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农今喜复南辕,夹道扶携亦笑諠。县尹庶几无疾病,山人迎送耐频烦。
劳农今喜复南辕,夹道扶携亦笑諠。县尹庶几无疾病,山人迎送耐频烦。
芼葱汤饼聊堪饱,出瓮春醪半带浑。惟有为民真实意,异时陈迹付公言。
芼葱汤饼聊堪饱,出瓮春醪半带浑。惟有为民真实意,异时陈迹付公言。

láonóngjìngzèngjiǎoèrsēng--chénzào

láonóngjīnnányuánjiādàoxiéxiàoxuān

xiànyǐnshùbìngshānrényíngsòngnàipínfán

màocōngtāngbǐngliáokānbǎochūwèngchūnláobàndàihún

wéiyǒuwèimínzhēnshíshíchéngōngyán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译文:花开的时候你不能和我一起欣赏,花落的时候你无法与我一起悲伤。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欲问¹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译文:想要问我相思之情让人最为难耐的时间?那一定是在花开花谢的时候。
注释:¹欲问:想要问。

  这首诗写思妇渴望与久别丈夫相聚首的无限相思之情。

  思妇面对百花盛开的撩人春色,面对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景象,触景生情。“花开不同酵步翻赏”,而花无百日红,其花易衰,其色易逝,花开花落,最惹思妇青春易逝之哀怨,自然令人不胜低回与哀婉,自然使思妇联想到青春易逝,丈夫不在身边,辜负了青春年华,这让她怎能不思念远别的丈夫(或恋人),也就自然而然倾述出心中既怨又慕的伤春情怀。

  花开“同赏”,花落“同悲”,这是思妇与丈夫(恋人、情人)共同追求和向往的最理想的情爱境界。然而,事与愿违,却花开不能“同赏”,花落也不能“同悲”,这恐怕是夫妻之间的情爱的不幸与悲怆。有哪一对情人不希望“比翼双飞”,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朝夕相处,欢乐与共呢?即使在生活的长河里,碰见点风雨,有哪一对真正的情侣不能同舟共济呢?

  在共渡难关中的“同悲”,又何尝不是含有苦涩的爱的甜蜜呢?何况“苦中甜”,即诗中说的爱情生活中的“同悲”,这要比“同赏”更有其深刻的内涵。“同赏”与“同悲”共同构成人生旅途中相知相爱、休戚相关、相濡以沫、相互依恋,这恐怕才是诗人在这首诗里要讲的爱情真谛!这恐怕是这首诗中所说的不能“同赏”,又不能“同悲”的巨大失望的惆怅和无限哀怨的幽恨所在!所以,郭炜《古今女诗选》称此诗:“不同悲胜不同赏’多多。”赵世杰《古今女史》说此诗:离恨绵绵。

参考资料:
1、 杨鸿儒编著.爱情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1.01,:第145页

chūnwàngshǒu ·

xuētāo tángdài 

huākāitóngshǎng huāluòtóngbēi 
wènxiāngchù huākāihuāluòshí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积雨¹空林²烟火迟³,蒸藜(lí)炊黍(shǔ)饷东菑(zī)
译文: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注释: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¹积雨:久雨。²空林:疏林。³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⁴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⁵黍:谷物名,古时为主食。⁶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¹水田飞白鹭(lù),阴阴²夏木³(zhuàn)黄鹂
译文: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注释:¹漠漠:形容广阔无际。²阴阴:幽暗的样子。³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⁴啭:小鸟婉转的鸣叫。鸟的宛转啼声。⁵黄鹂:黄莺。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山中习静¹观朝(zhāo)槿(jǐn)²,松下清斋³折露葵
译文: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注释:¹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²槿:植物名。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³清斋:谓素食,长斋。⁴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野老¹与人争席罢²,海鸥³何事更相疑。
译文: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注释:¹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²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³海鸥:这里借海鸥喻人事。⁴何事:一作“何处”。

  《积雨辋川庄作》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优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菑: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首联是说,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致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活动的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颔联是说,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看吧,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娴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的甜美。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婉转。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华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暮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颈联是说,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暮谢;在松下吃着蔬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蔬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寂寞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人在这里借用了《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致,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好;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深邃的意境和超迈的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89-9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72-174

wǎngchuānzhuāngzuò

wángwéi tángdài 

kōnglínyānhuǒchí zhēngchuīshǔxiǎngdōng 
shuǐtiánfēibái yīnyīnxiàzhuànhuáng 
shānzhōngjìngguānzhāojǐn槿 sōngxiàqīngzhāizhékuí 
lǎorénzhēng hǎiōushìgèngxiāng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柴门寂寂黍(shǔ)¹(xīn)²,山家烟火春雨晴。
译文: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注释:¹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²馨:香。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庭花蒙蒙¹水泠(líng)²,小儿啼索树上莺。
译文: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注释:¹蒙蒙:形容雨点细小。²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这首诗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壮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参考资料:
1、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63-1365

chūnwǎnshūshānjiā

guànxiū tángdài 

chàiménshǔfànxīn shānjiāyānhuǒchūnqíng 
tínghuāméngméngshuǐlínglíng xiǎoérsuǒshùshàngyīng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¹(zhēng)(róng)²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译文:华山峥嵘而崔嵬,是何等的壮伟高峻呀!远望,黄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
注释:丹丘子:即元丹丘,李白于安陆时所结识的一位道友,于颜阳、嵩山、石门山等处都有别业。李白从游甚久,赠诗亦特多。¹西岳:即华山。²峥嵘:高峻貌。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wō)(gǔ)¹秦地雷。
译文:而后,它奔腾万里,汹涌激射,山震谷荡地挺进。飞际的漩涡,犹如滚滚车轮;水声轰响,犹如秦地焦雷。
注释:¹盘涡毂转:车轮的中心处称毂,这里形容水波急流,盘旋如轮转。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荣光休气¹纷五彩,千年一清²圣人³在。
译文:阳光照耀,水雾蒸腾,瑞气祥和,五彩缤纷。你千年一清呀,必有圣人出世。
注释:¹荣光休气:形容河水在阳光下所呈现的光彩,仿佛一片祥瑞的气象。都是歌颂现实。²千年一清:黄河多挟泥沙,古代以河清为吉祥之事,也以河清称颂清明的治世。³圣人:指当时的皇帝唐玄宗。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巨灵咆哮擘(bò)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¹
译文:你巨灵一般,咆哮而进,擘山开路,一往而前。巨大的波澜,喷流激射,一路猛进入东海。
注释:¹“巨灵”两句:据《水经注·河水》引古语:“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踏,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三峰¹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²开。
译文:华山的三座险峰,不得不退而耸立,险危之势,如欲摧折。翠崖壁立,丹谷染赤,犹如河神开山辟路留下的掌迹。
注释:¹三峰:指落雁峰、莲花峰、朝阳峰。²高掌:即仙人掌,华山的东峰。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白帝¹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译文:白帝的神力造就了华山的奇峰异景。顽石铸就莲花峰,开放于云雾幽渺的云台。
注释:¹白帝: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西方之神。华山是西岳,故属白帝。道家以西方属金,故称白帝为西方之金精。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云台阁道¹连窈冥(míng)²,中有不死丹丘生。
译文:通往云台的栈道,一直伸向高深难测的幽冥之处,那里就住着长生不老的丹丘生。
注释:¹阁道:即栈道。²窈冥:高深不可测之处。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¹(sāo)背指爪轻。
译文:明星玉女倾玉液,日日曦微勤洒扫;麻姑仙子手似鸟爪,最可给人搔背挠痒。
注释:¹麻姑: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建昌人,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邀,降于蔡经家,年约十八九岁,能掷米成珠。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她的手像鸟爪,蔡经曾想象用它来搔背一定很好(见《神仙传》)。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我皇¹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²与天语。
译文:西王母亲手把持着天地的门户,丹丘面对苍天,高声谈论着宇宙桑田。
注释:¹我皇:指天帝。²谈天:战同时齐人邹衍喜欢谈论宇宙之事,人称他是“谈天衍”。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九重¹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译文:他出入于九重天宇,华山为此增光辉;东到蓬莱求仙药,飘然西归到华山。
注释:¹九重:天的极高处。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玉浆(jiāng)¹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译文:甘美的玉液琼浆,如果惠予我这样的好友畅饮,我们就可骑着两只茅狗,腾化为龙,飞上华山而成仙。
注释:¹玉浆:仙人所饮之浆。

  此篇写黄河的奔腾冲泻之势及华山的峥嵘秀伟,运用神话传说,驰骋想象,使山河更带有神奇的色彩。

  “西岳”两句。此诗开篇,就以“西岳峥嵘何壮哉”的突发唱叹,写华山的雄伟,起势宏远突兀,接着便展现登山远眺所见到的黄河之雄姿。接着四句写黄河。先写河的触山动地的汹涌澎湃之势,继写河的急流盘旋成涡,声如巨雷,最后写河水在阳光下,反映出灿烂辉煌的色彩,并把它和人的命运连系起来。出人意外的是,诗人对黄河的勾勒,却用了飘忽的轻笔:“黄河如丝天际来!”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奇景象迥异,这是因为诗人此刻是在烟云缥缈的华山绝顶;从万仞之上,远眺数千里外的盘曲黄河,正有细曲“如丝”“天际”来的奇妙感觉。而且诗人描述的重点是华山,用这样的轻笔勾勒,较之于重笔渲染黄河的壮阔,更可以反衬华岳的高峻入云。然而,黄河毕竟是狂暴不羁的,在它奔腾至华山脚下的时候,就不再轻细“如丝”,简直是波山浪海了。因此,诗人之笔亦突然夭矫而行、力挟千钧:“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它那蓄势“万里”的排浪,使山岳为之震撼;疾浪受阻,便沸怒而折,翻卷起巨轮般转动的漩涡,发出震撼三秦的雷鸣。这景象的确惊心动魄。

  然而这一切都是华山尚未开辟、黄河中途受阻的虚境。诗人的思绪此刻已飞向了远古。传说大禹理水之前,华山与对岸的山峰相连一片,挡住了滚滚黄河。大禹到来以后,指挥河神巨灵,将山峦横击为二,黄河才得以畅流。那击开的两半,就是现在隔河相峙的华山和首阳山。诗中的“荣光(华光)休气(瑞气)纷五彩”二句,于惊雷震荡声中,忽作舒徐悠长之音,正表现了圣人大禹降临黄河的自信闲暇之态。接着便有巨灵擘山的壮观一幕:诗人以“咆哮”状貌巨灵擘山的盛怒,以“洪波喷射”描摹山分浪奔的奇景。其运笔亦如巨灵和怒浪,显示出李白所独具的“疾雷破山、颠风簸海”(谢榛《四溟诗话》)之势。“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刚刚击开的三峰(即华山“落雁”、“莲花”、“朝阳”三峰),被巨灵震得慌忙退立,才免于倾覆之灾;但在翠崖丹谷之上,还留下了河神凌厉的掌印(即今华山东北的“仙人掌”)。与巨灵神的悍蛮擘山、不顾而去相比,西方之帝(白帝)就显得可爱多了:他仿佛要抚慰受击的山峦,竟暗运天地之气,一夜之间,将华山的顶峰,化作了一朵“莲花”,并让缭绕的白云,变为云台(即云台峰)承托着它——华山自此后便如青碧的莲花,盛开于万里白云之上。这就是诗中第一节所描绘的华山奇景。由于这描绘充分发挥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想象,并且交织着黄河的涛声骇浪和绘纭多姿的往古神话,显得格外壮丽和妩媚。这一切都只是为了造出一个神奇缥缈之境,为友人的“出场”作铺垫。

  “云台”八句以神话故事和现实的人物并写,似幻似真,并以此娱悦元丹丘。言云台的阁道连接着高不可测的云霄之处,有明星、玉女二仙女来侍洒扫,麻姑为人搔背,手爪很轻。我皇把守着九天的门户,元丹丘与天谈论着宇宙形成的问题,出入于高高的九重天上,往来于蓬莱与华山之间。“云台阁道(栈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这两句从云烟幽渺之中,勾勒友人闲步云台的姿态,使友人带有了飘飘欲仙的风神。“丹丘”之名,恰是《山海经》神话中的不死之国。故诗人直接以“不死”二字,将他一语呼出,显得既诙谐、又有情。元丹丘之去到华山,即将度过的,无非是隐逸山崖的清寂岁月而已。但在诗人笔下,却化作了如梦如幻的连翩奇遇:传说中的华山仙子(明星),慌不迭地为他“洒扫”庭坛;手如鸟爪的“麻姑”,为他“搔背”时,下爪竟还那样轻灵。至于接待过汉武帝的瑶池王母,年事已高,就只好请她看守门户了。倘若友人想“扪天摘匏瓜(星名)”,或许还有机会与天帝攀谈上几句哩——“明星玉女备洒扫”四句,将元丹丘隐迹华山的生活,描摹得美妙、奇幻。原来互不相关的神话传说,一经诗人信手拈来,便绚烂相映、顿成化境。“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诗人想象自己的友人,从此将光辉闪闪地出入于九重之天,或者迅疾如飞地往返于仙境蓬莱。或许他还能像传说中的老翁一样,误入嵩山大穴,得到仙人的“玉浆”之赠。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向友人脱口而呼:“倘得“玉浆”,可别忘了让我也分享一杯呵!到时候,我就与你像传说的汉中卜师、酒店老妇一样,骑上仙人的“茅狗”,刹那间化作飞“龙”,直上云天。”悠然神往的结语,表现出诗人对神仙飞升的向往与仰慕。

  全诗运笔收放自如,“纵之则文漪落霞,舒卷绚烂”,收之则“万骑忽敛,寂然无声”(王世贞《艺苑巵言》)。明人陆时雍称李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有舒云流水之妙”。《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正可当此美誉而无愧。

西yuèyúntáisòngdānqiū

bái tángdài 

西yuèzhēngróngzhuàngzāi huángtiānlái 
huángwànchùshāndòng pánzhuànqínléi 
róngguāngxiūfēncǎi qiānniánqīngshèngrénzài 
língpáoxiàoliǎngshān hóngpēnjiànshēdōnghǎi 
sānfēngquècuī cuìdāngāozhǎngkāi 
báijīnjīngyùnyuán shízuòliánhuāyúnzuòtái 
yúntáidàoliányǎomíng zhōngyǒudānqiūshēng 
míngxīngbèisǎo sāobèizhǐzhuǎqīng 
huángshǒutiān dānqiūtántiāntiān 
jiǔchóngchūshēngguānghuī dōngqiúpénglái西guī 
jiāngtǎnghuìrényǐn èrmáolóngshàngtiānfēi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数行嘉树¹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译文:几行嘉树在夕阳下鲜艳夺目,就像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织锦;一派春水碧绿透亮,就像在上面泼洒了一层明油。
注释:¹嘉树:佳树,美树。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鸣双橹散轻鸥。
回望江城见归鸟¹,乱鸣双橹(lǔ)散轻鸥。
译文:回头眺望江城,只见投林还巢的鸟儿振翅高飞,划动船边的船桨,发出吱呀的呜呜声,惊散了沙鸥,它们向周围飞去。
注释:¹归鸟:投林还巢的鸟。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箎吹成落日愁。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箎(chí)¹吹成落日愁。
译文:折柳送你,这一别又该是多年,落日中吹起芦篪,那悠悠的声音寄托了无限的愁情。
注释:¹芦篪: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双鲤¹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译文:想要寄书给你,却难以用一封信说明白,唯有这涛涛江水依依不舍,浪去又回头,传递着浓浓的深情。
注释:¹双鲤:古时对书信的称谓。纸张出现以前,书信多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称。

biéshuōdào--huángtíngjiān

shùxíngjiāshùhóngzhāngjǐnpàichūn绿yóu

huíwàngjiāngchéngjiànguīniǎoluànmíngshuāngsànqīngōu

liǔtiáozhézèngjīngniánbiéchíchuīchéngluòchóu

shuāngshūnánjǐnxìnyǒuqíngjiāngshuǐshànghuíli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