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xī)¹
译文: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清晨的阳光照进书斋中,安静又敞亮。
注释:¹曦:太阳光。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译文: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深夜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北窗高卧羲(xī)皇侣,只因素¹(rěn)²读书趣。
译文: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
注释:¹素:表示历来如此,相当于“向来”。²稔:熟悉。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读书之乐¹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译文: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注释:¹乐:乐趣。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清晨的阳光照进书斋中,安静又敞亮。

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深夜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

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

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注释

曦:太阳光。

素:表示历来如此,相当于“向来”。

稔:熟悉。

乐:乐趣。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翁森

翁森

台州仙居人,字秀卿,号一瓢。宋亡,隐居教授,取朱熹白鹿洞学规以为训,从学者甚众。有《一瓢集》。 ▶ 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丈夫志四海¹,我愿不知老²
译文:大丈夫有志在四方,我愿不知老之将至。
注释:¹志四海:志在四方,谓志向远大。²不知老:不知老之将至。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亲戚(qī)共一处,子孙还相保¹
译文:和睦亲戚相共处,子孙相互爱护,相互依靠。
注释:¹相保:相互爱护,相互依靠。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shāng)¹²朝日³,樽(zūn)中酒不燥
译文:面前饮酒、奏乐终日列,杯中美酒从不干。
注释:¹觞弦:代指饮酒与奏乐歌唱。²肆:陈列,谓摆在面前。³朝日:当作“朝夕”,指终日。⁴樽:酒杯。⁵燥:干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缓带¹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译文:无拘无束尽情娱乐欢,常常早睡晚起床。
注释:¹缓带:放松束带,谓无拘无束。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shú)¹当世士,冰炭²满怀抱。
译文:哪像当今世上人,满怀名利若冰炭。
注释:¹孰若:哪像。²冰炭:比喻贪禄和求名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想。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百年归丘垄(lǒng)¹,用此空名道²
译文:身亡同样归坟墓,用此空名导向前!
注释:¹丘垄:指坟墓。²道:同“导”,引导。

  由于人生失意,“有志不获骋”,诗人也只得退而求自乐,这首诗便写隐居安处的自得之乐,同时对那些贪利求名的“当世士”表示鄙视。

  诗中“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戚朝日,樽中酒不燥”几句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生活正和《诗经》“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孥”的理想人生态度与和谐家庭生活如出一辙。而“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的安逸闲适与那些“汲汲于富贵”的“当世士”的战战兢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诗人对眼前闲居之乐的满足。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201-217
2、 陈庆元等 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6-202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琅玕。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diàn)¹²(láng)(gān)³
译文:主家的莲花洞口幽阴清雅,飘着细细的烟雾;当此盛夏季节留我宴饮,坐在琅玕一样靑翠的竹席上。
注释:郑驸马:指郑潜曜,为杜甫老友郑虔的侄子。杜甫还有其他多首与郑驸马相酬之作,如《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等。¹夏簟:夏天用的竹席。此处喻竹。²清:一作“青”。³琅玕:珊瑚之类的美石。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春酒杯浓琥珀(pò)(bó),冰浆碗碧玛瑙寒。
译文:薄薄的琥珀杯中斟满浓浓的春酒,碧绿的玛瑙碗里盛上寒冷的冰水。
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
误疑茅堂¹过江麓²,已入风磴(dèng)³(mái)薄端。
译文:草堂清凉无比,使人误以为正从江底通过,又好像沿着石磴凌风而上埋入云端。
注释:¹堂:一作“屋”。²麓:一作“底”。³风磴:指山岩上的石级。⁴霾:同“埋”。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自是秦楼¹压郑谷²,时闻杂佩声珊珊。
译文:自然这秦氏仙楼压过郑氏山谷,何况还时时听到珊珊的杂佩声响。
注释:¹秦楼:指公主。《列仙传》载,秦公将女儿弄玉嫁给萧史,每日于楼上吹箫作风声。一日,有凤落于其屋,夫妇骑风而去,此用其事以比郑潜曜。²郑谷:《扬子法言》载,谷口人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名动京城。郑子真,汉成帝时人。

  这首诗为游宴之作,系杜甫在临晋公主、郑潜曜附马之山林中的莲花洞中所受的款待而赞美之辞。

  首联点出公主家园中洞内之景,颔联写公主家饮器之精美,颈联写洞中夏时景色,尾联用萧史弄玉典写饮宴乐事。全诗四联皆拗,奇景奇事,而以拗律出之,别开生面。

  首联首句点出公主家园中洞内之景,“细烟雾”,幽深而又阴凉,为拗句。二句“留客夏簟青琅玕”,则为夏天宴客所陈列之竹簟,浑似青青的琅玕,极为凉爽宝贵。也为拗句,以拗救拗。

  因首句为拗句,颔联承首联二句之留客。两句皆写饮器之精美,句法颇多变化。而其拗处,则在“琥珀薄”三仄声字,“玛瑙寒”的“瑙”字应平而仄,则为以拗救拗,成此拗联。颈联写洞中夏时景色,广阔高深。“过江麓”“霾云端”极写其清凉出尘,实为奇景。此联又为拗对,两句皆多平声字,下句三平落脚,尤为突出。

  尾联用典,《列仙传》:“秦穆公以女妻萧史,日于楼上吹箫作凤凰。凤止其屋。一旦夫妻皆随凤去。”以郑谷借指郑潜曜,杨子《法言》:“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名震京师。”句意为高楼下临郑谷,杂佩珊珊作响,风韵飘然,宛如仙界。饮宴其间,何等乐事。“压郑谷”“声珊珊”三仄三平相对落脚,尤显拗中声音之趣。

  此拗体七律虽为杜甫早期之作,四联皆拗,出手不凡,为一良好的开端。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论杜甫的拗体七律[J].杜甫研究学刊,1998(01)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百丈¹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译文:江边的风景随着百丈竹索不断变换,孤舟在斜阳下缓缓前行。
注释:¹百丈:牵船的篾缆。
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兴来犹杖屦(jù)¹,目断更云沙。
译文:杖屡登岸,犹如昨日,而目断湘祠,飘飘渺渺就好像隔着云纱。
注释:¹杖屦:手杖与鞋子。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山鬼迷春竹,湘娥(é)倚暮花。
译文:回想花竹幽冥,更加觉得凄凉,暮色中的花也是那样迷茫。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译文:迁客旅人经过这个清绝之地,都不禁感叹不已。

nánwàng--

bǎizhàngqiānjiāngzhōufànxiéxìngláiyóuzhàngduàngèngyúnshā

shānguǐchūnzhúxiāngéhuānánqīngjuéwànzhǎngjiē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此花名价别¹,开艳益²皇都³
译文:这花声价不同其他花草,绽放时刻溢满整个国都。
注释:¹名价别:(牡丹)声名、身价都有别于他花。名价犹声价。²益:水溢出器皿,此引申为满。³皇都:国都,此处指唐上都长安。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香遍¹(líng)(líng)²死,红烧踯(zhí)(zhú)³枯。
译文:芳香处处苓蔆羞愧欲死,颜色火红踯躅失色枯萎。
注释:¹香遍:香满。²苓蓤:《全唐诗》作苓菱。唐人认为苓即荷花。³踯躅:指山踯躅,又名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见《本草纲目》卷一七。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软光¹笼细脉²,妖色³鲜肤
译文:柔和光华笼罩纤细肢体,妖艳色彩温暖娇嫩肌肤。
注释:¹软光:柔和的光泽。²细脉:犹言气脉。³妖色:艳丽姿色。⁴暖:原缺,据席本、《全唐诗》补。⁵鲜肤:鲜指新而华美。鲜肤指娇嫩美丽的肌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满蕊(ruǐ)¹攒黄粉²,含棱³缕绛苏
译文:花朵中填满金粉般花蕊,翻卷花瓣如同大红流苏。
注释:¹蕊:原作叶,据《全唐诗》作蕊。²攒黄粉:碎蕊细聚如金粉状。³含棱:翻卷的花瓣。⁴缕绛苏:像一缕缕大红色流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好和薰(xūn)御服¹,堪画入宫图。
译文:香味和顺可以熏染御服,姿态美丽应当画入宫图。
注释:¹“好和”句:写牡丹的花香,可以熏染御衣。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晚态¹愁新妇²,残妆³望病夫
译文:将谢如淡淡哀愁的新妇,凋零同望着病夫的女子。
注释:¹晚态:写将谢的牡丹花的花态。²愁新妇:像含有淡淡哀愁的新妇。³残妆:写已凋零的牡丹花的花台。⁴望病夫:像鬓钗不整,形容憔悴望着有病丈夫的妻子。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教人知个数¹,留客赏²斯须³
译文:请大家知道这花时短暂,客人再留下欣赏片刻吧。
注释:¹知个数:个代指“这”或“那”,个数指道理,和起来就是其中道理的意思。这里谓知道花事何时将了,心中有数。²赏:席本作贵。³斯须:片刻、一会儿。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译文:一夜清风吹起花事结束,即使千金也难买回花开。

  中唐时期牡丹诗佳篇迭出,王建此篇不写牡丹一时之态,而是从牡丹之贵写到牡丹之美,再写牡丹凋零,用变化的角度去赏牡丹,道尽惜牡丹之情。

  诗作开篇言牡丹之贵,“名价别”三字直接道出牡丹的尊贵凌驾于诸花之上。随后作者用一个益字,生动的描写了长安城内牡丹花开的盛况,诺大的长安城处处是牡丹盛开,那繁盛的景象就好似要溢出来一般。此“益”引申为“满”,如同韩昌黎“绝色烟柳满皇都”,两诗皆非单讲数量之多,而是从更深层的去讲,韩诗更多的是写春满长安,而王建此句是讲牡丹的气质风采风靡了长安。用笔夸张大胆,用字生动准确,令人深切感受到牡丹之盛。

  后句用反衬的写法进一步说牡丹之美,苓蔆是传说中的香草,却被牡丹的花香比的羞愧欲死;山踯躅是颜色红艳的花,遇到牡丹的艳色却显得黯然失色几如枯萎。这样的描写下,即使没见过牡丹的人也能感受到牡丹超绝的鲜艳和芳香。紧接着,作者描写牡丹的气韵。枝干为柔光所笼,而花朵被妖艳的色彩晕染了娇嫩的肌肤。前句描写牡丹纤细的枝干姿态和气质,后句则以美女嫩肤为比喻写牡丹的花朵的质感,分别从不同角度生动描述牡丹花的娇美。随后,作者用大量比喻,描写牡丹花的细节。用金粉来比牡丹花的黄蕊,而满字也生动的写出牡丹花蕊之繁;用缕缕红流苏来比牡丹翻卷的花瓣,写出了牡丹花瓣色泽和形态。“好和”句,以衬托笔法写牡丹之贵。香气可以熏染御衣,姿态可以描画入宫图,都是用皇家所用来衬托牡丹气质的高贵。

  随后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开始写牡丹的晚态和凋零,用哀愁的新妇,望着病夫的女子,分别写牡丹的将谢和凋零。用拟人的笔法,写出了牡丹的晚态,惹人怜惜。从写牡丹之盛到牡丹之贵再到牡丹之美转而写牡丹将谢,再写牡丹凋零,作者一步步引导大家从赞叹到喜爱再到怜惜。这时作者发出感慨,请大家珍惜花时,客人能多赏一会儿就多赏一会儿吧。这时的感慨已经是水到渠成,通过前面的描写,读者此时对牡丹的怜惜应也感同身受,仿佛作者是道出了我们心中之所想。

  最末,作者用一夜清风起,千金买亦无,道出了花时难久的怅然。开篇之盛艳,末尾之冷清,强烈的对比让末尾仿佛一副大留白的画卷,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清风吹过,花亦凋零,这其中是不舍,是怜惜,是冷清,种种情感由人品读。

  借凋零写惜花非王建独有,白居易就有《惜牡丹花》开一时之风气:“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此后李商隐的效仿作《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亦作:“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而尽管王建的牡丹诗同样是写凋零写惜花,却是从花开写到花落,借对情感的把握的细致入微,用精心的铺垫将读者引入到那种怅然若失的情景当中。诗作描写过渡自然,惋惜怅然之情水到渠成。王建的牡丹诗从单纯的赏牡丹落笔,惜牡丹入情,不寄托政治抱负个人得失,就是写一个“赏”字,且赏出了独特的风格,乃唐代赏牡丹诗作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797-798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同为懒慢¹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译文:你我同是这园林中的懒散闲人,此刻一起面对着略显萧条的雨雪天气。
注释:¹懒慢:懒散。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小酌酒巡销永夜¹,大开口笑送残年²
译文:喝得微醺才得以度过这漫漫长夜,酒后方能大笑着面对逐渐日长的年纪。
注释:¹永夜:长夜,整夜。²残年: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久将¹时背²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译文:我这个年纪作为老臣应该沉稳多一些吧,但却常被人称为散仙。
注释:¹久将:旧将;老将。²时背:谓言行与时乖违。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呼作散仙应有以¹,曾看东海变桑田。
译文:(我觉得)称作散仙也是有缘故的,毕竟我曾经经历过沧海桑田啊。
注释:¹有以:有因。有道理。
这首《雪夜小饮赠梦得》作于洛阳。这是一首记叙诗。雪夜,诗人与友人小酌慢饮,促膝叙谈,销磨了一整夜时间;谈得高兴了,就雨怀大笑,以爽朗的胸怀,度过残年。老年生活情趣,生动而又活跃。

xuěxiǎoyǐnzèngmèng--bái

tóngwèilǎnmànyuánlíngòngduìxiāotiáoxuětiān

xiǎozhuójiǔxúnxiāoyǒngkāikǒuxiàosòngcánnián

jiǔjiāngshíbèichénglǎoduōbèirénzuòsànxiān

zuòsànxiānyīngyǒucéngkàndōnghǎibiànsāngt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