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竹清湍记永和,山阴陈迹已消磨。四时佳兴随人寓,曲水流觞未足多。
脩竹清湍记永和,山阴陈迹已消磨。四时佳兴随人寓,曲水流觞未足多。
王柏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杨柳丝丝弄轻柔¹,烟缕(lǚ)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²
译文:杨柳在风中摆动着柔软的柳丝,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愁愁。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愁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注释:¹弄轻柔:摆弄着柔软的柳丝。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²海棠三句:指春分时节。海棠常经雨开花,梨花开时似雪,故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而今往事难重省(xǐng)¹,归梦绕秦楼²。相思只在:丁香³枝上,豆蔻(kòu)梢头。
译文: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注释:¹难重省:难以回忆。省:明白、记忆。²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³丁香:常绿乔木,春开紫或白花,可作香料。⁴豆蔻:草本植物,春日开花。

  这首词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此词为王雱怀念妻子所作,表现了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上片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柳条细而长,可见季节是在仲春。“弄轻柔”字写杨柳在春风中轻摇的柔美,分外点出垂柳初萌时的细软轻盈、盎然春意。以“烟缕”来形容轻柔的杨柳,大概是由于四月的时候,垂柳的顶端远远望去,宛如一抹浅绿的烟云。杨柳如烟这个比喻并不新鲜,但“烟缕织成愁”,则出语新奇,耐人寻味。如烟的垂柳和心中的愁思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却用一个“织”字将二者绾合,仿佛杨柳能通晓人性。“愁”字的出现.为整首词披上淡淡哀愁的羽衣。然而这忧伤从何而来,词人并未解释。只是在写完垂柳之后,他将笔触转向春日的另两种花朵:海棠与梨花。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雨”“雪”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这句的意思是说,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在韶华易逝的感喟中,词人不禁触目生愁。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的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怀念的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词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整个下片的意思是说,尽管一切的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的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宋·辽·金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03 :第2311页 .
2、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宋词鉴赏大辞典 :中华书局 ,2011.08 :第1465页 .
3、 钱仲联主编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第471页 .

yǎnérmèi··yángliǔnòngqīngróu--wángpāng

yángliǔnòngqīngróuyānzhīchéngchóuhǎitángwèihuāxiānxuěbànchūnxiū

érjīnwǎngshìnánzhòngshěngguīmèngràoqínlóuxiāngzhǐzàidīngxiāngzhīshàngdòukòushāotóu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南国¹本潇洒,六代²³豪奢。台城游冶,襞(bì)(jiān)能赋属宫娃。云城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yuān),却羡井中蛙
译文:南方一带特别清丽可人,六朝贵族的生活逐渐到台城去游乐,宫中美人能在信笺上作诗。清和的初夏,登上宫廷中高大的楼台,璧月般的圆月流连一整夜,人们吟诗醉酒打发时光。回首往事陈朝宫殿被焚毁,值得羡慕的却是井中之蛙。
注释:¹南国:国之南方。²六代:即六朝,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于今南京。³浸:渐进。⁴襞笺:即指此。襞:折迭。⁵云城:高耸入云的楼城。实指陈后主所建的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⁶飞鸳瓦:喻陈宫门被毁。鸳瓦:华丽建筑物上覆瓦的美称。⁷井中蛙:陈宫城破后,后主偕二妃躲入井中,隋军窥井,扬言欲下石,后主惊叫,于是隋军用绳索把他们拉出井外。这里用来讽刺后主穷途末路,欲为井蛙亦不可得。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访乌衣¹,成白社²,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³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qiáng)落寒沙。商女窗罅(xià)¹⁰,犹唱后庭花¹¹
译文:走访乌衣巷,它成了贫民区,道窄过不去车。往日王、谢两大家族,堂前的一对燕子,究竟飞过谁家?秋天夜深时,楼外天空中银河自东南至西北横斜于天,北斗星星柄指北,看上去下垂若挂。秦淮河上潮水平稳。白霜结下,船桅杆的影子落在寒沙上。卖唱的歌女躲在船的缝隙中,仍然在唱小曲《后庭花》。
注释:¹乌衣:即乌衣巷,在秦淮河南,东吴时是乌衣营驻地,故名。晋南渡后,王、谢等名家豪居于此。²白社:洛阳地名,晋高士董京常宿于白社,乞讨度日。这里作为贫民区的代名词。³河横:银河横斜。⁴斗挂:北斗星挂在天际。⁵淮上:指秦淮河上。⁶樯影:船桅杆的影子。⁷寒沙:是指河边的沙石,因是秋天月夜,所以称寒沙。⁸商女:歌女。⁹篷:船蓬,代指船。¹⁰罅:缝隙。¹¹后庭花:即陈后主所制《玉树后庭花》,为靡靡之音,时人以为陈亡国的预兆。

  吟咏六朝古迹,是唐宋人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题材,但在北宋词中并不多见,贺铸之前只有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等几首。其中向来受人注目的金陵怀古词,则有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和周邦彦的《西河》。前者因其笔力峭劲而被誉为“绝唱”;后者因其“隐括唐句,浑然天成”而享盛名。贺铸这首《台城游》,也为金陵怀古。从创作时间上来说,正好位于前两者之间;从艺术风格上来说,有着自己的独擅之美,足可以与前两首鼎立词坛。然而,因为贺铸素以“贺梅子”著称于世,时人多激赏其如《青玉案》那样的盛丽深婉之作,而忽视了他抑塞磊落、激越亢爽的抒怀、登临诸作,至使这一颗词中“明珠”,长期以来不甚被人重视。

  在这首词的上片,贺铸一反怀古诗词大都采取侧面烘托、借景寄慨的蕴藉笔法,首先拈出一段最令人感慨的史实来正面描写,表现了自己指点江山的鲜明态度和强烈的爱憎。

  开端两句,一写江山,一写史实,都从大处落笔,高屋建瓴,气度非凡。“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长期以来就被骚人墨客所称道。词人登临送目之时,正逢天高气爽的秋季,因此用“潇洒”来形容“南国”,就显得非常贴切传神。在这澄江如练,龙蟠虎踞的江山之中,数百年来,六朝的末代君主,一个个粉墨登场,恣意声色,竞事豪奢,最终国亡身辱,成为江山的千古罪人。词人于“潇洒”之前下一“本”字,于“豪奢”之前下一“浸”字,在貌似客城的评述之中已经蕴含了自己主城上的无限感慨。

  接下来一连五句,词人用冷静的态度铺叙六朝最后一个君主陈叔宝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这里的每一句,都有着确凿的史实依据。据《南史·陈后主本纪》所载,这位昏庸风流的短命皇帝,在隋兵压境,危在旦夕之际,荒于酒色,不问政事。后宫“美貌丽服巧态以从者千余人,常使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人预宴,号日‘狎客’。先令八妇人襞采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这就是词人所写的“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他搜刮民脂,营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偎红倚翠,酣饮消暑。“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抵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南史·张贵妃传》)。这也就是词人所写的“云城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在最后一句里,词人以皮里阳秋的笔法写出了这批浑浑噩噩的末世君臣优游佚乐的生活和醉生梦死的心理状况,已暗含结拍的转折。

  果然,“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公元589年,隋兵攻破金陵,烧起了一把梁摧瓦飞的熊熊大火。急迫之中,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人避身井中。“既而(隋)军人窥井而呼之,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人同乘而上”(《陈后主本纪》),成为历史笑柄。结拍“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两句,与前五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词人以“回首”二字,由繁华陡折至败亡,以“却羡”二字,漫画似地勾勒出这个惶惶如丧家之犬的亡国之君欲作井中蛙而不可得的悲惨结局,表现了词人对这些污染江山的群丑的愤怒与鄙弃。

  下片化用唐人诗意,由咏史转入抚今,着重写沧桑巨变、兴亡之感,表达了作者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浩茫心事。前五句很明显出自刘禹锡《乌衣巷》一诗。昔日的朱门重院,今天已成为荆扉白屋;昔日的长街通衙,今天已变得狭不容车;当年在雕梁画栋作巢的双燕,如今参差其羽,不知将飞向谁家。强烈的感慨使词人把刘诗中冷静客城的描述改为执著的反诘,在这深情的一问之中,体现了词人因面目全非的沧桑之变而引起的心绪的动荡起伏。

  “楼外”以下五句,可能是词人登楼所见到的实景,不过显然也受了杜牧《泊秦淮》一诗的启发和影响。词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对眼前的景色进行了精心的剪裁,绘出一幅高远空灵、迷蒙冷寂的秦淮秋月图:秋夜,银河横天,北斗斜挂。一轮明月的柔辉,梦幻般地笼罩着水波潋滟的秦淮河,把几桅樯影清晰地映在铺满银霜的寒沙之上。轻荡的《后庭花》歌声断断续续地随风传来,如泣如诉,令人神伤。词人在结尾有意突出商女“犹唱《后庭花》”这一情节,与上片呼应,是有着自己良苦用心的。亡陈的靡靡之音至今犹回荡在秦淮河上,这与杜牧《阿房宫赋》里“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慨叹是同一目的的。作者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只能把自己抑塞磊落的吊古伤今之情融入这凄清冷寂的画面之中,心事浩茫,摧刚为柔,使人无限叹惋。

  这首词在音律上,一反《水调歌头》仅叶平韵、不叶仄韵的旧例。不仅平仄通叶,皆用同部之韵,而且以发扬豪壮之音的“麻韵”与“马”、“杩”之上去声韵互叶。轻重相杈,嘹亮亢爽,较他人同调所作,更饶声情。所以龙榆生于这首词的声调组织之美,至有“城止”之叹。

  此作辞情俱佳,在北宋同题词作中,可与王安石《桂枝香》、周邦彦《西河》鼎足而三。

参考资料:
1、 彦如编著.伤高怀远几时穷:最美的宋词三百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104-105
2、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880-882
3、 (宋)王禹偁等著.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超值金版:新世界出版社,2011:205-207
4、 王兆鹏等评注.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 水调歌头: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年:21-22

táichéngyóu ·nánguóběnxiāo

zhù sòngdài 

nánguóběnxiāo liùdàijìnháoshē táichéngyóu jiānnéngshǔgōng yúnguāndēnglínqīngxià yuèliúliáncháng yínzuìsòngniánhuá huíshǒufēiyuān quèxiànjǐngzhōng 
fǎng访 chéngbáishè róngchē jiùshíwángxiè tángqiánshuāngyànguòshuíjiā lóuwàihéngdǒuguà huáishàngcháopíngshuāngxià qiángyǐngluòhánshā shāngpéngchuāngxià yóuchànghòutínghuā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敲碎离愁¹,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²,倚(yǐ)楼人独³。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译文:仿佛要把我满怀的离愁敲碎似的,纱窗外,阵阵清风把翠竹摇得簌簌作响。自从他走了之后,悠扬的玉箫声也从此听不到了。我倚在高楼上苦苦思念着,有多么孤独冷清!眼前已是暮春三月,到处飞絮落花,令人怎么能够开怀。举头望去.远处的群山一片碧绿——眼看夏天就要来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拿起他寄来的信,从头再读一遍。
注释:¹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 敲碎了。²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³倚楼人独:独自一人倚偻。⁴不堪:禁不住,忍受不住。⁵三月暮:晚春时节的景象。⁶千山绿:春花落去后一片翠绿,指夏天将到来。⁷一纸寄来书:寄来的一封书信。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相思字,空盈(yíng)幅;相思意,何时足¹?滴罗襟(jīn)²点点,泪珠盈掬(jū)³。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ài)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lán)干曲
译文:倾诉相思的字句,徒然充满了信纸。可是相思之情,何时才能得到满足?哎,是什么东西滴落衣襟上?那是满把的泪水啊!但愿漫山遍野的芳草,不至于让他迷失道路。讨厌的是簇簇垂杨,却老是遮断我眺望的视线。最凄苦的时刻,就是月亮在苍茫的暮色中升起来时,我还倚着栏杆守候着、守候着,却不知守候什么。
注释:¹“相思字”二句:意思是信上写满相思的话,也是徒然。盈幅,满篇。²罗襟:指丝绸衣襟。³盈掬:满把。形容眼泪很多。⁴行客:指女子所思念的人。⁵垂杨:即垂柳。⁶碍:遮避。⁷离人:伤离的人。女子自谓。⁸立尽月黄昏:意思是从清晨立到日没月出。⁹阑干曲:栏干的角落。

  这首词从语气看像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作者设想中情人对自己的怀念。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写昼长天暖之时,闺房内外,十分寂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思,敲碎她的离愁。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敲碎”既体现了静中之动,又以动衬静:“离”字点出了词中之情。

  这两句景情结合,以景为主,虽是开头,但在全词中却写得最细腻。“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之人去了,自己孤独无伴,只好常常倚楼遥望,由于无人欣赏,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人去”、“人独”,是“倚楼”、“吹箫”的原因。第一个“人”字是对方,是主人公想念的人;第二个“人”字是主人公本人。“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承“倚楼”句,写登楼所见的风景,又点出了时令。“千山绿”虽然可爱,但“三月暮”却又意味着春光消逝、好花凋谢,对于爱惜青春的女性来说,便有“满眼不堪”之感。这表现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上面写的,是日常的一般生活;这两句写的是一个特殊的细节。主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从头细读,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也开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这是通过行动来写情的,是事中之情。

  上阕写景写事,没有直接抒情。下阕“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情:情人寄来的信,满纸写着“相思”之字,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满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倾吐相思、取得补偿之意。

  思念情人除了空读来信之外,还设法安慰自己,但仍不免“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小珠般的点点眼泪,轻轻地、不断地滴在罗衣上,不但染衣,而且几乎“盈掬”。这两句再以事写情,体现了身份、性格特点,最可看出主人公是个女性。“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又接着以景补充抒情。“芳草”句,意本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而又有发展。对比辛词《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或本作“无归路”,意同),则此说“不迷”者,便有盼望他能够回来和归程并不艰难的意思:“垂杨”句,指暮春杨柳长得浓密,却碍人眼界,使人不能远望。二句分写两边,而意自关联。因上句有盼望游人能归意,故倚楼望其或即翩然来归;但“垂杨只碍离人目”,“只”字有怪怨的感情色彩,怪垂杨别的作用不起,“只”起碍人望远的作用。两句将楼头思妇的细微感情,曲曲传出。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最后归结,仍从事中写情。第一句从早到晚,第二句呼应上阕的“倚楼”。垂杨遮眼,尽管望不到天涯行人的去处,但是仍然站在楼上阑杆旁边,直到黄昏月亮出来。因此用“最苦”两上字来充分地修饰,不仅详尽地表达了这两句,而且是详尽地表达了全词之情。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青闺娟眼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
青闺(guī)¹娟眼²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chóu)
注释:¹青闺:原指女子居住的闺房。²娟眼:原形容女子娟秀的眼睛。此处均用来形容柳树的叶芽。
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岸管离愁。
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bà)¹管离愁。
注释:¹灞岸:即灞水岸边,在陕西长安县东。河上有灞桥,汉唐人送客多至此,常折柳赠别,表示依依惜别之意,故云“有情灞岸管离愁”。
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塞垣(yuán)¹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注释:¹塞垣:边境地带。

guānqiáoliǔ--zhūzhān

qiáoběiqiáonánqiānbǎishù绿yānjīnsuìyìngqīngliú

qīngguījuānyǎnkuīrénguòcuìrǎnróudàichóu

méixìngzhāngtáichéngbiéhènyǒuqíngànguǎnchóu

sāiyuánduōshǎoguīliúzhezhǎngtiáozèngyuǎnyóu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苦斋者,章溢¹先生隐居室室也。室十有(yòu)二楹(yíng)²,覆室以茆(máo)³,在匡山室巅。匡山在处(chù)室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室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è)皆苍石,岸外而臼(jiù)。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shuài)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zhòng)室,其味皆苦,而物性室苦者亦乐生焉。
译文: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乡野的房舍,有十二间,是用茅草盖成的,坐落在匡山的顶上。匡山在处州府的龙泉县城西南二百里,剑溪就从那儿发源。匡山的四面,像墙壁一样陡峭的山崖高高耸立,岩石都是青色的,外面高,中间低,像个臼似地。山的下面只见白云,山顶上常刮北风。风从北面刮来的,大都不可能甜美而多带苦味,因此植物受北风吹刮,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植物也乐于生长在这里。
注释:¹章溢:字三益,龙泉(今浙江龙泉县)人。元末不受官,隐居匡山。入明,累官至御史中丞。²楹:这里指房间,屋一间为一楹。³茆:同“茅”,茅草。⁴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⁵崿:山崖。⁶岸外而臼中:谓其山四边高中间低。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于是鲜支¹、黄蘗(bò)²、苦楝(liàn)³、侧柏(bǎi)室木,黄连、苦杕(dì)、亭历、苦参(shēn)、鉤(gōu)(yāo)室草,地黄、游冬¹⁰、葴(zhēn)¹¹、芑(qǐ)¹²室菜,槠(zhū)¹³、栎(lì)¹⁴、草斗(dǒu)¹⁵室实,楛(kǔ)竹室笋¹⁶,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suǐ)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室黄杜,初食颇苦难(nán),久则弥(mí)觉其甘,能已¹⁷积热,除烦渴室疾。其槚(jiǎ)(chá)¹⁸亦苦于常荼。其洩(xiè)水皆啮(niè)石出¹⁹,其源沸沸²⁰(gǔ)²¹,瀄(jié)(mì)²²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²³,味苦而微辛,食室可以清酒。
译文: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这类杂草,地黄、游冬、葴、芑这类野菜,槠、栎、草斗这类果实,楛竹这类笋子,没有一种不一丛丛地到处分布,在这里罗列生长。野蜂在它们中间作窝,采集花汁酿蜜,味道也很苦,山里土话称它作“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很苦,难于下咽,久了就更觉得它甘甜,它能够消治积热,清除燥热心烦的病症。那里的茶也比一般的茶要苦。那里的瀑布都是从石缝中冲刷而出,源流腾涌激荡,水势湍急,弯弯曲曲,流入巨大的山谷。水里盛产有花纹的小鱼,形状如同吹沙,味道苦,而且有点辣味,吃它可以醒酒。
注释:¹鲜支:即栀子,常绿灌木。果实可入药,味苦。²黄蘖:又名黄柏,落叶乔木,可作染料,又可供药用,味苦寒。³苦楝:又名黄楝,落叶乔木,可入药,味苦。⁴侧柏:常绿乔木,可供药用,味苦涩。⁵苦杕:不详。⁶亭历:也作“葶苈”,草本植物,子可入药,味苦。⁷苦参: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实可入药,味苦。⁸鉤夭:又名钩芺、苦芺,菊科宿根草,味苦。⁹地黄: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味苦。¹⁰游冬:菊科植物,一种苦菜。¹¹葴:即酸浆草,也叫“苦葴”。¹²芑:一种苦菜。¹³槠:常绿乔木,种子可食。¹⁴栎:落叶乔木,俗称柞栎或麻栎。¹⁵草斗:栎树的果实。¹⁶楛竹室笋:即苦竹笋。楛,这里同“苦”。¹⁷已:治。¹⁸槚荼:苦茶树。荼,“茶”的古字。¹⁹啮石出:从石缝间穿石而出。啮,侵蚀。(一共有三种意思,一是“咬”,二是“缺口”,三是“侵蚀”)²⁰沸沸:水腾涌的样子。²¹汩汩:水急流发出的响声。²²栉滵:水疾流的样子。²³吹沙:鱼名。似鲫鱼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室往来,故遂择其窊(wā)¹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²(yǔn)(tuò)³以蓺(yì)(sù)(shū),茹(rú)(dàn)其草木室荑(tí)实。间(jiàn)则蹑(niè)(jī)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líng)。樵(qiáo)歌出林,则拊(fǔ)石而和(hè)室。人莫知其乐也。
译文:匡山距离人居住的地方较远,只有章溢先生喜欢去游玩,但跟随的人大多认为先生早去晚归太艰难,因此就选择匡山低洼的地方,把居舍修建在那里。先生带了几个年岁小的仆人,清除脱落的笋壳,种植些粟豆,就吃那草木的嫩芽和果实。有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人们没有谁能理解他那种乐趣。
注释:¹窊:低洼地。²启:开辟,扫除。³陨箨:落下的笋壳。⁴蓺:种植。⁵菽:豆类。⁶茹啖:吃。⁷荑:草木始生的芽。⁸蹑屐:踏着木底有齿的登山鞋。⁹拊:击打。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先生室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¹者也,人知乐室为乐,而不知苦室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fú)膏粱室子²,燕坐³于华堂室上,口不尝荼(tú)(liǎo)室味,身不历农亩(mǔ)室劳,寝必重(chóng)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yú),是人室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yù)肥室肠,不可以实疏粝(lì),籍(jiè)柔覆温室躯,不可以御蓬藋(diào)¹⁰,虽欲效野夫贱隶,跼(jú)¹¹跳窜(cuàn)伏,偷性命于榛(zhēn)¹²而不可得,庸¹³非昔日室乐,为今日室苦也耶(yé)?故孟子曰:‘天室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室苦,吾室乐;而彼室乐,吾室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¹⁴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xīng)¹⁵,无亦犹是也夫?”
译文:章溢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乐与苦,是互相依托转化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乐,却不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却不知道苦会从乐中产生出来,那么乐与苦室间,相距能有多远呵!如今那些富贵的人,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上,口没有尝过苦菜蓼辣的味道,身没有从事过农田的劳动,睡觉一定要铺上双层的垫褥,进食一定要精美的食品,出外一定要带上服侍的仆役,这些就是人们所认为的乐,有一天福运完了,困顿的生活在意外的灾祸中降临,却不知道那醉饮美酒、饱食肥肉的肚肠,不能装下粗劣的饭食,那垫惯了柔软的垫褥、盖惯了温暖的被子的身躯,不能穿上蓬草藋茎编制的衣裳,(这时)即使想要如同山野的农夫,卑贱的仆役,慌慌张张地奔逃隐藏.在草木丛中苟且求生而不可得,这难道不是以往的乐成了今天的苦吗?所以孟子说:‘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意匿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赵子说:‘好药虽然使口感到苦,却对疾病有利,忠诚正直的话,虽然刺耳,却有利于修养德行。’他们的所谓苦,正是我的乐;而他们的所谓乐,却正是我的苦啊。我听说井因为水甜美容易被汲干,李子因为味苦无人采摘而能保存,吴王夫差因为沉湎酒色而灭亡,越王勾践因为尝胆刻苦而兴盛起来,不也如同这个道理吗?”
注释:¹相为倚伏:互相依存。《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²膏粱室子:指富家子弟。膏,肥肉;粱:美谷。膏粱谓精美的食物。³燕坐:安坐。⁴荼蓼:指野苦菜。荼,陆地上的苦菜;蓼,水生的有辛辣味的野菜。⁵重:双层。⁶舆隶:古代把人分为十等,舆为第六等,隶为第七等。这里指仆役。⁷艾:尽,停止。⁸疏粝:指粗劣的饭食。⁹御:用。¹⁰蓬藋:谓用蓬蒿、藋草来垫盖。¹¹跼:曲,屈。¹²榛莽:指草木丛生的地方。¹³庸:岂。¹⁴夫差:春秋时吴国国君,阖闾室子,为报父仇,曾大败越兵。后沉湎酒色,为越王勾践所攻灭。¹⁵勾践以尝胆兴: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后卧薪尝胆,图谋复仇,终于攻灭吴国。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刘子¹闻而悟室,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译文:我听了这番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把他的房舍取名叫作苦斋,写了这篇《苦斋记》。
注释:¹刘子:作者自称。

zhāi

liú míngdài 

    zhāizhě zhāngxiānshēngyǐnzhīshì shìshíyòuèryíng zhīmáo zàikuāngshānzhīdiān kuāngshānzàichǔzhīlóngquánxiàn西nánèrbǎi jiànzhīshuǐchūyān shānmiànqiào yánè崿jiēcāngshí ànwàiérjiùzhōng xiàwéibáiyún shàngduōběifēng fēngcóngběiláizhě shuàinénggānérshàn zhízhòngzhī wèijiē érxìngzhīzhěshēngyān 

    shìxiānzhī huáng liàn bǎizhī huánglián  tíng shēn gōuyāozhīcǎo huáng yóudōng zhēn zhīcài zhū  cǎodǒuzhīshí zhúzhīsǔn érluóshēngyān fēngcháojiān cǎihuāsuǐzuò wèi shānzhōngfāngyánwèizhīhuáng chūshínàn jiǔjuégān néng chúfánzhī jiǎchácháng xièshuǐjiēnièshíchū yuánfèifèi zhìzhé zhù zhōngduōbānwénxiǎo zhuàngchuīshā wèiérwēixīn shízhīqīngjiǔ 

    shānrénshāoyuǎn wéixiānshēngyóu ércóngzhěduōjiānhūnchénzhīwǎnglái suìérshìyān xiétóngérshùrén yǔntuòshū dàncǎozhīshí jiànnièdēng xiūérxiào huòjiàngérlínqīnglíng qiáochūlín shíérzhī rénzhī 

    xiānshēngzhīyányuē   xiàngwéizhě rénzhīzhīwéi érzhīzhīwéi rénzhī érzhīshēng xiàngnéngzāi jīngāoliángzhī yànzuòhuátángzhīshàng kǒuchángliǎozhīwèi shēnnóngzhīláo qǐnchóng shízhēnměi chū shìrénzhīsuǒwèi dànyùnqióngài diānpèishēng érzhīzuìchúnféizhīcháng shíshū róuwēnzhī péngdiào suīxiàojiàn tiàocuàn tōuxìngmìngzhēnmǎngér yōngfēizhī wéijīnzhī mèngyuē  tiānzhījiàngrènshìrén xiānxīnzhì láojīn è饿  zhàoyuē  liángyàokǒubìng zhōngyáněrxíng  zhī zhī érzhī zhī wénjǐnggānjié cún chāihānjiǔwáng érgòujiànchángdǎnxīng yóushì  

    liúwénérzhī míngshìyuēzhāi zuò zh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