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极运兮不中,来将屈兮困穷。
我心中忧伤啊无限悲痛,想尽诉忠心竟无路可通。
乘驾日月飞上朗朗天空,顾念追思周代丰都镐京。
遍观天下九州山川形势,徜徉在香洁高雅的兰宫。
香芷的屋子,白芷的住房,百花蓬勃开放,四处飘香。
菌桂掩亭阁蕙草饰高楼,观道纵横交错密织如网。
金银珠宝委积四处堆放,华美的宝玉摆满在庭堂。
河水飘桂花潺湲溢芳香,水流扬微波浪花泛洋洋。
老神龟在岸边跳跃爬行,美孔雀白仙鹤回转飞翔。
登高楼抚栏杆远处眺望,怀故国念君王时刻不忘。
心中愤懑郁结不能陈诉,永久的怀念呀内心悲伤。
天门兮墬户,孰由兮贤者?
世上无公正好坏相混杂,内怀好品德何人能看出?
和衣而卧悲悯世风日下,谁能与我同心日夜对语?
悲痛凤凰已经远远逝去,畜养鷃雀君王身边亲附。
大鲸鲟只能够深水潜藏,小鱼虾却任意戏游洲渚。
乘虬龙飞上高空,骑神象遨游苍穹。
早晨出发离开西方葱岭,傍晚到达东方明光山中。
来到北方渴饮昆仑飞泉,游至南方采摘灵芝花英。
遍游天上二十八座星宿,围绕北极漫步徘徊空中。
鲜红的彩虹做成红上衣,淡青的云朵做成青下裳。
徐行漫步玉佩叮咚作响,握紧手中宝剑挺立眺望。
神蛇腾飞后面紧紧跟随,駏驉奔驰步步不离身旁。
暗暗地细观看天帝园圃,仔细地察看那北斗瑶光。
打开那小木箱取出蓍草,悲叹我命苦卦象不吉祥。
穿起蕙草发誓永辞浊世,将别时又想起我的君王。
乘驾浮云自由自在逍遥,浮云飘忽把我引向何方。
遥望楚国到处昏暗不明,耳闻雷声空中轰轰作响。
深重的忧愁震撼我心灵,惆怅无所依茕茕自怜伤。
林不容兮鸣蜩,余何留兮中州?
喜吉日吩咐集聚车驾,采摘玉英我要自饰自修。
用茝草把书信捆扎寄君王,我将离开君王去远方遨游。
径登巍巍泰山顶,遍经九天访牵牛。
暂且趁着闲暇娱乐逍遥,借着太阳余晖四处遨游。
仰望太一明星止步休息,放松马的缰绳我要整休。
早晨初升的太阳明亮亮,道路曲折漫长无尽头。
回看彗星闪闪飞逝去,眼观幽云空中漫飘流。
天神钜宝迁移石声隆隆,野鸡一齐鸣叫雌雄相求。
茫茫一片何处尽展心志,心生恐惧满腔抑郁忧愁。
我的马儿漫步飞柱山下,看谁能做我的伴侣配偶。
终于没有一个合乎理想,我思绪绵绵啊愁苦悠悠。
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
乘驾飞龙高高飞升,回旋翱翔直达苍穹。
身穿斑斓如花美上衣,腰系美丽裙裳芳香浓郁。
乘旋风扶摇盘旋上九天,飘浮银河暂且自乐自娱。
振奋精神态度从容不迫,与仙人情思相通结伴侣。
流星纷纷坠落如同降雨,左顾右盼登上昆仑之墟。
下视故国云气迷漫,我怎能在这里久居。
决心远走高飞啊心中伤悲,放松我的马缰啊徘徊犹豫。
听素女清音妙歌声婉转,闻伏妃吹竽妙曲音悠扬。
神魂凄惨悲伤感慨哀痛,思绪绵绵盘曲郁结愁肠。
抚摩玉佩缤纷作响,长长叹息自怜自伤。
遣火神祝融先行开路,令炎神昭明开门候望。
驾起六龙向上飞升,乘车高驰直上太空。
游遍九州寻求知音知己,谁能与我一同奋斗终生?
忽然回头眺望西方园圃,只见山势高峻崎岖峥嵘。
思恋故国不禁涕泪横流,悲伤君王始终糊涂昏庸。
季春兮阳阳,列草兮成行。
我悲叹兰草凋零独憔悴,枝叶乱生不逢时被丢弃。
香草江离遗弃在山野里,似笔辛夷自隐藏受排挤。
想起那往古的俊杰贤良,多半是命运多舛遭祸殃。
子胥被害尸浮江河,屈原放逐自沉湘江。
转念自己今日遭遇,心怀悲痛无限感伤。
眼望淮水滚滚东流,真想随水流逝远方。
乘坐大船顺流而下,东流入海水石击撞。
使蛟龙在前面引路导航,命文鱼助我逆流而上。
拔蒲草做坐席陈放船中,采荷叶做船篷盖在船上。
水花飞溅溅上我的船旗,草芥漂浮浮上我的船帮。
张起云旗船儿风驰电掣,波涛汹涌船儿起伏摇荡。
水神河伯打开大门,欢欣迎我前来拜访。
思念楚国郢都终生难忘,心怀怨恨举步维艰惆怅。
自己哀叹像那水上浮萍,四处漂泊无根难回故乡。
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微霜降落大地白茫茫,鸣蝉蜷曲声默难鸣叫。
燕子辞别北方回归南方,径向神山灵丘振翅飞翔。
望远山涧溪水云雾迷漫,山中熊罴吼叫惊动四方。
圣君唐虞已经不复存在,我为什么还要久留故乡?
面临深渊只见一片汪洋,回顾山中森林寥廓浩茫。
整饰好自己的衣服行装,乘虹霓腾空飞向南方。
驾起五彩祥云盘旋而上,勤勉不倦日夜自励自强。
在长满兰草的岸边暂且休息,理想难实现心中不平恨悠悠。
愁思蓄积不散面目黑瘦,思念君王郁闷不乐心伤忧。
身离国君去,情意却长留,悲伤怨恨多,心怀万古愁。
登九灵兮游神,静女歌兮微晨。
悲叹那大山中葛草成堆,盘根错节乱乱纷纷。
挺拔的枝干被压抑多枯槁,弯枝曲杈反被珍重敬尊。
我心惨痛如刀割,凄凄惨惨自哀自怜自伤情。
驾起龙车向北奔驰,直向自己的来路西北葱岭。
连起五星宿作旗旄,扬起那满天云雾作旗旌。
在那辽阔无际的旷野奔驰,遍观中国一片昏暗不明。
神龟与水神前来送行,与我约定在繁花盛开的南国相逢。
登上华盖星来到天顶,暂且逍遥在北斗群星之中。
举起库娄群星斟满酒浆,端着天官四星承接食粮。
休息之罢我将远去,驱车出发直奔西方。
想到当今世俗嫉恨正直,绝不可以长久留在此方。
忧愁难眠啊捶胸长叹思不断,心中不快啊愁苦郁闷自哀伤。
览杳杳兮世惟,余惆怅兮何归。
哀伤世俗一片混乱,我将要展翅高飞。
乘驾八龙蜷曲向前,树起霓虹旗招展逶迤。
看天下浩浩渺渺,八龙矫健冲天飞起。
渡过了弱水焕发光彩,暂停留漫步在水中高地。
把我的车驾集合起来去寻求朋友,见天公忙请教问师学习。
论大道莫贵于返璞归真,称赞我有道术实在可喜。
我将要去南方周游嬉戏,经过那崎岖山路上九疑。
越过热如烈火的万里酷热地,渡过海中高耸的万座险岛屿。
渡过江海脱离浊秽获新生,跨越北面的高陵大山长诀而去。
乌云沉沉白昼暗如夜,风卷尘土迷迷蒙蒙遮天日。
在阳城的高屋大厦暂且歇息,容颜衰老心神恍惚啊落拓失意。
我心里明白通达事理不糊涂,在这里我暂且停车自休息。
想那唐尧与虞舜相继昌盛,只为重用皋陶获得兴邦计。
伤今天下没有贤君圣主呀,抚轼长叹作诗抒情意。
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款冬在严寒中开花,百花香草枝叶凋残。
瓦器碎石进献为宝,隋珠和璧抛弃一边。
铅刀钝劣高位任用,丢弃不用太阿宝剑。
千里良马疲惫垂耳,半山坡上蹉跎不前。
跛脚瘸驴拉车驾辕,无用之人日益增添。
清廉之士退避归隐,权贵宠臣君前弄权。
凤凰不能自由翱翔,鹌鹑鷃雀任意飞窜。
乘驾虹霓升空远游,车载彩云变化万端。
命令鹪鹏前面开路,再叫青蛇紧跟后边。
或慢或快走在桂林道上,骏马昂首越奇峰高山。
山丘起伏欢乐起舞,溪谷流水歌声潺潺。
奋笔写出神灵篇章,琴瑟齐奏宫商相和。
我在这里私自娱悦,哪里还有这样欢乐?
环顾人间世俗百态,败坏纲纪误君误国。
收拾行装将去远方,思念故国泪流滂沱。
君门大开,光明普照下方,扫除邪恶浊秽,观百花绽放。
放逐四佞,大禹得掌朝政,虞舜摄国承继唐尧,事业兴旺,
谁能像尧舜,我愿为辅相。
注释
极运兮不中,来将屈兮困穷。
天门兮墬户,孰由兮贤者?
林不容兮鸣蜩,余何留兮中州?
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
季春兮阳阳,列草兮成行。
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登九灵兮游神,静女歌兮微晨。
览杳杳兮世惟,余惆怅兮何归。
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尾声:
上阕由问句起:“问君何事轻离别”,这句是词人故意模拟妻子口吻质问自己:你为何轻视离别?表面上是妻子恼我,骨子里是我谅妻子,笔致深情而委婉。接以“一年能几团圆月”句,其怅叹离多会少之情已见。词人并不是“轻离别”,只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随扈出行,不得不离,不得不别。“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二句出之以景语,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乍如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地的季节在仲春,那么此时“故园”也就春意阑珊了。
下阕明确点出“归不得”的缘由,即扈驾从巡,身不由己。“春归归不得”一句上承“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言春尽而不能归的怅惘心情。“两桨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词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因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表面是怨江,实际上是怨侍卫之差事阻其归家与妻子相聚。结篇二句是此时心态的描写,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犹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静。
全词话语直致,但内容曲折,首句的拟言和结句的用典都为本词增加深沉宛转之情,深婉感人。
这是一首歌颂坚贞爱情的民歌。写夫妻远别,借描写一对白鹄顾恋不舍的别离情景,抒发了患难夫妻被迫分离缠绵哀伤的情态。诗中的夫妻感情甚笃,丈夫不忍别妻远行而又不得不离别,当是为生活所迫或外出服役。全诗分“正曲”和“趋”两段,运用比兴手法,以哀怨缠绵的笔调,状雄鸟之情深义重,感人肺腑。
诗的前段以雄鹄的口吻,是魏晋大曲歌辞的主曲,也称正曲。后段以雌鹄口吻,是魏晋大曲中的趋。最后是大曲的乱。魏晋大曲的结构形式是一个四段式,即“艳—曲—趋—乱”的组合式。“艳”指的是楚歌,当时人有“荆艳楚舞”之说;“曲”指的是清商三调曲,它的音乐素材来自流行于中原的汉代相和歌;“趋”指的是吴歌,当时吴地歌曲便称为“吴趋”;“乱”也是楚歌,《楚辞》中已常用“乱”来作为卒章之节。在这个四段式中,曲辞是主体部份。或者说,魏晋大曲是以流传于中原的相和歌为核心,以之结合来自南方的艳、趋、乱而形成的。曲前应有艳,是一支楚地风格的器乐曲,无歌辞。
这首诗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表演性、音乐性和民间性,其艺术风格其实就是这些特征的体现。例如:这篇诗歌的前四解用一种比兴手法,很生动地刻划了一个被迫弃妻的男子的形象;后一解则用展示内心感情的方式,细腻地描写了一位女子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悲哀。两种表现手法与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相配合,收到了相互映衬、相互对比的良好效果。这同诗歌的组合方式——前四首来自中原相和歌,后一首来自吴地歌曲——是分不开的。又如:诗歌中用“十十五五,罗列成行”的形象描写,暗示了并翼齐飞的美好生活,由此反衬出雌雄离散时的凄凉;又用“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吾欲负汝去”的排比手法,很有力地渲染了雌雄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这些表现方法,则是由于歌辞同民歌的亲缘关系而产生的。总之,尽管全诗杂采了多种民歌作品,里面有拼凑的痕迹,但由于它服从于一个完整的音乐主题,并由于它按表演需要造成了由聚而分、由男而女这样的情节变换,读者仍然可以从诗篇中得到一个整体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在一些非音乐的作品中反而是难以得到的。
廖燕在1647年初至广州,为时一年。这一年十二月,吴三桂联合耿精忠、尚之信发动叛乱,三藩之乱起。数月之间,连陷辰州、沅州等地,据岭南六省。此时,斗争性质未明,廖燕寄予复明厚望。于是,在广州写了这首诗,时间当在1647年末,或1648年春。
《重阳》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全诗没有一点过节的喜悦和快乐,也没有年轻有为、蒸蒸日上的朝气,更没有官场得意、登高望远的企盼;也许能看到一丝西风烈马、叱咤风云的影子,但那也只是过去式。更多的是凝重、自励、追忆、反省,但尽管如此,全诗却不曾给人一点消沉和沮丧,相反,它让人痛定思痛、发愤图强。文天祥这首《重阳》,远不止是重阳节这么简单,更多是隐含诗人的心愿:盼望重见天日、重获阳光,甚至希望能起死回生、东山再起!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是写实、写景。“万里”是指地理距离,“飘零”是指他自己一个人,“万里飘零”实则孤身被囚于元朝监狱的写照。“两鬓蓬”是形容他自己在被囚禁过程中的形象,也是年龄和景况的实际写照。“万里飘零两鬓蓬”,一个长期被囚于远离故土的监狱中的犯人形象跃然纸上。
“梧桐”是囚室中能看到的窗外景象之一,看到这老梧桐,就让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乡,这是写景,触景生情。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多种意像及寓意,其中包括高洁品格、孤独忧愁、离情老绪等,诗人在此特老写梧桐,恐怕这些意义多少都有一点。“故乡秋色老梧桐”是诗人被这秋天景色勾起的对家乡、故国的眷念,也是诗人以梧桐自勉、自励,希望自己最终能成为凤凰向往的、有用的栋梁之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老斜阳巷陌空。”是诗人的向往、是抒情。诗人祈望自己能象大雁或者燕子,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翱翔。我们都知道,大雁是候鸟,雁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雁南飞正是文天祥所希望的。燕子到了晚上也要回巢守家,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这是多么美妙的景象。不过这些虽然简单,但对文天祥来说,却是可望不可及的。这里诗人将它们安排在颌联里,严格的对仗更显形式上的美感,它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有转换的用意。这一句重在真情流露,诗人将自己比作南飞雁和归巢燕子,盼望能最终再获自由。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颈联又是一句工整的对仗,这是这首诗的核心,更是其灵魂。没有这一句,全诗必然落入俗套,有了这一句,全诗都活起来了:出众、清奇、典雅、高尚。“落叶”对“黄花”、“何心”对“无主”、“流水”对“西风”,几乎无懈可击。落花流水春去也,那是一种无可奈何,落花都如此,何况是落叶,随波逐流、顺其自然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谁也不能说什么。
当然,水流代表大势所趋,大江东去势不可挡,谁想阻挡滚滚而来的历史潮流,只能自取灭亡。作为自身难保的落叶,更不可能有任何力量可以造成一点影响,落叶如果想去挡住流水,哪是自不量力。这是狱中文天祥的隐喻,流水是指元朝推翻宋朝,进入新的历史纪元。这时文天祥非常清醒,当时全国都已沦陷,包括当时的皇帝、皇太后等都投降了,他要想靠自己一已之力去阻挡这一潮流,这是绝无可能,也是非常可笑的,因此,他用“何心”、“定”来入诗,“何心”可以理解为“那有这样的心”、“任何这一类的心事”,“定”是“定下来”、“定住”的意思,他在此用诗句表明自己的态度,换言之,他声明,自己无意要去阻挡这一历史必然趋势。
“黄花无主更西风”中的“黄花”是指菊花,即黄菊、秋菊。“无主”当然是指没有主人的、是野生的、是自然生长的。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赏菊,是我国的民俗之一。历史上文人写菊花、黄花的诗篇数不胜数,当然他们之间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含义也各不相同,有纯粹的咏叹、也有无病呻吟,有情深意重、也有杀气冲天。历史上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此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就很有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还是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相对朴实与平和一些。
文天祥也写黄花、菊花,当然他也看重菊花的高贵品性,“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一点上他与元稹有共同之处,但文天祥强调的是“无主”,“无主”让文天祥更自豪,因为皇帝都投降了,而且反过来劝他也投降,如果说文天祥是为了效忠宋朝小朝廷,那已经完全解释不通。
因此,文天祥通过用“无主”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也是对古往今来说他是“愚忠”的反驳和反击,他在告诉世人,他的抗元行动是自觉自动的,是不受老人指使的,他为的是心中的理想、为的是民族的大义、为的是中华文明的传承。
他要告慰后人,无主的黄花特立独行、无主的黄花巍然屹立、无主的黄花永不言败,凛冽的西风根本不算什么、凛冽的西风只能自叹不如、凛冽的西风最终无可奈何,所以,文天祥用了一个“更”字,他让后来人知道,“无主”的“黄花”“更”在“西风”之上。这里的深意,只有用心聆听,才能有所觉悟。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这一句是回顾和反省,是收尾。
“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也有称为“方山”的。方山是指中岳嵩山的南麓两山之间,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中华第一个王朝夏朝、夏禹国的诞生地—河南登封。夏后自方山北麓迁徙至方山东麓的颖水之滨,即夏都夏邑—河南禹州。方山颖水,就是指华夏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当然,文天祥这里的“龙山”,也有他个人的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