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握发呼儿延入户,
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握发呼儿延入户,
手提新画青松障。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
手提新画青松障。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
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老夫平生好奇古,
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老夫平生好奇古,
对此兴与精灵聚。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对此兴与精灵聚。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松下丈人巾屦同,偶坐似是商山翁。怅望聊歌紫芝曲,
松下丈人巾屦同,偶坐似是商山翁。怅望聊歌紫芝曲,
时危惨澹来悲风。
时危惨澹来悲风。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译文:门前有车马经过,这车马来自故乡。
念君久不归,濡迹涉江湘。
念君久不归,濡(rú)¹涉江湘。
译文:因为顾念我久久未回,因而他们远涉而来。
注释:¹濡迹:留下踪迹。濡,沾湿的意思。
投袂赴门涂,揽衣不及裳。
投袂(mèi)¹赴门涂²,揽(lǎn)³不及裳。
译文:我听说有客人从故乡来,赶快整理衣服出去相见。
注释:¹投袂:甩下衣袖。²赴门涂:赶出门口上路。³揽衣:整理一下衣服。
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
(fǔ)(yīng)¹携客泣,掩泪²叙温凉。
译文:见到故乡旧友不禁感动得掉下泪来,亲手拉他进屋,擦干眼泪我们聊起了我离别家乡后彼此的境况。
注释:¹拊膺:拍打胸部。²掩泪:擦干。
借问邦族间,恻怆论存亡。
借问邦族¹间,恻(cè)怆论存亡。
译文:我问他现在乡国和宗族过得怎么样,他凄怆地对我说,自我别后的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注释:¹邦族:乡国和宗族。
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
亲友多零落,旧齿¹皆凋(diāo)丧。
译文:亲友也大都零落,不知迁徙到哪里去了,那些年迈的老人都已去世。
注释:¹旧齿:故旧老人。
市朝互迁易,城阙或丘荒。
市朝¹互迁易,城阙(què)或丘荒。
译文:市集和朝堂都改变到了其他地方,以前的很繁华的地方都已成为了丘垄和荒地。
注释:¹市朝:市集和朝堂。
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茫茫。
坟垄(lǒng)日月多,松柏郁茫茫¹
译文:坟茔越来越多了,坟地上的松柏也郁郁苍苍。
注释:¹郁茫茫:茂盛的一片。这里指坟墓剧增。
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
天道信崇替¹,人生安得长。
译文:天道还有盛衰,何况是人生呢?
注释:¹崇替:盛衰。
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
慷慨惟平生,俯仰¹独悲伤。
译文:想想我自己的人生,顷刻之间觉得无限悲伤。
注释:¹俯仰:顷刻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门有车马客行》,乐府旧题。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皆言问讯其客,或得故旧乡里,或驾自京师,备叙市朝迁谢,亲戚雕丧之意也。”西晋武帝末年,陆机和弟弟陆云离开江南家乡,北上洛阳以求取功名。不久,晋武帝去世,围绕权力的再分配,统治集团内部各派系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陆机沉浮于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备感仕途艰险、人命危浅,由此也常常生发出怀念故乡亲友之情。这首诗虽沿用乐府古题,但反映的却是陆机自己的感情。

  诗的开端六句,交代有客自故乡来,诗人急忙出门迎接。首句点应诗题。“念君”二句,以故乡客口吻点明作者离乡时间之长,以故乡客远涉而来暗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一般,为下文的问讯作了铺垫。“江湘”,偏指长江,因从江东至中原无须经湘江,诗人此为协韵而已。“濡迹”,涉江时沾湿的足印,二字概写故乡客行旅的艰辛,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投袂”两句,刻画诗人迎接故乡客的急切状态,神情毕肖,透过这毫无斯文气的动作描写,读者可以联想到诗人平素对乡音的殷切企盼。

  接下来“拊膺”二句,写诗人见到故乡客的激动情态。诗人连用“拊膺”“携”“掩泪”几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创造出一种极端伤痛的氛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那积抑已久的悲情。重情是魏晋思潮的一大特征,由于个人意识加强,魏晋文人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更敏锐更强烈的感受;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冲破了汉儒“温柔敦厚”、“哀而不伤”诗教说的抑制,敢于尽力宣泄。陆机不仅在理论上首标“诗缘情”之说,而且在创作上大力实践之,他“观尺景以伤悲,俯寸心而凄恻”(《述思赋》),往往尽最大的努力来强化自己的感情。“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不正是这种创作倾向的流露。

  “借问”八句,写亲友零落,桑梓倾覆的惨淡现实。重逢乡亲,自然就要问讯故乡亲友的情况。而世间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亲友的存亡问题,譬如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的八十岁老兵,他“道逢乡里人”,最挂念的也是“家中有阿谁。”“恻怆论存亡”,同样真切地表现了陆机的这种心情。然而,答案却令人黯然神伤。“亲友多零落”六句,展示了一幅极其惨淡的图景:亲友大部分零落了,有德望的老人则全死光了;昔日豪华壮丽的官府殿堂倾颓殆尽,或沦为杂草丛生的荒丘,或沦为商贩出入的集市;放眼望去,郊原坟冢垒垒,松柏郁苍。六句诗,“亲友”两句和“坟垄”两句形成相反相成的强烈比照,“市”与“朝”,“城阙”与“丘荒”,也对比鲜明。这都体现着作者巧妙的艺术匠心,只有通过这种对比组合,才能创造出沧桑陵谷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感染力。

  结尾四句,诗人把亲友零落、生命短促的现实痛苦升华为对整个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悲叹感伤。“道”,此指自然规律。信,确实。“崇替”,衰亡,灭亡。“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宇宙间万灵万类终归要走向衰亡,人又岂能获免!着一“信”字,更见沉痛。既然人的衰亡是宇宙之必然,那每个人都在劫难逃了,零落者的今天,便是“我”的明天,于是诗人便在一曲欲解不能的伤叹中收束全诗:“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惟,思。“俯仰”二字突现诗人敏感的时间意识,与悲伤萦怀、感慨淋漓的气氛相吻合,更易产生“每读一过,令人辄唤奈何”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83-384页
玉盘寸断葱芽嫩,鸾刀细割羊肩进。不敢厌腥臊,缘君亲手调。
玉盘¹寸断葱芽嫩,鸾(luán)²细割羊肩³。不敢厌腥臊(sāo),缘君亲手调。
译文:精美的盘中嫩葱都是一寸来长,精致的宝刀切割好了羊肉。不敢埋怨羊肉腥,因为这是你亲手为我烹调的。
注释:¹玉盘:盘子的美称。²鸾刀:刀环有铃的刀。³羊肩:羊腿。⁴进:献上。⁵腥躁:泛指生肉的气味。
红炉赪素面,醉把貂裘缓。归路有余狂,天街宵踏霜。
红炉¹(chēng)素面²,醉把貂裘(qiú)³。归路有余狂,天街宵踏霜。
译文:温暖的火炉映着酒醉的脸庞,乘着酒醉,把身上的毛皮大衣脱掉。我踏着京城里的街道,在这回去的路上仍然带着几分醉意。
注释:¹红炉:烧得很旺的火炉,此当指火锅。²赪素面:使素面变红。赪,红色。素面,不施脂粉之天然美颜。³貂裘:貂皮制成的衣裘。⁴缓:宽松,此指把外衣脱下。⁵天街:京城街道。

  第一句和第二句,作者在开头一句就用了古代的典故以赞美对方的手艺并略免轻供保薄之嫌。洁净如玉的盘中摆着又白又嫩的葱段儿,首先就给人一种精雅漂亮的印象;“寸断葱芽”令人联想到女性做事之有规矩、有尺度。细切“羊肩”,体现了女主人礼貌待客之道。

  第三句和第四句,进餐中带有情义,寄情于伊人之“亲手”,突出了对女主人的尊敬之意。

  第五、六句,写当炉喝酒进餐的豪情,体现了词人晚餐的愉快和宾主间的融洽,人物刻画细致,见神态。简体字中将“面”、“麺”并为一“面”字,在表述和传达方面造成许多误会和混淆,实甚不当。此处“素面”因“红炉”而微微泛红(“赪”),越发显得娇媚。此处只是表达了作者吃得高兴的意思。

  最后两句写“归路”兴且不浅。从那个“馀”字可以看出,作者所要强调的还不是归路上的狂而是酒宴上的狂;这个“狂”字,暗地里有一种模仿魏晋士人那种不拘礼法的作风之意。从“红炉”的室内走上“踏霜”的“天街”,这里边便有了一种从暖到寒、从醉到醒的感觉,而这种寒冷与清醒的感觉,正好成了刚才晚餐时那种耽溺与任纵之情绪的一个反衬。

  词中作者欲为男子制作一幅风俗素描,便借女子的双眼作为观察点,串起所要表达的景象,这叫爱情线索,符合作者那瑰丽温馨的词风要求。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第372-373页
2、 祖保泉著.王国维词解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1:第254-255页
3、 戈革著,渣轩小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第126页

mán··páncùnduàncōngnèn--wángguówéi

páncùnduàncōngnènluándāoyángjiānjìngǎnyànxīngsāoyuánjūnqīnshǒudiào

hóngchēngmiànzuìdiāoqiúhuǎnguīyǒukuángtiānjiēxiāoshuāng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离宴¹(yīn)²,兰舟³凝滞(zhì),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hào)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yuān)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译文:离别的宴席上彼此更加情深意厚,待发的木兰舟仍停泊岸边不忍离去。转瞬间来到了送别的地方。明知世上难使明月长久圆满,也知道彩云不可能常相聚。料想人生最悲伤的莫过于离别的悲伤,最痛苦的莫过于让一对正在热恋欢乐的情侣突然分离的痛苦了。她那流着眼泪的玉脸,就像春天里一枝带雨的梨花,娇美而令人怜惜。
注释:¹离宴:饯别的宴席。²殷勤:指反复叮嘱。³兰舟: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⁴南浦:指水边的送别之所。⁵情知道:明明知道。⁶彩云:本指仙人所驾之云,后用以借指情人远去。⁷镇聚:长聚。⁸轻别:轻易别离,动辄即别离。⁹琼:琼玉,形容肤色白嫩。
惨黛蛾、盈盈无绪。共黯然消魂,重携素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今尽把凭鳞羽。
惨黛蛾(é)¹、盈盈²无绪。共黯(àn)然消魂³,重携素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pàn)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méng),平生丹素。从今尽把凭鳞羽
译文:她皱着黛眉,心里盈盈无头绪。我和她一起沮丧伤心,再次拉着她的玉手,临行话别时,她还反复地在我耳边问道:你真的必须离去吗?不知有多少过去的深情的盟誓、一生的情书,从今以后全都只能凭借鱼雁来传递了。
注释:¹黛蛾:黛眉。²盈盈:本谓水之清澈,此处谓泪水晶莹。³黯然消魂:即“黯然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⁴须:必须,一定。⁵他日:来日,日后。⁶丹素:赤诚纯洁的心。⁷把凭:“把”后省略“之”,意谓将其托付给。⁸鳞羽:即鱼雁。古代有鱼雁传书之说,因此以鱼雁代书信。

  这首词与柳词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一样,都是写离别之情,艺术成就虽不及前者,但也有其独到之处。

  词的上片写离别前的景和情。“离宴殷勤”三句,词起笔便直入送别的主题,描写临别时的场景。从后文“鸳侣”一词可知,作者是与妻子别离,首句“离宴殷勤”即写妻子在饯别的宴席上反复劝酒、叮咛。分手在即,多情女子的“殷勤”致意,强作欢颜,正写出了两人不忍离别又不能不离别的悲哀、无奈。“兰舟”、“南浦”两词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水边,在词人看来,那小舟仿佛也不忍离别,在那里“凝滞”、徘徊不前。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看看送行南浦”,时间转瞬即逝,眼看着最后分别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不过,词接下来并没有写“南浦”送别的情景,而是由叙而议,直接抒写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这几句即通俗易懂,却又意在言外。就像月不会一直是圆的,彩云不会一直聚集在一起,人与人总要分手,总有离别。“情知道”三字暗藏曲折,理智上明明知道有聚就有散,感情上却不能忍受别离的痛苦。上文的种种铺垫,终于逼出了下面的这句话:“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这句颇似屈原《九歌·少司命》里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人生中最悲伤的事莫过于轻易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语意又深一层,“鸳侣”分别已是很苦的事情,然而还有更苦的,那就是“正欢娱”时的“鸳侣”分别,满心的苦涩溢于言表。

  当词人从沉思中回到现实的时候,他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子“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两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清雅又别致,美丽而感伤。作者看到这样一位多情女子楚楚动人、孤独无依的情态,必然更加心旌摇荡,黯然神伤。至此,词的上片就在这样凄美的情境中结束了,留给读者的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动人形象,是“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的人生悲哀。

  词的下片写与妻子话别。换头处“惨黛蛾、盈盈无绪”承上片接着描写女子的情态。从所写内容看,上下片的衔接极为紧密,但从词作表达的感情来看,上下片之间却有一段令人回味的空白。这段空白中深蕴着词人看到心爱女子泪流满面时的情难自禁,以及由此产生的虚妄人生的悲哀。

  “共黯然消魂,重携素手,话别临行”,分别在即,词人紧紧握住心爱女子的“素手”,以握手传达内心依依之情。泪眼相对之时,多情女子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她还抱着最后一丝幻想,“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一遍又一遍地问着:你一定要离开吗?另一方面,她也意识到离别的难以挽回,所以又“频耳畔低语”,述说着心中的千般依恋,千种风情。这一番话别,写的深情款款,动人心弦。

  词的结尾,“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今尽把凭鳞羽”,宕开一笔,慨叹从今以后,两人只能借鱼雁传书,倾述彼此深深的思念之情。以“知多少”领起,作婉转的疑问,收束全词,使词作结尾处化实为虚,摇曳空灵。从表面看,词人似乎找到了一条派遣今后哀愁、共述恋情的途径,但其实,此时此刻,词人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悲哀无奈之中,情思绵渺,难以自拔。

  这首词似将《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都门畅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数句加以铺衍。虽无前者含蓄蕴藉,却也显得更为酣足。同写离别之情,《雨霖铃·寒蝉凄切》主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和丰富想象的连缀,生动地表现了情人惜别的伤感之情;这首词则融场景描写、人物刻画、议论抒情于一体,笔触腾挪有致,尤以人物情态、动作描写的刻画取胜。“梨花一枝春带雨”、“重携素手”、“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低语”数句,最是体情入微,体现了柳永多样的写作风格。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207-210

qīngbēi··yànyīnqín--liǔyǒng

yànyīnqínlánzhōuníngzhìkànkànsòngxíngnánqíngzhīdàoshìshàngnán使shǐhàoyuèzhǎngyuáncǎiyúnzhènsuànrénshēngbēibēiqīngbiézuìzhènghuān便biànfēnyuānlèiliúqióngliǎnhuāzhīchūndài

cǎndàiéyíngyínggòngànránxiāohúnzhòngxiéshǒuhuàbiélínxíngyóuzàisānwèndàojūnpíněrpànzhīduōshǎoshēnméngpíngshēngdāncóngjīnjǐnpínglín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¹始识景偁(chēng)于京师,与为²友,景偁以兄事余。既³数岁,已而北面承贽(zhì),请为弟子。余愧(kuì),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¹⁰之谓也。先生不为¹¹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shù)¹²焉。”
译文:我当初是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态度来照顾我。几年后,不久又向朝南坐的我下拜,请求做(我的)学生。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但对方不同意。(景偁)说:“偁之所以跟随您,并不是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注释:¹余:我,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²为:成为。³既:已经。⁴已而:不久。⁵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⁶为:做。⁷弟子:学生,门徒。⁸谢:拒绝。⁹偁之从先生:偁之所以跟随您。从:跟从,跟随。¹⁰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¹¹为:写。¹²庶几:有希望。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gě)¹
译文:可爱哟,这是谁家的少年郎?顺着河流乘坐白篷之船。
注释:¹素舸:不加雕饰的大船。素,白也,这宜指白帆、白篷之船。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但问情若为¹,月就²云中堕。
译文:若要问我的心情如何,你看那月亮已向云中落下了。
注释:¹若为:若何,如何。²就:从,自。

  这一首诗乃是女子的应答。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可爱哟,谁家的小伙子?在江中驾驶着那白帆船。这两句与上首对应的两句只是变换了三个字,其余都是相同的。民间对歌多是如此,对歌的人往往接过挑歌的人的歌词稍作变换就脱口而出,显得机敏而风趣。这里以“郎”称呼对方,已露爱悦。在古代女子看来,男子肤色白、饰物白就是美,在诗中常见有称美“白面郎”、“白帽郎”、“白马儿”的语句。这里的“素舸”也是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她看到可爱的少年乘坐素舸,又听到他以热烈的情歌相赠,可以相见心中必是欣喜非常的。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这是说:要问我的心情怎么样,你看那月亮已向云中落下了。这是一句隐语。上首男子以月比女子,这里女子应当也是以月比自已,向云中落下,意谓并非遥远不可得,已是来到你面前了。还有一种理解,认为月堕天黑,正好幽会。这也可以说得过去。不管如何理解,这都是情许的表示。听话听音,素舸郎听到女子这深情的歌唱,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99-700

dōngyángzhōngzèngshīèrshǒu··èr--xièlíngyùn

liánshuíjiālángyuánliúchéng

dànwènqíngruòwèiyuèjiùyúnzhōngdu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