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久不作,此游清兴长。
看山到湘水,随雁过衡阳。
醉裹关河在,吟余草木香。
九歌流落年,想为一沾裳。
诗史久不作,此游清兴长。
看山到湘水,随雁过衡阳。
醉裹关河在,吟余草木香。
九歌流落年,想为一沾裳。
连文凤

连文凤

福州三山人,字百正,号应山。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 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此诗。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chēng)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fù)此诗。
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niǎn)¹生秋草,上林²花满枝。
译文:宫中幸道旁秋草丛生,上林苑的鲜花压满枝头。
注释:¹幸路:指皇帝马车所行的道路,即皇宫内的道路。幸:皇帝的马车。²上林:即上林苑,也指皇宫园林。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¹高何限²意,无复侍臣知。
译文:登高生出的无限悲苦和感慨之意,这恐怕连我的侍臣也不知道。
注释:¹凭:倚,这里指临高眺望。²何限:无限。

  李昂(即位前名李涵)在位十四年。他登基后宦官一直专权,甘露事变后他更是失去了人身自由,一生软弱,郁郁而终。他工于五言,诗风清俊有骨气。这和他的性格似乎不大一样。也许李涵本人也不是糊涂昏庸之辈,不过是唐王朝末期国家颓败的气数使他没有更大的作为罢了。

  对于宫廷除了皇帝没有谁更有发言权了。这是一首先写景转而直抒胸臆的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首作品应该写于甘露事变之后。路边的秋草和上林苑里的繁花相比,既不美丽,又不茂盛,只是平平凡凡的野草,而且这秋草是不起眼,没有人注意的道边草罢了。秋风一过,秋草只能随风而倒,全没有坚定自主的力量。所以看似在写宫中的一般气象,实际也说明了文宗只是个傀儡而已。后面的诗句里就带着骨气了,他宁愿凭高无限意的生活下去,而不稀罕整日复同侍臣的虚假君主生活。

  就算御花园是天下最美的花园,但是文宗皇帝是不贪图这将要凋零的美丽的,他心中的理想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登上统治者的高位,而不是做一棵依附于宦官的墙头草。王室的后代能有这样的理想,也算难能可贵了。唐代末期混乱的局势下,李姓王室已经处于了衰颓中。诗的开头说辇路上长起了秋草,这是不应该的,宫人连起码的除草工作都不认真对待了,可见王室的没落程度。这时候的文宗皇帝可能只有说说心中理想的权力了,要真的振兴唐王朝似乎仅是空想了。文宗远大的理想可贵在还没有忘记昔日先人打下的江山,但是这只能被理解为文宗身上有着贵族的骨气,他一个人是不能实现如此艰巨的目标的。其实他就是一个空想家。

  他的心理后人是应该理解的,长期受人摆布,连人身自由都成问题的文宗皇帝很难抒发自己的苦闷。这首作品的立意还是有它的高明之处的。文字上抓住了宫廷的特点,像上林苑、辇道、侍臣,都是宫廷特有的。宫中题,表现在环境上,也是宫中人生活的写照。

  宫廷除了它应有的繁华,热闹,也有许多神秘的黑暗面。书籍里也曾记载了许多宫廷中阴险复杂的倾轧,宫廷斗争历来是最危险的斗争,连皇帝本人都深陷这种漩涡的时候,一个王朝就处于深深的危机当中了。

gōngzhōng--áng

tàijiǔniánxùnzhèngzhùbàihòuchóushìliángzhuānshàngdēnglínyóuxìngwèichángwèihuòchēngzuǒyòugǎnjìnwènyīnshī

niǎnshēngqiūcǎoshànglínhuāmǎnzhī

pínggāoxiànshìchénzhī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知君欲¹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译文:知道你将要沿着溪水而上去到武陵,水向东流人向西而行。
注释:¹欲:将要。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译文:你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我想你作为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

sòngchénjìngzhōngshěguīlíng--wángānshí

zhījūnshànglíngshuǐdōngliúrén西

dàotáohuāyīngxièxiǎngjūnyīngwèihuā

玉墄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
玉墄(cè)¹金阶舞舜干²。朝(cháo)野多欢。九衢(qú)³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qǐ)陌,嘉气非烟
译文:华美的台阶前,舞者们跳着干舞,朝廷和民间都洋溢着欢乐。整条街道都充斥着美丽的风光,每家每户都传来热闹的音乐声。高楼耸立在繁华的街道旁,散发出祥瑞之气。
注释:¹墄:台阶。²干:古代舞者手持干(盾)的一种武舞。³九衢:通达的大街。⁴非烟:祥瑞的云彩。
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
雅俗熙(xī)熙物态¹(yán)。忍负芳年。笑筵(yán)歌席连昏昼,任旗亭²、斗酒十千。赏心³何处好,惟有尊前。
译文:风雅之士和世俗之人在一起欢聚,和乐融融,风物美好。怎能忍心辜负这样美好的时光。欢声笑语、歌舞筵席从白天延续到黑夜,酒楼纵使抬高酒价也无碍其热闹。而最令人心满意足之处,莫过于酒杯前的畅饮。
注释:¹物态:风物形态。²旗亭:酒楼。³赏心:称心。

    这词描写宋代汴京城中春日繁盛的景况,流露出身逢盛世的强烈自豪感,也表达了当时具有普遍性的流连芳景的社会情绪。

    起句“玉城金阶舞舜干”先从朝廷写起,“玉城”与“金阶”为对文,皆指宫廷中的台阶。这是借用大舜帝的典故来歌颂当时崇尚文治、时世清平的局面。《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后遂以“”舞干”指文德感化。

    “朝野多欢”一句,承上启下。柳永词中经常写到“太平时,朝野多欢”,这或许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也或许是谀圣词。前面“舞舜干”,是讲“朝”之“多欢”,“九衢”句以下,则是讲“野”之“多欢”。

    所谓“风光丽”,讲京城道路街市的整齐壮丽,即京城的富庶。“万家急九繁弦”,极写京城中歌吹沸天的乐舞之盛。

    “凤楼”,这里代指官殿,“凤楼”句写秦楼楚馆的热闹。

    “嘉气非烟”句,写充溢于京城中的祥瑞之气。下片“忍负芳年”一句,则另起一意,拍合到流连芳景、及时行乐之意。芳年如此,韶光如此,怎忍轻负?正应“笑筵歌席连昏昼”,即昼夜行乐的意思。

    “任旗亭”句,让人联想起曹植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以及李白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等名句。因此这里表达的是文人诗酒风流的雅事。

    结句“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古人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为四美,如王勃《滕王阁序》中云所“四美具,二难并”。这里却不但说樽前歌酒之欢,超过四美,而且“惟有尊前”是最为称心快意之事,这样就把欢快之意写到了极致。

    “生活美好”常常是柳永“都市词”中的主旋律。此词上片铺叙京城风光景况,下片着重写处于这种环境中人的心态,词笔潇洒飘逸,正所谓太平盛世之歌。城市“底层人”的穷开心,背后是对生活的热爱。在柳永《乐章集》中,有很多关于“歌德颂功”的题材,对北宋当朝皇帝进行颂扬,或称颂政和民丰,朝野同庆,或歌颂物阜民康、时世清平。

    虽然柳永的仕途一直不是很顺,但貌似一直乐观。在当时,柳永也引领了时代潮流。《避暑录话》中有一句表现了柳永的追随者之多:“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但其中味道,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ái)¹如山上雪,皎(jiǎo)若云间月。
译文: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皎洁。
注释:¹皑、皎:都是白。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闻君有两意¹,故来相决²绝。
译文: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注释:¹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变。²决:别。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今日斗¹酒会,明旦沟水头。
译文: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日一早便在沟头分手。
注释:¹斗:盛酒的器具。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xiè)(dié)¹御沟²上,沟水东西流³
译文: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向东流去。
注释:¹躞蹀:小步行走的样子。²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³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译文: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译文: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袅袅 一作:嫋嫋)
竹竿¹何袅(niǎo)²,鱼尾何簁(shāi)³
译文: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泼可爱。
注释:¹竹竿:指钓竿。²袅袅:一作“嫋嫋”,动摇貌。³簁簁: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这里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男儿重意气¹,何用钱刀²为!
译文:男子应当重情重义,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注释:¹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²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但《宋书·乐志》言《白头吟》等“并汉世街陌谣讴”,即民歌。《玉台新咏》载此诗,题作《皑如山上雪》,则连题目亦与卓氏无关了。《西京杂记》乃小说家言,且相如、文君关系亦未尝至此,故云文君作,显系附会。此诗当属民歌,以女子口吻写其因见弃于用情不专的丈夫而表示出的决绝之辞。

  首二句是一篇起兴,言男女爱情应该是纯洁无瑕的,犹如高山的白雪那样一尘不染;应该是光明永恒的,好似云间的月亮皎皎长在。这不仅是一般人情物理的美好象征,也当是女主人公与其丈夫当初信誓旦旦的见证吧。诚如清人王尧衢云:“如雪之洁,如月之明,喻昔日信誓之明也。”但也有解为“以‘山上雪’,‘云间月’之易消易蔽,比起有两意人。”意亦可通。细玩诗意,解为反面起兴,欲抑先扬,似更觉有味。

  故“闻君”二句突转:既然你对我的爱情已掺上杂质,既然你已心怀二心而不专一持恒,所以我特来同你告别分手,永远断绝我们的关系。“有两意”,既与首二句“雪”“月”相乖,构成转折,又与下文“一心人”相反,形成对比,前后照应自然,而谴责之意亦彰,揭示出全诗的决绝之旨。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意谓这是咱们最后一次相聚饮酒,散席后大家就各自分手,如流水东西永不汇合。“今日”、“明旦”是为了追求诗歌表述生动才选用的措辞,如果把“明旦”句理解为“明天就可在沟边分手”,不免过于拘泥字句的意思,反而失去了诗人的真意。此句承上正面写决绝之辞:今天喝杯诀别酒,是我们最后一次聚会,明晨就将在御沟分手,就像御沟中的流水一样分道扬镳了。“东西流”以渠水分岔而流喻各奔东西;或解作偏义复词,形容爱情如沟水东流,一去不复返了,义亦可通。

  “凄凄”四句忽一笔宕开,言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而又悲伤地啼哭,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言外之意,自己今日遭到遗弃才最堪凄惨悲伤,这是初嫁女子无法体会到的滋味。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辞意婉约而又见顿挫;已临决绝而犹望男方转变,感情沉痛而不失温厚。诚如清人张玉谷所评:“凄凄四句,脱节暗转,盖终冀其变两意为一心而白头相守也。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着已身说,而己身在里许。用笔能于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为灵警。”堪称深得诗旨。

  结尾四句,复用两喻,说明爱情应以双方意气相投为基础,若靠金钱关系,则终难持久,点破前文忽有“两意”的原故。“竹竿”,指钓鱼竿;“嫋嫋”,形容柔长而轻轻摆动的样子;“簁簁”即“漇漇”的假借字,形容鱼尾像沾湿的羽毛。“钱刀”,即古代刀形钱币,此处泛指金钱。以鱼竿的柔长轻盈摆动和鱼尾的滋润鲜活,比喻男女求偶,两情欢洽。《诗经》这类比兴较多,如《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毛传》:“钓以得鱼,如妇人待礼以成为室家。”但此处联下文之意,似又隐含爱情若不以意气相知,仅以香饵诱鱼上钩,恰似只靠金钱引诱,那爱情是靠不住的。故清人朱嘉微评曰:“何以得鱼?须芳其饵。若一心人意气自合,何须芳饵为!”结句点破男子“有两意”是因为金钱关系。但究竟是他利用金钱为诱饵去另图新欢呢?还是那位“新欢”家资颇富,致使这位男子贪图富贵而厌弃糟糠呢?这只有留给读者去猜想了。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弃妇形象,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悲剧,而且着力歌颂了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高尚态度和她的美好情操。她重视情义,鄙夷金钱;要求专一,反对“两意”。当她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既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也没有疯狂的诅咒和软弱的悲哀,表现出了妇女自身的人格尊严。她是把痛苦埋在心底,冷静而温和地和负心丈夫置酒告别,气度何等闲静,胸襟何等开阔!虽然她对旧情不无留念和幻想,但更多的却是深沉的人生反思。因此,她较之古诗中一般的弃妇形象又迥然不同,显示出“这一个”的个性。

  全诗多用比兴和对偶,雪、月、沟水、竹竿、鱼尾等喻象鲜明生动而又耐人寻味。一、二、五、六、十三、十四等句皆工对而又自然。此外四句一解,每解换韵,而诗意亦随之顿挫,声情与辞情达到完美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 茅宗祥.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先秦秦汉文学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206
2、 楚仁.处世箴言录.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56

báitóuyín--zhuōwénjūn

áishānshàngxuějiǎoruòyúnjiānyuè

wénjūnyǒuliǎngláixiāngjuéjué

jīndòujiǔhuìmíngdàngōushuǐtóu

xièdiégōushànggōushuǐdōng西liú

jià

yuànxīnrénbáitóuxiāng

zhú竿gānniǎoniǎowěishāishāi

nánérzhòngyòngqiándāowèi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qì)¹更堆墙?
译文: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叫人触目愁肠,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
注释:落梅:即掉落的梅花。¹砌:台阶。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更骚(sāo)¹去赴湘。
译文: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失意文人。
注释:¹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诗人。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译文:梅花曾经是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坠入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梅花,香气却经久不灭。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东风谬(miù)¹掌花权柄²,却忌孤高³不主张
译文:春风掌管着对众花生杀予夺的大权,却错误地忌妒梅花的孤傲高洁,不加扶持,任意摧残。
注释:¹谬:不合情理的。²权柄:犹权利。³孤高:孤特高洁,孤傲自许。⁴主张:主宰,作主。

  诗一起便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透露出作者浓重的感伤,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哪堪那残破凋零的花瓣竟如雪片一般纷落,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这两句诗与李后主《清平乐》词中的名句“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所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同样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惜花复伤春的情感。正是眼前这凄清的自然景象唤起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丰富联想。

  颔联承上,用工整的对仗、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出落梅在风刀霜剑摧残下枯萎凋零、四散飘坠的凄惨情景,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迁客来过岭”,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骚人去赴湘”,指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一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又不仅指韩、柳,而且泛指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包括屈原、李白、自居易、刘禹锡、陆游等人在内的一切仕途坎坷的有才有志之士,含蕴极为丰富。在手法上,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里,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显示了他在这方面的深厚功力。同时,用“迁客”、“骚人”迁谪放逐的遭遇来比喻“落梅”,不仅表达了对梅花的深刻同情,而且是对“迁客”、“骚人”梅花般高洁品格的赞美。取譬十分贴切。

  颈联继写落梅之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乱点莓苔”,写曾经是那么美好高洁的梅花如今却沉沦萎顿于泥土之中,寂寞凄凉地与莓苔之类为伍。“多莫数”,极尽梅花凋残之形容,表现出诗人对其不幸命运的无限叹惋。但接下去却将笔锋一转,写梅花飘摇零落而不失其高洁,香气经久不灭。这两句与陆游《咏梅》中“零落如尘碾作泥,犹有香如故”异衄同工,赞美的显然不只是梅花,更是指那些虽身遭挫折而不改初衷、不易志节的“迁客”、“骚人”,运笔委婉,寄托遥深。

  以上三联反复烘托渲染落梅景象,尾联在此基础上抒发议论,点明正意,是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通常诗人在描写落梅之后多抒发自己的伤感,这里却别具会心地责备东风说:“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表面上谴责东风不解怜香惜玉,却偏偏掌握了对众花生杀予夺的大权,忌妒梅花的孤高,任意摧残它,实则将暗讽的笔触巧妙而曲折地指向了历史上和现实中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同时寄托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当前这个弃毁贤才的时代的不满。笔力奇横,言近旨远,讽喻之意、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首咏梅诗通篇不着一梅字,却不仅刻画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遇,而且处处透露出诗人的自我感情,是咏物诗的上乘之作。然而运笔却又是那么委婉,写梅又似写人,其旨在有意无意之间,表明诗人十分善于将悲愁感兴巧妙地融汇在诗歌形象之中,故能将咏物与抒怀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此诗从咏梅这一常见题材中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启人深思。从哀感缠绵中透露出来的那股抑塞不平之气,正是广大文士愤慨不平心声的集中表露,无怪当权者视为“讪谤”,一再加害于他,而这便是此诗的旨趣所在。

参考资料:
1、 叶桂刚,王贵元 主编.中国古代十大律诗精品赏析.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04月第1版:66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