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绕长堤万柳斜,年年春草待香车。君王不宴芳春酒,空锁名园日暮花。
路绕长堤万柳斜,年年春草待香车。君王不宴芳春酒,空锁名园日暮花。
释永颐

释永颐

释永颐,字山老,号云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唐栖寺。与江湖诗人周晋仙、周伯弜父子等多有唱和。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上天竺佛光法师抗拒权贵侵占寺产,愤而渡江东归时,颐曾遗书慰问。有《云泉诗集》一卷传世。事见本集末附《上天竺志》永颐小传。 永颐诗,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简称汲古阁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1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半空跻(jī)宝塔¹,时望尽京华²
译文:登上宝塔站在半空,一眼望尽了繁华的京都。
注释:总持寺:在长安城中。浮图:塔。跻:登。¹宝塔: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序》:“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二”塔,即浮图、地图,梵名率堵坡,又作塔婆、兜婆。²京华:繁华京都。京都,繁华之最,故称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竹绕渭(wèi)¹遍,山连上苑²斜。
译文:竹林环绕着渭水河,山峰连接着帝王园林。
注释:¹渭川:渭水、渭河。²上苑:帝王玩赏游猎之园林。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四门¹开帝宅²,阡(qiān)³逗人家。
译文:四方耸立着皇室的豪宅,道路两旁坐落着人家。
注释:¹四门:四方之门。²帝宅:犹皇都、帝城,在此指长安。³阡陌:田间道,此泛指道路。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累劫¹从初地²,为童忆聚沙。
译文:屡次经劫从初地绕始,回忆儿童聚沙造佛塔。
注释:¹累劫:屡次经劫。佛家以世界生灭一次为一劫。²初地:佛家术语。菩萨至佛果五十二阶段中十地之第一地,亦称欢喜地。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一窥(kuī)功德¹见,弥益²道心³加。
译文: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
注释:¹功德:佛家对一切善事、善举统称为“功德”,即功业德行。²弥益:愈益。³道心:向道之心。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坐觉¹诸天²近,空香逐落花。
译文:在高塔上觉得与上天亲近,四处飘香散花尽落。
注释:¹坐觉:自然感到。²诸天:众天神之简称。

  这首诗写诗人登总持寺佛塔所望长安景色以及对佛法的感悟。全诗可分两层。第一层是前三联,描写诗人所望长安之景,一片繁华祥和的气氛;第二层是后三联,写诗人对佛法的感悟。全诗运用大量佛教典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和对佛理的理解。

  诗的前六句,通过诗人登塔所见,描写了长安的景色。渭河两岸,翠竹依绕,山水明快。上苑绵延逶迤,直接远山。京郊到处耸立着帝王公侯的华贵豪宅;阡陌纵横的田园上,农夫田舍也自然的散落。在身处半空的诗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大地上的平等点缀,如同杂色香花盛绕。

  由此,引发了诗人进一步的感悟。佛教讲究从初地至喜欢地修至七地远行地,须经一大阿僧祗劫,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还须经一大阿僧祗劫。故曰:“累劫从初地。”而“为童忆聚沙”则是由《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化出。此处既说童子聚沙亦远种佛因,也进一步说明成佛须经无量努力。更巧妙的是此二句皆与塔有联系。童子聚沙自不必说了,而“初地”一句则可引申到再高的塔也从初地上累土而成。二句既与塔有关,扣合题目,又具有佛理,构思十分巧妙。

  “一窥公德见,弥益道心加”,诗人这里讲述了初地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以期圆满成佛果。

  诗的最后再次切题,既是因身在高塔而“坐觉诸天近”,同时也因为心系佛法,能感悟诸天欢喜,自觉相近。末句“空香逐落花”暗用散花典故,更加凸显自己心合佛法,并使全诗结束于幻美的气氛。

参考资料:
1、 王春红编著.禅诗精选: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01:5
古陵在蒿下,啼乌在蒿上。
古陵在蒿(hāo)¹下,啼乌在蒿上。
译文:古陵被淹没在野草中,乌鸦在陵墓上啼叫。
注释:¹蒿:野草。
陵中人不闻,行客自惆怅。
陵中人不闻,行客¹自惆怅。
译文:陵墓所埋之人无法听到,只有路过的旅客在独自惆怅。
注释:¹行客:过客;旅客。

  王廷相主要作为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著称于世。但是,他的《与郭价大学士论诗书》,乃是明代诗文批评中如同晨星一现的审美意象的专论。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言征实则寡余味,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明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将化“直”为“曲”,虚实相同,透莹圆融,远神余味等,视为审美意象的重要特征,可谓觉得诗家三昧。然而,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意象理论相互矛盾,如钱谦益指出:“子衡五七言研讨,才情可观,而摹拟失真,与其论诗颇相反。今体诗殊无解会,七言尤为策浊,于以骖乘何(景明)、李(梦阳)、为之后劲,斯无愧矣。”(《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王宫保廷相》)钱氏的批评,未免过分苛刻。其实,王廷相的诗歌中,即使在被人称为多粗漫之作的七言古诗中,也可以披沙见金,间有意象和谐的篇章。令人有:“如游五都市中,动获奇宝”(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三)之感。尤其是他的五言绝句颇有摩诘(王维)风致,下亦不失为裴十秀才(裴迪),崔五员外(崔宗之)(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一引宋辕文语。)《古陵》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首。

  《古陵》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那位独自惆怅的“行客”。行富的抒情并非是直说,而是以古今交错,虚实相间的手法曲曲道出。前两句以“蒿”为中心视点,上下流动,俯视古陵,仰视啼乌,这就构成了两个意象:蒿下之古陵,蒿上之啼乌。且说中心视点中“蒿”。蒿,野草。古代歌辞中言人死魂魄归于蒿里。“蒿”同于“槁”,人死则枯槁,所以说死人的居里名蒿里。相传齐国东部(今山东东部)流传《薤露》、《蒿里》谣讴。两曲都是挽歌,为出殡时挽柩人所唱。汉代以《薤露曲》送王公贵族出殡,以《蒿里行》送士大夫、平民出殡。显然,王廷相的“蒿下之古陵”中融入了《蒿里行》中某些传统的意象,哀悼的对象是“蒿下古陵”中的士大夫和平民。因为古陵深埋在蒿里,可望可不可即,所以诗人只以“古陵在蒿下”作粗线条的勾勒。如果说“古陵在蒿下”是俯视,是视觉形象,那么,“啼乌在蒿上”则是仰视,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兼而有之。由“啼乌”,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在所见(月落、霜满天),所闻(乌啼)中呈现出一片幽寂清冷的景象。由“乌啼”,又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李白《乌夜啼》中的诗句:“黄云破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感物应心,由乌鸦回巢引发起行客思归的愁绪。

  然而,诗中没有由“啼乌欲栖”直接引出行客思归,而是突然插入一句“陵中人不闻”,由古陵之中的人(实际上指魂魄)“不闻”,反弹出行客闻声而动情。“不闻”,固然是由于“陵中人”丧失了“闻”的功能,也是诗人故作旷达之语,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反衬出体察人生、饱尝辛酸的“行富”感物应心的敏感。对于诗人王廷想来说,“啼乌”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融注着威信人生之感的丰富的意象。所以,他闻乌啼之声而惊心动魄,而独自惆怅。而行客独自惆怅,固然有思归愁绪的侵袭,又融注了《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中的某些意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感叹人生短促,犹如远行作客,匆匆走过。作者怀古伤今,感叹人生,凄婉之情油然而生。此种引发,往往可以举一反三。

  这首五言绝句以“行客自惆怅”作结,言已尽而意无穷。由此可见,这首诗故作旷达而情倍凄婉,纯用白描而虚实相间,短小精悍而跌宕起伏,意象透莹而远神余味 ,是王廷想将自己的有关意象理论付诸创作实践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昔吴起¹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²人求故人,故人来,方³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sì)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你先回去等我。”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注释:¹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²令:派。³方:才。⁴俟:等待。⁵恐:害怕,担心。⁶信:讲诚信。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¹,咸(xián)无所好(hào)²,唯³好畜(xù)(lí)(shēng)。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háo)。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¹⁰孙,以啖(dàn)肉故¹¹,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zhé)¹²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¹³
译文:卫国有一个姓束的人,(他)对全世间东西全都不喜好,只喜爱养猫。猫,是捕捉老鼠的动物。(他的)家几乎养了一百多只猫,家周围所有的老鼠都几乎被抓捕完了。猫没吃的了,饿得整天大声嗥叫,束氏只好每天买肉来喂猫吃。猫生了儿子继而又生了孙子,因为经常只吃肉的缘故,竟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老鼠这种生物了;(它)只要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猫吃完了,走路慢腾腾,懒懒散散的样子,和悦快乐的样子。
注释:¹举世之物:所有人世间的东西。举,全。²咸无所好:全都不爱好。咸,全,都。好,喜爱。³唯:只。⁴畜:喂养。⁵狸狌:狸猫野猫,这里指猫。⁶家东西:指住宅周围。⁷ 且:将要。⁸嗥:嗥叫,高声大叫。⁹束氏日市肉啖之:束氏每天买肉喂养它们。日,每天。市,买。啖,吃,这里是喂。¹⁰若:及,与。¹¹以啖肉故:因为喂养肉的缘故。以......故,因为......的缘故/原因。¹²辄:立即,就。¹³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吃完了以后,走路慢腾腾,懒懒散散的样子,和悦快乐。已,完毕,结束。与与如也,原指走路慢慢腾腾的样子,这里形容懒懒散散的样子。熙熙如也,和悦快乐的样子。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南郭有士病鼠¹,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²狸狌以去。
译文: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老鼠成了祸患,家中的老鼠成群结队的出来乱窜,甚至有的(老鼠)跌落到瓮里去,(他)急忙到束氏家借了猫回去。
注释:¹南郭有士病鼠:城南有家人家闹鼠灾。病,以……为祸患。²假:借。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liè)¹,又磔(zhé)磔然²,意为异物也³,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duó)其无他技,啮(niè)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译文:猫看见老鼠两只耳朵高高竖着,眼睛突露像漆一样亮,有红色的胡须,又唧唧吱吱地乱叫,便以为是什么奇怪的生物,所以只是环绕着瓮沿转圈不敢下去捕捉(老鼠)。读书人非常生气,就(把猫)推到瓮中。猫害怕极了,只是对着老鼠大叫。过了好久,老鼠估计猫没有别的本领,就咬它脚,猫用力纵身从瓮中逃了出来。
注释:¹鬣:这里指老鼠的胡须。²磔磔然:指老鼠吱吱鸣叫的声音。磔磔,形容声音。³意为异物也:认为/以为是什么奇怪的生物。意,认为,以为。为,是。异,反常,奇怪。⁴度:猜测估量。⁵啮:咬,啃。⁶奋掷而出:用力的纵身逃出。掷,腾跃。
淡烟残照,摇曳溪光碧。溪边浅桃深杏,迤逦染春色。昨夜扁舟泊处,枕底当滩碛。波声渔笛。惊回好梦,梦里欲归归不得。
淡烟残照,摇曳(yè)¹溪光碧。溪边浅桃深杏,迤(yǐ)(lǐ)²染春色。昨夜扁(piān)³泊处,枕底当滩碛(qì)。波声渔笛。惊回好梦,梦里欲归归不得。
译文:夕阳下,淡烟缥缈,碧绿的溪水波光荡漾。溪边桃花杏花深浅交错,连绵不断地装饰着春色。昨天晚上停船靠岸,枕着浅水沙滩上的石头便睡觉。水波声和渔人吹奏的笛子声突然传来,惊醒了我的好梦,梦中想要回去,却怎么也回不去。
注释:¹摇曳:飘荡、摇晃。²迤逦:曲折连绵。³扁舟:小船。⁴枕底:枕头。⁵滩碛:浅水沙滩上的石头。
展转翻成无寐,因此伤行役。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好天良夕。鸳帷寂寞,算得也应暗相忆。
展转¹翻成无寐(mèi),因此伤行役(yì)²。思念多媚多娇,咫(zhǐ)尺千山隔。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好天良夕。鸳(yuān)(wéi)³寂寞,算得也应暗相忆。
译文: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对在外漂泊感到悲伤。思念那妩媚多娇的佳人,距离很近却仿佛有千山阻隔。正是浓情蜜意时候,不忍心轻易离开。如此良辰美景,料想佳人在鸳鸯帷帐里也很寂寞,也在默默思念着我。
注释:¹展转: 翻身貌。多形容忧思不寐、卧不安席。²行役:泛称行旅,出行。³鸳帷:鸳帐。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终日看山不厌¹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译文:整日里游览于山间,山色美丽,变化万千,毫无厌倦,买下这片山林等待终老山间。
注释:¹厌:不喜欢,憎恶。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译文:山花花开花落,而山一直魏然屹立,山间的溪水空空流淌而山自在清闲。

yóuzhōngshān

wángānshí sòngdài 

zhōngkànshānyànshān mǎishānzhōngdàilǎoshānjiān 
shānhuāluòjìnshānchángzài shānshuǐkōngliúshānx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