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
清切¹频吹越石²(jiā)³,穷愁犹驾阮生车。
译文:刘越石频频吹奏着胡笳,笳声清越激切;阮籍尝独自驾车而出,走到途穷之处便恸哭趋车而回。
注释:傅处士:傅山,作者友人。¹清切:清越激切。²越石:晋人刘琨,字越石,以坚守抗敌著称。³笳:胡笳。
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仇旧相家。
时当汉腊(zhà)¹遗臣祭,义激韩雠²旧相家。
译文:正当汉人的腊日,先朝遗臣照样按礼祭祀,凛然大义永远激励着深怀亡国仇恨的旧相之家。
注释:¹腊:岁终祭神。汉腊借指明朝正朔。²韩雠:指张良为韩国复生事。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
译文:夕阳回照着先朝的陵墓宫阙,使人频添悲哀,河山流下眼泪,期待着大地发出新花。
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
相将¹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²(chá)³
译文:你我相互扶持,便是天涯的伴侣,用不着再白白去乘那浮海的木筏。
注释:¹相将:相随,共同。²斗:星斗。³槎:筏子。

  这首诗中作者赞扬傅山的民族气节,对失去山河的悲痛之情也有抒发,顾炎武为其行为所感动,因此,他勉励友人要互相扶持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晋书·刘琨传》记载晋代刘琨被胡骑围困于晋阳,他便朝夕吹奏胡笳,笳声激起胡人思乡之情,于是胡骑便解围而去。刘琨是古代爱国英雄,傅山是明末清初有气节的爱国志气,尝自称有“弯疆跃骏之骨。”这里顾炎武把他与刘琨相比是为了颂扬他的爱国精神。

  第二句“穷愁犹驾阮生车”,《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尝独自驾车而出,他不走现成的道路,走到途穷之处便恸哭趋车而回。这一联中诗人用了两个典故,以刘琨的被围、阮籍的途穷比喻傅山从事抗清活动的艰难困苦,又以“频吹”、“犹驾”赞扬他那坚持不懈、战斗不息的精神。

  “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生旧相家”。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为尚书的陈咸率三子同归故里,闭门不出,但仍按汉制在12月戌日举行腊祭。人问其故,他说:“我先人岂知王氏腊乎!”(《后汉书·陈宠传》)诗人在这里以陈咸父子们的不合作保持气节的态度来比喻傅山在生活上仍遵明制不作亡国奴。《史记·留侯世家》载:汉将张良因先代五世皆相韩,韩亡,张良义愤填膺,倾家荡产求刺客杀秦王为韩报生。顾炎武这里用陈咸与张良的典故同样是为了赞扬傅山不投靠清廷而献身于反清复明的事业。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当诗人瞻拜明故官陵墓,漫游神州各地时,悲伤痛苦感慨万千,在诗人的眼中连陵阙也产生了哀愁,连河山也垂下了泪水。这里诗人移情及物,宫殿陵墓山河都有哀愁,可见其情之切痛之深了。

  “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乘虚犯斗槎”。《博物志》 载:“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诗人在这里表述友情:只要我们互为声援扶助,虽天各一方,也会成为朋友,“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我们不用长途跋涉时来相访,我们的心是相连的。顾炎武与傅山的友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志向之上的,故两人的心灵有无限的契合。

  这首诗不仅是颂扬傅山,也是在言自己之志。诗中的四个典故用得贴切自然,全诗感情充沛、悲壮昂扬,可以从中看出顾炎武的心胸与人格。

参考资料:
1、 田军 王洪等主编. 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681-682.

yòuchóuchǔshìyùnèrshǒu ·

yán míngdài 

qīngqièpínchuīyuèshíjiā qióngchóuyóujiàruǎnshēngchē 
shídānghànchén hánchóujiùxiàngjiā 
língquèshēngāihuízhào shānchuílèichūnhuā 
xiàngjiāngbiàn便shìtiān yòngchéngfàndǒuchá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毗陵¹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注释:¹毗陵:古地名。本春秋时吴季札封地延陵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三国吴时,为毗陵典农校尉治所。晋太康二年始置郡,治所移丹徒。历代废置无常,后世多称今江苏常州一带为毗陵。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万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其中一首《大酺》作于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因武则天选择正月庆祝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杜审言的诗从正面赞颂武则天的功德。

  而这首《大酺》诗,大概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因此诗里有“火德云官”之称。因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这首《大酺》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绪。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是禁止百姓聚饮的,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唐亦有类似规定。百姓平时难得有欢聚开怀畅饮的机会,所以“大酺”时民情振奋,钟鼓齐鸣,欢声雷动。从诗中表现出百姓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首诗发端别致,起句七个字连举三个地名,毗陵、震泽、九州,而最后以一“通”字,把它们的关系明确固定下来,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毗陵代指诗人当时任职的江阴县,江阴为晋陵郡所属,毗陵为晋陵古名。诗歌常用古名,以求典雅不俗。同理用震泽不用太湖。“毗陵”、“震泽”除声音响亮、声调和谐外,还给人以丰富的意象。这句诗,从内容上看就是江阴通太湖达全国,但这句诗还为全诗布置一个旷大的背景,以利于感情的铺陈。诗题为“大酺”,不便从小县写起,因此诗人从大处落笔,以毗陵、震泽通天下包举全国。次句接以“士女欢娱万国同”,指男男女女饮酒作乐,欢度这普天同庆的日子。

  颔联具体叙述“士女欢娱”的景象。诗中只选择了“伐鼓撞钟”的场面,并以“惊海上”的夸张表现了庆祝活动声势的浩大。又以“新万袨服”光彩“照江东”来渲染庆祝场面的热烈壮观。清《石园诗话》认为这联诗与“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等均为审言名句。

  颈联“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写景兼抒情。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皑皑“白雪”,阵阵冷香,青青柔条,丝丝暖馨,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春,即使万象更新又给人以希望。柳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寓皇恩浩荡如春风。

  尾联以赞颂和祈愿作结。“火德云官逢道泰”,是写武则天顺民意得大道,文武群臣时运亨通。“天长日久属年丰”,承上句意,为百姓祈福,但愿国家长存,年年岁岁五谷丰登。诗以民情开始,又以写民愿作结。首尾相应,自然浑成。

  杜审言这首《大酺》正如胡应麟所评说的“极高华雄整”。若就其所要表现的《大酺》主题来说,其形式是精美得当的,而且内容和形式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气象博大,给读者以高华雄整的美感。这虽然与造意取词、取象设色有关,但更主要的在于诗人的心胸和气质以及艺术修养等。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zhāo)¹翠山下,夜夜苍江曲²
译文:每个早晨站在翠山之下,每个夜晚来到苍江水流转弯处,吟唱着思乡的曲子。
注释:¹朝朝:天天,每天。²苍江曲:苍江水流转弯处。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复此遥相思,清尊¹湛芳绿²
译文:我一再来到这里思念远方的亲人,盼望着一起喝酒,陶醉在花香绿树里。
注释:¹清尊:酒器。亦借指清酒。尊,同“樽”。²芳绿:美酒。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日夜思念着家乡和亲友。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两句以诗人的行动表现其思绪,白天和夜里,山下和水边,都割不断对家乡亲友的思念。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两句描写对亲友相聚共欢的盼望,想象着美妙的景色以及与亲友共醉的情景,这更衬托出此时此刻相思的孤独和寂寞。

参考资料:
1、 苏爱风.王勃诗歌艺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

hányǒusānshǒu ·sān

wáng tángdài 

zhāozhāocuìshānxià cāngjiāng 
yáoxiāng qīngzūnzhànfāng绿 
旧隐濂溪上,思归复思归。
旧隐濂溪¹上,思归复思归²
译文:我虽然在濂溪这里归隐,但是还是一直想着回到家乡。
注释:¹濂溪:湖南省道县的溪流名称。²思归:思念自己的故乡,想望回到故乡。
钓鱼船好睡,宠辱不相随。
钓鱼船好睡,宠辱不相随。
译文:钓鱼船上是非常适合睡觉的,荣宠与耻辱都与我无关。
肯为爵禄重,白发犹羁縻。
肯为爵禄重,白发犹羁(jī)(mí)¹
译文:我虽然可以追求高官名利,但现在已被满头白发所束缚。
注释:¹羁縻:束缚。

shítángqiáowǎndiào--zhōudūn

jiùyǐnliánshàngguīguī

diàochuánhǎoshuìchǒngxiāngsuí

kěnwèijuézhòngbáiyóu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出门见南山,引领¹意无限。
译文:走出家门,抬起头就可以望见城外的终南山了,翘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无穷的意绪和美妙的怀想。
注释:¹引领:伸长脖子去看,这里指翘首而望。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秀色难为名¹,苍翠(cuì)日在眼。
译文: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难以名状,那苍翠葱茏的景色日日都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多么的美妙惬意啊。
注释:¹难为名:难以称呼,难以说清楚,指山中景色气象一派壮丽,无法用语言表达。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译文:只见那儿的天空上方不时飘浮起朵朵白云,它们在天际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心中与之然¹,托兴每不浅。
译文:看着这样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旷神怡,意兴盎然。
注释:¹与之然:与这一派景象浑然一体,不辨物我。是说我心与自然融合而为一体。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何当造¹幽人²,灭迹³栖绝巘(yǎn)
译文:什么时候我能够去造访那个居住在山中的隐士呢?到那时我也要和他一样遁迹于人世,自由自在地栖身在那紫阁峰上。
注释:¹造:访问,拜访。²幽人:隐居者,这里即指紫阁隐者。³灭迹:离开纷乱的人世红尘。⁴绝巘:高耸的山峰。

  仰望山岳抒发感慨是许多诗人都写过,李白也不止一次写过的题材。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诗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内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这首诗写终南山,又是送给一位隐居者的,所以诗的主旨紧紧围绕着脱俗返真来抒情状物。终南山在唐代是隐居者最喜欢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刹,也有道教洞天,还是距关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岭,李白就从远望终南山时的感受写起。终南山与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诗意境。前两句说见到终南山,抬头仰望,感慨和触动很深,三四句就说这触动是因为山中浑然的秀美景色带来的,却无法理清说透这景色的特点和细节,只是看到葱葱茏茏的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写景色和组成景色的要素:阳光、翠岭,而不直接告诉人们他的感受,无形之中,人们被引进了欣赏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体会了。

  接着诗人说山中自云随风飘浮卷舒自在,无碍无束,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得让人与精神的轻松自由联系起来,于是不但李白“与之然”,读者也在心中与这大好景象合而为一了。诗写到这里,都与陶诗“结庐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诉人们山中景色的恬静优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态,但接下来的结尾,则直叙心声,说一定要去拜访居于山中的这位隐者,相伴隐于林下,远离尘世。原来,全诗所写的那种幽静自然的景象是为了赞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隐者朋友,是说他的精神恰恰与这山林融为一体,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与之然”就不仅是与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与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诗景中有情,以景语代替情语,不露痕迹而心境却表现得十分明白。

参考资料:
1、 栾睿.《李白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313-31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