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乃动物,万事皆动端。
阴阳造化汝,赋汝以五官。
五官各治职,愈治当愈残。
非苦动所扰,乌知静为安。
非恶动所戕,未贵静为完。
百年夜分半,梦想仍妄瞒。
动多静常少,竟为动所干。
回光一自照,万事无悲欢。
居士何早达,动境能反观。
宁为玉在璞,不为珠在盘。
虚室生朝白,青璅凝暮寒。
聊持动时想,摄入静中看。
人生乃动物,万事皆动端。
阴阳造化汝,赋汝以五官。
五官各治职,愈治当愈残。
非苦动所扰,乌知静为安。
非恶动所戕,未贵静为完。
百年夜分半,梦想仍妄瞒。
动多静常少,竟为动所干。
回光一自照,万事无悲欢。
居士何早达,动境能反观。
宁为玉在璞,不为珠在盘。
虚室生朝白,青璅凝暮寒。
聊持动时想,摄入静中看。
李廌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3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街鼓动,禁城¹开,天上探人回²。凤衔³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译文:街头鼓声雷动,皇城缓缓而开,赴朝庭应试科举的士子回来了。凤鸟衔着金榜从云彩中出来,顿时金鼓之声大作,让人间平地响起了雷声。
注释:¹禁城:宫城。²人回:指应考举人看榜归来。³凤衔:即凤凰衔书,谓传达皇帝诏令,公布本科新登进士名册。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yīng)已迁¹,龙已化²,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cù)神仙³,争看鹤冲天
译文:莺已飞迁,龙已化成,一夜之间满城车响马喧。家家户户神仙般的美人、小姐都聚在楼阁上,争着那登科中榜、一飞冲天的状元郎。
注释:¹莺迁:古代常以嘤鸣出谷之鸟为黄莺,指登第,或为升擢、迁居的颂词。²龙化:如龙兴起,发迹飞腾。³神仙:这里指美女。唐代进士科放榜时,富贵人家即忙于从中择婿。⁴鹤冲天:喻进士及第者从此一步登天。

  这首词写应试科举放榜时的热闹场面和词人进士及第后的兴奋与得意之情,一派升平气象。

  上片以浓墨重彩着力表现科举之日举子等待放榜的热闹场景,“天上探人回”写从朝廷应试而归。“凤衔金榜出云来”比喻天子授金榜,“平地一声雷”较为形象地刻画出男子得知放榜时自己已经金榜题名时内心极度的狂喜之情,突如其来的喜讯,让他多年的艰辛有所收获,恍惚之间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

  下片描摹新科进士簪花游街拜府之时被众人争睹的场景,“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三句极写中举之人的欢快情景。“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这里写家家户户的小姐们争着看中举的士子们,心怀爱慕之情。从而衬托了中举士子年轻才俊的得意之情。“鹤冲天”这里比喻登科中举的人。晋陶潜所著《搜神后记》卷一有云:“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结末两句极尽张扬之势,主人公名成之后,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而后来,《喜迁莺》这一词牌又称《鹤冲天》。

  作品画面频转,热闹非凡,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一个神气十足、洋洋自得、踌躇满志的新科进士形象,以及纷繁喧嚣的现世风情。

参考资料:
1、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2170
2、 夏华.《花间集》.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9

qiānyīng··jiēdòng--wéizhuāng

jiēdòngjìnchéngkāitiānshàngtànrénhuífèngxiánjīnbǎngchūyúnláipíngshēngléi

yīngqiānlónghuàmǎnchéngchējiājiālóushàngshénxiānzhēngkànchōngtiān

一饷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一饷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一饷疑情无语”,显然不是终日无语、整日销凝而是忽然间因触景生情而产生的惆怅。从次句看,很可能是因攀折梅花所致。这情形有类于《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从忆梅到折梅,引起对远人的怀思有一个从无意到有意的过程。折梅与怀人有关,所来自远,南朝刘宋时陆凯赠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故次句言“手捻梅花何处”,其意仍在怀思远人。“何处”二字则有欲寄无由的苦恼,故“手捻”梅枝,彷徨徘徊。

  女子所怀何人,下句更有暗示。“倚竹不胜愁”,系用杜诗《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句意,杜诗写了一位为丈夫所遗弃的妇人自保贞洁的德操品行。这里用以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离居的忧伤,和对远人一往情深的盼望。同时又沿用杜诗,以翠竹之高节拟人“暗想江归路”,则进一步点出其人远人的踪迹,想当初,他从“江头”扬帆远去的,而此时也该从去路归来了吧!这句“暗想”联上“凝情无语”云云,又进一步通过状态表情,表现女子那深沉的思念,难以用言语表达。而“江头归路”联上“何处”云云,又使人联想到唐诗“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张潮)的意境,使人体会到她的内心之痴迷。

  从“暗想江头归路”到末二句“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在意象上有一个跳跃。两字“去”字,可推知不是丈夫归来,倒是出外时的情景。那时,他就乘着一叶行舟在烟雨迷蒙的江头离她东去,那景象是如此凄迷,记忆又是如此犹新,令人难以忘怀。这种倒叙不仅使读者领略到更多忧伤,丰富了词人的内蕴;而且造成一种类乎汉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的意境,既显示出女主人公企盼的失望,又增加了其性格的温润。

  “词人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张炎《词源》卷下)这首词的作者,注意措语用意的深婉,做到了句无闲字而有余意;结尾处所造想象中境界,亦饶悠悠不尽之韵味,故称合作。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88-1289页

mènglìng··xiǎngníngqíng--wángzhīdào

xiǎngníngqíngshǒuniǎnméihuāchùzhúshèngchóuànxiǎngjiāngtóuguīdōngdōngduǎntǐngdànyānshū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瘦竹¹藤斜挂,丛²花草乱生。
译文:瘦长的竹节上挂满了藤蔓,花草密集地生长在一起。
注释:¹瘦竹:形容竹节瘦长坚硬的样子。²丛:花草密集的样子。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林高风有态¹,苔滑水无声。
译文:由于树高,山风吹来,摇曳多姿,溪水从长满青苔的涧底流过,悄然无声。
注释:¹态:形状。这里指风吹林动的样子。

  这是写景之诗,而诗人很能捕住一系列富於特色的自然景物,把明丽而具动感的自然图景呈示读者眼前。

  首句写竹与藤,以“斜挂”两字把二者连在一起,竹为藤所绕,藤依竹而生,相依为命。次句写花草,一丛丛野花在幽僻的地方静静地开着,杂草亦随处乱生,花装点草,草映衬花。这二句,一个“瘦”字一个“幽”字,点出所在地的荒僻与恬静。一个“斜”字一个“乱”字则突显了山野植物自由自在的生长姿态。

  首二句是近景,三四句是远景。第三句写林与风,由於树高,山风吹来,摇曳多姿。末句写苔与水,由於青苔很滑,水从上面流过,了无声响,份外清幽。要是细察一下,这末二句写的景象都是以因果关系呈现的,而全诗四句是两两相对仗,十分工整!再说,诗人把八种自然景象通过有机的连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生动地写出山居的清幽环境,真是妙手。所以,不选金代绝句则已,若选,则此诗总会获选。

shānshī ·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shòuzhúténgxiéguà cónghuācǎoluànshēng 
língāofēngyǒutài táihuáshuǐshēng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此为咏物词。词中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拓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借助形象上的比拟与联想,将物与人的命运浑然一体地交织一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借柳喻人,以风流蕴藉、温馨旖旎的春风杨柳象征歌妓舞女年轻时的生活和形象。起首一句点明时令。“碧城”是丛丛柳树的形象化比喻。此句从容自而又明快轻灵,给人以和煦的春风飘然而至的感觉,而“碧城”的字面又造成重翠叠碧的视觉印象,故虽平直叙起,却有鲜明的形象感。次句“绿相迎”应上“到碧城”,不仅画出了柳枝迎风飘拂、如有情相迎的动人意态,突出了和风的化煦作用,也传出词人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景象时欣喜的心情。第三句“舞烟眠雨过清明”以概括之笔收结上片。柳枝暮春的晴烟轻霭中飘舞,暮春的霏霏丝雨中安眠,梦一般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了清明三月天。过片巧妙地以眉和柳叶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美人对镜梳妆,爱把双眉画成柳叶的形状,歌楼宴席上演唱的清歌也用柳枝作为曲名。词人巧妙地借柳叶眉、《柳枝》曲的流行来渲染柳枝的声名。结句点明主题,情深意切,希望霜霰莫打杨柳,实际上是说歌妓舞女到人老珠黄时备受摧残,寄托了词人对她们的同情。总之,此词借柳喻人,寄托了作者对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

huànshā ·èryuèfēngdàochéng

yàndào sòngdài 

èryuèfēngdàochéng wàntiáoqiān绿xiāngyíng yānmiánguòqīngmíng 
zhuāngjìngqiǎoméitōuyàng lóuyánjièzhīmíng wǎnqiūshuāngxiànqíng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不堪¹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译文: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晚间落雨的天气。
注释:¹不堪:承受不了。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莫怪¹²吟秋思³苦,比君二毛年。
译文:独自因秋悲叹你莫见怪,和你比起来我更靠近白发将生的年岁。
注释:¹莫怪:莫要见怪。²独:独自。³秋思:秋日寂寞凄凉的思绪。⁴比君:跟你相比。⁵校:即“较”,比较。⁶近:靠近。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这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晚间落雨的天候。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可见因秋而思友,因秋而悲叹年华易逝,白发(二毛)将生,不觉距老年临近了(白居易长元稹七岁)。以景寓情,委婉含蓄,虽语调沉郁,却韵味有致。--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qiūzhōngzèngyuánjiǔ--bái

kānhóngqīngtáiyòushìliángfēngtiān

guàiyínqiūjūnxiàojìnèrmáo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