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窅窅,神居宿设。郁鬯惟芬,圭璋惟洁。彝斝应时,龙蒲代用。
太室窅窅,神居宿设。郁鬯惟芬,圭璋惟洁。彝斝应时,龙蒲代用。
藉茅无咎,福禄攸降。端感会事,俨思修礼。齐齐勿勿,俄俄济济。
藉茅无咎,福禄攸降。端感会事,俨思修礼。齐齐勿勿,俄俄济济。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林道人¹(yì)谢公。东阳²时始总角³,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译文:僧人林道人去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经不起劳累。他和林公谈论玄理,以至于互相辩驳,毫不相让。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墙壁后听他们辩论,两次派人传信叫东阳回去,但谢安却留住不放。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我年轻时家中就遭遇不幸,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随即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感人,你们可以到处传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注释:¹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²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³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⁴信:传信的人。⁵涕:眼泪。⁶语:告诉。⁷坐:通“座”。⁸朝士:朝廷官员。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黄初¹三年,余朝京师²,还济³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fú)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译文: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注释:洛神:传说古帝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¹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公元220年。²京师:京城,指魏都洛阳。³济:渡。⁴洛川:即洛水,源出陕西,东南入河南,流经洛阳。⁵斯水:此水,指洛川。⁶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传为宋玉所作的《高唐赋》和《神女赋》,都记载宋玉与楚襄王对答梦遇巫山神女事。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从京域¹,言²归东藩³,背伊阙,越轘(huán)(yuán),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dài)马烦¹⁰。尔乃¹¹(tuō)¹²乎蘅(héng)(gāo)¹³,秣(mò)¹⁴乎芝田¹⁵,容与¹⁶乎阳林¹⁷,流眄¹⁸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hài)¹⁹,忽焉²⁰思散²¹。俯则未察,仰以殊观²²。睹一丽人,于岩之畔²³。乃援²⁴御者²⁵而告之曰:“尔有觌(dí)²⁶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译文: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通过伊阙山,将其抛于背后,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注释:¹京域:京都地区,指洛阳。²言:语助词。³东藩:东方藩国,指曹植的封地。黄初三年,曹植被立为鄄(juàn)城(即今山东鄄城县)王,城在洛阳东北方向,故称东藩。⁴伊阙:山名,又称阙塞山、龙门山,在河南洛阳南。⁵轘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⁶通谷:山谷名。在洛阳城南。⁷陵:登。⁸景山:山名,在今偃师县南。⁹殆:通“怠”,懈怠。一说指危险。¹⁰烦:疲乏。¹¹尔乃:承接连词,于是就。¹²税驾:停车。税,通“脱”。驾,车乘总称。¹³蘅皋:生着杜蘅的河岸。蘅,杜蘅,香草名。皋,岸。¹⁴秣驷:喂马。驷,一车四马,此泛指驾车之马。¹⁵芝田:种着灵芝草的田地,此处指野草繁茂之地。一说为地名,指河南巩县西南的芝田镇。¹⁶容与:悠然安闲貌。¹⁷阳林:地名。¹⁸流眄:纵目四望。眄,斜视。一作“流盼”,目光流转顾盼。¹⁹精移神骇:神情恍惚。骇,散。²⁰忽焉:急速貌。²¹思散:思绪分散,精神不集中。²²殊观:少见的异常现象。²³岩之畔:山岩边。²⁴援:以手牵引。²⁵御者:车夫。²⁶觌:看见。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¹若惊鸿²,婉³若游龙。荣(yào)秋菊,华茂春松。髣(fǎng)(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yáo)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¹⁰若太阳升朝霞¹¹;迫¹²而察之,灼¹³若芙蕖(qú)¹⁴出渌(lù)¹⁵波。襛(nóng)¹⁶¹⁷得衷,修短¹⁸合度。肩若削成¹⁹,腰如约素²⁰。延²¹²²秀项²³,皓(hào)²⁴质呈露²⁵。芳泽²⁶无加,铅华²⁷弗御²⁸。云髻(jì)²⁹峨峨³⁰,修眉联娟³¹。丹唇外朗³²,皓齿内鲜³³。明眸³⁴善睐(lài)³⁵,靥(yè)³⁶³⁷承权³⁸。瓌(guī)³⁹姿艳逸⁴⁰,仪⁴¹静体闲⁴²。柔情绰(chuò)⁴³态,媚于语言。奇服⁴⁴旷世⁴⁵,骨像⁴⁶应图⁴⁷。披罗衣之璀粲(càn)⁴⁸兮,珥(ěr)⁴⁹瑶碧⁵⁰之华琚⁵¹。戴金翠⁵²之首饰⁵³,缀明珠以耀躯。践⁵⁴远游⁵⁵之文履⁵⁶,曳(yè)⁵⁷雾绡(xiāo)⁵⁸之轻裾(jū)⁵⁹。微⁶⁰幽兰之芳蔼⁶¹兮,步踟(chí)(chú)⁶²于山隅(yú)⁶³。于是忽焉纵体⁶⁴,以遨⁶⁵以嬉。左倚采旄(máo)⁶⁶,右荫桂旗⁶⁷。攘(rǎng)⁶⁸皓腕于神浒⁶⁹兮,采湍(tuān)⁷⁰之玄芝⁷¹
译文: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洛神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她脚著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注释:¹翩:鸟疾飞的样子,此处指飘忽摇曳的样子。²惊鸿:惊飞的鸿雁。³婉:蜿蜒曲折。⁴荣:丰盛。⁵曜:日光照耀。⁶华茂:华美茂盛。⁷髣髴:若隐若现的样子。⁸飘飖:飞翔貌。⁹回:回旋,旋转。¹⁰皎:洁白光亮。¹¹太阳升朝霞:太阳升起于朝霞之中。¹²迫:靠近。¹³灼:鲜明,鲜艳。¹⁴芙蕖:一作“芙蓉”,荷花。¹⁵渌:水清貌。¹⁶襛:花木繁盛。此指人体丰腴。¹⁷纤:细小。此指人体苗条。¹⁸修短:长短,高矮。¹⁹削成:形容两肩瘦削下垂的样子。²⁰约素:一束白绢。素:白细丝织品。²¹延、秀:均指长。²²颈:脖子的前部。²³项:脖子的后部。²⁴皓:洁白。²⁵呈露:显现,外露。²⁶泽:润肤的油脂。²⁷铅华:粉。古代烧铅成粉,故称铅华。²⁸弗御:不施。御,用。²⁹云髻:发髻如云。³⁰峨峨:高耸貌。³¹联娟:微曲貌。³²朗:明润。³³鲜:光洁。³⁴眸:目中瞳子。³⁵睐:顾盼。³⁶靥:酒窝。³⁷辅:面颊。³⁸承权:在颧骨之下。权,颧骨。³⁹瓌:同“瑰”,奇妙。⁴⁰艳逸:艳丽飘逸。⁴¹仪:仪态。⁴²闲:娴雅。⁴³绰:绰约,美好。⁴⁴奇服:奇丽的服饰。⁴⁵旷世:举世唯有。旷,空。⁴⁶骨像:骨格形貌。⁴⁷应图:指与画中人相当。⁴⁸璀粲:鲜明貌。一说为衣动的声音。⁴⁹珥:珠玉耳饰。此用作动词,作佩戴解。⁵⁰瑶、碧:均为美玉。⁵¹华琚:刻有花纹的佩玉。琚:佩玉名。⁵²翠:翡翠。⁵³首饰:指钗簪一类饰物。⁵⁴践:穿,着。⁵⁵远游:鞋名。⁵⁶文履:饰有花纹图案的鞋。⁵⁷曳:拖。⁵⁸雾绡:轻薄如雾的绡。绡,生丝。⁵⁹裾:裙边。⁶⁰微:轻微。⁶¹芳蔼:香气。⁶²踟蹰:徘徊。⁶³隅:角。⁶⁴纵体:身体轻举貌。⁶⁵遨:游。⁶⁶采旄:彩旗。采,同“彩”。旄,旗竿上旄牛尾饰物,此处指旗。⁶⁷桂旗:以桂木做旗竿的旗,形容旗的华美。⁶⁸攘:此指挽袖伸出。⁶⁹神浒:为神所游之水边地。浒,水边泽畔。⁷⁰湍濑:石上急流。⁷¹玄芝:黑色芝草,相传为神草。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¹而不怡²。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³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yāo)之。嗟(jiē)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¹⁰(qióng)(dì)¹¹以和¹²予兮,指潜渊¹³而为期¹⁴。执眷眷¹⁵之款实¹⁶兮,惧斯灵¹⁷之我欺¹⁸。感交甫¹⁹之弃言²⁰兮,怅犹豫而狐疑²¹。收和颜²²而静志²³兮,申²⁴礼防²⁵以自持²⁶
译文: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
注释:¹振荡:形容心动荡不安。²怡:悦。³微波:一说指目光。⁴诚素:真诚的情意。素,同“愫”,情愫。⁵要:同“邀”,约请。⁶信修:确实美好。修,美好。⁷羌:发语词。⁸习礼:懂得礼法。⁹明诗:善于言辞。¹⁰抗:举起。¹¹琼珶:美玉。¹²和:应答。¹³潜渊:深渊,一说指洛神所居之地。¹⁴期:会。¹⁵眷眷:依恋貌。¹⁶款实:诚实。¹⁷斯灵:此神,指宓妃。¹⁸我欺:即欺我。¹⁹交甫:郑交甫。²⁰弃言:背弃承诺。²¹狐疑:疑虑不定。²²收和颜:收起和悦的容颜。²³静志:镇定情志。²⁴申:施展。²⁵礼防:礼法,礼能防乱,故称礼防。²⁶自持:自我约束。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¹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sǒng)²轻躯以鹤立³,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¹⁰长。尔乃众灵¹¹杂沓(tà)¹²,命俦啸侣¹³。或戏清流,或翔神渚(zhǔ)¹⁴,或采明珠,或拾翠羽¹⁵。从南湘之二妃¹⁶,携汉滨之游女¹⁷。叹匏(páo)¹⁸之无匹¹⁹兮,咏牵牛²⁰之独处。扬轻袿(guī)²¹之猗(yī)²²兮,翳(yì)²³修袖以延伫²⁴。体迅飞凫(fú)²⁵,飘忽若神。凌²⁶波微步,罗袜生尘²⁷。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²⁸,若往若还。转眄(miǎn)流精²⁹,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译文: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像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匏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动止没有规律,像危急又像安闲;进退难以预知,像离开又像回返。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注释:¹徙倚:留连徘徊。²竦:耸。³鹤立:形容身躯轻盈飘举,如鹤之立。⁴椒涂:涂有椒泥的道路,一说指长满香椒的道路。椒,花椒,有浓香。⁵蘅薄:杜蘅丛生地。⁶流芳:散发香气。⁷超:惆怅。⁸永慕:长久思慕。⁹厉:疾。¹⁰弥:久。¹¹众灵:众仙。¹²杂沓:纷纭,多而乱的样子。¹³命俦啸侣:招呼同伴。俦,伙伴、同类。¹⁴渚:水中高地。¹⁵翠羽:翠鸟的羽毛。¹⁶南湘之二妃:指娥皇和女英。据刘向《列女传》载,尧以长女娥皇和次女女英嫁舜,后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往寻,自投湘水而死,为湘水之神。¹⁷汉滨之游女:汉水之女神,即前注中郑交甫所遇之神女。¹⁸匏瓜:星名,又名天鸡,在河鼓星东。¹⁹无匹:无偶。²⁰牵牛:星名,又名天鼓,与织女星各处天河之旁。相传每年七月七日才得一会。²¹袿:妇女的上衣。²²猗靡:随风飘动貌。²³翳:遮蔽。²⁴延伫:久立。²⁵凫:野鸭。²⁶凌:踏。²⁷尘:指细微四散的水沫。²⁸难期:难料。²⁹流精:形容目光流转而有光彩。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銮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屏翳(yì)¹收风,川后²静波。冯(píng)夷鸣鼓,女娲³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銮(luán)以偕逝。六龙¹⁰其齐首¹¹,载云车¹²之容裔(yì)¹³。鲸鲵(ní)¹⁴踊而夹毂(gǔ)¹⁵,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zhǐ)¹⁶,过南冈,纡(yū)¹⁷素领¹⁸,回清扬¹⁹。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²⁰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²¹之莫当²²。抗²³罗袂(mèi)²⁴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²⁵。悼(dào)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²⁶兮,献江南之明珰(dāng)²⁷。虽潜处²⁸于太阴²⁹,长寄心于君王³⁰。忽不悟³¹其所舍³²,怅神宵³³而蔽光³⁴
译文:在这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冯夷击响了神鼓,女娲发出清泠的歌声。飞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六龙齐头并进,驾着云车从容前行。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水禽绕翔护卫。车乘走过北面的沙洲,越过南面的山冈,洛神转动白洁的脖颈,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纲要。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如今一别身处两地,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自己虽然深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君王。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
注释:¹屏翳:传说中的众神之一,司职说法不一,或以为是云师,或以为是雷师,或以为是雨师,在此篇中被曹植视作风神。²川后:传说中的河神。冯夷:传说中的水神。³女娲:女神名,相传笙簧是她所造,所以这里说“女娲清歌”。⁴腾:升。⁵文鱼:神话中一种能飞的鱼。⁶警乘:警卫车乘。⁷玉銮:鸾鸟形的玉制车铃,动则发声。⁸偕逝:俱往。⁹六龙:相传神出游多驾六龙。¹⁰俨:庄严的样子。¹¹齐首:六龙齐头并进。¹²云车:相传神以云为车。¹³容裔:即“容与”,舒缓安详貌。¹⁴鲸鲵:即鲸鱼。水栖哺乳动物,雄者称鲸,雌者称鲵。¹⁵毂:车轮中用以贯轴的圆木,这里指车。¹⁶沚:水中小块陆地。¹⁷纡:回。¹⁸素领:白皙的颈项。¹⁹清扬:形容女性清秀的眉目。²⁰交接:结交往来。²¹盛年:少壮之年。²²莫当:无匹,无偶,即两人不能结合。²³抗:举。²⁴袂:衣袖。²⁵浪浪:水流不断貌。²⁶效爱:致爱慕之意。²⁷明珰:以明月珠作的耳珰。²⁸潜处:深处,幽居。²⁹太阴:众神所居之处。³⁰君王:指曹植。³¹不悟:不见,未察觉。³²所舍:停留、止息之处。³³宵:通“消”,消失。³⁴蔽光:隐去光彩。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于是背下¹陵高²,足往神留。遗情³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sù)。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gěng)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shǔ)。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fēi)(pèi)¹⁰以抗策¹¹,怅盘桓¹²而不能去。
译文: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注释:¹背下:离开低地。²陵高:登上高处。³遗情:留情,情思留连。⁴想象:指思念洛神的美好形象。⁵灵体:指洛神。⁶上溯:逆流而上。⁷长川:指洛水。⁸耿耿:心神不安的样子。⁹騑:车旁之马。古代驾车称辕外之马为騑或骖,此泛指驾车之马。¹⁰辔:马缰绳。¹¹抗策:犹举鞭。¹²盘桓:徘徊不进貌。

  浪漫色彩

  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周洪亮主编的《璇玑辞》选用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段落层次

  《洛神赋》全篇大致可分为六个段落,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这段类话本的“入话”。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我”非常爱慕洛神,她实在太好了,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恨人神之道殊”以下二句,是此赋的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我”对洛神的思念。

  突出特点

  特点一,想象丰富。想象到:他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愁帐丝丝。但这想象并不离奇,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特点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

  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苦闷之情

  产生苦闷之情的原因有三:

  1.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2.“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但她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现实中难以找到,失落无限;

  3.以此赋托意,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无奈之余又感到悲哀和愤懑。

  艺术价值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luòshén

cáozhí liǎnghàn 

    huángchūsānnián cháojīngshī huánluòchuān rényǒuyán shuǐzhīshén míngyuēfēi gǎnsòngduìchǔwángshénzhīshì suìzuò yuē 

    cóngjīng yánguīdōngfān bèiquè yuèhuányuán jīngtōng língjǐngshān 西qīng chēdàifán ěrnǎituōjiàhénggāo zhītián róngyánglín liúmiǎnluòchuān shìjīngshénhài yānsàn wèichá yǎngshūguān rén yánzhīpàn nǎiyuánzhěérgàozhīyuē  ěryǒuzhě rén ruòzhīyàn  zhěduìyuē  chénwénluòzhīshén míngyuēfēi ránjūnwángzhīsuǒjiàn nǎishì zhuàngruò chényuànwénzhī  

    gàozhīyuē xíng piānruòjīnghóng鸿 wǎnruòyóulóng róngyàoqiū huámàochūnsōng fǎngruòqīngyúnzhīyuè piāoyáoruòliúfēngzhīhuíxuě yuǎnérwàngzhī jiǎoruòtàiyángshēngcháoxiá ércházhī zhuóruòchū nóngxiānzhōng xiūduǎn jiānruòxiāochéng yāoyuē yánjǐngxiùxiàng hàozhìchéng fāngjiā qiānhuá yúnéé xiūméiliánjuān dānchúnwàilǎng hàochǐ齿nèixiān míngmóushànlài chéngquán guī姿yàn jìngxián róuqíngchuòtài mèiyán kuàngshì xiàngyìng luózhīcuǐcàn ěryáozhīhuá dàijīncuìzhīshǒushì zhuìmíngzhūyào耀 jiànyuǎnyóuzhīwén xiāozhīqīng wēiyōulánzhīfāngǎi chíchúshān shìyānzòng áo zuǒcǎimáo yòuyìnguì rǎnghàowànshén cǎituānlàizhīxuánzhī 

    qíngyuèshūměi xīnzhèndàngér liángméijiēhuān tuōwēiértōng yuànchéngzhīxiān jiěpèiyāozhī jiējiārénzhīxìnxiū qiāngérmíngshī kàngqióng zhǐqiányuānérwéi zhíjuànjuànzhīkuǎnshí língzhī gǎnjiāozhīyán chàngyóuér shōuyánérjìngzhì shēnfángchí 

    shìluòlínggǎnyān pánghuáng shénguāng zhàyīnzhàyáng sǒngqīng ruòjiāngfēiérwèixiáng jiànjiāozhīliè héngérliúfāng chāochángyínyǒng shèngāiércháng ěrnǎizhònglíng mìngchóuxiào huòqīngliú huòxiángshénzhǔ huòcǎimíngzhū huòshícuì cóngnánxiāngzhīèrfēi xiéhànbīnzhīyóu tànpáoguāzhī yǒngqiānniúzhīchǔ yángqīngguīzhī xiūxiùyánzhù xùnfēi piāoruòshén língwēi luóshēngchén dòngcháng ruòwēiruòān jìnzhǐnán ruòwǎngruòhuán zhuǎnmiǎnliújīng guāngrùnyán hánwèi ruòyōulán huáróngēnuó lìngwàngcān 

    shìpíngshōufēng chuānhòujìng féngmíng qīng téngwénjǐngchéng míngluánxiéshì liùlóngyǎnshǒu zàiyúnchēzhīróng jīngyǒngérjiā shuǐqínxiángérwéiwèi shìyuèběizhǐ guònángāng lǐng huíqīngyáng dòngzhūchúnyán chénjiāojiēzhīgāng hènrénshénzhīdàoshū yuànshèngniánzhīdāng kàngluómèiyǎn lèiliújīnzhīlángláng dàoliánghuìzhīyǒngjué āishìérxiāng wēiqíngxiàoài xiànjiāngnánzhīmíngdāng suīqiánchǔtàiyīn chángxīnjūnwáng suǒshè chàngshénxiāoérguāng 

    shìbèixiàlínggāo wǎngshénliú qíngxiǎngxiàng wànghuái怀chóu língzhīxíng qīngzhōuérshàng chángchuānérwàngfǎn miánmiánérzēng gěnggěngérmèi zhānfánshuāngérzhìshǔ mìngérjiùjià jiāngguīdōng lǎnfēipèikàng chàngpánhuánérnéng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¹²(chéng)³,而毖(bì)后患。莫予荓(píng),自求辛(shì)。肇(zhào)彼桃虫¹⁰,拚(fān)¹¹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liǎo)¹²
译文:我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作为免除后患的信条:不再轻忽小草和细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烦恼;如今才相信小小鹪鹩,转眼便化为凶恶大鸟;国家多难已不堪重负,我又陷入苦涩的丛草!
注释:¹予:成王自称。²其:语助词。³惩:警戒。⁴毖:谨慎。前两句的标点,有人在“而”后断句。⁵荓蜂:微小的草和蜂。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一说“荓”是使的意思。⁶辛:酸痛。⁷螫:毒虫或毒蛇咬刺。⁸肇:始。⁹允:信。也有人说,允是语助词。¹⁰桃虫:即鹪鹩,一种极小的鸟。¹¹拚飞:鸟飞动貌。拚:同“翻”,翻飞。¹²蓼: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诗经》的篇名,大多是取于篇内的成句、成词。周颂中只有《酌》《赉》《般》的篇名不在该篇文字之内;而《小毖》却又特别,“毖”取于篇内,“小”则取自篇外。《小毖》的题意,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即是“大戒”,颇见其新,但如果说从“小者大之源”(《后汉书·陈忠传》)的角度而言方说尚勉强可通,那么,戒之意已在“惩”中表示而不题篇名为“小惩”就非方氏新说所能解释。就题目而言,”小毖“应是小心谨慎之意。

  《周颂·小毖》篇名中点出了“毖”,诗中却除前两句“惩”“毖”并叙外,其余六句则纯然强调“惩”。

  “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训释,对于诗意及结构的认识颇关重要。孔疏释为“掣曳”,朱熹《诗集传》释“荓”为“使”,均属未得确解,以致串释三、四两句时虽曲意迎合,仍殊觉难以圆通。其实,“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于忽视,却能对人施于“辛螫”之害,与五、六两句“桃虫”化为大鸟形成并列的生动比喻,文辞既畅,比喻之义亦显。

  “未堪家多难”一句,与《周颂·访落》完全相同,但因后者作于周公摄政前,而此篇作于周公归政后,所以同一诗句含义便有差别。《周颂·访落》中此句是说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政局因武王去世而动荡不安,自己(成王)年幼并缺少经验而难以控制;《周颂·小毖》中则是指已经发生并被平定的管叔、蔡叔、武庚之乱。

  由于创作时间有先后之别,《周颂·访落》可以说是周公代表成王所发表的政策宣言,而《周颂·小毖》则信乎为成王自己的声音。其时,成王年齿已长,政治上渐趋成熟,亲自执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不过,在《周颂·小毖》中,成王这种强烈的愿望,并非以豪言壮语,而是通过深刻反省予以表达,其体现便是前面所说的着重强调“惩”。

  《周颂·小毖》的主旨在于惩前毖后。惩前的大力度,正说明反省之深刻,记取教训之牢,以见毖后决心之大。惩前是条件,毖后是目的,诗中毖后的目的虽然没有丝毫的展示,却已隐含在惩前的条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诗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成王深刻的反省:自己曾为表面现象蒙蔽而受害,曾面临小人图穷而匕现的威胁,也曾经历过难以摆脱的危机。但这何尝又不由此而受到启发,进而深思:此时的成王,已经顺利度过危机,解除了威胁,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并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决心为巩固政权而行天子之威令。

  《周颂·小毖》隐威令于自省,寓毖后于惩前,其实正是对群臣的震慑,但含而不露,符合君临海内的天子身份,其笔墨之经济,也显示出创作匠心。“惩前毖后”这一成语即由《周颂·小毖》而来。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86-687

xiǎo

míng xiānqín 

chéng érhòuhuàn píngfēng qiúxīnshì zhàoyǔntáochóng fānfēiwéiniǎo wèikānjiāduōnàn yòuliǎo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八方各异(yì)¹,千里殊²风雨。
译文: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注释:¹异气:气候不同。²殊:不同。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草野 一作:草墅)
¹哉边海民,寄身²于草野³。(草野 一作:草墅)
译文: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注释:¹剧:艰苦。²寄身:生活。³草野:野外、原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妻子¹²(qín)兽,行止³依林阻
译文: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注释:¹妻子:妻子和儿女。²哉:类似;好像。后作“像”。³行止:行动的踪迹。⁴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柴门¹何萧条²,狐兔翔(xiáng)³我宇
译文: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房屋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注释:¹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²萧条:冷清。³翔:悠闲自在地行走。⁴宇:房屋。

  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全诗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剧哉边海民”的衬托。各地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最艰难困顿的要数“边海民”了。

  “寄身”三句,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他们没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逃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他们要靠在林中采集食物而存活,要靠险阻的坳壑以藏躲,他们怕暴露行迹,白天足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声。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逃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反而变成狐兔们的自由跳踉纵情嬉戏的王国,非常可悲的现实。这两句扩大了全诗的内涵,它不仅使人想见逃民们的伤心落泪,而且使人看到生产凋敞,村落萧索的更广阔的社会图画;也扩大了全诗的境界,前三句是诗人眼中的情景,这两句是诗中人心里的想像。有此一笔,使短短的八句诗多了一层波折,添了一组形象,是以少驭多的佳构。可惜这一点历来被人忽略,以为这两句也是状“边海民”惨苦生活的,与前三句配合,写住处的荒凉;试想,已与禽兽混迹的“边海民”对“狐兔翔我宇”又何居叹哉。结果使诗的内容和形象顿然减色,因而对这首诗并不是写“边海民”,而是写逃到“边海”之“民”的,也就未能理解。

  曹植曾在《谏伐辽东表》中劝曹叡“省徭役薄赋敛,勤农桑”,至此又以他的诗歌直接为民生疾苦而呼吁。建安诗人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题材极少,因而这首诗就更为宝贵。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 (上),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457-458页
2、 许菊芳编著,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15页

liángxíng

cáozhí wèijìn 

fāng qiānshūfēng 
zāibiānhǎimín shēncǎo  (cǎozuò cǎoshù )
xiàngqínshòu xíngzhǐlín 
cháiménxiāotiáo xiáng 
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大槐宫里着貂蝉。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
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大槐宫里着(zhuó)貂蝉¹。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
译文:还了欠下的酒钱之后,便能好好安眠。迷迷糊糊好似在槐安国中做了太守,船到江南醒来才知只是一场梦,只有满天大雪压着渔船。
注释:浪淘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上下片首句各少一字。题酒家壁:把词写在酒店的墙壁上。¹“大槐宫”句:唐代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记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当了南柯太守,荣华富贵。以后率师出征战败,公主亦死,遭到国王疑忌,被遣归。至此梦醒。在庭前槐树下寻得蚁穴,即梦中槐安国都。南柯郡为槐树南枝下另一蚁穴。此寓言比喻富贵得失无常。着:穿。一作“著”。貂蝉,喻达官显贵。貂蝉本是古代王公显官冠上之饰物,始于汉代武官。《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铛,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西晋崔豹《古今注》上《舆服》谓出于胡服。
盘礴古梅边。也信前缘。鹅黄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记取。明日新年。
盘礴(bó)¹古梅边,也是前缘²。鹅黄³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记取:明日新年。
译文:叉开腿坐在古梅树边,也许是与梅树前世有缘。早春杨柳枝条上泛出的淡黄嫩芽与白雪相映分外鲜明。还有一事最奇请你牢牢记住:那就是过了今天明日便是新年。
注释:¹盘礴:本指梅树根基牢固,此处借以形容作者箕踞而坐于梅树边的形象。“箕踞”这种坐法,是以屁股坐地,两腿斜前伸出,状如簸箕,是一种傲慢不敬的姿态。²前缘:谓前世定下的缘分。³鹅黄:指早春杨柳枝条上泛出的淡黄色,是初春的象征。⁴雪白:指雪。⁵醒然:清楚而鲜明的样子。

  这是一首即事抒怀的小词。上片写“还了酒钱”后,便安稳睡大觉,熟睡中做了个好梦,醒来却只见雪压渔船的情景。下片写自己独坐古梅边,望着雪中杨柳枝条上泛出的淡黄色,故意小题大做,提醒人们关注一件“奇事”:“明日新年”。词中通过写官场如梦的人生体验,表现了作者倜傥不羁、飘逸不群、高洁兀傲的性格,也流露出逝者如斯、流年暗换的感伤情绪。作者以严肃的内容,发之以诙谐幽默的形式,读之使人笑中落泪。词境平中见奇,悬念迭起,结句更出想象之外,为全词带来事浅意深的艺术效果。

  词中所写到的事,是作者“还了酒家钱”之后的一些活动,有酒后的安眠,有美梦的欢欣与破灭,伴随着江南路上的行程以及在古梅边的“盘礴”。作者是嗜酒的。他在《清明日书事》中说:“野夫不知时节换,但要熟醉如春泥。”“野夫”是其自称,他的别号就叫“野斋”。他的嗜酒贪醉,他的美梦及其破灭等都与他所处的时代及个人的遭遇有关,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产物。词中“大槐宫里着貂蝉”,典出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作者借用这个具有特定寓意的典故,其目的恐不仅仅在于说明自己酒后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也不一定是写他某种追求的破灭,而是用来批判当时富贵无常、得失不定的社会现实。作者曾任溧阳县丞,也算在“大槐宫”里戴了一阵纱帽,对官场浮沉、人生冷暖,深有体察。在这首词中,作者借酒以入梦,由梦而借典,用典以刺世,乍看似随手写来,细玩乃知有弦外之音,含不尽之意,这正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在不敢公然“怨怼”的情况下,所作的一种曲折巧妙的批判。

  “雪压渔船”,自然是作者在梦醒之后所看到的真实景物,但也未尝不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表现,写其严酷,寓有作者的指斥之意。至于“盘礴古梅边”云云,则是作者性格另一侧面的表现。“盘礴”,即箕踞而坐。一般来说,傍梅而踞,以为岁寒友,挹其清芬,自然是一种绝好的境界。但这里却别有用意。“箕踞”这种坐法是一种傲慢不敬的姿态。《礼记·曲礼》就有“立毋跛,坐毋箕”的训诫,即使在宋代,文士也不能这样坐。这里是作者以自己的放浪形骸去嘲弄礼法以至愤世的一种行动表现,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形式。作者的这种个性特征,在其诗赋中也时有反映;而这种性格特征,知往往是通过他的“诙谐”来表现的。

  这首词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诙谐幽默。前人说,诗庄词媚。而这首词却在庄媚之外,别具一格:幽默诙谐,酸而不腐,谑而不虐。

  前人认为这首词“奇怪”,原因也就在这里。初读起句,便觉异于常格。吃酒还钱,事极平常,但以之入词,表现了一个不赊不赖的醉汉形象,涉笔成趣,却令人耳目一新。

  词的下片尤其诙谐,作者把他在“古梅边”那种放浪形骸的“盘礴”,说成“也是前缘”,是前世定下的缘分,显然是小题大做,故弄玄虚,把本来不相关的事情硬是拉在一起,意在构成幽默,这是说“俏皮话”的一种常用手法。这种表达,尽管作者寓有嘲弄礼法的用意,但在文字表达效果上,首先征服读者的,还是它的幽默诙谐。“鹅黄雪白”,“鹅黄”指早春杨柳枝条上所泛出的那种淡黄色,“雪白”指雪,这种初春的消息,与白雪相映,醒然在目,这预示着作为新春佳节的新年很快就要到了。结句的诙谐与奇特,是超出常人想象之外的:“一事最奇”,猛提一笔,突如其来,形成悬念;“君记取”,再提醒一句,言之凿凿,不容稍怠;但在形成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人们屏息而待的时候,作者却出人意料地说出了一件尽人皆知、无“奇”可言,更无加“最”之理的答案:“明日新年”,把严肃的悬念立刻化为轻烟,随之而来的是读者的莞尔甚至捧腹。这仍是一种虚张声势、大起大落的笔法,从而构成幽默。但是,在这里,作者也并非为诙谐而诙谐,诙谐之中也流露了他的伤感。“鹅黄雪白知醒然”以至“明日新年”,诵读之下,在一阵捧腹之后,细味深参,便觉一种逝者如斯、流年暗换的伤感情绪隐然可见,与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的“知”字,下得似轻而实重,作者的这种伤感,就是通过这个“知”字传达出来的。原来作者并不那么天真,诙谐只是其表象,腹中却有其块垒。

  这首词的好处便是这样:在一片诙谐幽默之中,作者把要奚落的奚落了;把自己倜傥不羁,飘逸不群的形象性格以及他的伤感情绪,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严肃的内容,发之以诙谐幽默的形式,这就是它的“奇怪”。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等撰写. 宋词鉴赏辞典 5[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7:1698-170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