国山川名胜诗文鉴赏辞典: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801页
2、 荣斌 夏汉宁主编.中华名胜诗联集萃: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01月第1版:第29页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清 一作:情)
窗前谁种芭蕉(jiāo)树,阴满中庭¹。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²有馀(yú)³。(清 一作:情)
译文: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注释:¹中庭:庭院里。²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³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lín)(yín)¹。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译文: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注释:¹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参考资料:
1、 蒋哲伦 等 .李清照词鉴赏 .济南 :齐鲁书社 ,1986 :128-129 .

tiānchǒuér ·chuāngqiánshuízhòngjiāoshù

qīngzhào sòngdài 

chuāngqiánshuízhòngjiāoshù yīnmǎnzhōngtíng yīnmǎnzhōngtíng xīnxīn shūjuǎnyǒuqīng  (qīngzuò qíng )
shāngxīnzhěnshàngsāngēng diǎnlínyín diǎnlínyín chóusǔnběirén guànláitīng 
茶。
茶。
译文:茶叶,
香叶,嫩芽。
香叶,嫩芽。
译文:分为清香的叶和细嫩的芽。
慕诗客,爱僧家。
慕诗客,爱僧家。
译文:诗人喜欢茶的高雅,僧家看重茶的脱俗。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niǎn)(diāo)白玉¹,罗织红纱²
译文:烹茶时,用白玉雕成的茶碾和细密的红纱茶筛。
注释:¹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²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diào)¹煎黄蕊(ruǐ)色,碗转曲尘花²
译文:用铫煎出柔和美丽的黄色,再小心的将茶汤上面的饽沫撇去。
注释:¹铫:煎茶器具。²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译文:深夜泡上一杯茶,邀请明月来陪伴,早上泡上一杯茶可以独自看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译文:很久之前人们就在饮茶,茶不仅能让人们提神醒脑,消除疲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同时茶还能缓解酒醉,这真的算是佳品。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lìng ·chá

yuánzhěn tángdài 

chá 
xiāng nèn 
shī àisēngjiā 
niǎndiāobái luózhīhóngshā 
diàojiānhuángruǐ wǎnzhuǎnchénhuā 
hòuyāopéimíngyuè chénqiánduìzhāoxiá 
jìnjīnrénjuàn jiāngzhīzuìhòukānk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