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衔新藻游,暮托淤菹息。幸无涸辙忧,不望监河泽。
朝衔新藻游,暮托淤菹息。幸无涸辙忧,不望监河泽。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楚天¹晚。坠冷枫败叶,疏红²零乱。冒征尘³、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wéi),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译文:楚地的天色已晚,枯冷的枫叶残败飘落,稀疏而零乱。独自策马奔驰在路上,山远水长看着就让人发愁。回想年少时,依偎在绣着凤凰的帷帐里。嬉戏游玩惯了,又怎么会料知,之前的欢乐就如同云雨一般散去了。
注释:¹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古属楚国)的天空。²疏红:稀疏的枫叶。³征尘:征途上的旅程。⁴驱驱:策马奔驰。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暮烟¹衰草,算暗锁²、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³。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qiǎn)
译文:现在空自徒劳回首,望向帝都,泪眼朦胧难以控制。傍晚的烟雾和衰败的枯草,遮住去路,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岔道。今天晚上又跟之前一样寄宿,去哪里找水村山庄。夜晚寂静,只有一盏寒灯相伴,靠什么排遣寂寞呢。
注释:¹暮烟:傍晚的烟雾。²锁:遮住。³苇村山馆:水村山庄。

yángtáilínzhōngshāng--liǔyǒng

chǔtiānwǎnzhuìlěngfēngbàishūhónglíngluànmàozhēngchénchóujiànshuǐyáoshānyuǎnzhuīniànshǎoniánshízhèngnènfèngwéixiāngwēinuǎnyóuguànyòuzhīqiánhuānyúnfēnsànkōngláohuíshǒuwàngnánshōulèiyǎnyānshuāicǎosuànànsuǒxiànjīnxiāoyòuqián宿shénchùwěicūnshānguǎnhándēngpànyànyànpíngxiāoqiǎn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麻¹,彼留²子嗟(jiē)³。彼留子嗟,将(qiāng)其来施施。
译文:土坡上一片大麻,有郎的深情留下。有郎的深情留下,盼望郎来的步伐。
注释:¹麻:大麻,一年生草本植物,皮可绩为布者,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子可食。²留:一说停留、留住之留;一说指刘姓;一说为借“懰”,美好之意。³子嗟:人名。一说对那个男子的尊称。⁴将:请;愿;希望。⁵施:施予,帮助,有恩惠、惠予之意。一说慢行貌,一说高兴貌。将其来施施:在江南旧本中为“将其来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¹。彼留子国,将其来食²
译文:土坡上一片麦田,有郎的爱意缠绵。有郎的爱意缠绵,盼望郎再来野宴。
注释:¹子国:人名。诗中子嗟、子国、之子与《鄘风·桑中》之所言“孟姜”“孟弋”“孟庸”同一手法,均是刘氏一人数名。一说“子国”为“子嗟”父,“之子”即子嗟。又说“嗟、国”皆为语气助词。²食:吃饭。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yí)¹我佩玖(jiǔ)²
译文:土坡上一片李林,有郎的真情爱心。有郎的真情爱心,他赠送佩玉晶莹。
注释:¹贻:赠。²佩玖:佩玉名。玖,次于玉的黑石。

  按照多数学者的说法,这是一首情诗,是以一个姑娘的口吻写出来的。诗中提到的事件,恰恰是姑娘与情郎激情幽会的地点:“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那一蓬蓬高与肩齐的大麻地,那一片片密密的麦田垅间,那一棵棵绿荫浓郁的李子树下,都是姑娘与情郎情爱激发的地方。所以,当姑娘回味这种强烈的情爱行为时,总也忘不了那个神奇的地方。尤其是诗的第一、二章,都有“彼留子”的明确指涉。而第一章的“将其来施”,第二章的“将其来食”,更明确地写出,姑娘与情郎的幽会不仅仅是一次,而是多次。他们在大麻地里、小麦垅头、李子树下,演出过一次次激情的戏剧,付出了整个身心。他们的情爱是真实的,也是牢固的。他们并没有追求一次性的疯狂,而是让纯真的爱掀起一层又一层的热浪,永久地持续。第三章的最后,写到“彼留之子,贻我佩玖”,用物质的形式(佩玉),把非物质的关系(情爱)确定下来,以玉的坚贞纯洁牢固,表示两人的爱情的永恒。可以想像,接着下去,姑娘将与情郎共偕连理,成家育子,延续生命。一个新的家庭,将延续那一段热烈纯真的爱情。这就是姑娘在歌唱爱情时寄托的热望。

  这首诗表现了二千多年前黄土高原上那对青年男女的柔情蜜意。其情绪热烈大胆,敢于把与情郎幽会的地点一一唱出,既显示姑娘的纯朴天真,又表达俩人的情深意绵。敢爱,敢于歌唱爱,这本身就是可敬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47-148

qiūzhōngyǒu

míng xiānqín 

qiūzhōngyǒu liújiē liújiē qiānglái 
qiūzhōngyǒumài liúguó liúguó qiānglái 
qiūzhōngyǒu liúzhī liúzhī pèijiǔ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身世浑如¹水上鸥,又携²竹杖过南州。
译文:身世就像漂浮在水上的鸥鸟,只能携带一根竹杖四处飘零。
注释:¹浑如:非常像;酷似。²携:携带,带上。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饭囊¹傍晚盛²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译文:残月照着空空如也的饭囊,敲着竹板一边唱一边乞讨。
注释:¹饭囊:装饭的口袋。²盛:把东西放在容器里。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两脚踢¹翻尘世界,一肩挑²尽古今愁。
译文:两脚想把人世的道路全踏翻,一肩已将古今的愁苦都担尽。
注释:¹踢:用脚触击;一脚踢开。此处用以宣泄乞丐的不平情绪。²挑:用肩承担着。此处表达了乞丐的担当精神,愿将世间苦楚都给予他一人承受。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而今¹不食嗟(jiē)来食²,黄犬何须吠不休。
译文:如今我不再吃这些嗟来之食了,路边的黄狗啊,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叫个不停呢?
注释:¹而今:现在;如今。²嗟来食:他人施舍的吃食。

  首联“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乞丐说他的身世,是如水上鸥,有两层意义,一是随波逐流,二是起起伏伏,因此对于乞丐的身世,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曾风光过,而最后落魄街头沦为乞丐,与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遭遇,非常相似。这句诗中,“浑”和“又”字,用得恰到好处。

  颔联“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盛残月和唱晓秋,充满了诗情画意,乞丐流落街头,生活艰苦,最后还被冻死了,虽然身临绝境,但是他还保持着内心的乐观,外在物质极度匮乏的这位乞丐,精神世界是何等的丰富。

  颈联“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两脚踢翻”、“一肩挑尽”,用得非常有气势,有大诗人李白:“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的霸气,李白的这份气概,是针对“崔颢题诗在上头”,而这位乞丐的气概,针对的是对尘世界、古今愁的愤懑。

  尾联“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这首诗的“风骨”,便来自结尾的这句尾联,这也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嗟来食”出自《礼记》,饿死不吃嗟来食,指的是对别人傲慢的施舍或者给予,即使饿死了也不吃,然而这位乞丐即使做到了不吃嗟来食,但是“黄犬”却还是对他狂吠不休,由此体现世人的一种偏见,类似的偏见,常见于“笑贫不笑娼”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chóu)¹
译文:乘着小舟在十里湖光中游览,探访春耕在西边田间随意徘徊。
注释:¹西畴:西面的田畴。泛指田地。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西只自留。
译文:江中鸥鸟察觉到我走近忽然飞去,乡老的深情却使我不忍离开。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译文:暮色中萋萋芳草含着湿漉漉的雨气,无数的山峰的晴光散落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吾侪(chái)¹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译文:我们这些人到处都可以寻找乐趣,何必似旧游兰亭才算开怀?
注释:¹吾侪:我们这些人。

xúnchūn--wángshǒurén

shíguāngfàngxiǎozhōumánxúnchūnshì西chóujiāngōudàofēilǎoqíngshēnzhǐliú

cǎoxiānghánjiǔfēngqíngsànliúcháishìchùjiēxínglántíngshuōjiùyóu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玉漏¹(tiáo)迢尽,银潢(huáng)²淡淡横。梦回³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译文:漏壶中的水渐渐滴尽了,星空变得黯然,银河淡淡地横在天上。我从梦中醒来,可因昨夜醉酒,现在尚未完全清醒。邻家公鸡的报晓声阵阵传人耳中,仿佛在催促我们起床,可我们两情缝络,万般不舍,是那样害怕天亮。
注释:¹玉漏:即报更滴漏之声。²银潢:银河。³梦回:梦醒。⁴宿酒:隔夜之酒。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臂上妆¹犹在,襟(jīn)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²
译文:我迷惑这一切是真实的还是在梦中,可看看我的臂上,赫然留着她的胭脂和香粉的痕迹,余香袅袅;我的襟袖上尚有几点她滴落的泪痕,才知道这不是虚幻。从窗户望出去,远处的水边有几点灯火闪烁,接着又隐约听到有行人在走动。西边的天际,一钩残月和几颗寥落的晨星在相依相伴,闪着黔淡的光辉。
注释:¹妆:指梳妆所施脂粉。²三星:参星。

  词以夜色深沉开头,绘凄清之景,寓悲伤别情。“迢迢”本指渺远,这里用来形容玉漏,意指夜已很深,时间已久,初看时仿佛是觉得时间太慢,以至有迢递之感,实际上是指二人彻夜未眠,疲困极于夜色将尽之时,仿佛时间凝固,所以有漫长之感,对伤别之人而言·,相聚一刻,即为良宵,断不至有嫌时间过慢之事。 “尽”宇紧承“迢迢”之下,见其于夜尽将别之际的失望与痛苦。“银潢”一句,银河横斜,乃天色欲晓时景,以漠远空旷之景,见孤寂无绪之情。这两句写景,实寓深致情怀,虽含而不露,但伤别之意,已在其中,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凋。

  三四句,由室外而室内,由景而人。夜色渐尽,天空渐明,“梦回”二字,并非指沉沉睡梦而言,而是指伤情过度,神志未清,如梦似幻的感觉。这并非欣赏者的妄自猜度,“宿酒未全醒”是对这种状态的很好说明。黎明时分,犹自宿酒未全醒,可见昨夜饮酒过甚。为何如此,虽不言自明:离情别绪,自昨夜即已萦心绕怀,只能借酒浇愁,以至于一夜被酒,处于麻木之中。“已被”句,写不得不起来别离。人虽有情,邻鸡无意,黎明时分的啼鸣,催促着起身出发。虽身被鸡鸣之声催起,却仍然流连不舍,犹豫徘徊,不忍遽然别去。借邻鸡无情,衬己之情深。 “怕天明”三字缀于“催起”之后,将词情翻进一层,状别离之际难舍难分之貌。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过片二句,转换角度,写女子于临别之时情不能己,泪水莹莹。唐元稹《会真记》中描述莺莺与张生幽会,于天明前离去云:“及明,(张生)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秦观此处所绘情状,也跟《会真记》相差无几。别情依依,男子尚能借酒浇愁,沉醉忘忧,对于一多情女子而言,其情可怜更无法排遣。沉沉夜色虽然掩去了她的清泪,但天亮后那留在男子臂上襟问的盈盈泪珠、点点粉痕,却是她深情无限的见证。这两句写女子深情,不从正面描述,而借缠绵恩情之后的妆痕泪点,作侧面渲染,紧扣离人来写,既再现了女子的情深,又借此衬出离人的意重,表情婉曲,言简义丰。

  最后二句,写别去后的失意伤怀。天未大亮,已然临别,水边灯火的意象,以一点光亮,置于漫漫夜色之中,更见黑暗的巨大无边,在如此凄清的环境之中,别离所爱所恋而踏上无尽征途,其茫然若失,离愁别绪,可想而知。 “渐人行”,即渐渐有了行人的意思,结尾一句,乃夜色将褪尽之时,天空中之景,一钩残月,周围映带二三残星,这是一幅精致的画面,本为残月,更兼天色渐明,显然月亮已经失去了光辉,而二三晓空中的残星,更是忽明忽暗,在有无之间,虽然意象明晰,但所造成的气氛,却极为清冷,有凄切之感,正是行人别离之时的心理写照。此句不仅写景极妙,而且历代词沦家还往往认为那“一钩残月带三星”,正是描绘“心”字的形状,并因而与秦观所眷之营妓陶心儿的名字相联系,有双关之巧,写景之美,可谓领悟神髓,恰到好处。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280-283

nánzi··lòutiáotiáojǐn--qínguān

lòutiáotiáojǐnyínhuángdàndànhéngmènghuí宿jiǔwèiquánxǐngbèilíncuītiānmíng

shàngzhuāngyóuzàijīnjiānlèishàngyíngshuǐbiāndēnghuǒjiànrénxíngtiānwàigōucányuèdàisānx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