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他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什么可吝啬的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注释
公:指王翱。
畿辅: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畿,古代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辅,亦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如汉代京城之外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政区,称三辅。
某官某:作什么官的某人。某,前一个代官职,后一个代其人姓名。
固:副词,坚决,坚持。
不遣:不让回娘家。遣,打发走。
恚:怨怒。
人:告诉。这一句意谓你父亲为吏部长官。
而:你,代词。
翁:父。
长:长官。这里用为动词,做……长官。
铨:铨选,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由吏部按照规定任免、考核、选拔官吏。故吏部亦称“铨部”,其长官称尚书。
迁我京职: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迁:古代调动官职叫“迁”,一般指升职。
则:连词,那么。
汝:你。
朝夕:天天,时时。
且:连词,况且。表示意思上的更进一层。
振落叶: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振,摇动。
耳:而已,罢了。
而:可是。
固吝者何:为什么硬要这么吝惜力气呢。固,坚持。
寄言:寄人,托人带话。
白:告诉。
案:几桌,此指餐桌。一说,古时进食用的短足木盘。
驾:坐车。
朝房:官吏上朝前停留休息的房舍。
旬:十天。
乃:才。
第:府第,王公大臣的住宅。
竟:终于。
不调:没有调职。
都御史:都察院的长官。都,总。御史,明清是监察官吏的官,属都察院。
太监:清朝宦官统称。明朝时宦官首领称太监。
辽东:明朝在今辽宁省内设辽东都指挥司,防守边境。
甚相得:相处得很好。相得,互相投合。
改:改任,改换官职或另任某官。
两广:广东和广西两省。王翱调任总督两广军务时在年(代宗景泰三年),时年六十九岁。
泣:小声地哭。
枚:本义为树干,引申为计量单位,犹“个”、“颗”等。
是:指示代词,这,指大珠。
贿得:通过受贿得到。贿,贿赂,这里指接受贿赂,用作“得”的状人。
先皇:先朝皇帝。先,对已去世者的尊称。此处指明成祖或明宣宗。
颁:赏赐。
僧保:人名,不详。
货:买。
西洋:泛指南洋群岛、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东非等地。明成祖时,曾命郑和等七次下西洋。
于:给。
侍臣:皇帝左右的近臣,包括太监。
某:自称之词,指代“我”。
焉:人气助词。
别:赠别。
固:副词,本来。
内:同“纳”,放入。
著:“着”的本字,穿。
披袄:穿在外面的上衣,大多是夹的或棉的。
纫之:意谓把珠缝在披袄中。纫:缝。
后:后代,此处指太监的继承人,过继之子或养子。
从子:兄或弟的儿子、侄子。
劳:慰问他们。
若:你们,代词。
得无:犹言“莫非”、“恐怕”,表示对事实的测度。
苦贫:苦于贫穷,为贫穷所困。
然:表应对的副词,常单独成句,可译作“是的”,“对”。
营:经营,置办,指做生意或买房产等。
予:我,代词。
佐:辅助,帮助。
贾:同“价”,钱。
心计:心里盘算。
无从办:无法办到。
特:副词,只,不过。
故人:旧友,老朋友。
阳:同“佯”假装,伪装。
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顺从。犹“是”,“好吧”。
如约:按照约定的办。如,依照。
乃:于是,就。副词。
伪为屋券:假造一张买房子的契约。为,动词。券,契据。古代的券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如今之合同。
列贾:开列的价格。
五百金:五百两银子。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先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yì),一镒称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后来以银子为货币,银一两称一金。告公。
授:给予,交给。
封识宛然:意谓原来封好的记号仍然是那样,即仍是原来包裹的样子。识,同“志”,标记,记号。宛然,依然。
这是一首题画诗,本诗前两句画景,后两句叙事,景物的和美与人事的温馨交融掺杂,使整篇诗歌洋溢着其乐融融的纯朴甜美的气息。
首句写远景。青天一片,白鹭翩飞,诗人用淡雅的色彩为全篇染上一层明快的底色。一个“前”字,又给静止无垠的蓝天平添无限生机。
次句写近景。桃花绽开,寓示着正是阳春三月的时令:春水猛涨,江波浩渺,渔船忽上忽下,在岸边拍打着浪花。在这里,诗人还特意指出,这是一条“住家船”。如此看来,江水是渔父赖以谋生的土壤,渔船则是渔父借以栖身的房屋。如今渔父泊船岸边,显然是有需要到岸上解决的事务,于是,自然引出了下面的诗句。
三四两句写渔父唤儿进城打酒,而酒资则是刚刚捕捞到的鲜美的“槎头缩颈鳊”,也就是武昌鱼。这本是极其普通的场面,打鱼人大多嗜酒,以捕捞所得与人换酒也是常事,而诗人正是希望通过这些日常普通的事物的描绘,显示以物易物的质朴、父呼子应的天伦之乐以及渔父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畅快。
该诗的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对渔父生活的歆羡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那种宁静安详、无拘无束的境界的向往与渴求。
作为一首题画诗,显然侧重对于画面的解释,这样的诗歌语言具有清新、明白、流畅的风格,取得了与画面、与主旨的一致。
此诗是借景抒怀之作。前四句写春近之景,后四句抒怀。
首联展示一幅春日将临的画面。包裹着积雪的山峦,起伏绵延,像一道银色屏风。一“晓”字,不只使人感受到银装素裹的洁白,还强烈感受到那晨曦透射下晶莹的闪光。静踞的山峦,眠伏的积雪,顿时都带上活气。一“春”字,不必细描寒梅的情景而其花满枝头的倩影自在人们想像之中。
“溪梅玉镜春”已经包涵了“东风露消息”之意,次联首句偏一语道破,是为了带出下句:“万物有精神”,使诗境陡然得到展拓和升华,抉发出春给万物带来的那种生机蓬勃的内质。
也许是春的生机太刺激了诗人的“索莫”身世之感吧,强烈的对照,酿出了浓郁的气氛。
尾联前一句暗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语意,虽说是显示出他的从宦海中引退避世的人生态度,但那持道不移、守志不阿的精神仍然激扬其中。不过风横浪险,恶波无涯,还没有找到安全的渡口,前途还是渺茫难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