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髻瑶簪。严妆巧,天然绿媚红深。绮罗丛里,独逞讴吟。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金。倾听处,王孙帝子,鹤盖成阴。
宝髻(jì)¹瑶簪(zān)²。严妆³巧,天然绿媚红深。绮罗丛里,独逞(ōu)。一曲阳春定价,何啻(chì)值千金。倾听处,王孙帝讴,鹤盖成阴。
译文:她梳着发髻戴着玉簪。严整的妆容很是精巧,天生的乌发红颜。在美人群里,独自歌唱吟咏。如果要给她唱的一首歌定价,何止千金。倾听她唱歌的地方,王孙公讴的车驾连片成荫。
注释:¹宝髻: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²瑶簪:指玉簪。³严妆:整饰妆束,打扮得非常整齐。⁴逞:显示。⁵讴吟:歌唱吟咏。⁶啻:只;仅。⁷鹤盖:像飞鹤的车盖。代指华贵的车架。
凝态掩霞襟。动象板声声,怨思难任。嘹亮处,回厌弦管低沈。时恁回眸敛黛,空役五陵心。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
凝态¹掩霞襟(jīn)²。动象板声声,怨思难任³。嘹亮处,回厌弦管低沈。时恁(nèn)回眸敛(liǎn)黛,空役五陵心。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
译文:她神态庄重地掩了掩衣服的前襟。象牙做的打板声声响起,哀思情怨让人难以承受。唱到高处,声音回转,乐器的声音也被压盖住。时而回眸敛眉,空空俘虏了少年的心。要相信,歌声可以抒发感情寄托情意。知音另有其人。
注释:¹凝态:神态庄重。²霞襟:霞衣的前襟。³难任:难以承受。⁴回厌:声音回旋。

ruìzhèèrzhī··nándiào--liǔyǒng

bǎoyáozānyánzhuāngqiǎotiānrán绿mèihóngshēnluócóngchěngōuyínyángchūndìngjiàchìzhíqiānjīnqīngtīngchùwángsūnzigàichéngyīnníngtàiyǎnxiájīndòngxiàngbǎnshēngshēngyuànnánrènliáoliàngchùhuíyànxiánguǎnshěnshínènhuímóuliǎndàikōnglíngxīnxìndàoyuánqíngbiéyǒuzhīyī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她梳着发髻戴着玉簪。严整的妆容很是精巧,天生的乌发红颜。在美人群里,独自歌唱吟咏。如果要给她唱的一首歌定价,何止千金。倾听她唱歌的地方,王孙公讴的车驾连片成荫。

她神态庄重地掩了掩衣服的前襟。象牙做的打板声声响起,哀思情怨让人难以承受。唱到高处,声音回转,乐器的声音也被压盖住。时而回眸敛眉,空空俘虏了少年的心。要相信,歌声可以抒发感情寄托情意。知音另有其人。

注释

宝髻: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

瑶簪:指玉簪。

严妆:整饰妆束,打扮得非常整齐。

逞:显示。

讴吟:歌唱吟咏。

啻:只;仅。

鹤盖:像飞鹤的车盖。代指华贵的车架。

凝态:神态庄重。

霞襟:霞衣的前襟。

难任:难以承受。

回厌:声音回旋。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真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雾树溟潆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
雾树溟(míng)(yíng)¹叫乱鸦,湿云²初变早来霞。
译文:树木笼罩在迷朦的烟雾之中,乌鸦在鸣叫,宿雨初霁,残云旭日辉映成霞。
注释:¹溟潆:模糊不清。²湿云:雨后云。
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花。
东风已绿先春¹草,细雨犹寒后夜²花。
译文:东风已经吹绿了早春的春草,小雨天气早晨仍然感觉到寒意。
注释:¹先春:早春。²后夜:指早晨。
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
村艇(tǐng)隔烟¹呼鸭鹜(wù),酒家依岸扎篱笆。
译文:村里小船上的人隔着烟雾在呼唤自家的鸭子,酒家沿着河岸扎着篱笆。
深居久矣忘尘世,莫遣江声入远沙。
深居¹久矣忘尘世,莫遣(qiǎn)江声入远沙²
译文:长久以来远离尘嚣,不要让江涛之声传入遥远的水村。
注释:¹深居:谓远离尘嚣之世。²远沙:远村。江南水村多以“沙”命名。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sà)¹年书剑海天秋。
译文:身居高位者何曾都有虎头之相?为何读书三十年依旧一事无成、如海天之秋一样凄凉。
注释:¹卅:数字三十的中文代用字。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fú)¹今天窘马周。
译文:庆幸没有遇到黄祖这样残害读书人的武夫,如今的行装却也窘迫的天如当年的马周。
注释:¹襆被:指用包袱裹束衣被,意为整理行装。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自是汝才¹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译文:自认为是才能没有得到施展,难道真的是没长着封侯的面相?
注释:¹才:才能。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须知少日拏(ná)¹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译文:要知道,少年时就立下上揽云霄之志,曾许诺要做人世间第一流人物。
注释:¹拏:拿。

  清朝诗人作诗尤爱用典,这首也是如此。

  首联前一句用“虎头食肉”之典,古人认为虎头这种相貌特征是荣华富贵之相,这里诗人说自己虽有虎头之相,但无富贵之命。“书剑”代指学业事业,海天之秋,则是一幅凄凉之况,三十年依旧一事无成。

  颔联又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的黄祖,是三国时期的江夏太守,那时候人们都看重名士,一般不会杀有名气的读书人,但黄祖却把名士祢衡给杀了。所以诗人的意思是说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粗暴的武夫,或许其中也有自比名士的意义。

  后一句则是很明显自比马周了,马周十分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有“四请马周”的美谈,当然是李世民派人去的。马周入朝之后,节节高升,官至中书令、太子右庶子,代理礼部尚书,不过早年他却非常窘迫,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颈联则是直抒胸臆,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命中注定不能封侯拜相。这里也用到了一个典故,汉代李广百战而不能封侯,恨道:岂吾相不当侯邪?难道我这个相貌天生不能封侯吗?言外之意是自己已经有了封侯的功绩,但没有封侯的结果,这是外界因素,而不是自身因素。

  尾联则是想起自己少年曾立下的大志,上文已经释义。整首诗就是一首典型怀才不遇的情感,是作者落榜之后的愤懑。

延陵留表墓,岘首送沉碑。
延陵¹留表墓²,岘首³送沉碑。
译文:延陵留存着季札显示功德的墓表,岘山遣送来载有杜预功绩的沉重石碑。
注释:志文:墓志铭。令狐楚的墓志铭是李商隐所作,今已佚。¹延陵:春秋时季札的封地(今江苏常州)。季札墓在晋陵县北七十里申浦西。²表墓:以墓表显示墓主功德。此指彭阳公(令狐楚)的功绩将如季札一样为人所传颂。³岘首:即岘山。岘首山在湖北省襄阳市南,杜预曾于岘山刻碑载其功绩。此以杜预喻令狐楚。
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敢伐¹不加点²,犹当无愧辞³
译文:岂敢自夸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只是墓表所载彭阳公的事迹毫无夸大、赞美之词,彭阳公当之无愧。
注释:¹敢伐:岂敢夸耀。²不加点:即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点,涂改。³无愧辞:《后汉书》:“郭泰卒,刻石立碑,蔡邕为文,谓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
百生终莫报¹,九死²谅难追。
译文:即使我活百世也报不了彭阳公今生对我的大恩,即使我死九世也不能让他复活。
注释:¹百生终莫报:《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也,人百其身。”²九死:屈原《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待得生金后,川原亦几移。
待得生金¹后,川原亦几移。
译文:等到墓碑生金之后,即使川原几变、沧海桑田,彭阳公的德行事迹亦当流芳百世。
注释:¹生金:王隐《晋书》:“《石瑞记》曰:‘永嘉初,陈国项县贾逵石碑中生金,人凿取卖,卖已复生,此江东之瑞也。’”
闰后阳和腊里回,濛濛小雨暗楼台。
(rùn)¹阳和²³里回,濛(méng)小雨暗楼台。
译文:闰月后暖和之气上升,虽是腊月,却已春意盎然。濛濛细雨中,远处的楼台若隐若现。
注释:¹闰后:闰月过后。阳和:春天暖和之气,春属阳,故称阳和。³腊:原为岁末祭名。《艺文类聚》卷五引《风俗通》曰:“因腊取兽,祭先祖也。”《汉旧仪》曰:“腊者报诸鬼神,古圣贤有功于民者也。”汉以后行夏历,以十二月为终,故称腊月。⁴濛濛:迷茫貌。
柳条榆荚弄颜色,便恐入帘双燕来。
柳条榆荚弄颜色¹,便暗入帘双燕来。
译文:柳条和榆荚都开始泛出春天的颜色。雨过天晴后,恐怕双燕该飞进帘子里了吧。
注释:¹“柳条”句: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榆荚,即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条间生荚,继而呈白色,随风飘落。
亭台经雨压尘沙,春近登临意气佳。
亭台经雨压尘沙¹,春近登临²意气佳³
译文:雨后亭台清洁明净,原先飞扬的尘沙已被压实。春天即将到来,我登上亭台远眺,心情极好。
注释:¹压尘沙:指雨后尘沙飞扬不起。²登临:即登临亭台。³意气佳:心情极好。
更喜轻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更喜轻寒¹(lè)²成雪,未春³先放一城花
译文:更使人高兴的残冬时的轻微寒气,终于酿成了漫天飞雪,仿佛把洁白的花朵向满城飘洒。
注释:¹轻寒:残冬时的轻微寒气。²勒:在这里有酝酿、挽勒之意。³未春:没到春日。⁴花:指雪花。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¹红日弄朝晖²
译文:小雪之后,太阳照射的沙地还未被踩踏成泥。稀疏的竹帘中透出朝阳的光辉。
注释:¹疏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²朝晖:早晨的阳光。
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年华¹已伴梅梢²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译文:年岁将尽,梢头的梅花已经凋谢。春色正从小草的嫩叶上悄然归来。
注释:¹年华:岁月,时光。²梅梢:梅树梢头。
梅英欲尽香无赖,草色才苏绿未匀。
梅英¹欲尽香无赖²,草色才苏绿未匀。
译文:梅花将要开尽,但它的香气依旧撩人。小草才长出点点新芽,绿得还没有十分均匀。
注释:梅¹英:梅花。²香无赖:香气撩拨人,亦即香气恼人之意。
苦竹空将岁寒节,又随官柳到青春。
苦竹¹空将岁寒节,又随官柳²到青春³
译文:苦竹经冬不凋,空有岁寒之节。它又随着路边的柳树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
注释:¹苦竹:竹的一种,杆矮小而竹节长,四月中生笋,味苦不中食。²官柳:旧时官府常植柳于庭院和道旁,如陶侃曾在武昌道上种柳。后也泛指路边的柳树。³青春:春天。

  黄这组诗紧紧扣住春意茁然发生之意,写得气象勃勃。这里没有凛冽的寒风,没有萧飒的情调,有的只是隐约潜行的春天的倩影。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美好生机的敏感心理,饶有唐韵,清新流丽,情韵悠扬。

  “闰后阳和腊里回”,是说闰十一月过后,阳和之气便在腊月里提前降临到人间。闰月是古人调整节令农时的手段,闰十一月之后,腊月事实上就是正月。那濛濛的细雨无声地飘洒着,远处的楼台显得缥缈而又恬静。这哪里像是寒冬腊月,分明是春雨。在雨的梳洗滋润中,柳条榆荚都隐隐地透出绿意。“弄颜色”的“弄”字,把榆柳都人格化了。如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把无意识之物写得绰有情致。而且这个“弄”字,有若有若无、闪烁不定的意味。用于生意初萌的柳条榆荚,准确而生动。诗人想到,榆柳都要绿了,雨过天晴之后,暗怕燕子也要飞来了吧。“便暗”二字,是揣测语气,犹“相将见”之意,透露了诗人急切盼望的心理。

  其二

  诗人凭借着敏锐的感觉,意识到冰雪即将化去,万物就要萌生,表现出一种无比愉悦的迎春心情。

  “亭台经雨压尘沙”,描写景物,清新而又明丽。七字四物,亭、台、雨、沙,各得其所。诗人通过一个“压”字,巧妙地把这四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写出了雨后亭台清洁明净,而且还使人想起平时尘沙飞扬的情景,也透露出诗人雨后的喜悦心情。“春近登临意气佳”,抒发情怀,字里行间一派喜气。在春天将要到来的时候,在雨后放晴的天气里,诗人来到亭台游览,兴致是多么高,心情是何等愉快。“春近”,点明季节,回扣诗题。“登临”与上句的“亭台”相呼应。经过如此细致安排,最后的“意气佳”则直抒胸臆,把诗人登临赏景的喜悦心情表露无遗,十分自然。

  后两句写诗人更加喜爱残冬的雪景。“更喜轻寒勒成雪”,承上启下,情景相生,用词颇见凝炼。“更喜”,既是诗意的转折,也是承上面的“意气佳”而来,进一步抒写喜悦的情怀,意脉贯通。由于诗人看到的是一年之末的雪景,甚觉难得,所以他别具匠心下一“勒”字,意在告诉人们这雪是轻寒有意逼“勒”下来的,这种视无情为有情的写法,既为下文作了衬笔,又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心情。“未春先放一城花”,以雪比花,写冷景却给人以暖和之感,通过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联想,把人们带进了春天的世界。以花喻雪,这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便是实例。不过黄庭坚这句则有自己的特点,它以小见大,化静为动,比喻中含有想象,不仅写出了雪景的美丽,也写出了迎春的喜悦。

  全诗把景和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诗人“意气佳”也好,“更喜”也好,都是从景中引发出来的;写雨后的亭台也好,写城中的雪景也好,都充满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情从景中来,景中也含情。但是,诗人不是静止地写景写情,而是随着自然景色的变换使感情色彩也不断加深,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

  其三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雪后更有佳处,地上不泥泞,潮湿润地,无沙无尘。初日的光辉照射过来,薄薄的竹帘晃动着,光影闪烁,仿佛竹帘在和朝晖嬉戏。又是一个“弄”字,同样流露了诗人欣喜欢悦的情绪。“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年光将尽,枝头的梅花也已经调谢了。然而不要紧,因为春色已经从小草的芽尖上,悄悄地归来了。

  其四

  “梅英欲尽香无赖”,梅花快要谢尽,清香却还在空气中氤氲荡漾。“香无赖”三字,大有情致。以“无赖”写“香”,并非亵渎,更不是“狂奴”的恶作剧。花谢而香存,似反常,“无赖”有“无端”之意。更重要的是,梅花的清香仿佛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所谓“无赖”,正见其有情。这种细腻而微妙的情趣,非“无赖”二字不足以仿佛。梅香还未散去,草色又已绿,尽管绿色还未均匀遍布,但那是不愁的。“苦竹空将岁寒节”,是说苦竹经冬不凋,颇有岁寒之节。然而春天一到,大地皆绿,苦竹的特立,也就显示不出孤高了。

  这四首诗初看若散缓,其实亦有章法。诗人是将修辞中的顶针或连环句式放大,前后相连,结成一体。第一首写雨,第二首写雪,第三首写梅,第四首写柳。后面三首,每一首的第一句,都点出前一首诗中的景物,以相连缀,形成了组诗的线型结构。这四首绝句风格恬淡清新,色彩、字面、景物、情绪都是淡淡的,仿佛读散文诗,又仿佛是四帧水墨小景。雨是“小雨”,雪是“小雪”,又是“濛濛”“轻寒”“疏帘”“绿未匀”,笔调空灵而协调。两个“弄”字,一个“无赖”,更使得组诗平添了几分活泼气象。这种闲适冲和的风格,和黄庭坚后日的老气横秋大不一样,却很接近程颐和朱熹这些道学家的风格,这倒是很耐人寻味的。

参考资料:
1、 衣殿臣编著. 历代山水诗 珍藏版[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0:329-330.
2、 潘中心,房开江选编. 宋人绝句三百首[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207-208.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南国¹多新意,东行伺²早天。
译文:在南方一带有许多有意思的新奇事物,早早地起来等待去江南一带。
注释:江南意:意为北方人初到江南所见的景色感到很有意味,很有意思。“意”是指一般人们看到好风景或景色时,感觉“有意思”。¹南国:南边,泛指南方地区或我国南部。²伺:守候,等候。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潮平两岸失¹,风正²³帆悬
译文:潮水涨满,两岸消失在视野中,风中扬着无数帆。
注释:¹失:消失,这里是指江水与岸边相平的时候,两岸都消失看不见了。²风正:顺风。³数:无数,这里是指许多船帆,除了诗人坐船上的帆,还包括旁边船上的帆。⁴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¹生残夜²,江春³入旧年。
译文: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注释:¹海日:海上的旭日。²残夜:夜将尽之时。³江春:江南的春天。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从来观气象,惟¹向此中偏。
译文:向来我看过许多地方的风景,唯独这里的风景最为特别。
注释:¹惟:唯独,只是,只有。

  此诗写北方人初到江南所见的景色。

  首联作正面叙述:南方有很多新的意思,趁大清早就开船东下。

  接下去两联就描写江水、海日和早春。在北方人看来,这些都是新意。这个“意”字,现在文言里似乎已没有这样的用法,但在口语里却还存在。人们看到好风景或新鲜事物,常常说“有意思”,就是这个“意”字的注解。

  尾联说:向来我看过各处地方大自然的美景,只有这里是非常特别的。这个偏”字,在现代语文中已没有这样用法,但在唐代却是一个普通状词。岑参的《敦煌太守后庭歌》结句云:“此中乐事亦已偏。”又孟郊《边城吟》云:“西城近日天,俗禀气候偏。”都是同样的用法,“偏”字本来有不正、欹侧的意义,大约唐人引申而有“独特”、“别致”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唐诗百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134-137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65-366

jiāngnán

wángwān tángdài 

nánguóduōxīn dōngxíngzǎotiān 
cháopíngliǎngànshī fēngzhèngshùfānxuán 
hǎishēngcán jiāngchūnjiùnián 
cóngláiguānxiàng wéixiàngzhōngp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