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老幽栖地,云峰尺五天。江湖萦缟带,世界廓青莲。
禅老幽栖地,云峰尺五天。江湖萦缟带,世界廓青莲。
说法三乘外,藏身万象巅。潜虬蟠不去,应听祖师禅。
说法三乘外,藏身万象巅。潜虬蟠不去,应听祖师禅。

yúnān--gāng

chánlǎoyōuyúnfēngchǐtiānjiāngyínggǎodàishìjièkuòqīnglián

shuōsānchéngwàicángshēnwànxiàngdiānqiánqiúpányīngtīngshīchán

李纲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8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今古河山无定据¹。画角(jiǎo)²声中,牧马³(pín)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马吹老丹枫树。
译文: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又能与谁说?秋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
注释:¹无定据:没有一定。²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³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⁴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从前幽怨(yuàn)¹应无数。铁马金戈²,青冢(zhǒng)³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从前愁苦凄凉的往事无穷无尽,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注释:¹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²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代指战事,兵事。³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⁴几许:多少。

  这首小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来。面对大好河山,多少风云人物,你争我夺,或长期或短暂地占据它,但谁也没有永久地据有这些地方。“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二句白描,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景,画角声声,矫健的牧马频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使人联想起为争夺这块土地鏖战厮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这些红叶,又一次把人带进了对历史的回忆,加深了作品的纵深的历史感。

  词的下片抒情,写自己出塞的感触。“从前幽怨应无数”。首句议论,直接承上阕对古战场描写而来。面对古战场的凄凉景色,郁结在心头的愁恨无法计算。正如唐·李颀《古从军行》所说:“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接下二句叙事:“金戈铁马,青冢黄昏路。”“金戈铁马”,代表战争。“青冢黄昏路”,用汉王昭君和亲故事,代表和亲。二句概括了战、和两种办法。说明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江山,时战时和,或二者并用,这就是历史。“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末二句以景结情,抒发了作者的感触:回顾历史,面对这塞外古战场,诗人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这深情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词意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

  汉元帝时,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沟通和调和下,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她死后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由青冢想到王昭君,问她说:“曾经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作者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这首词通过诗人“出塞”所见,描绘了眼前荒凉的和平景象,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是对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规律性概括。因此毛泽东批注:“看出兴亡”,肯定了这首词的思想意义。

  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曾说过:“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而读完作者这首词风苍凉慷慨的词作,可以得知谢氏此言不虚。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泉凌波,闫晗.《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合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75
2、 毕桂发.《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011-1012

diéliànhuā ·chūsài

lánxìng qīngdài 

jīnshāndìng huàjiǎoshēngzhōng pínlái mǎnhuāngliángshuí 西fēngchuīlǎodānfēngshù 
cóngqiányōuyuànyìngshù tiějīn qīngzhǒnghuánghūn wǎngqíngshēnshēn shēnshānzhàoshēnqiū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lún)¹,芒²针为钩,荆蓧(diào)³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
译文: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鱼的丝绳,用芒刺做钩,用楚国产的细竹做钓竿,用剖开的米粒做钓饵,在有百仞深的深渊中、湍急的河流里钓到的鱼可以装满一辆车,钓丝还不断,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
注释:¹纶:钓鱼的丝绳。²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³荆蓧:楚国产的细竹。⁴剖粒:剖开的米粒。⁵引:牵引,这里指钓上。⁶汩流:湍急的河流。
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译文:楚国的国王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很惊异,就把他叫来询问他原因。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¹之言,蒲且子²之弋(yì)³也,弱弓纤缴(jiǎo),乘风振之,连双鸧(cāng)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译文:詹何说:“听我已经逝去的父亲说过,古代善射的人射箭,用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顺着风一射,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因为)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原因啊。我按照他的这种做法,模仿着学习钓鱼,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现在我在河边持竿钓鱼时,心中不思虑杂事,只想鱼,丢线沉钩,手上用力均匀,外物不能扰乱(我的心神)。鱼看见我的钓饵,就像看见尘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样,吞食它不会怀疑。所以我能以弱制强,以轻御重啊。大王您治理国家如果可以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应付了,还能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吗?”楚王说:“说的好。”
注释:¹先大夫:这里指已经逝去的父亲。²蒲且子:古代善射者。³弋:射箭。⁴弱弓纤缴: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⁵连双鸧: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⁶放:通“仿”。⁷聚沫:聚拢的泡沫。
蘼芜春思远。采芳馨愁贻,黛痕深敛。薄命怜花,倚东风罗袖,泪珠偷泫。瞑入西园,容易又、林禽声变。那得相思,付与青苹,自随蓬转。
(mí)(wú)春思远¹。采芳馨愁贻(yí)²,黛痕深敛(liǎn)³。薄命怜花,倚东风罗袖,泪珠偷泫。瞑入西园,容易又、林禽声变。那得相思,付与青苹,自随蓬转
译文:由蘼芜引发的怀春思绪缠绵悠远,采下芬芳的花草,却因不知赠与何人而愁思百结眉黛深锁。可怜这同样薄命的花朵,依托着春风的罗袖,沾满了悄悄滴下的泪深。暮色染过西园,转眼间林鸟的鸣声又变得喧闹了。哪里能够相思,只能将命运交给青青的浮萍,任它伴随着蓬草流转飘零。
注释:¹蘼芜春思远:指息夫人对故夫息君的眷念,呼应《息夫人不言赋》中“想蘼芜之不见”文意。蘼芜,一种香草,即离骚中寓高洁品质的江离。蘼芜春思典出东汉乐府诗《上山采靡芜》,此诗描述一个弃妇上山采靡芜,下山时偶遇前夫并回忆往事的情境,表达新人不如故人的感慨。春思,被春景触发的相思。²采芳馨愁贻:化用屈原《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文意,承接上句文意。芳馨即“蘼芜”一类香草。愁贻,因为不知赠与何人而留下哀愁,即“春思”的结果。³黛痕深敛:愁眉不展。黛,一种青黑色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⁴薄命怜花三句:用王维《息夫人》“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时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诗意。泫,水珠滴落。⁵瞑:日暮,暮色。⁶林禽声变:形容林鸟声喧,春季来临。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意。⁷那得相思三句:形容身不由己,根本没有相思的权利。青苹、蓬转,浮萍与蓬草,都是随风水流转,去向不能自主之物。
惆怅罗衾扪遍。便梦隔欢期,旧恩还恋。芳意回环,认鸳机锦字,断肠缄怨。缕缕丝丝,拚袅尽、香心残篆。漫想歌翻璧月,临春夜满。
惆怅罗衾(qīn)(mén)遍。便梦隔欢期,旧恩还恋¹。芳意回环,认鸳机锦字,断肠缄(jiān)²。缕缕丝丝,拚(pīn)袅尽、香心残篆(zhuàn)³。漫想歌翻璧月,临春夜满
译文:满怀惆怅地抚遍了绮罗被褥,即使与故夫的欢会只能在梦中,也还是眷恋这份旧日的恩情。置身于芬芳的氛围中,辨认着鸳鸯机上织成的锦字,封存着断肠的哀思。那篆香丝丝缕缕,拼命地升腾殆尽了,只剩下烧残的芳心。徒然想起当年璧月迷人的光彩在歌声中舞动,夜夜都洒遍了春日的楼阁。
注释:¹惆怅罗衾扪遍三句:形容息夫人夜中抚被,思念与前夫旧日情爱。化用施绍莘《闺思》“扪着衾窝旧赠香,可怜幽馥在空床”诗意与纳兰性德《浪淘沙》“暗忆欢期原是梦,梦也须留”词意。扪,抚摸。²芳意回环三句:锦字,意为寄托相思的书信,用苏蕙织锦典故。据《晋书·列女传》载,东晋女诗人苏蕙的丈夫窦滔因罪被徙流沙,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寄托离思。缄,封闭。此指给写好的书信封口。缄字双关,除封信封外,还指闭口不言,与《息夫人不言赋》中“难夺三缄之志”呼应。³香心残篆:烧残的盘香,既指息夫人因相思彻夜难眠,又象征她因相思而摧残的心。⁴漫想歌翻璧月二句:指息夫人回忆在息国时夫妻情好的华美情境。用陈后主与嫔妃欢爱典故。陈后主诗中有“壁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之句。原诗相传是赞美张贵妃、孔贵嫔的容色的。临春,既指恰逢春季,又指陈后主为所爱嫔妃所建的临春阁。

  这首词借刻画“息夫人”而抒写难言之痛。据《左传》庄公十四年载: “楚子灭楚以息妫(规gu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 ‘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前人对这一位被迫改事二夫而又缄口不言的女性寄予了很大的同情。以“息夫人”为内容的诗文也为数不少。如王维的《息夫人》诗,白敏中的《息夫人不言赋》。但以此为词却不多见。张仲炘(字次珊)在读过白敏中《息夫人不言赋》后,写了一首《三姝媚》,并要王鹏运和词。王即用同调同韵,写了这首词。“继声”,“盍各”,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继声”,讲的是音韵相继、相同。“盍各”,讲的是内容上各抒己见。《论语·公冶长》: “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尔志?’ ” “盍”,盍不的合音字。

  这首词侧重刻画“息夫人”的形象,并深刻揭示其心理活动。开篇三句写“息夫人”的表情: “蘼芜春思远,采芳馨愁贻,黛痕深敛。”首句用古诗“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诗意,交待她再嫁的身份和内心的矛盾,使人物一出场便进入脚色。因贯穿这首古诗的主题是 “新人不如故”,所以内心的斗争异常强烈。这一句为全篇的展开,做好了铺垫。“蘼芜”,香草。“芳馨”,芳香。《楚辞·九歌·湘君》: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愁贻”,留下忧愁。本为采摘香草而外出登山,结果采回的却是忧愁,因为她想到了故夫。首先从“黛痕深敛”这方面表现出来了。“薄命怜花,倚东风罗袖,泪珠偷泫。” 王维《息夫人》: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三句由此化出。看花流泪,“怜花”亦复自怜。杜甫《 春望 》“感时花溅泪。” 《佳人》: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泫”,泫然出涕,形容泪珠下落。“偷泫”,背地里偷偷流泪。从“黛痕深敛”到“泪珠偷泫”,情感深入一层,表情与动作也层层加深,渐入内里。于此,词人反将笔墨宕开,通过景物与季节变化烘托内心活动:“暝入西园,容易又、林禽声变。”“暝”,暮色,象征时光的转移。“西园”,原指汉武帝的御园,这里泛指一般园林。苏轼《水龙吟》: “恨西园落红难缀。”史达祖《绮罗香》: “惊粉重,蝶宿西园。” “林禽声变” ,林,指树木;禽,指鸟雀。春季来临,林木绿色渐浓,鸟雀的啼声也有明显变化。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几句暗示,春天来临,不仅没有给“息夫人”带来什么欢愉,反而更加添她的新愁。“那得相思,付与青苹, 自随蓬转。”此三句对上作补充,写为相思所苦,无法排遣。

  上片写白昼的相思,下片写入夜的苦恋。“惆怅罗衾扪遍。便梦隔欢期,旧思还恋。”第一句把“惆怅”之情与“罗衾扪遍”的动作联系在一起,通过动作,揭示内心活动。“衾”,被子。“扪”,摸抚。“欢期”、“旧思”,均指对前夫始终如一的情爱。“还恋”,加倍的说法。紧接着三句对此作形象的描绘:“芳意回环,认鸳机锦字,断肠缄怨。”“芳意”,即恋情。“鸳机”,织具。上官仪《八咏应制二首》:“方移花影入鸳机。”通过“回环”、“鸳机”、“锦字”,可以看出这三句用苏蕙为丈夫寄回文诗的典故,表达对前夫的情感。苏蕙为前秦女诗人,夫窦滔为秦州刺史,后因罪徙流沙,她昼夜思念,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窦滔。薛道衡《昔昔盐》:“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缄怨”,扣紧“息夫人不言”这一主题,亦即“外结舌而内结肠,先箝心而后箝口”之意。“缕缕丝丝,拚袅尽、香心残篆。”三句以“残篆”象征九曲回肠。“篆”,即篆香,盘香。宋洪刍《香谱》: “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而已。”“缕缕丝丝”以香烟缭绕,象征剪不断,理还乱的恋情,并取“思”与“丝”谐音加以暗示。“拚”,此处读翻,与“翻”通,飞起的样子。“拚袅”,即翻飞缭绕。秦观《减字木兰花》: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此用其意。“残”,象征息夫人由夜至明,直到篆香燃尽,一直遭受相思的熬煎。最后以“漫想歌翻璧月,临春夜满”作结。“漫想”,徒然回想。王沂孙《齐天乐·蝉》 : “漫想薰风,柳丝千万缕。”“璧月”,月圆如璧,多用以形容美人的容貌。《陈书》卷七载,陈后主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翻”,摹习曲调或演唱演奏。孟浩然《美人分香》:“舞学平阳态,歌翻子夜声。”这两句意为白白回忆当年月明之夜歌舞时的玉貌花容。

  可以看出,词人在同情“息夫人”刻画她的形象时,也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描画了有口难言的艰难处境。诗云:“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小雅·裳裳者华》)本篇重点在刻画人物,突出其箝口不言的特点,艺术上是颇为成功的,用笔着意于四个侧面:一是外部表情,二是日常动作,三是内心活动,四是景物烘托。这四者打成一片,终于使“息夫人”这一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艳色天下重,西施(shī)¹宁久微。
译文: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注释:¹西施:《吴越春秋》越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译文: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译文: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邀人傅脂粉¹,不自著(zhuó)罗衣。
译文: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注释:¹傅脂粉:即搽脂敷粉。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译文: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当时浣(huàn)¹伴,莫得同车归。
译文: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注释:¹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持谢¹邻家子,效颦(pín)²安可希³
译文: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注释:¹持谢:奉告。²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³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诗的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处低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西shīyǒng

wángwéi tángdài 

yàntiānxiàzhòng 西shīnìngjiǔwēi 
zhāowéiyuè zuògōngfēi 
jiànshūzhòng guìláifāng 
yāorénzhīfěn zhuóluó 
jūnchǒngjiāotài jūnliánshìfēi 
dāngshíhuànshābàn tóngchēguī 
chíxièlínjiā xiàopínān 
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
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
译文:劝耕亭上游春的人络绎不绝,而我却四处漂泊如今已老病缠身。
乱插山茶犹昨梦,重寻池石已残春。
乱插山茶犹昨梦,重寻池石已残春。
译文:在那满是春光的日子里,随意插山茶已然是昨日旧梦,如今再去海云寺寻池摸石已是暮春时节了。
惊心岁月东流水,过眼人情一哄尘。
惊心岁月东流水,过眼人情一哄尘。
译文:令人心惊的岁月已如流水般向东飞逝,已往的人情世故象尘埃般飘落得无影无踪。
赖有贻牟堪饱饭,道逢田畯且眉伸。
赖有¹(yí)²(móu)³堪饱饭,道逢田畯且眉伸。
译文:幸好有带来的大麦可以让我饱食终日,在那路上遇到农民让我寂寞的心情随之而舒展,真心感谢他们!
注释:¹赖有: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²贻:遗留。³牟:通“麰”。大麦。⁴田畯:指农民。

sānyuèèrshísānhǎiyúnshí--fànchéng

quàngēngtíngshàngwǎngláipínhǎipínglǎobìngshēn

luànchāshāncháyóuzuómèngzhòngxúnchíshícánchūn

jīngxīnsuìyuèdōngliúshuǐguòyǎnrénqínghōngchén

làiyǒumóukānbǎofàndàoféngtiánjùnqiěméish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