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雨余¹春涧(jiàn)水争分²,野雉(zhì)³双飞过古坟。
注释:¹雨余:雨后。²分:分流。³野雉:野鸡。鹑鸡类,雄者羽毛美丽,尾长,可作装饰品;雌者羽黄褐色,尾较短。汉朝时为避太祖刘邦皇后吕雉讳,改称野鸡,沿称至今。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眼见人家住深坞(wù)¹,梅花绕屋不开门²
注释:¹坞:周围高中间低的山地。²梅花句:谓屋前屋后到处栽满了梅花,繁密茂盛得简直连门也打不开了。
阳山古名秦余杭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三十里。因背阴面阳,故名。《吴越春秋》谓吴王夫差葬此。传说秦始皇箭射阳山最高峰,故峰名箭阙峰。又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屯兵阳山之北的上青涧,其间有屯甲弄。除箭阙峰和上青涧外,尚有十四大峰、四岩、六坞、七泉、二涧亦较著名。此外,山中还有浴日亭、云泉庵、丁令威宅和丹井等名胜古迹。住公于仲春时节从阳山下经过。他没有去留意山中诸多古迹,看到的是山下的田园风景、山乡野趣。他用诗笔形象生动地把自己所见闻者写出来,通过平易质朴的语言,告诉我们。

注释

注释

雨余:雨后。

分:分流。

野雉:野鸡。鹑鸡类,雄者羽毛美丽,尾长,可作装饰品;雌者羽黄褐色,尾较短。汉朝时为避太祖刘邦皇后吕雉讳,改称野鸡,沿称至今。

坞:周围高中间低的山地。

梅花句:谓屋前屋后到处栽满了梅花,繁密茂盛得简直连门也打不开了。

猜您喜欢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罩云¹飘远岫(xiù)²,喷雨³泛长河。
译文: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飘去远处的峰峦,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
注释:¹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²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³喷雨:喷下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低飞昏岭腹¹,斜足²洒岩阿³
译文: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
注释:¹岭腹:即半山腰。²斜足:斜脚。³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泫丛¹珠缔(dì)²,起溜³镜图波。
译文:一串串雨滴落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注释:¹泫丛:一串串下滴的水珠。²缔叶:雨滴结在树叶上。³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méng)柳添丝密,含吹¹织空罗。
译文: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注释:¹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春雨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通过笔者的讲解,我想大家可以发现,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近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各位读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图片,这张图片用“珠缔叶”三个字就说明了,而“泫丛(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动态景象却看不到。换一句话说,笔者所找到的这张图片只是“泫丛珠缔叶”这个动画片中的一个画面。

  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认为下雨是自然现象,其实就笔者个人在很浅的层次上所见,所谓的“自然”其实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着一切。请各位读者权且相信有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读一下这首诗,可能您会发现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一样了。也许您会发现,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的形式描写出来了。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不解、看花意。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¹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qiào)²不解看花意。
译文:现在正是看花的天气,对着如此美景,陶然一醉。虽然被花陶醉,但是又不把花带回来,简直不理解看花的意味。
注释:一落索: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两阕平仄格式,各三仄韵。蒋园:宁波南城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的园林。李朝奉:待考。朝奉为官名。¹春:这里指花。²诮:简直,全然。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试问此花明媚¹,将花谁比?只应花好²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译文:请问花的明媚有谁能比?应该让花留枝头,年年保持如此的明媚之姿,因为花不似人之随着年光过往会渐趋憔悴。
注释:¹明媚:明丽妩媚。²好:指花的明丽妩媚媚。

  这首词紧扣赏花来写,句句有花,实则句句写人,惜花亦即惜人。作者既不雕章琢句,也不刻画景物,只以自然质朴的语言抒写自己从赏花中悟出的生活哲理,立意既新,理趣尤富。全词以议论为主,但由于手法的曲折委婉,语气的跌宕起伏,读来丝毫不觉板滞。

  该词上片的“正是看花天气。”开门见山,点出题意。这句略无修饰,纯用白描,看似朴拙,其实巧妙,因为看花经验,人皆有之,根据它所规定的情景,辅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在眼前描绘出一幅繁花似锦、春光宜人的美丽图画。次句由景及人:“为春一醉。”对此良辰美景,陶然一醉,诚为赏心乐事。这一句既是写看花人的感受,也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出春景的迷人。接下去便宕开笔锋,道“醉来却不带花归。”一个“却”字,顿起波澜。“为春一醉”,即为花一醉,足见对花爱之深,迷之切; 但在留连花丛兴犹未尽之时,偏又“不带花归”。对此,作者也不禁自己笑自己:“ 诮不解看花意。”前人有云:“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今赏花却不折花而归,作者高于俗人的爱花、惜花的一片深情,便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下片先设一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言外之意是无人可比。再进一层说:“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就是说花之好,是年年如此,便该让它留在枝头,年年保持如此的明媚之姿,因为花不似人之随着年光过往会渐趋憔悴。至此,因惜年华而惜春、因惜春而惜花的主意便曲折透出,上下片浑成一体,词的意味顿生。

  此词借鉴了以花喻人这一传统手法而能翻出新意,先是反问:“将花谁比?”后又指出:“花不似,人憔悴。”这就是说,自然界的花朵固然有时凋谢,但年年重开;人的盛年一去,却再也不会回来。这几句句意颇类唐代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包含着对花开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难驻的感慨和秋怨。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396页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wú)¹人尽去,断红²明碧树。
译文:黄莺的啼声飘落时,飘荡着满天稀疏的雨。极目远望平旷的草地,人们都已离去,红花被雨打落,树木明净碧绿。
注释:¹平芜:草木丛生之旷野。²断红:一作“断虹”。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费得炉烟无数¹,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译文:熏烤衣服费了无数炉烟,难以度过的只有,微寒袭人的时分。忽见西楼露出花影,摇弄得天气转晴,催促着黄昏降临。
注释:¹费得炉烟无数: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烟,指炉火。

  这首词的标题是“五月雨”五月雨也就是梅子黄时雨,柳宗元诗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词中所写,正是这种景象。 

  上片写景,在那黄莺儿啼叫的地方,满天正飘洒着雨丝,“疏雨”是间歇的雨,“摇荡”形容雨丝飘洒的状态,正所谓“雨丝风片”,再加上间断的莺啼,再准确不过地写出了梅雨的特点。极目远眺,平野之上没有行人,只见残剩的红花缀在绿树上,经过雨的冲洗,显得格外鲜亮。“极目平芜人尽去”,可能取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雨天行人稀少,树是那样绿,花是那样红,词人的观察总是十分细腻、具体的。 

  下片写情,主要写词人的感受。江南梅雨季节,湿度大,衣物易生霉,本来古代上层家庭就好在室内薰香,此时此地更要点燃炉香来除湿。所以说: “费得炉烟无数”此亦从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化出。梅雨季节,江南正处于冷暖空气交会地带,故而多雨,并且气温多变,早晚甚至还会感到轻微的寒意,词中说“只有轻寒难度”,正是指的这种气候,“难度”则属于诗人的感受了。最后两句由雨写到转晴,忽雨忽晴也止是梅雨季节的特点,诗人强调的是由雨转晴完全在不知不觉之间,“疏雨”似乎一直在下着,然而忽然看见西楼边上露出了花影,天已放晴了。阳光照射下,才有花影。这花影摇曳着,摆弄着阳光。时间已接近傍晚,花影随着太阳光线移动,就好像在催促着薄暮的到来。这里“弄”字“催”字都用得很巧妙。在词中“弄”是一个很有表现力的动词,与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张词写月光照射下,花影在轻轻摇动,于寂静中显出动态,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首词取法这一 “弄”字,也用得相当精彩,不说“花弄影’,而说“花影弄晴”,晴是阳光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花影摇动引起光线的明暗变化,这样就有了新的创造。而接言的“催薄暮”,用一个动词“催”字,赋予花影以感情的色彩。薄暮是自然到来的,在花影轻摇中阳光渐渐移去,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催促傍晚的到来,感觉十分细腻,表达则十分精彩。

  前人评陈子龙词“婉丽、清艳”、“情深一往,情韵凄清”。他的词属于“婉约”派,这一派认为词的本质就应该是婉转缠绵、含而不露的。在陈子龙的词中一些细腻曲折的表达,确实体现了这种特点。但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本人的归宿,却是与柔情蜜意、轻歌曼舞的生活不甚相容的,所以前人又特别强调他的“艳”不是浓得化不开的艳,而是“清艳”。情韵更不是“婉媚”,而是“凄清”。在他存世的数十首词中,大都是抒写节候变化和自然风物的,其中也颇多批评时事的寓意和忧时伤世感情的曲折表达,至于本篇,主要用赋体写成。既然找不到什么寄托的根据,我们且将它作为一篇描写节候风物的佳作来欣赏吧。

jīnmén··yuè--chénzilóng

yīngchùyáodàngtiānshū

píngrénjǐnduànhóngmíngshù

fèiyānshùzhǐyǒuqīnghánnán

jiàn西lóuhuāyǐngnòngqíngcuībáo

闻说金微郎戍处,昨宵梦向金微。不知今又过辽西。千屯沙上暗,万骑月中嘶。
闻说¹金微²郎戍(shù)³,昨宵(xiāo)梦向金微。不知今又过辽西。千屯(tún)沙上暗,万骑月中嘶(sī)
译文:听说郎君在遥远的地方戍边,昨晚做梦梦到郎君的守边之地。梦境中不知不觉飘过了辽西苦寒之地。无数的营帐在地上形成了暗影,上万匹军马在月中低低的嘶鸣。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该词为六十二字。¹闻说:听说。²金微:唐代羁縻护府名。³戍处:守边之地。⁴辽西:指辽河以西的地区。⁵屯:此指屯兵之营帐。⁶沙上:沙漠上。
郎似梅花侬似叶,朅来手抚空枝。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
郎似梅花侬(nóng)¹似叶,朅(qiè)²手抚空枝³。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
译文:郎君像梅花,我就像梅花下的叶子,用手抚摸花已谢落的枝条。可惜花开叶茂不同步。不要说花谢的太早,只怪叶长出来的太迟了。
注释:¹侬:我,女子自称。²朅来:犹言来到。朅,发语词。³空枝:花已谢落的枝条。⁴漫言:莫说。

  这是一首拟古的思妇词,上片类似传统的春怨诗,只是一味的相思。下片的却是自怨自伤,没有报怨,只求一种自怜,采用比拟却能多少翻出一些新意来,其温柔敦厚处,尤令人怆然动容。该词的艺术特点不同与传统的春怨诗有情有怨,却只是一味温柔,一味的相思。可以看出王国维这词在内容上比传统春怨词更传统,但在写作方式上却不同于传统的春怨词的思春怨情,更多的是不同于传统的怨,而是自怜。

  “金微”这个词,是唐人常用的。在一个古代闺中女子的眼里,那地方真是远在天边,只有梦魂才能到达,所以是“闻说金微郎戍处,昨宵梦向金微”。“闻说”征人的消息,马上就“梦向”其地,没有“不知何路向金微”的顾虑,也没有“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的忧惧,平淡的口气中令人感受到一种迫切的与征人相聚之渴望。

  但纵然如此也还是来迟了一步,现在他的部队又开往辽西去了,辽西与金微远隔大漠,思妇的梦魂徒劳往返。而且,即使思妇的梦魂真能追上部队,也没有办法找到她的心上人。因为在那大军驻扎的地方,千千万万的营帐在月光下的阴影把沙漠都遮暗了,千千万万的战马嘶鸣淹没了梦魂微弱的呼唤。不管思妇有多么迫切的愿望和多么坚强的意志,她的追寻也只能是徒劳的。

  下片是这个女子失败后的慨叹。她说:你就像早开的梅花,我就像梅花的树叶,当我来到的时候你已经凋落,我们命里注定不能够同枝并蒂。我们知道,梅花和一般的花不同,它要到花谢了之后才生叶,所以梅花的花与叶是“可怜开谢不同时”。这对叶来说,当然是怨,但她怨的不是花不肯等待自己,也不是上天安排的不公,而是自己,是自己来得太晚了,是“漫长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这令我们联想到封建社会旧首先的“三纲五常”。词中这个女子,在经受了绝望的打击之后,对丈夫,对上天安排的命运,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怨念,而且把一切的错误都归咎于自己,可以说是“女德”的典范了。

  然而,“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带给读者的,却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天命和封建纲常的联想,它也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另外一种“感情的境界”:一个人付出千辛万苦去追求某种理想却终归不能够实现,但这种理想在他的心目中永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著.王国维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6:第64页
2、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12
3、 郑小军编注.人间词·人间词话: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53页

línjiāngxiān··wénshuōjīnwēilángshùchù--wángguówéi

wénshuōjīnwēilángshùchùzuóxiāomèngxiàngjīnwēi

zhījīnyòuguòliáo西

qiāntúnshāshàngànwànyuèzhōng

lángshìméihuānóngshìqièláishǒukōngzhī

liánkāixiètóngshí

mànyánhuāluòzǎozhǐshìshēngchí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少习吏(lì)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hé)¹户启箧(qiè)取书,读之竟日²。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hōng),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赵普年轻的时候熟悉官吏的事务,但学问很少。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用读书去劝告他。赵普晚年时读书就很勤奋,手不释卷。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到第二天处理政事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如流水一般。(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注释:¹阖:关闭。竟²日:整天。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普性深沈有岸谷¹,虽多忌克²,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wò)(chuò)循默³,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dú)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为人多妒忌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笫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举荐这人。太祖生气了,把起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他)补修这些旧纸片,像当初一样重新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用了这人。
注释:¹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²忌克:妒忌刻薄。³龌龊循默:拘谨顾小节。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译文:有一次,有个官按照律法应该升迁,但是太祖平时讨厌他,不同意升官。普坚持为他辩护,太祖发怒,说:“朕就是不给他升官,你又能怎么样?”普说:“刑罚是为了惩处坏人,奖赏是为了奖励功臣,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惯例。再说刑罚和奖赏是为了天下,而不是为了陛下,陛下怎么能以自己的喜欢厌恶来决定?”太祖怒火冲冲,站了起来,普也站了起来。太祖走进宫里(不理普了),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