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成相。世之殃。
请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
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
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
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反其施。
论臣过。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
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
远贤。近谗。
忠臣蔽塞主势移。曷谓贤。
忠臣蔽塞主势移。曷谓贤。
明君臣。上能尊主爱下民。
明君臣。上能尊主爱下民。
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
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
主之孽。谗人达。
主之孽。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蹷。愚以重愚。
贤能遁逃国乃蹷。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为桀。世之灾。
暗以重暗成为桀。世之灾。
妬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
妬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
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
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
武王怒。师牧野。
武王怒。师牧野。
纣卒易乡启乃下。武王善之。
纣卒易乡启乃下。武王善之。
封之于宋立其祖。世之衰。
封之于宋立其祖。世之衰。
谗人归。比干见刳箕子累。
谗人归。比干见刳箕子累。
武王诛之。吕尚招麾殷民怀。
武王诛之。吕尚招麾殷民怀。
世之祸。恶贤士。
世之祸。恶贤士。
子胥见杀百里徒。穆公得之。
子胥见杀百里徒。穆公得之。
强配五伯六卿施。世之愚。
强配五伯六卿施。世之愚。
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
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
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
请牧基。贤者思。
请牧基。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极。
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极。
险陂倾侧此之疑。基必施。
险陂倾侧此之疑。基必施。
辩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
辩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
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辩法方。
凡成相。辩法方。
至治之极复后王。慎墨季惠。
至治之极复后王。慎墨季惠。
百家之说诚不祥。治复一。
百家之说诚不祥。治复一。
脩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
脩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
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
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
水至平。端不倾。
水至平。端不倾。
心术如此象圣人。□而有势。
心术如此象圣人。□而有势。
直而用抴必参天。世无王。
直而用抴必参天。世无王。
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礼与刑。
治之经。礼与刑。
君子以脩百姓宁。明德慎罚。
君子以脩百姓宁。明德慎罚。
国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
国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
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
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
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
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志之荣。
思乃精。志之荣。
好而一之神以诚。精神相反。
好而一之神以诚。精神相反。
一而不贰为圣人。治之道。
一而不贰为圣人。治之道。
美不老。君子由佼以好。
美不老。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辞不蹷。
成相竭。辞不蹷。
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请成相。道圣王。
请成相。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
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
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
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
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辩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
辩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舜遇时。
尧授能。舜遇时。
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贤圣。
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贤圣。
适不遇世孰知之。尧不德。
适不遇世孰知之。尧不德。
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
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舜授禹以天下。尚德推贤不失序。
舜授禹以天下。尚德推贤不失序。
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禹劳心力。尧有德。
禹劳心力。尧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甽畝。
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甽畝。
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
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
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
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
契为司徒。民知孝尊弟有德。
契为司徒。民知孝尊弟有德。
禹有功。抑下鸿。
禹有功。抑下鸿。
辟除民害逐共工。北决九河。
辟除民害逐共工。北决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
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
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
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契玄王。生昭明。
契玄王。生昭明。
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天乙汤。论举当。
天乙汤。论举当。
身让卞随举牟光。□□□□道古贤圣基必张。
身让卞随举牟光。□□□□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良由姦诈鲜无灾。
隐讳疾贤。良由姦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大迷惑。
门户塞。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
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反复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反复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妬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妬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失辅势。
上壅蔽。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
欲对衷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
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
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
观往事。以自戒。
观往事。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
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
请成相。言治方。
请成相。言治方。
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
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
下皆平正国乃昌。臣下职。
下皆平正国乃昌。臣下职。
莫游食。务本节用財无极。
莫游食。务本节用財无极。
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足衣食。
守其职。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
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
莫得擅与孰私得。君法明。
莫得擅与孰私得。君法明。
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
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禁不为。
君法仪。禁不为。
莫不说教名不移。脩之者荣。
莫不说教名不移。脩之者荣。
离之者辱孰它师。刑称陈。
离之者辱孰它师。刑称陈。
守其银。下不得用轻私门。
守其银。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祺。用有基。
请牧祺。用有基。
主好论议必善谋。五听循领。
主好论议必善谋。五听循领。
莫不理续主执持。听之经。
莫不理续主执持。听之经。
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
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言有节。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言有节。
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
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隐远至。
上通利。隐远至。
观法不法见不视。耳目既显。
观法不法见不视。耳目既显。
吏敬法令莫敢恣。君教出。
吏敬法令莫敢恣。君教出。
行有律。吏谨将之无敌铍滑。
行有律。吏谨将之无敌铍滑。
下不私请。各以所宜舍巧拙。
下不私请。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谨脩。君制变。
臣谨脩。君制变。
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
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
后世法之成律贯。
后世法之成律贯。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昔者仲尼¹与于蜡(zhà)宾,事毕²,出游于观之上,喟(kuì)³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yǎn)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译文: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声叹气。孔子叹气,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英明杰出的君主当政的时代,我虽然没有赶上,可是我心里向往(那样的时代)!”
注释:¹仲尼:孔子。²事毕:事情结束。³喟然:叹气的样子。⁴言偃:字子游,吴郡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人。春秋时期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¹²³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大家推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彼此之间讲诚信,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仅仅只敬奉自己的亲人,也不仅仅只慈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壮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长,矜寡孤独和残废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男子都有职业,女子都适时而嫁。对于财物,人们只是不愿让它遗弃在地上,倒不一定非藏到自己家里不可;对于气力,人们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为了自己。所以勾心斗角的事没有市场,明抢暗偷作乱害人的现象绝迹。所以,门户只须从外面带上而不须用门上锁。这就叫大同。”
注释:¹矜:无妻或丧妻的男人。²寡:死了丈夫的女子。³孤: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⁴废疾:指有残疾而不能作事的人,如患有聋、哑、瞎、四肢残缺、神经失常,或长期患病的人。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现在的大同社会的准则已经消逝不见了,天下成为一家所有,人们各自亲其双亲,各自爱其子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把礼义作为根本大法,用来规范君臣关系,用来使父子关系亲密,用来使兄弟和睦,用来使夫妇和谐,用来设立制度,用来确立田地和住宅,把勇敢和有智慧的人作为贤者来看待,把功劳写到自己的账本上。因此,勾心斗角的事就随之而生卜,兵戎相见的事也因此而起。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佼佼者。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用礼来表彰正义,考察诚信,指明过错,效法仁爱,讲究礼让,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规可循。如有不按礼办事的,当官的要被撤职,民众都把他看作祸害。这就是小康。”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这首诗批评重山林隐士诗轻贱台阁仕宦诗的现象。方回《瀛奎律髓》崇尚“格高”,即古代知识分子所谓嶙峋傲骨、孤芳自赏的精神风貌,认为台阁仕宦都是脑满肠肥、道貌岸然、功名利禄熏心、仁义礼智满口之徒的卖弄学理、琢句雕章以欺世盗名,往往偏重江湖道学,或有借以自重。元好问借质疑三国时华歆掷金的典故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质疑。

lùnshīsānshíshǒu··shí--yuánhǎowèn

chūchùshūtīngsuǒānshānlínjiànguān

huáxīnzhìjīnsuízhòngshìnóngbèiyǎnmán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新绿 一作:花落)
(lí)¹落疏(shū)²一径³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新绿 一作:花落)
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注释: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一说湖南攸县东北,一说当涂县(今属安徽马鞍山)东五十里。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¹篱:篱笆。²疏疏:稀疏。³径:小路。⁴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急走¹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¹急走:奔跑。走,跑的意思。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参考资料:
1、 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1094
2、 徐思源主编.古代诗歌精品阅读 初中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02:235

宿xīnshìgōngdiàn

yángwàn sòngdài 

luòshūshūjìngshēn shùtóuxīn绿wèichéngyīn  (xīn绿zuò huāluò )
értóngzǒuzhuīhuángdié fēicàihuāchùxún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译文: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浮云一别后,流水¹十年间。
译文:离别后如浮云飘忽不定,流水岁月,匆匆一晃就已过了十年。
注释:¹流水:喻岁月如流,又暗合江汉。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欢笑云如旧,萧疏鬓(bìn)已斑。
译文:今日相见,欢笑融洽的情态一如从前,人已头发稀疏,两鬓斑白了。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¹
译文: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风景秀美的秋山。
注释:¹淮上有秋山:言淮上风光可恋,承接上“不归去”之意。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的云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云。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

  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诗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像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

  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云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

  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

  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云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云,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云,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由此可见诗人的剪裁功夫。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677-678页 .

huáishànghuìliángzhōurén

wéiyìng tángdài 

jiānghàncéngwéi xiāngféngměizuìhuán 
yúnbiéhòu liúshuǐshíniánjiān 
huānxiàoqíngjiù xiāoshūbìnbān 
yīnguī huáishàngyǒuqiūshān 
懊恼春光欲断肠,来时长缓去时忙。
懊恼¹春光欲断肠,来时长缓去时忙。
译文:懊恼春天的时光如此短暂,让人愁断肠,来的时候如此缓慢离开得那般迅速。
注释:¹懊恼:懊恼,烦恼。
落红满路无人惜,蹈作花泥透脚香。
落红满路无人惜,蹈作花泥透脚香。
译文:掉落满地的落花无人怜惜,人们来来往往把花踏成泥,沾着满身满脚的香气。

xiǎozhìxīntiánshǒu--yángwàn

àonǎochūnguāngduànchángláishízhǎnghuǎnshímáng

luòhóngmǎnréndǎozuòhuātòujiǎo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