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¹,山上楼台²。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楼排。诗句就³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péng)(lái),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mái)
译文:长江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从西而来,到了镇江附近,突然出现巍峨金山在江中突兀而起,山上楼台更是奇观。山和水相连着,楼台相对着,真是天所安排。在这胜景中,要举杯痛饮,乘兴赋诗,连风云烟霞好像也为之变色,倾天地而忘怀。当从酣睡中睁开朦胧的眼睛时,只见眼前金山若隐若现,一些儿被云雾笼罩,一半儿陷于烟霾之中,像是海上的蓬莱仙山。
注释:折桂令:折桂令系曲牌名,属北曲双调,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是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¹水面云山:金山本在长江中(清末江沙淤积始与南岸相连),故云。云山:形容山势高峻,云烟缭绕。²山上楼台:金山寺的殿宇楼台,依山而建,气势不凡。此句即指金山寺。³诗句就:诗句吟成。意含不大的功夫。⁴云山动色:时转云移,景色改观。⁵天地忘怀:忘记了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⁶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此喻金山。⁷霾:本指由于大气混浊使人看不清景况。也作淹埋之意。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作者下笔并没有直接写金山寺,而是先描写金山寺气势不凡的背景。长江自夔门向东,穿过三峡天险,经湖北,过江西,流楼徽,入江苏,两岸虽然不乏高山丘陵,但地势基本上是比较平坦的,没有什么障碍,江水如脱缰的野马,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但到了镇江附近,却突然出现“水面云山”的景象,巍峨的金山在江中突兀而起。山立江中,这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种奇迹,即使作静态描写,也可谓大观。元曲《黑漆弩·游金山寺》中就有“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的句子。作者在这里用“浩浩西来”的长江作背景,以动衬静,就使金山的景象显得更加壮观,给人一种天外飞来之感。而金山寺雄踞在从江中拔地而起、耸人云天的高山上。“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楼排”,在把金山寺楼置在浩渺辽阔的背景上之后,接着具体描绘金山寺的景况。但作者仍然没有孤立地就山写山,就寺写寺,而是依旧紧紧抓住山立江中的特征来写。金山寺倒映江中,山与水连在一起,楼台上下相互映照。山在水中,水在山上,宛若一派仙境。这壮丽奇妙的景象,真是鬼斧神工,人间罕见,所以作者说是“天与楼排”。面对如此奇观,作者豪兴大发,饮酒作诗,即景抒怀。

  “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这两句,作者用狂态来表现自己沉醉在如此胜境中的豪情。他举杯痛饮,乘兴赋诗,一篇吟就,连风云烟霞好像也为之变色。他仿佛离开了人间,置身于人迹罕至的仙境,因而不禁手舞足蹈,将杯中酒倾洒于地。当他从酣饮中睁开朦胧的醉眼时,只见眼前的金山若隐若现,一半儿被云雾笼罩,一半儿陷于烟霾之中,亭台楼阁,仿佛都在烟云中冉冉浮动,那景象,酷似海上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这最后几笔,给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把读者引入无限的遐想之中。

  全篇写景,扣紧了“过金山寺”的一个“过”字。作者不是登临金山,只是乘船经过,因此能够远眺,能够纵览,能够从浩浩长江的广阔背景上,从山与水、山与云、山水与楼台的种种关系上写出金山景色的诗情画意,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情的感染。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曲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915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江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从西而来,到了镇江附近,突然出现巍峨金山在江中突兀而起,山上楼台更是奇观。山和水相连着,楼台相对着,真是天所安排。在这胜景中,要举杯痛饮,乘兴赋诗,连风云烟霞好像也为之变色,倾天地而忘怀。当从酣睡中睁开朦胧的眼睛时,只见眼前金山若隐若现,一些儿被云雾笼罩,一半儿陷于烟霾之中,像是海上的蓬莱仙山。

注释

折桂令:折桂令系曲牌名,属北曲双调,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是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

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水面云山:金山本在长江中(清末江沙淤积始与南岸相连),故云。

云山:形容山势高峻,云烟缭绕。

山上楼台:金山寺的殿宇楼台,依山而建,气势不凡。

此句即指金山寺。

诗句就:诗句吟成。

意含不大的功夫。

云山动色:时转云移,景色改观。

天地忘怀:忘记了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此喻金山。

霾:本指由于大气混浊使人看不清景况。

也作淹埋之意。

创作背景

  金山寺在镇江西北,作者在元文宗至顺年间(1330—1332年)曾担任镇江府判一职,此曲大概写于这期间游金山寺后。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496
赏析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作者下笔并没有直接写金山寺,而是先描写金山寺气势不凡的背景。长江自夔门向东,穿过三峡天险,经湖北,过江西,流安徽,入江苏,两岸虽然不乏高山丘陵,但地势基本上是比较平坦的,没有什么障碍,江水如脱缰的野马,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但到了镇江附近,却突然出现“水面云山”的景象,巍峨的金山在江中突兀而起。山立江中,这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种奇迹,即使作静态描写,也可谓大观。元曲《黑漆弩·游金山寺》中就有“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的句子。作者在这里用“浩浩西来”的长江作背景,以动衬静,就使金山的景象显得更加壮观,给人一种天外飞来之感。而金山寺雄踞在从江中拔地而起、耸人云天的高山上。“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在把金山寺安置在浩渺辽阔的背景上之后,接着具体描绘金山寺的景况。但作者仍然没有孤立地就山写山,就寺写寺,而是依旧紧紧抓住山立江中的特征来写。金山寺倒映江中,山与水连在一起,楼台上下相互映照。山在水中,水在山上,宛若一派仙境。这壮丽奇妙的景象,真是鬼斧神工,人间罕见,所以作者说是“天与安排”。面对如此奇观,作者豪兴大发,饮酒作诗,即景抒怀。

  “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这两句,作者用狂态来表现自己沉醉在如此胜境中的豪情。他举杯痛饮,乘兴赋诗,一篇吟就,连风云烟霞好像也为之变色。他仿佛离开了人间,置身于人迹罕至的仙境,因而不禁手舞足蹈,将杯中酒倾洒于地。当他从酣饮中睁开朦胧的醉眼时,只见眼前的金山若隐若现,一半儿被云雾笼罩,一半儿陷于烟霾之中,亭台楼阁,仿佛都在烟云中冉冉浮动,那景象,酷似海上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这最后几笔,给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把读者引入无限的遐想之中。

  全篇写景,扣紧了“过金山寺”的一个“过”字。作者不是登临金山,只是乘船经过,因此能够远眺,能够纵览,能够从浩浩长江的广阔背景上,从山与水、山与云、山水与楼台的种种关系上写出金山景色的诗情画意,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情的感染。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曲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915
赵禹圭

赵禹圭

汴梁人,字天锡。世祖至元间为镇江路行大司农司管勾。文宗至顺元年累迁镇江路判官,三年致仕。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一从¹梅粉褪残妆²,涂抹新红上海棠。
译文:梅花零落,像少女卸去粉妆时,海棠花开了,它就像少女刚刚涂抹了新红一样艳丽。
注释:¹一从:自从。²褪残妆:指梅花凋谢。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开到荼(tú)(mí)¹花事了²,丝丝天棘³出莓墙。
译文:等到荼蘼花开,春天的花都开完了,这时会有丝丝缕缕的天棘爬过那莓墙。
注释:¹荼蘼:又名佛见笑、百宜枝等,属蔷薇科,初夏开花,花期较晚。²花事了:指春天的花都开完了。³天棘:即天门冬。其苗蔓生,叶细如青丝,好缠竹木上。⁴莓:当即山莓、蔷薇莓一类小灌木。

  春暮游小园》这首诗为七言绝句,用花开花落,表示时序推移,虽然一年的春事将阑,但不断有新的事物出现,大自然是不会寂寞的。全诗写得很有情趣,前两句,写一春花事,以女子搽粉抹胭脂作比,非常活泼,充满人间趣味。这也是写景诗和咏物诗最常用的一种手法,但又没有流于一般化。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这首诗没有怪意的雕琢,从初春写到初夏,梅花开、海棠红、荼蘼落、天棘出,却并不是寡淡无味的流水账。

  “一从梅粉褪残妆”,“褪残妆”,以人喻花,写梅花残败凋落。梅花出在冬末早春,为报春之花,一个“残”字,暗示冬去春来。“涂抹新红上海棠”,是说梅花谢后,海棠花已经绽放,大自然把寒梅鲜红的颜色又涂抹到海棠花上去了。苏轼有海棠诗说:“东风袅袅泛祟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对海棠无意施粉传香,却写出了海棠的精神。王淇用“涂抹新红”四字同样写出了海棠的精神和自己惜花怜色,愿名花永存的美好愿望。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等到荼蘼花儿开罢,春天就结束了。春去夏来,取代百花的是肥壮茂密的荆棘,一丛丛,一丝丝,爬上了长满苔醉的院墙。花的交替更迭,构成色彩上由红变白转绿,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季节的变化,而诗人留连岁月、感叹年华易逝的感伤情绪也隐隐体现出来了。

  宋人绝句中,描写风花雪月,山水田园,吟情咏性,留连光景的诗作不少,此诗以梅花、海棠、荼蘼开落的先后次序,以至于到百花凋残,天棘出墙来表现从暮春到初夏的更替,又别具一格。诗人把日常看来平淡无奇的生活景观,用平易浅近的语言,拟人化的手法,细腻地表现出来。有美感,有诗意,反映了诗人“随物以婉转,盛与心而徘徊”的心迹(《文心雕龙》语)。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7-58

chūnyóuxiǎoyuán

wáng sòngdài 

cóngméifěntuìcánzhuāng xīnhóngshànghǎitáng 
kāidàohuāshìliǎo tiānchūméiqiáng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¹颜容²十五余³
译文:洛阳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对门,正当十五六的芳年容颜非常美丽。
注释:¹才可:恰好。²颜容:一作“容颜”。³十五余:十五六岁。梁简文帝《怨歌行》:“十五颇有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良人¹玉勒²乘骢(cōng)³,侍女金盘脍(kuài)鲤鱼
译文:她的丈夫骑一匹青白相间的骏马,马具镶嵌着珍贵的美玉。她的婢女捧上黄金的盘子,里面盛着烹制精细的鲤鱼。
注释:¹良人:古代妻对夫的尊称。²玉勒:玉饰的马衔。³骢马:青白色的马。⁴脍鲤鱼:切细的鲤鱼肉。脍:把鱼、肉切成薄片。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译文:她家彩绘朱漆的楼阁一幢幢遥遥相望,红桃绿柳在廊檐下排列成行。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罗帷(wéi)¹送上七香车²,宝扇³迎归九华帐(zhàng)
译文:她乘坐的车子是用七种香木做成,绫罗的帷幔装在车上。仆从们举着羽毛的扇子,把她迎回绣着九花图案的彩帐。
注释:¹罗帷:丝织的帘帐。²七香车:旧注以为以七种香木为车。³宝扇:古代贵妇出行时遮蔽之具,用鸟羽编成。⁴九华帐:鲜艳的花罗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狂夫¹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shē)²季伦³
译文:她的丈夫青春年少正得志,骄奢更胜过石季伦。
注释:¹狂夫:犹拙夫,古代妇女自称其夫的谦词。²剧:戏弄,意谓可轻视石崇。³季伦:晋石崇字季伦,家甚豪富。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自怜¹碧玉²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译文:他亲自教授心爱的姬妾学习舞蹈,名贵的珊瑚树随随便便就送给别人。
注释:¹怜:爱怜。²碧玉:《乐府诗集》以为刘宋汝南王妾名。这里指洛阳女儿。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春窗曙(shǔ)¹灭九微火²,九微片片³飞花琐
译文:他们彻夜寻欢作乐,窗上现出曙光才熄去灯火,灯花的碎屑片片落在雕镂的窗棱。
注释:¹曙:天明。²九微灯:汉武帝供王母使用的灯,这里指平常的灯火。³片片:指灯花。⁴花琐:指雕花的连环形窗格。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戏罢曾无¹²曲时,妆成祗(zhī)是熏(xūn)³坐。
译文:她成天嬉戏游玩,竟没有温习歌曲的空暇,打扮得整整齐齐,只是熏着香成天闲话。
注释:¹曾无:从无。²理:温习。³熏香:用香料熏衣服。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¹
译文:相识的全是城中的豪门大户,日夜来往的都是些贵戚之家。
注释:¹赵李家: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婕妤李平。这里泛指贵戚之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谁怜越女¹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huàn)纱。
译文:有谁怜惜貌美如玉的越女,身处贫贱,只好在江头独自洗纱。
注释:¹越女:指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越,这里指今浙东。

  在封建社会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小家女子一旦嫁给豪门阔少,便由贫贱之身一跃而为身价百倍的贵妇人,恃宠享乐。娇贵异常;而不遇之女,即使美颜如玉,亦不免终生沦于贫贱境地。此诗所写,盖为此而发,而其所蕴含的意义却超越了诗中所写事实本身,从而使这首诗的诗意具有了很大约外延性。或谓伤君子不遇,或谓讥刺依附权贵的封建官僚,或谓慨叹人生贵贱的偶然性,都能讲得通。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十八句为第一部分,构成了这首诗的主体,塑造了因遇而骤得富贵的“洛阳女儿”这一艺术形象。开头两句对“洛阳女儿”略作介绍。以冷语发端,自含鄙夷之意。下面两句说她的丈夫骑着宝玉络头、毛色青白相间的高头大马,她的侍女为她献上满盈金盘的鲤鱼片。一为侧笔映衬,二为正面描写,一虚一买,“洛阳女儿”的身价和地位显示出来了。一个普通的小家女子,朝夕之间竟身价百倍,原因就是嫁给了一位颇有身份的“良人”。遇者则贵、不遇者则贩的人生感慨,暗暗含在其中。“画阁”以下四句,写“洛阳女儿”住在红桃绿柳竟相掩映的画阁朱楼,出门坐的是用罗帷遮护的七香车,回来的时候,用宝扇遮面,被接入九华帐里。至此,“洛阳女儿”的饮食起居已见一斑。“狂夫富贵在青春”到“不惜珊瑚持与人”,连续驱使典故,插入对其丈夫的描写;结构上照应上文“良人”一句,将诗意补足。其夫正当青春年华,身享荣华富贵,意气骄奢,甚于晋代巨富石崇;丈夫亲自教她跳舞,其怜爱之情,一如刘宋汝南王之干爱妾碧玉。“不惜珊瑚持与人”,用石崇与王恺斗富一事,将“良人”骄奢豪富之态现于纸上。这里所描写的是“狂夫”之相,但细玩诗意,却是借“狂夫”之相,以形“洛阳女儿”的娇贵之态,貌似游离实则还是为写“洛阳女儿”而驱使笔墨的。随后,顺接上面的“自怜碧玉亲教舞”句意,迤逦而下,正面描写“洛阳女儿”在九微灯约光晕里,在雕花的连环形窗下,通宵达旦,歌舞不休。这里特别点染了灯花燃尽而扑窗乱飞的一个细节,暗示“洛阳女儿”通宵沉醉于狂歌狂舞中,直到天亮,九微灯才熄灭,这里以九微灯入诗,无异是把“洛阳女儿”与王母同化为一体了,从而为“洛阳女儿”披上了一层高贵的外衣。其富贵之相,借典故婉然传出。“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写“洛阳女儿”戏乐已毕,无暇练习曲子;打扮好了,依炉熏香而坐。“坐”字,仿佛见其慵懒之态和空虚无聊的贵族生活。下面又拓开一层,写“洛阳女儿”出入贵戚之家,奔走权门之内,虽语不涉讽,但讽意存焉。

  诗的最后两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把笔锋猛地一转,描绘出一幅貌似孤立实则与上文融浃为一的越女浣纱的画面。美颇如玉的越国女子西施,在她未遇之时,身处贫贱地位,只好在江边漂洗罗纱。“谁怜”二字,一贯到底,造成快速的节奏和奔流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不遇者的深切同情。其中也不乏感愤不平之气。

  全诗描写了两种人物形象,一贵一贱,一奢靡,一穷困,各成独立的画面,却又相反相成地统一于全诗中。写法上,前一部分以繁笔铺张扬厉,穷形尽相;后一部分以简笔淡然点染,意到即止。一繁一简,繁简各宜。诗中有讽刺,有同情,有慨叹,而这又深深地隐蔽在文字背后。

参考资料:
1、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162-164
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5-106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三):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6

luòyángérxíng

wángwéi tángdài 

luòyángérduìmén cáiyánróngshí 
liángrénchéngcōng shìjīnpánkuài 
huàzhūlóujìnxiāngwàng hóngtáo绿liǔchuíyánxiàng 
luówéisòngshàngxiāngchē bǎoshànyíngguījiǔhuázhàng 
kuángguìzàiqīngchūn jiāoshēlún 
liánqīnjiāo shānchírén 
chūnchuāngshǔmièjiǔwēihuǒ jiǔwēipiànpiànfēihuāsuǒ 
céngshí zhuāngchéngzhīshìxūnxiāngzuò 
chéngzhōngxiāngshíjìnfánhuá jīngguòzhàojiā 
shuíliányuèyán pínjiànjiāngtóuhuànshā 
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
¹²远行去,相送方山亭³
译文:听闻爱人即将远行,便匆匆赶来送行。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方山亭。
注释:¹闻:闻听,听说。²欢:喜欢之人,爱人。³方山亭:南京著名亭子名称。
风吹黄檗藩,恶闻苦篱声。
风吹黄檗(bò)¹²,恶闻³离声
译文:阵阵风吹苦篱,仿佛在不断地催促游子远行,而送行的恋人厌恶听到这令人心碎的离别之声。
注释:¹黄檗:亦作“黄柏”。木心苦涩。²藩:藩篱,篱笆。³恶闻:恶心听闻。不愿听闻。⁴苦:悲苦的。⁵离声:别离的声音。

  起首二句开门见山,点明了事情的缘由,同时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因闻欢而相送,可知他们并非正式夫妻。这句是说,当女主人公得知情人即将远行,便匆匆赶来为他送行。男子要到什么地方去?去做什么?诗中没有交代,但一个“远”字却表明这次出行不同寻常。情人要到一个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何时才能团聚呢?看来遥遥无期。因而,女主人公将情人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方山亭这个地方。

  接下来似乎该写离别的场景了,可诗中却荡开一笔,转而对方山亭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写。“风吹黄檗藩,恶闻苦篱声”,表面上是写送别的环境,而实际上则表现了女子送别时的心情。“黄檗”,是苦木,“黄檗藩”,指用苦木黄檗做的篱笆,所以叫“苦篱”,这正同“苦离”谐音双关。阵阵风吹苦篱,仿佛在不断地催促男子远行,而女主人公厌恶听到这令人心碎的离别之声。这里融情于景,谐音双关,十分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此时复杂而微妙的心情。

  这首民歌虽无缠绵悱恻、魂牵梦萦之词,但字字句句如从肺腑之间流出,其情之纯、之真、之深,动人肺腑。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披襟(jīn)¹²石磴(dēng)³,列籍俯春泉
译文:一路敞开衣襟登山,终于抵达山顶;席地而坐,俯瞰淙淙流过的圣泉。
注释:圣泉:在玄武山,今四川中江东南。¹披襟:敞开衣襟,胸怀舒畅。²乘:登。³石磴:台阶。⁴列籍:依次而坐。⁵春泉:春天的泉水,指圣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兰气熏山酌(zhuó)¹,松声韵²野弦³
译文:美酒香味醇厚,如兰气,饮着美酒,酒不醉人人自醉;耳边松涛阵阵,仿佛大自然奏响了旋律,为人们伴奏助兴。
注释:¹山酌:山野人家酿的酒。²韵:声音相应和。³野弦:在山野演奏的乐曲。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影飘垂叶¹外,香度落花前。
译文:低垂的树叶在水中倒影随之忽高忽低,好像要飘起来;落花没入水中,它的香气却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注释:¹垂叶:低垂的树叶。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兴洽¹林塘²晚,重岩²起夕烟³
译文: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兴致和谐融洽;高峻、连绵的山崖渐渐云烟四起,迷迷蒙蒙一片。
注释:¹兴洽:兴致和谐融洽。²林塘:树林池塘。²重岩:高峻、连绵的山崖。³夕烟:傍晚时的烟霭。

  这是一首记叙出游欢宴的诗。

  诗人详略得当,取舍适宜,重点放在欢宴卜,切合题目。首联就直接点题。三、四句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写美酒沁人心脾,用“熏”点出香味醇正浓厚,弥漫不散;写松涛阵阵,用“韵野弦”,形容纯乎天籁,美妙绝伦。虽雕琢但恰到好处,而且充满浩大的气势,这正是王勃诗歌的特点。五、六句从细处落笔,描写“垂叶”、“落花”的动态之美,写得逼真细腻,情趣盎然,自有其可取之处。尾联,诗人的目光定格在云雾中的山峦上,迷蒙而又含蓄,仿佛此次欢宴并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意味深长。

  诗人通过对山间兰气,林里松声,垂叶影飘,落花香度,林塘晚色,重岩夕烟等等的描绘,赞颂了圣泉的秀丽景色。全诗情调欢畅,对仗工整,用字典雅秀丽,音节婉转流畅。

参考资料:
1、 (唐)王勃 著,杨晓彩,姜剑云 解评.王勃集.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19-21

shèngquányàn

wáng tángdài 

jīnchéngshídèng lièchūnquàn 
lánxūnshānzhuó sōngshēngyùnxián 
yǐngpiāochuíwài xiāngluòhuāqián 
xīngqiàlíntángwǎn chóngyányān 
风香春暖展归程,全胜游仙入洞情。
风香春暖展归程¹,全胜游仙入洞²情。
译文:风香日暖的春景展开在回京的路上,心旷神怡之状胜过刘晨、阮肇进入神仙洞的心情。
注释:¹归程:回归的路程。²游仙入洞:传说东汉时刘晨、阮肇同人天台山采药,遇见两位女子邀他们至家,留住半年,其地草木始终如春;及还,子孙已历七世。
一路缘溪花覆水,不妨闲看不妨行。
一路缘(yuán)¹溪花覆水,不妨闲看不妨行。
译文:一路上沿着溪水开满了画,一路走着一路看着,别有一种享受。
注释:¹缘:介词,沿着。

chūnxíngguānzuò--yōngtáo

fēngxiāngchūnnuǎnzhǎnguīchéngquánshèngyóuxiāndòngqíng

yuánhuāshuǐfángxiánkànfángx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