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营貔虎天廐龙,技痒不奈刍粟丰。
闻道宝津尝护驾,前朝踊跃矜戏雄。
红绡低击柳枝碧,满满弯弓斫鬃射。
偶然穿叶未为奇,截下红绡方破的。
彩绳子长曳彩轻,闪烁眩转如奔星。
弦头辟雳起马脚,回看一箭落欃枪。
乌纱帽稳春衫薄,交鞯焕烂青丝络。
千步场深隔九关,毕景驰驱有馀乐。
李侯应奉随春官,日晏归穿卫士班。
平生抵死怜神骏,绝艺那能不细看。
不学阎公伏池侧,仓皇丹粉供宣索。
他年乘兴试追寻,妙处只须凭子墨。
十六蹄翻意态真,罄控应节顾眄视。
当时骑士尽应尔,尚想元丰兵制新。
慨今多事困供亿,养兵殆且殚民力。
未闻士歌马腾槽,安得从容观戏剧。
禁营貔虎天廐龙,技痒不奈刍粟丰。
闻道宝津尝护驾,前朝踊跃矜戏雄。
红绡低击柳枝碧,满满弯弓斫鬃射。
偶然穿叶未为奇,截下红绡方破的。
彩绳子长曳彩轻,闪烁眩转如奔星。
弦头辟雳起马脚,回看一箭落欃枪。
乌纱帽稳春衫薄,交鞯焕烂青丝络。
千步场深隔九关,毕景驰驱有馀乐。
李侯应奉随春官,日晏归穿卫士班。
平生抵死怜神骏,绝艺那能不细看。
不学阎公伏池侧,仓皇丹粉供宣索。
他年乘兴试追寻,妙处只须凭子墨。
十六蹄翻意态真,罄控应节顾眄视。
当时骑士尽应尔,尚想元丰兵制新。
慨今多事困供亿,养兵殆且殚民力。
未闻士歌马腾槽,安得从容观戏剧。
章良能

章良能

章良能,字达之,南宋处州丽水(今属浙江)人,迁居湖州(治今浙江湖州),字达之。淳熙进士,除著作佐郎。开禧二年(1206),任宗正少卿,以为人欠庄重免职。不久起用,累官兵部、礼部、吏部侍郎,曾预修国史、实录、玉牒。嘉定元年(1208),任御史中丞,建议加紧治理两淮、荆襄,当地长官未满任不得迁转,并弹劾朝廷大臣有败行劣迹者。后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著有《嘉林集》,今不传。 ▶ 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¹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²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qī)³枕钗(chāi)横鬓(bìn)乱。
译文: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没有汗。宫殿里清风徐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开,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
注释:¹冰肌:肌肤洁白如冰雪,《庄子·逍遥游》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²水殿:建在摩诃池上的宫殿。³欹:斜靠。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¹。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²淡,玉绳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译文: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出无声的庭院,随时可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注释:¹河汉:银河。²金波:指月光。³玉绳:星名,位于北斗星附近。⁴流年:流逝之岁月;年华。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此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忘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诃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忘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dòngxiān ·bīng

shì sòngdài 

suìshí jiànméizhōulǎo xìngzhū wàngmíng niánjiǔshísuì yánchángsuíshīshǔzhǔmèngchǎnggōngzhōng  shǔzhǔhuāruǐrénliángchíshàng zuò zhūnéngzhī jīnshínián zhūjiǔ rénzhīzhě dànshǒuliǎng xiáxúnwèi  dòngxiān lìng nǎiwèizhīyún 

bīng qīngliánghán shuǐdiàn殿fēngláiànxiāngmǎn xiùliánkāi diǎnmíngyuèkuīrén rénwèiqǐn zhěnchāihéngbìnluàn 
láixiéshǒu tíngshēng shíjiànshūxīnghàn shìwèn sāngēng jīndàn shéngzhuǎn dànzhǐ西fēngshílái yòudàoliúniánànzhōngtōuhuàn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画桡(ráo)¹两两枕汀(tīng)沙,隔岸烟芜(wú)²一望赊(shē)³
译文:成双成对的精美画船静静地停泊在滩头沙边,远望对岸寒林衰草迷濛渺远。
注释:¹画桡:饰绘华美的船。桡,原谓桨,此指代船。²烟芜:笼罩着烟气的野草。³赊:语助词。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翡翠¹闲居眠藕叶,鹭(lù)(sī)别业²在芦花。
译文:翠鸟在碧绿荷叶上悠然酣睡,白鹭在芦花丛中悠闲栖息。
注释:¹翡翠:指翠鸟,羽毛青翠的水鸟。²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pèi)¹翩翩露酒家。
译文:溪边,淡淡的云层笼罩着渔家小屋迷茫一片,翩翩酒旗展露于荒村酒店。
注释:¹野旆:指荒村的酒旗。旆,旗。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可惜一绷(bēng)¹真水墨²,无人写得寄京华。
译文:只可惜这美如一幅绣成的水墨画卷的水村风光,没有人画出寄往京华的官场大院。
注释:¹绷:绣绷。此代指绣成的绣品。²水墨:水墨画。

  此诗以隐逸的田园生活入题,以“闲望”的姿态、心境,描绘“水村”的秀美景色。但题旨不在表现闲适情致。尾联二句,表现了诗人厌恶繁华尘俗、仕途名利的高洁情操,含而不露,韵味醇厚。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景和近景明暗配搭和谐,颇有朦胧感,也能紧扣题意,破题功夫相当老到。其实这一联写的还是孟浩然“移舟泊烟渚”那种意境,只是添上“画”,使色彩浓丽得多。

  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这一联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淡质朴中含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更重要的是,诗人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的心情。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近,但王维用的是反衬,俞紫芝用的是正衬,自然是俞不及王。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水村山郭叶旗风”的意境。

  尾联是隐居的诗人,劝诫那些可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

shuǐcūnxiánwàng--zhī

huàráoliǎngliǎngzhěntīngshāànyānwàngshē

fěicuìxiánmiánǒubiézàihuā

yúndàndànpèipiānpiānjiǔjiā

běngzhēnshuǐrénxiějīnghuá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小桃灼(zhuó)¹柳鬖(sān)²,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xūn)(hān)³
译文:桃花盛开,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雨过天晴,春风温暖烟霭淡淡,让人陶醉。
注释:¹灼灼:形容花朵颜色鲜明亮丽。²鬖鬖:植物枝叶下垂貌。³醺酣:形容天气温暖困人。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山泼黛(dài)¹,水挼(ruó)²,翠相搀(chān)。歌楼酒旆(pèi)³,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译文:山峦黛绿,水波湛蓝,绿水与青山相互映衬着。歌楼酒旗飘动,招人前去。姑且把青衫典当了换酒吧。
注释:¹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²挼蓝: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³酒旆:酒旆即是酒旗。⁴故故:常常;屡屡。

  词的开头一句就把最足以作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开,柳条垂拂这两种典型景物描写出来。第二句“春色满江南”,用个“满”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写其他景物了,其实这是承上启下,着意于过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关联着的,美景还要有良辰衬托。如果碰到风雨如晦的天气,即使是盛开的桃花,扶疏的柳条,看起来也会令人黯然魂销。所以接下去转向对天气的描写:“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这里边包括四种意思:宿雨初晴,惠风和畅,烟霭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可以游目骋怀,饱览自然风光。

  下片前三句“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连贯而下,以浓重的色彩,绘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泼”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纤巧者所能办。

  色彩浓丽的山和水,正承上阕“雨晴风暖烟淡”句而来,只有新雨之后,和风之中,天宇澄澈,万木争荣,才能为山水增辉。“泼黛”、“挼蓝”二句不仅画出了山色、水色,也反映了万物春天里的勃勃生机。写到这里为止,已经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明丽的江南春景画面。“良辰美景”都有了,但似乎还缺少点什么,抬头望处,看到了“歌楼酒旆”。楼外的酒旗迎风飘动,足以惹人神飞。“故故招人”,生动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理状态。“故故”这里是故意、特意之义,酒旗当然谈不上故意招人,只是因为词人想喝酒,才产生这种感觉。这一句是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酒兴发作了,而阮囊已空,回去吧,却又败兴,所以只好“权典青衫”。这一句是化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二首之二)诗意,集中体现了词人的性格、情趣。

  黄庭坚这首小令,短短的四十四个字,江南春景层层叙写,逐步展现。桃柳、天气、山水、“歌楼酒旆”到结语,层层勾勒,上下呼应,脉理分明,语言沉着有力,意境风神曳,情景兼备,堪称佳作。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 上 》 :2013,上海辞书出版社:548页

zhōngqíng··xiǎotáozhuózhuóliǔsānsān--huángtíngjiān

xiǎotáozhuózhuóliǔsānsānchūnmǎnjiāngnánqíngfēngnuǎnyāndàntiānzhèngxūnhān

shāndàishuǐruáláncuìxiāngchānlóujiǔpèizhāorénquándiǎnqīngshān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
夏日出东北,陵(líng)天经¹中街²
译文: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中午时太阳正当头顶,火辣辣的。
注释:¹陵天经:一作“经天陵”。陵天:升上天空。²中街:古人指日行的轨道。此指太阳当顶直射。
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朱光¹彻厚地²,郁(yù)³何由开
译文:太阳晒透厚厚的土地,酷热难熬,能有什么法子释放这难忍的闷热?
注释:¹朱光:日光。²彻厚地:晒透大地。³郁蒸:闷热。⁴开:散释。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上苍¹久无雷,无乃号令乖²
译文:上天久不打雷降雨,莫不是号令反常了?
注释:¹上苍:苍天。²乖:违背,反常。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雨降不濡(rú)¹物,良田起黄埃。
译文:即使降雨也无法滋润万物,因为田地都已经干得尘土飞扬了。
注释:¹濡:湿润。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译文:飞鸟、池鱼皆因干旱和酷热而死了。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万人¹尚流冗²,举目唯蒿(hāo)³
译文:万民仍然流离失所,举目望去,田园一片荒芜。
注释:¹万人:百姓。²流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³唯蒿莱:田园荒芜景象。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
至今大河¹北,化²作虎与豺³
译文:开河以北大片地区都变成叛军的巢穴。
注释:¹大河:黄河。²化:一作“尽”。³虎与豺:喻安史叛军。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浩荡想幽蓟(jì)¹,王师安在哉。
译文:动乱使人想起幽蓟二郡,唐王朝的军队如今在哪里呢?
注释:¹幽蓟:幽州(范阳郡)和蓟州(渔阳郡),安史叛军老巢。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¹
译文:我忧心如焚,吃不下,睡不安,心情很不舒畅。
注释:¹未谐:指心情不愉快,不安稳。
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眇)¹贞观²初,难与数子³
译文:抚今思昔,叹当朝没有贤臣良相。
注释:¹眇然:遥想。²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年),贞观之治为唐初盛世。³数子:指贞观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⁴偕:同。

  《夏日叹》的前半部分主要写这次旱灾,后半部分写战乱,并对天灾人祸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极言民生疾苦。

  诗中说,久旱无雨,田地里干旱得尘土飞扬,湖泊池塘都干涸了,飞鸟缺水而死,鱼儿干涸而死,成千上万的灾民逃荒流散,一片荒凉景象。这个时候,河北一带仍然被安史叛军占据,叛军就像豺狼虎豹,凶暴横行,残害人民,而朝廷军队连影子都看不见。杜甫认为天灾人祸都与朝廷的政策失当和腐败无能有关。他说:“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拿贞观之治与现实作比较,显然唐肃宗不可能像唐太宗那样平定和大治天下,唐肃宗身边的那些大臣,也无法与贞观年间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名臣相比,如今的朝廷是令人失望的。

  旱灾接着饥荒,在华州的生活十分艰难,现实政治又是如此让人失望,司功参军的职务也不能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更谈不上施展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了。于是,在立秋后不久,杜甫毅然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开始了他常年漂泊不定的生活。诗的未尾对贞观之治的追忆和贞观君臣的赞扬很明显是在表示对现实堤的不满。

  先写太阳照耀郁蒸难开,在请问苍天无雷时似乎也在暗示朝政失度;次写旱灾严重程度和百姓流亡生活,兼及安史之乱仍未并息的时局现状。在这种天灾人祸的现实中,诗人对案不能食之余想到的是今昔的对比,诗的末尾对贞观之治的追忆和贞观君臣的赞扬很明显是在表示对现实朝政的不满。

参考资料:
1、 海兵编著,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129页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yān)¹地寒,花朝(zhāo)²后,余寒犹³厉。冻风时作(zuò),作则飞沙走砾(lì)。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
译文:燕地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余寒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就沙砾飞扬。只能拘束在风内,想出去都不可能。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注释:¹燕:指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北京一带。这一地区原为周代诸侯国燕国故地。²花朝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据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³犹:仍然。⁴冻风时作:冷风时常刮起来。作,起。⁵砾:小石块。⁶局促:拘束。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廿二日天稍和¹,偕(xié)²数友出东直³,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lín)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¹⁰而冷光¹¹之乍出于匣(xiá)¹²。山峦为晴雪所洗¹³,娟然¹⁴如拭(shì)¹⁵,鲜妍(yán)明媚,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huán)之始掠也¹⁶。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¹⁷,亦时时有。风力虽¹⁸尚劲¹⁹,然徒步则汗出浃(jiā)²⁰背。凡曝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²¹,悠然自得²²,毛羽鳞鬣(liè)²³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²⁴,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跟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自己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新打开的明镜,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然而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注释:¹和:暖和。²偕:一同。³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⁴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⁵脱笼之鹄: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⁶冰皮:冰层,指水面凝结的冰层犹如皮肤。⁷乍:刚刚,开始。⁸鳞浪:像鱼鳞似的细浪纹。⁹晶晶然:光亮的样子。¹⁰新开:新打开。¹¹冷光:清冷的光。¹²乍出于匣也:乍,突然。匣,指镜匣。¹³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为,被。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¹⁴娟然:美好的样子。¹⁵拭:擦拭。¹⁶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倩,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舒:舒展。梢: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麦田浅鬣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¹⁷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 驴。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¹⁸虽:注意,这里的虽指虽然,而不是即使。¹⁹劲:猛、强有力。²⁰浃:湿透。²¹曝沙之鸟:呷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鱼。²²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²³毛羽鳞鬣: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²⁴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fu)¹不能以游堕(huī)²而潇然³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文: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有我这个身居闲职的人了吧。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的郊游打算从这里开始,怎能没有记述?这是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
注释:¹夫:用于句子开头,可翻译为大概。²堕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³潇然:悠闲自在的样子。⁴惟:只。⁵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⁶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⁷恶能:怎能。恶,怎么。⁸纪:记录。⁹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寓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文章的开头就不俗,充分反映了作者“不拘格套”和“发人所不能发”的文学主张。

  作者在文中是写春游,但一开头却写不能游;作者在文中要表现的是早春时节那将舒未舒的柳条和如浅鬣寸许的麦苗,但开头却大写气候恶劣,“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在这种气候下,即使有心去郊游也无法成行:“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作者用恶劣气候和不能出游作一篇游记的开头,在立意和结构上起了这样两个作用:其一,是用城内的枯燥局促与后面将要描述的城外春色春意形成对比,从而得出作者要得出的结论:“始知田郊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当然,结论之外又有深意,它实际上是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如没有第一段的飞砂走砾、枯坐一风,这个创作意图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其二,在结构上更能体现出作者“不拘格套”“发人所不能发”的创作主张。这段文字作为游记开头却大写其不能游,这种出人意料的新奇笔法当然不同于常格,既反映出作者随笔写来、兴之所至的性灵和意趣,也在新奇之中看出作者不同于常规的文学追求。

  从第二段开始,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去写春游,这中间没有过渡性的语句,显得很突兀,反映了作者思绪的跳跃。“二十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短短一句之中,交待了出游日期、春游地点及行走路线,显得干净利落。下面即进入对满井春色的正面描绘。作者描绘的步骤是按游人的观赏习惯由远及近、由面及点。作者先写远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如脱笼之鹄”。这是对郊外早春的总体印象,也是对满井一带的泛写和纵览。作者虽未提早春,但早春景色自现。正因为春天到了,冰雪消融,春雨蒙蒙,大地才会变得滋润,但春天毕竟才刚刚开始,所以又是“微润”。同样地,正因为是早春,草木尚未繁茂,人的视线无遮无拦,才会“一望空阔”。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于此可见一斑。另外,作者又用“脱笼之鹄”来形容他乍见郊外早春景色的感奋和摆脱了城中局促的欢欣,也显得生动传神,使景和情很好地交融为一体。下面,转入近景的描绘,作者选择三组优美的镜头来表现早春二月满井一带的旖旎风光。首先写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始解”与“乍明”,说明春天已到,但又是刚到;“鳞浪层层”,既明写春风,又暗示河冰已经消融;“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是形容春天到来时河水之清澈,而“冷光之乍出于匣”,则又清澈之中加上寒意,更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二月春水的典型特征。作者正是通过这形象的比喻和特别准确的副词来描写二月春水的形态、颜色、温度的。写山时,作者则又变换手法,用拟人的方法来表现。春天来了,山上的积雪消融了,但作者不说积雪消融,而说“山峦为晴雪所洗”。积雪由被动地消融变为主动地为山川梳妆打扮,山峰也由一个沉寂的静物变成一个梳洗打扮、髻鬟始掠的美女。这种拟人手法不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临大地、山峰转翠这个变化过程,而且也使积雪和山峰在拟人的手法中显得更加娇艳动人,充满春的气息。写田野,则抓住柳条和麦苗,柳条是将舒未舒,麦苗像野兽身上浅浅的鬣毛。我们读后不能不叹服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比喻的生动准确。“将舒未舒”和“浅鬣寸许”,不但准确地写出了柳条和麦苗在早春二月时的形状,而且也把它们时时变化着的动态表现了出来。时时在吐芽,这才会将舒未舒;时时在拔节,这才会像兽身上不时生长着的鬣毛。这样的比喻更能体现出春天是个生长的季节、向上的季节这个典型的季节特征。

  唐代画家张彦远在谈山水画技法时说:“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俱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论画体》)也就是说画山水时要“以少总多”,以点带面,切忌全面而细密。看来,袁宏道是深谙此道的。他写满井之春,并没有全面地去细描密绘,而是抓住水、山、田野这三组镜头,通过冰皮、水波、山峦、晴雪、柳条、麦苗这几个典型事物来以点带面,从内在气质上把满井初春的气息写活了。

  如果只一味地描景,即使把景物写得再逼真,也算不上山水小品的上乘。更为重要的还要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正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必须把“人的心灵的定性纳入大自然物理”(《美学》),让山水景物都带上作者的主观感情,成为王国维所称赞的“有我之境”。袁宏道在这篇游记中就是这样做的。在作者的笔下,不但那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的游人都是兴之所至、自得其乐,而且曝沙之鸟,呷浪之鱼,也悠然自得,都有一种摆脱拘牵,放情于春光中的喜气。这种情志,实际上是作者厌弃官场,欣慕大自然的主观感觉的折射,而这种主观感觉又随着草木向荣,禽鸟的欢叫,春风的鼓荡变得更浓更深。情与景、主观与客观便浑融到一起分不清孰宾孰主了。

  本文作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满井是北京安定门东三里外的一口古井,井中飞泉喷礴,冬夏不竭。井旁苍藤丰草,掩映着清清的渠水,错落的亭台,景色优美,是当时京郊探胜的好地方。

  开首点出时地节令。燕地,指现在的北京和河北省北部,古代属燕国。旧俗以阴历二月十五(一说为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节。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去玩赏春光。可是,这一年过了花朝节,百花还没有消息,余寒仍然很厉害,可见北方天气寒冷,春天来迟了。

  下接几句承上文“馀寒犹厉”,着重写风沙的厉害。风是“冻风”,有起冻结冰之感;而且时常刮,一刮风,就沙砾飞扬,简直没法出门。一出门,冒风快走,不到百来步就挡不住要回头。这是写渴望出游与不能出游的矛盾。作者是一位喜游爱动的人,如今花朝节已经过了,也不知花事如何,因而探春出游之意早已按捺不住,但却被寒风沙砾所阻,不得不“局促一风之内”,其懊丧和郁闷可想而知。

  以下,作者记叙了廿二日偕友游满井时所见的融融春光。“廿二日天稍和”几句,状写天气和心情。一个“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于是立即同几位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去。“高柳夹堤,土膏微润”,是出郊所见;一个“局促风内,欲出不得”的人,忽然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芳香,心头不禁漾出一股春天的喜悦。他四望郊原,一片空阔,快活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之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若脱笼之鹄”,鹄就是天鹅,这是着力描写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

  “冰皮始解”几句写春水之美。“冰皮解,波色乍明”,用对偶的句式,点出余寒已退,薄冰初消,春水开始呈现出澄明的色泽。“始”、“乍”二字扣紧早春景象,十分贴切。“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是写微风吹过水面,漾起鱼鳞般的波纹,清澈的流水闪闪发光,好像清晨刚打开镜匣,反射出镜子的清光一样。“镜之新开”、“冷光乍出”的“新开”、“乍出”,与“冰以始解,波色乍明”的“始解”、“乍明”,一是形容一天的起点,一是形容一年的起点,相互呼应,同一机杼,很有节候感,足见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刻画的工巧。另外,用新开匣的明镜来比喻明亮的春水,也显得优美熨贴;同时还可以使人联想到晨妆对镜的美人,从而具有表里相关的两层意蕴。

  “山峦为晴雪所洗”几句,是写春山之美。山峦的积雪被晴日所融化,青葱的山色如同经过洗试一般,显得格外鲜妍明媚,好像刚洗过脸的美人正在梳掠她的发髻。“始掠”的“始”字,表明美人晨妆刚罢。这个比喻,与上面开匣明镜的春水的比喻,虽然分别指山和水,却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这就把春山春水融成一体,给人以相互生发的和谐美感。

  写水写山之后,转笔写植物。杨柳是敏感的春天使者,也是春色的象征。“柳条将舒未舒”,写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宛如朵朵蓓蕾,欲开还闭,别有一种风韵。“柔梢披风”,则写出杨柳的动态美。轻柔的柳梢,虽然还没有垂下万缕金丝,却已经迎着和暖的春风低昂而舞了。用一“柔”字、“披”字,写早春杨柳的风姿,很传神。这几句写杨柳,回应前面“高柳夹堤”一句,而作进一步的领略观赏。“麦田浅鬣寸许”,则回应前面“土膏微润”一句,视线由高而低:那一望无际的平畴上,浅绿的麦苗已经从芳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刚刚只有寸把长呢,整齐得像短短的马鬃一样。作者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把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审美感受鲜明地表现出来,每一句都渗透着明朗而喜悦的感情色彩。

  以上几小段,从初到野外的第一印象写起,进而逐层展示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杨柳之美,麦苗之美,构成了一幅北国郊原的早春风光图,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这是描写早春风光的第一大层次。

  接着写早春的游人。余寒刚过,盛春未到,游人也还不多。但是春天毕竟来了,第一批郊游者也跟着来了。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泉而茗者”,是饮泉水煮茶的,显得清雅而悠闲;“罍而歌者”,是边喝酒边唱歌的,显得豪爽而痛快;“红装而蹇者”,写穿着艳丽服装的女子,骑着毛驴缓缓而得,显得从容而舒适。“亦时时有”,是说经常可以看到。这一句反接“游人虽未盛”一句,说明游春者已颇有人在。作者对这些最早到郊外来寻春的游人,显然是欣赏而怀有好感的。“风力虽未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这两句是抒写自己的感受,尽管郊原的风还很有点劲道,但徒步而游,从背上沁出的汗水中,却分明可以感到暖融融的春意了。这一节从游人着笔,写出各得其乐的种种情态,无异是一幅郊原春游图。他们既领略着最早的春光,又给余寒初退、大地回春的景色增添了不少的生气和暖意。这一倒叙之笔,成为描写早春风光的第二大层次。

  “凡曝沙之鸟”几句,写大自然中的生物。“曝沙之鸟”,指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呷浪之鳞”,指在水波中呼吸的鱼儿。曝沙,描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刻画鱼的自由天真。作者通过鱼鸟一动一静的情态,概括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春光中的悠然自得之感。他甚至发现和感受到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这真是体察入微,化身为鱼鸟的代言人了。所谓“替山川写照,为鱼鸟传神”,作者以画工的手段、诗人的敏感,把早春景色写活了。这一节着眼于大自然的生物,构成了春光描写的第三大层次。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描写,得出一个审美结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春在郊田之外,而居住在城里的人还不知道。辜负春光,岂不可惜!这几句与开头“局促一风之内,欲出不得”对照,可以感到作者由衷的欣慰之情。他在郊田之外,呼吸领略到初春的气息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心头的郁闷荒寒到这时便为之一扫。另外这与前面的“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的景象,也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这是作者郊游满井的结论。“始知”二字,得之于目接神遇的深切感受,也就是说,当他站立在郊田之外,沐浴着大好春光的时候,对于那些长期蛰居城内,感受不到早春气息的人,很有几分感慨。辛弃疾《鹧鸪天》词中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袁中郎的感慨在这一点上颇有共同之处,因而其寓意似乎也不局限在感知春色上,而含有引发人们摆脱尘俗,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以上写景,写人,旁及鱼鸟,然后拍入到人自身。“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这几句是说:能够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山石草木之间,而不至于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只有我这个官员啊。当时他正在作顺天府学教官,是个闲职,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不怕耽误公事。“惟此官也”的“惟”字,颇有自傲和自慰之感,他不因官小职闲而懊恼,反而为此深自庆幸没有那种庸俗的封建官场习气,流露出袁中郎独特的性情与个性。

  结尾“此地适与余近”,从字面上是说此地刚好与我的住处接近,但这个“近”字,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山水也有性情,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这里就体现了物我交融、如逢知己之感。“余之游将自此始”,表示这一次满井之游,将成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开端,怎么能不记下这美好的第一印象呢?把感受化为文字,是为了巩固记忆,时时回顾,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眷眷珍惜之情。事实上,作者在写这篇游记的前一年(万历二十六年),已经游过满井,而且写了一首诗;但他在这里却说“余之游将自此始”。这大概是因为这一次的感受特别深刻,所以把它作为一个美好的开端吧。最后点明写这篇游记的时间是“己亥二月”,也就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篇末记时,是古代游记的一种常见格式。

  这篇游记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达出山川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作者从城居不见春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并逐层写出郊原早春景色的诱人,而最后归结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回应开头困居局促之状,迥然有苦乐之异和天渊之别,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通篇写景都渗透着这种洒脱而悠然的感情,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节奏。而简练的白描和贴切的比喻,更为行文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参考资料:
1、 于非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723 .
2、 钟树芳 .明清散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 :502-504 .
3、 唐孝麟 .中国古代散文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779-782 .
4、 袁行霈 .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8年 .
5、 何松·谈《满井游记》·山西大学·2012年

mǎnjǐngyóu

yuánhóngdào míngdài 

    yānhán huāzhāojiéhòu hányóu dòngfēngshízuò zuòfēishāzǒu shìzhīnèi chū mēimàofēngchíxíng wèibǎizhéfǎn 

    niàn廿èrtiānshāo xiéshùyǒuchūdōngzhí zhìmǎnjǐng gāoliǔjiā gāowēirùn wàngkōngkuò ruòtuōlóngzhī shíbīngshǐjiě zhàmíng línlàngcéngcéng qīngchèjiàn jīngjīngránjìngzhīxīnkāiérlěngguāngzhīzhàchūxiá shānluánwéiqíngxuěsuǒ juānránshì xiānyánmíngmèi qiànzhīhuìmiànérhuánzhīshǐlüè liǔtiáojiāngshūwèishū róushāofēng màitiánqiǎnliècùn yóurénsuīwèishèng quánérmíngzhě léiérzhě hóngzhuāngérjiǎnzhě shíshíyǒu fēngsuīshàngjìn ránhànchūjiābèi fánshāzhīniǎo xiālàngzhīlín yōurán máolínlièzhījiānjiēyǒu shǐzhījiāotiánzhīwàiwèishǐchūn érchéngzhěwèizhīzhī 

    néngyóuhuīshìérxiāoránshānshícǎozhījiānzhě wéiguān érshìjìn zhīyóujiāngshǐ néng hàizhīèryu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