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梅蕊腊前破,忆我林园疲坐卧。
君行正过玉溪边,雪后应余欲残朵。
君既不饮何以酬,诗成寄我无悠悠。
得意归来应不晚,雨肥红绽绿阴稠。
江南梅蕊腊前破,忆我林园疲坐卧。
君行正过玉溪边,雪后应余欲残朵。
君既不饮何以酬,诗成寄我无悠悠。
得意归来应不晚,雨肥红绽绿阴稠。
赵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33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倘来轩冕(miǎn)¹,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²。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³。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译文:偶然跑来寄托在人身的官职啊,我问你算是今古人间的什么东西?多年来我有发泄不完的愁和恨,它们深如重城,长达万里;如今我百无聊赖游赏风景,清风明月也躲藏这我。我本是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人才,不料出身低微像卖酒的被人看轻。可惜光阴都消磨掉了,只落得白发满头!我高声唱起一只悲壮的曲子,幸好席上有三位英杰聚集。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大江东》《大江东去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湘月》《寿南枝》《古梅曲》《太平欢》百字谣》《百字令》《庆长春》等。《念奴娇》为双调,上片九句,押四仄韵,49字;下片十句,押四仄韵,51字,共100字。¹轩冕:轩,高大的车子;冕,官帽。轩冕,代指功名。²坚壁:本意坚守壁垒,不与敌方决战。这里有躲藏之意。³蒙头雪:满头白发。⁴三杰:三个杰出的人物。汉高祖曾称张良、韩信、萧何三人为“人杰”,后世因称“三杰”。此处“三杰”即指“三友”,但具体指谁,不详。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¹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kāi)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²。万事从教³,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⁵应伴残月。
译文:不要哀叹秋天的黄菊憔悴,它禁不住风霜自该枯萎,严冬里还会有孤标傲世的红梅,它将在冰里中争开蓓蕾。酒醉后我重新揩眼向西北遥望,只看见孤雁在时隐时现地高飞。人间的万事都象空中的浮云,只有任从它们来来去去。我面对时势无能为力,枉自怒发冲冠生闷气!老朋友们如今都在哪里?想必也正对着残月和金星叹息。
注释:¹孤标:孤傲的风采品格。²明灭:时隐时现。³从教:任从,听任。⁴冲冠发:即怒发冲冠,形容极度愤怒。⁵长庚:即金星,亦名太白星,启明星。古人不明白它的运行轨迹,把凌晨出现在东方的金星叫启明星,把傍晚出现在西方的金星叫长庚星。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表达对人间功名富贵的态度,抒发自已空有雄心壮志而无人赏识的心情。下片以孤高傲世的红梅自许,象征其渴望亲上战场杀敌立功的心愿。全词不假修饰,较少用典,直抒胸臆,激情迸发,很有感动力量。

  上片主要写身世之愁。但因为他始终把抗金复国作为唯一的功业追求,于是在他的身世之愁中,透出的是他的爱国之恨。起韵突然一问,劈面而来,把作者对于世间功名——这一被庄子论为偶然性外物的蔑视和困惑,这一矛盾的感受显示出来,寄寓着比平叙更强烈的情感。“今古人间” 一语,有包拢人间的力量,显示出他对功名作追根究底探索的态度。接韵承上而来,又暗中反接苏词中“酹江月”的意思,表现出自己因为壮志难酬,功名难就,而滋生的无比忧愁。他用“重城”、“万里”这样极表愁恨之繁多与深远的字眼,说明往日愁恨的深远难消,又用“坚壁”这一显示人的活动和情感的词,来形容今日仍不能从愁恨中解脱出来,象苏轼那样,满腔激情为自然风月所安抚。他怪罪于风月的无情,其实是曲笔表明了自己的无心于自然风月。以下一韵,正面慨叹自己的身世:他本是为国家抗金复土所急需的人才,理应成为执政者那个“药笼”中的一味急用药石,可因为执政者推行投降路线,举国以清谈风雅为尚,以至于他这样的人才反而被抛弃不用,就如同当年赋才第一的司马相如混迹隐身于酒垆间一样。就这样,自己的光阴被消耗殆尽了,满头的乌发已白如堆雪,这是多么地可惜!他的命运悲歌,唱到此处,悲情无以复加。以下猛然顿住,收住这曲浩歌,以“坐中三杰”作为旁衬,唤起下文。

  下片正面来抒发耿耿国忧。将希望和失望、安慰和痛苦揉合在一起来写,显得愈加感慨凄凉,情蕴丰富。首韵接上片末句而来,在意境上忽然宕开,在情调上突然振起。他即景生情,以凋零的黄菊与冲寒的新梅作对比,表明自己虽然衰老沉落了,但是却有继起的新人——也就是 “坐中三杰”在成长,作者对他们寄予了新的希望。以下不能自已地拾起“浩歌”余绪,再陈心曲。醉眼西望未复神州,觉得收复的希望太渺茫。揩眼的动作,既示意着他的老去,目力不佳;也表明他盼望之心态殷切,因而西望不能不慎重。孤鸿明灭,下得特能表现他欲罢不能、欲起不行的矛盾。如果没有这孤鸿,希望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如果有很多的鸿雁在南北两地飞传消息,希望就很有保证。惟有这时见时隐的孤鸿,让作者实在难以放下心思。“万事”一韵,是作者对于翻覆如浮云来去的政局的悲愤叹息。“从教”一词,表明他对此浮云无定的局面的无奈与撒手,而“枉了冲冠发",则显示出他生命的被浪费,热情的被枉费。这与开篇的追问“功名何物”,和下文的自许“药笼功名”相关合,显示极度愤慨与无奈。结韵以在长庚残月的凄清景色中怀念故人的意象,表明故人零落、自身孤寂的情感,结得悲怆。

  值得注意的是,词人在开篇追问“功名何物”,表明他虽然对功名有困惑,但蔑视的情感更分明,而其下却自许“药笼功名”,说明他虽然否定世俗所追求的一般功名——也即富贵的别称,但却对于抗金复国的真英雄事业孜孜以求,希望建立那样的真正功名。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思想深度是明显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母庚才 顾之京副主编 朱德才 薛祥生 邓红梅编著.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册)[M].北京:中国书店,2006 ,681-68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¹而好²学,不耻³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注释:¹敏:聪明。²好:喜好。³耻:以……为耻。⁴知:通“智”,聪明,智慧。⁵厌:满足。⁶诲:教导。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
余尝谓¹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²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³。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注释:¹谓:说。²漫浪:随随便便。³急:要紧,重要。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来自曾国藩)
¹士人²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³。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¹盖:在句首,发语词。²士人:泛指知识阶层。³恒:恒心。⁴下流:下等,劣等。⁵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月挂中天夜色寒¹,清光皎(jiǎo)皎影团团²。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译文:月亮挂在中天夜色多么寒凉,月光如此皎洁月轮分外团圆。诗人们月下吟常常雅兴勃发,漂泊的游子惹恨牵愁却不忍把她遥观。
注释:¹寒:寒冷。²团团:团圆。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翡翠楼边悬¹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²何用烧银烛,晴彩³辉煌(huáng)映画栏。
译文:月轮啊!你是翡翠楼边悬挂着的玉镜,月轮啊!你是珍珠帘外高挂着的冰盘。这美好的夜晚何必要点起蜡烛,辉煌的光彩映照着这画栋雕栏。
注释:¹悬:悬挂着。²良宵:美好的夜晚。³晴彩:辉煌的光彩。

  这是香菱所写的第一首咏月诗。

  作为学步的开头,此诗在技巧上显然是非常稚拙的。如借用宝钗的话来说,那就是:“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林黛玉则讲得更为具体和明白:“意思却有,只有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所谓“意思却有”,大概是指此诗咏月而不离题,还能运用形象语言及比喻等技法来描绘月轮的形象。但其缺点也正在于“措词不雅”和构思被缚等方面。

  诗的首联写了寒秋之夜天宇上一轮皎洁的明月,用吴刚月中伐桂这一古老的传说,来暗点眼下这桂子飘香的晚秋时节。但除了这里有一点意蕴外,其它的如以“皎皎”写月色,“团团”摹月形,均为俗套。诗的颌联显得形象单薄,支离破碎,说诗人们往往借月来助长诗兴,山野的过客不忍对她而平添愁恨,意思显豁,别无余韵。且“常思玩”三字选语太硬,太俗太露。诗的颈联,本应是另转新意,但此处仍原地踏步,仅仅堆砌一些华艳的词藻来装点门面。什么“翡翠楼边”、“珍珠帘外”之类,对偶固然精切,仍不免有肥辞瘠义之嫌。至于“玉镜”、“冰盘”之喻,也已变成诗中多余之赘疣。而诗的结联还是归结为月光的明澈,这样的收尾既得无力且又无韵致。由此可见,作为刚刚学诗的香菱,即使为一首好诗而整日苦思冥想,“越发弄成呆子一般”,但毕竟初次尝试,还是免不了要有失败的教训。作者故意把这首诗弄得如此蹩脚,使之符合人物的学识和身份,这别出心裁的安排,实在是多么不容易!

xiānglíngyǒngyuè··--cáoxuěqín

yuèguàzhōngtiānhánqīngguāngjiǎojiǎoyǐngtuántuánshīrénzhùxìngchángwántiānchóurěnguān

fěicuìlóubiānxuánjìngzhēnzhūliánwàiguàbīngpánliángxiāoyòngshāoyínzhúqíngcǎihuīhuángyìnghuàlán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梁上有双燕,翩(piān)¹雄与雌。
译文:屋梁上来了一双燕子,翩翩飞舞,一雄一雌。
注释:¹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xián)¹泥两椽(chuán)间,一巢生四儿。
译文:衔泥在椽条间垒窝,一窝生下乳燕四只。
注释:¹椽: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四儿日夜长,索食¹声孜(zī)²
译文:四只乳燕日夜成长,求食的叫声喳喳不住。
注释:¹索食:求食。²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青虫不易捕,黄口¹无饱期。
译文:青虫不容易抓到,黄口小燕似乎从来没吃饱饭。
注释:¹黄口:小儿。《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高诱注:“黄口,幼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zuǐ)¹爪虽欲敝(bì)²,心力³不知疲。
译文:双燕用爪抓,用嘴衔,气力用尽,不知疲倦。
注释:¹觜:觜爪指鸟类的爪和嘴。²敝:这里指疲惫,困乏,衰败。³心力:指精神与体力。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须臾(yú)¹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译文:不一会儿往返十来转,还怕饿着窝里的小燕。
注释:¹须臾:顷刻;瞬间。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chú)¹渐肥。
译文: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
注释:¹雏:幼小的鸟。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¹衣。
译文:喃喃不断教小燕发音,一一为它们梳理打扮。
注释:¹刷毛:整理羽毛。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¹
译文:小燕一朝羽毛长得丰满,引上了庭院里的树枝,
注释:¹庭树枝:庭院里的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举翅不回顾¹,随风四散飞。
译文:再不回头,随着风儿四下飞散。
注释:¹“举翅”句:向上伸起翅膀而不回头看。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译文:雌雄双燕,空中叫喊,声嘶力竭,也唤不回还。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却入空巢里,啁(zhōu)(jiū)¹终夜悲。
译文:只好回到空窝里面,悲鸣通宵不断!
注释:¹啁啾:形容鸟叫声、奏乐声等。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译文:老燕啊,切莫悲叹,你们应当回想从前: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译文: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译文: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赏析此诗的内容,要能够透过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经过,深刻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借鉴此诗的表达技巧,要准确知道诗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绘声——索食声孜孜,借代——黄口,对比——母瘦雏渐肥,对偶——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拟人——声尽呼不归,呼告——燕燕尔勿悲。

  雌与雄为叟,四儿为爱子。

yànshīshìliúsǒu

bái tángdài 

liángshàngyǒushuāngyàn piānpiānxióng 
xiánliǎngchuánjiān cháoshēngér 
érzhǎng suǒshíshēng 
qīngchóng huángkǒubǎo 
zuǐzhuǎsuī xīnzhī 
shíláiwǎng yóukǒngcháozhōng 
xīnqínsānshí shòuchújiànféi 
nánnánjiāoyán shuāmáo 
dànchéng yǐnshàngtíngshùzhī 
chìhuí suífēngsànfēi 
xióngkōngzhōngmíng shēngjìnguī 
quèkōngcháo zhōujiūzhōngbēi 
yànyàněrbēi ěrdāngfǎn 
ěrwéichú gāofēibèishí 
dāngshíniàn jīněryīngzhī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药条药甲¹润青青,色过棕(zōng)亭入草亭。
译文: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漫入草亭。
注释:¹药条药甲:指种植的药材。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苗满空山惭取誉(yù),根居隙(xì)¹怯成形²
译文:“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的根在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注释:¹隙地:干裂的土地。²成形:指药材之根所成的形状,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等。
这首诗赋药圃。前两句写药圃景色,种药在两亭之间,青色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后两句虽也是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一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状作了描绘。这足见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此章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鳌注:“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术及成形身。”浦起龙亦说:“空山隙地,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可以参看,以见杜甫虽因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但仍担心着“不测风云”,总是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参考资料:
1、 李炎.情于景的佳作——谈杜甫的《绝句四首》.湖南师专学报,1998,04:2-3
2、 王新龙 .杜甫文集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 :15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