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境惟期得醉歌,何能浩荡涉风波。
关山月白闻归雁,风雨秋深想钓蓑。
老境惟期得醉歌,何能浩荡涉风波。
关山月白闻归雁,风雨秋深想钓蓑。
曹勋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14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始出西南楼,纤纤¹如玉钩。
译文:初生的月芽儿,照见西南楼,娇小纤细,宛如盔钩,夜阑月西沉,余光辉映着。
注释:廨(xiè):官署。¹纤纤:细小的样子。
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
末映东北墀(chí)¹,娟娟²似蛾眉³
译文:东北面的台阶,残月也妩媚,恰似少女的蛾眉。
注释:¹墀:指台阶。²娟娟:美好的样子。³蛾眉:古时称美女弯曲的眉毛。
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
蛾眉映珠栊(lóng)¹,玉钩隔琐窗²
译文:蛾眉一样的月儿,被珠帘挡在窗外,玉钩般的月儿,透不进琐窗里。
注释:¹珠栊:以真珠装饰的窗户。²琐窗:带有连琐花纹的窗户。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三五¹二八²时,千里与君同。
译文:十五十六日,一月圆光满时,我与您虽然相隔千里路,却能沐浴在同一片月光里。
注释:¹三五:夏历十五日。²二八:夏历十六日。
夜移衡汉落,徘徊帷户中。
夜移衡¹²落,徘徊帷户中。
译文:夜沉沉将尽,星稀稀将落,只剩下月光,迟迟疑疑地照进房门里。
注释:¹衡:玉衡,北斗的中星。²汉:天汉,俗称天河。
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
归华¹先委露²,别叶³早辞风。
译文:残花早被夜露打落,枯叶也已被凉风吹去;
注释:¹归华:落花。花生于土中,又落入土中,所以叫归。²委露:被露打坏。委,弃。³别叶:离枝的树叶。
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
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¹
译文:溧泊不定的宦海生涯使我辛苦厌烦;忙忙碌碌的官场应酬也让人倦疲。
注释:¹飘尘:如尘埃之飘飖。
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
休澣(huàn)¹自公²日,宴慰³及私辰
译文:今天,繁忙的公务之后,得以安静地休息。
注释:¹休澣:休息。洗沐,亦称休沐,即官吏的定期休假日。澣,同“浣”,洗濯。²自公:从公务中退出。³宴慰:安居。宴和慰都是安的意思。⁴私辰:指个人的休假日。
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
蜀琴¹抽白雪²,郢(yǐng)³发阳春。
译文:用古老的蜀琴弹奏着白雪调,用美妙的歌喉歌唱着阳春曲。
注释:¹蜀琴:蜀地的琴。汉代蜀人司马相如善弹琴,故称。²白雪、阳春:古曲名,一种高妙的歌曲。³郢曲:楚地的歌曲。郢,春秋时楚的都城。宋玉《刘楚王问》中说,郢地有一个善歌的人唱阳春白雪,国中能和者只有数十人。
肴干酒未阕,金壶启夕沦。
(yáo)¹干酒未阕(què)²,金壶³启夕沦
译文:盘中的佳肴已经用完,杯中的美酒依然有余,金壶滴漏已尽,月夜即将过去。
注释:¹肴:熟菜。²阕:停止。³金壶:即铜壶,又叫漏,古时的一种计时之器。⁴夕沦:夜漏已尽。沦,尽也。
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
回轩¹²轻盖³,留酌待情人。
译文:似应驾车回家小睡,但又决定停住,留下来把杯中的美酒斟满,等待与知情的好友会晤。
注释:¹回轩:回车。²驻:停留。³轻盖:一种有篷的轻车。

  这首诗首六句是第一段,追叙诗人一直在望月,不但望日望月,新月时也在望,怀人之思深矣。“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二句写新月初生,细小弯曲而柔弱娇美,如玉钩般晶莹剔透的月牙,开始出现在西南楼的方向。以下又以“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二句承接上文,继续写新月的将落。此二句说新月将落时,那弯曲细长而娟美的新月转而照射在东北面的台阶上。以下二句则总写新月,初生新月光线柔和微弱,所以似乎被带有珠饰和琐形花纹的窗帘所遮隔。这里“蛾眉映珠栊,玉钩隔琐窗”二句,把无形之光线当作有形之物体来写,形象生动而富有实体感。这种以实写传虚景的手法,把初生新月娟美柔弱、犹如病态美人婀娜多姿的形态细腻传神地活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可以想象的审美空间,取得了良好的审美效果。

  中间六句是第二段,写眼前月圆的实景。“三五二八夜,千里与君同”,笔锋一转,由初生新月写到望日之月。读至此,方使人悟到以上六句所写是追叙,其目的正是以新月和眼前望日之月作对比。新月光线柔弱,恐难以照远,不能和远方的“情人”共赏,而今正是月圆光满之时,正好与对方隔千里而共度此良宵。引出怀人之思,为下文的厌倦客游生活埋下伏笔。“夜移衡汉落”,承上继续写眼前景,并交待时间。北斗星转换了方向,银河众星也逐渐稀疏,表示夜已很深,交待赏月已久。“徘徊帷户中”,笔锋又转到玩月,写月光缓慢地照进屋中。此句又一次采用了以实写传虚景的手法,把月光的移动比作人的徘徊,富于感情色彩,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忧愁心绪。“归华”二句,转写月光照射下的官廨中残花败叶景象,并由花叶的过早为风露所摧残凋零,转而进一步引起下文的身世之感和对现实状态的忧怨。“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可谓律诗佳联。

  诗后十句是第三段。“客游厌苦辛”二句,是由上文的残花败叶的凄凉景象转到自身倦于客游仕官生活的感受,过渡自然和谐。由于厌倦了这种如飘尘般的不稳定生活,所以诗人自然而然地闪现出“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的想法。二句说乘这公务繁忙之后的休假日及时地休息宴饮。“宴慰及私辰”句比较巧妙,既照应了题目的玩月,又自然地向下文的写赏月时的宴饮过渡。

  “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承接上文“宴慰”,此二句写赏月时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来娱悦身心,消除不快。同时又暗用典故,表示自己志趣洁白高尚,知音者少,照应上文“千里与君同”,又为结尾的“留酌待情人”埋下伏笔,具有多重作用。“肴干酒未阕,金壶启夕沦”,仍就眼前而说,上句说玩月而饮,肴菜已尽而饮兴正浓;下句照应“夜移衡汉落”,“金壶”,即铜壶,又名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此说上面铸有金人的夜漏已尽,天色将明,又一次交待时间。末二句承“启夕沦”,写天色将明而不得不结束这次的赏月,但临行而又止,欲留下来等待与“情人”共饮。表示对玩月之夜的无限留恋和对知音的深切怀念,与“千里与君同”相呼应,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这首诗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特别是前二段,把新月初生的灵幻光景和公廨处景物描绘逼肖。钟嵘《诗品》说鲍照“善制形状写物之辞”,又说他“贵尚巧似”,此诗可算是典型的例子。此外,此诗风格清丽柔弱,在诗人“操调隐急”(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敖陶孙《诗评》)的总体风格中可算是别具一格的作品,但后代有人把它和宫体诗相并论,却是失之偏颇的过激之辞。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794-795

wányuèchéng西ménxièzhōng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shǐchū西nánlóu xiānxiāngōu 
yìngdōngběichí juānjuānéméi 
éméizhūlóng gōusuǒchuāng 
sānèrshí qiānjūntóng 
hénghàn páihuáiwéizhōng 
guīhuáxiānwěilòu biézǎofēng 
yóuyànxīn shìjuànpiāochén 
xiūhuàngōng yànwèichén 
shǔqínchōubáixuě yǐngyángchūn 
yáogānjiǔwèiquè jīnlún 
huíxuānzhùqīnggài liúzhuódàiqíngrén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管城子¹无食肉相²,孔方兄³有绝交书
译文:像我这等靠执笔写文章过活的人,生来就没有封侯拜相的命了,钱财也与我无缘。
注释:¹管城子:即毛笔。²食肉相:即封侯之相。³孔方兄:即钱,暗含鄙视与嘲笑之意。⁴绝交书:嵇康有《与山巨源绝交书》。这里借指与钱财无缘。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文章功用不经世¹,何异丝窠(kē)²(zhuì)露珠。
译文:我以笔墨谋生,博取功名利禄,钻研不息的文章,但没有经邦治世的功用。我纵有“经天纬地”的才华,文章也被人视为无益于世,跟蜘蛛网上缀着的露珠又有何两样。
注释:¹经世:治理社会。²丝窠:这里指蜘蛛网。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校书¹著作²频诏(zhào)³,犹能上车问何如。
译文:朝廷下诏将我召入京城,却随意封我一个校书郎、著作郎这样位卑言轻的职务,我也只能登上马车问候别人身体怎么样了。
注释:¹校书:即校书郎,旧掌校勘书籍。²著作:即著作郎,旧掌编撰国史。³诏除:朝廷下令拜官授职。问何如:近来身体怎么样。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¹
译文:突然想到与你同在江西之时,同宿僧寺,同桌而餐,虽清贫但惬意无穷。做这贫苦清寒的官,还不如你我在梦中随那南飞的秋雁,回到东湖,过那自由悠闲的归隐生活啊。
注释:¹东湖:在江西南昌市东南。

  开头两句就写得很别致。韩愈的《毛颖传》将毛笔拟人化,为之立传,还说它受封为管城子。作者不明说自己靠着一支笔杆子立身处世,既升不了宫,也发不了财,而是精心选择了四个本无关联的典故,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到一起,构成了新颖奇特的联想。笔既然称“子”,就可以食肉封侯;钱既然称“兄”,也就能够写绝交书。他将自己富贵无望的牢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非但不显得生硬,还产生了谐谑幽默的情趣。

  三四句承上作进一步阐述,将自己未能博取功名富贵的原因归咎于文章无益于世,表面看来是自责,实际上以反语暗指文章不为世人赏识,在自嘲中寓有自负的意味。丝窠缀露珠,用清晨缀附于蛛网上闪闪发亮的露水珠子,来比喻外表华美而没有坚实内容的文章。构想新奇动人。

  五六句转入当前仕宦生活的自白。这两句诗不单纯是记实,同时也在用典。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中谈到,梁朝全盛之时,贵家子弟大多没有真才实学,却担任了秘书郎、著作郎之类官职,以致当时谣谚中有“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即秘书”的讽刺语。这里套用成语,说他受任校书郎、著作郎的职位,也跟梁代那些公子哥儿们一样,仅能登上车子问候别人身体如何罢了。诗意表面上说他尸位素餐,其实是对于碌碌无为的官场生涯的不满。

  仕宦既不如意,富贵又无望,于是逼出了最后两句的追思。这是诗人在内心矛盾解脱不开的情况下所能想到的唯一出路。不直说退隐,却写对往事的追忆,也给诗篇结尾添加了吞吐含茹的风韵。

  这首诗抒写不得志的苦闷,却采用了自我嘲戏的笔调,感情上显得比较超脱,而诗意更为深曲。不明了这一点,反话正听,把作者真看成一个对功名事业毫不婴心的人,则会误解这一诗篇。文字技巧上的最大特点是善用典故,不仅用得自然贴切,还能通过生动的联想,将不同的故事材料串联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意象,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38-40
2、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16-517

chéngkǒng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guǎnchéngshíròuxiàng kǒngfāngxiōngyǒujuéjiāoshū 
wénzhānggōngyòngjīngshì zhuìzhū 
jiàoshūzhùzuòpínzhàochú yóunéngshàngchēwèn 
sēngchuángtóngfàn mèngsuíqiūyàndàodōng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只有清霜¹冻太空,更无半点荻²花风。
译文:空中的飞霜使寒气仍在,风平荻静,江水无波。
注释:子江:长江在扬州到镇江间的一段,古人称为扬子江,因其地有扬子津和扬子县。¹清霜:空中的飞霜。²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译文:云开雾散,东南的天空一片澄碧,晨光映照得江面火红一片。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千载英雄¹鸿去²外,六朝形胜³雪晴中。
译文: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只有壮美山川照应着雪霁晴空。
注释:¹英雄:这里指岳飞、张浚等名将贤相。²鸿去:语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³形胜:(山川)壮美。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携瓶自汲(jí)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译文:过江时携带着瓶子取一瓶江水,煮清茶一杯,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

  这首诗开头写江上景色。

  首联上句写空中流霜,寒气犹在,见其时为晨;下句写风平荻静,江水无波,状其日为晴。

  颔联出句写云开雾散,天色澄碧,复状其晴;下句写旭日东升,光芒似箭,又见其时为晨。若诗到此结束,那也不过描写了清晨江面晴朗、平静的景色而已,但紧接着的一联,为全诗开拓了一个新的境地。

  颈联对句的一个“晴”字,将前两联的描写作了一个概括。但与“六朝形胜”连在一起,其意就不止于描写气候的晴朗了。扬子江畔,为六朝故都所在,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又与南朝十分相像。此时宋金已缔结和议,宋朝以屈辱的条件,换得了一个苟安局面,因此扬子江畔,这古战场也渐趋平静。这里的“晴”字,除指气候外,也含有形势平静之意。“雪”字与出句“鸿去”呼应。此处“飞鸿”,指“千载英雄”,也就是杨万里同一年在《初入淮河四绝句》中提到的岳飞、韩世忠、赵鼎、张浚等名将良相。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空于山川形胜,照应着雪霁晴空。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

  尾联回到题上,“汲江心水”,正是过江之时,携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1、 黄珅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89-1092
2、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69-180
玉堂深。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苔暖鳞生,泥融脉起,春意初破琼英。夜深后、寒消绛蜡,误碎月、和露落空庭。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
玉堂深。正重帘护暝(míng)¹,窗色试新晴。苔暖鳞生²,泥融脉起³,春意初破琼英。夜深后、寒消绛(jiàng),误碎月、和露落空庭。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
注释:¹暝:黄昏。²苔暖鳞生:是说梅枝向阳有苔痕如鱼鳞。³泥融脉起:是说盆内新泥融化涌起脉纹。⁴琼英:琼:一种美玉。英:花。这里指梅花。⁵寒消绛蜡:红色的蜡烛燃起时,驱走了寒意。绛:深红色。⁶暖吹:暖风。
长恨年华婉晚,被柔情数曲,抵死牵萦。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那得似、空山静夜,傍疏篱、清浅小溪横。莫问调羹心事,且论笛里平生。
长恨年华婉晚¹,被柔情数曲,抵死牵萦。何事东君,解将芳思²,巧缀一斛(hú)春冰³。那得似、空山静夜,傍疏篱、清浅小溪横。莫问调羹(gēng)心事,且论笛里平生。
注释:¹晚:暮晚。²芳思:赏花的意绪。³一斛春冰:形容盆梅洁白如冰。⁴调羹:古时以梅子作为烹饪的调料。
这是一首咏梅词,然而所咏并非野生之梅树,而是长于洞房深室的盆栽梅花。词的上片,写盆梅虽植于玉堂之深,而自有一段天然风流,带给人清幽高洁的美好享受。“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十二字足见主人对盆梅之爱。下片的盆梅,已投射了作者的形象。“长恨”以下暗喻自身遭际,“那得似”三字意思一转,写出盆梅虽是“东君巧缀”,终究不如空山静夜、篱边溪畔的野生之梅来得自由。结句点明题旨,抒发不愿为官,只望归隐的愿望。缺点是说得太白,反无余致。

èhóng··pénméi--zhūyán

tángshēnzhèngzhòngliánmíngchuāngshìxīnqíngtáinuǎnlínshēngróngmàichūnchūqióngyīngshēnhòuhánxiāojiàngsuìyuèluòkōngtíngnuǎnchuīdiàoxiānglěngfāngqīnmèngshǎngxiāoníng

zhǎnghènniánhuáwǎnwǎnbèiróuqíngshùqiānyíngshìdōngjūnjiějiāngfāngqiǎozhuìchūnbīngshìkōngshānjìngbàngshūqīngqiǎnxiǎohéngwèndiàogēngxīnshìqiělùnpíngshēng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绝顶一茅茨¹,直上三十里。
译文: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注释:¹茅茨:茅屋。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扣关¹无僮(tóng)²,窥(kuī)室唯案几³
译文: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注释:¹扣关:敲门。²僮仆:指书童。³唯案几:只有桌椅茶几,表明居室简陋。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若非巾柴车¹,应是钓秋水²
译文:主人不是驾着关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
注释:¹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²钓秋水:到秋水潭垂钓。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差池¹不相见,黾(mǐn)²空仰止³
译文: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注释:¹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²黾勉:勉力,尽力。³仰止:仰望,仰慕。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¹
译文: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注释:¹“草色”二句:这是诗人经过观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写隐者居所的环境。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及兹¹²幽绝,自足荡心耳³
译文: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注释:¹及兹:来此。²契:惬意。³荡心耳:涤荡心胸和耳目。一本无此二句。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虽无宾主意,颇(pō)得清净理¹
译文: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注释:¹“虽无”二句:意谓虽没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却悟得了修养身心的真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兴尽¹方下山,何必待之子²
译文: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注释:¹兴尽:典出《世说新语》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²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一作“夫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也不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读者似乎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xún西shānyǐnzhě

qiūwéi tángdài 

juédǐngmáo zhíshàngsānshí 
kòuguāntóng kuīshìwéiàn 
ruòfēijīncháichē yīngshìdiàoqiūshuǐ 
chíxiāngjiàn mǐnmiǎnkōngyǎngzhǐ 
cǎoxīnzhōng sōngshēngwǎnchuāng 
yōujué dàngxīněr 
suībīnzhǔ qīngjìng 
xìngjìnfángxiàshān dài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