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一曲清歌一束绫(líng)¹,美人²犹自意嫌轻。
译文:歌女清唱一首歌曲就可得到一束绫罗的酬答,但是她自己心中仍嫌报酬太少。
注释:寇公:即北宋大臣寇凖,宋真宗时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莱国公。¹绫:一种很薄的丝织品,一面光,像缎子。²美人:歌女。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不知织女萤(yíng)¹下,几度抛梭(suō)织得成?
译文:不知在夜窗下织绫罗的女子,要操作多少次嫌子才能织成这一束绫罗啊?
注释:¹萤窗:晋人车胤以囊盛萤,用萤火照书夜读,后以萤窗喻勤学苦读。此处用以形容织女夜里辛勤织绫。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风劲¹衣单手屡(lǚ)²(hē)³,幽窗轧(yà)度寒梭
译文:冷风大而织女的衣服单薄,双手冻得一次次呵气取暖,幽暗的窗下只听到嫌子来回的轧轧声。
注释:¹风劲:《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锦绣万花谷》作“夜冷”。²屡:屡次,多次。³呵:口中呵出热气。⁴轧轧:象声词,形容织机运转时发出的连续的声响。⁵寒梭:冷天里的梭子。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腊天¹日短不盈尺²,何似妖姬³一曲歌?
译文:寒冬腊月一日的时间特别短,织得的绫罗短得不满一尺;哪里及得上歌女唱一曲来得轻松、所得又多啊?
注释:¹腊天:指寒冬腊月。²日短不盈尺:古人常以日影的长短来估计时间。³妖姬:妖艳的歌女。一作“燕姬”。

  第一首诗揭示了歌女易获赏赐而织女辛劳无赏的现象,表现了作者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第二首如为织女代言,道出了织女在寒冬里辛苦劳动反而比不上歌女唱一曲歌所得的赏赐这样一个辛酸事实。这两首诗语言平直朴实,描写生动形象,都运用对比手法,取得鲜明的艺术效果。

  蒨桃这组诗的第一首,是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一二句写美人。“一曲清歌一束绫”表明寇凖对歌女的赏赐极多,而这么多的赏赐,“美人犹自意嫌轻”,说明歌女索取赏赐的不知满足,而且寇凖的毫不足惜而滥施赏赐。

  三四句转写织女的辛劳。设问而不答,而答案自明,织女织绫非常辛苦。两相对照,蒨桃深感不平,因此她要站出来说话,表现了蒨桃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此诗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寇凖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作风。全诗出语坦率,倾向鲜明。

  第二首,蒨桃犹如是在为织女代言了,因此这四句很像是织女的独白。这个独白道出了如此一个辛酸事实:北风猛烈地吹着,一年四季为人织绫的织女自己“可怜身上衣正单”。她在那幽暗的窗下,一刻不停地投梭织绫,只听得织机轧轧地叫着。天冷极了,那梭子握在手里也是冷冰冰的。虽然“鸡鸣入机织”,可是冬天日短,往往整天也织不满一尺。人是这样的辛苦,根本比不上那位妖冶的歌女,唱一曲歌就能得大量赏赐。这段代言,语意沉痛,辞气哀怨,表达了蒨桃对处于生活底层的织女们的深切同情。

  作为一个侍妾,地位是很低下的,所以她才能如此真切地体念到织女的苦楚,而以诗的形式向豪侈的寇准进言,很像白居易的“唯歌生民病”的讽喻诗。这位不谙蚕织苦、只知挥霍的相爷看了蒨桃的诗,却对蒨桃之言颇不以为然,步她第二首诗的原韵,写了一首《和蒨桃》,直言不讳地回答道:“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说他要及时行乐,还要听歌。要听歌就要大量赏绫,蒨桃的诗等于没有做,反映了这位宰相思想的另一面。

  然而蒨桃是可敬的。一个地位卑下的侍妾,她在寇凖宴乐之际不去乘兴助乐,反而作诗批评一位堂堂的当朝宰相,她知道寇凖可能会发怒,但是她敢说,她有足够的勇气来诉说不平,又有足够的勇气来写出不平之鸣。这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才女。其诗其人都博得了千百年来读者们的爱戴和尊敬。

参考资料:
1、 周慧珍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6-37

chéngkòugōngèrshǒu

qiàntáo sòngdài 

qīngshùlíng měirényóuxiánqīng 
zhīzhīyíngchuāngxià pāosuōzhīchéng 

fēngjìndānshǒu yōuchuānghánsuō 
tiānduǎnyíngchǐ yā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歌女清唱一首歌曲就可得到一束绫罗的酬答,但是她自己心中仍嫌报酬太少。

不知在夜窗下织绫罗的女子,要操作多少次嫌子才能织成这一束绫罗啊?

冷风大而织女的衣服单薄,双手冻得一次次呵气取暖,幽暗的窗下只听到嫌子来回的轧轧声。

寒冬腊月一日的时间特别短,织得的绫罗短得不满一尺;哪里及得上歌女唱一曲来得轻松、所得又多啊?

注释

寇公:即北宋大臣寇凖,宋真宗时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莱国公。

绫:一种很薄的丝织品,一面光,像缎子。

美人:歌女。

萤窗:晋人车胤以囊盛萤,用萤火照书夜读,后以萤窗喻勤学苦读。此处用以形容织女夜里辛勤织绫。

风劲:《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锦绣万花谷》作“夜冷”。

屡:屡次,多次。

呵:口中呵出热气。

轧轧:象声词,形容织机运转时发出的连续的声响。

寒梭:冷天里的梭子。

腊天:指寒冬腊月。

日短不盈尺:古人常以日影的长短来估计时间。

妖姬:妖艳的歌女。一作“燕姬”。

创作背景

  蒨桃是北宋名相寇凖的侍妾。寇凖在当时是一位比较正直、有功于国的大臣,但生活上非常豪华奢侈,《宋史》本传说:“准少年富贵,性豪侈。”欧阳修《归田录》也说他“早贵豪侈”。《呈寇公二首》就是蒨桃针对他的一次豪侈之举而作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有段记载:“公自相府出镇北门,有善歌者至庭下,公取金钟独酌,令歌数阕,公赠之束彩,歌者未满意。蒨桃自内窥之,立为诗二章呈公云……”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二引《翰府名谈》也有相似记载,讲的就是蒨桃作这组诗的背景。

参考资料:
1、 周慧珍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6-37
赏析

  第一首诗揭示了歌女易获赏赐而织女辛劳无赏的现象,表现了作者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第二首如为织女代言,道出了织女在寒冬里辛苦劳动反而比不上歌女唱一曲歌所得的赏赐这样一个辛酸事实。这两首诗语言平直朴实,描写生动形象,都运用对比手法,取得鲜明的艺术效果。

  蒨桃这组诗的第一首,是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一二句写美人。“一曲清歌一束绫”表明寇凖对歌女的赏赐极多,而这么多的赏赐,“美人犹自意嫌轻”,说明歌女索取赏赐的不知满足,而且寇凖的毫不足惜而滥施赏赐。

  三四句转写织女的辛劳。设问而不答,而答案自明,织女织绫非常辛苦。两相对照,蒨桃深感不平,因此她要站出来说话,表现了蒨桃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此诗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寇凖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作风。全诗出语坦率,倾向鲜明。

  第二首,蒨桃犹如是在为织女代言了,因此这四句很像是织女的独白。这个独白道出了如此一个辛酸事实:北风猛烈地吹着,一年四季为人织绫的织女自己“可怜身上衣正单”。她在那幽暗的窗下,一刻不停地投梭织绫,只听得织机轧轧地叫着。天冷极了,那梭子握在手里也是冷冰冰的。虽然“鸡鸣入机织”,可是冬天日短,往往整天也织不满一尺。人是这样的辛苦,根本比不上那位妖冶的歌女,唱一曲歌就能得大量赏赐。这段代言,语意沉痛,辞气哀怨,表达了蒨桃对处于生活底层的织女们的深切同情。

  作为一个侍妾,地位是很低下的,所以她才能如此真切地体念到织女的苦楚,而以诗的形式向豪侈的寇准进言,很像白居易的“唯歌生民病”的讽喻诗。这位不谙蚕织苦、只知挥霍的相爷看了蒨桃的诗,却对蒨桃之言颇不以为然,步她第二首诗的原韵,写了一首《和蒨桃》,直言不讳地回答道:“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说他要及时行乐,还要听歌。要听歌就要大量赏绫,蒨桃的诗等于没有做,反映了这位宰相思想的另一面。

  然而蒨桃是可敬的。一个地位卑下的侍妾,她在寇凖宴乐之际不去乘兴助乐,反而作诗批评一位堂堂的当朝宰相,她知道寇凖可能会发怒,但是她敢说,她有足够的勇气来诉说不平,又有足够的勇气来写出不平之鸣。这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才女。其诗其人都博得了千百年来读者们的爱戴和尊敬。

参考资料:
1、 周慧珍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6-37
猜您喜欢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有柏生崇¹冈,童童²状车盖。
译文:有一株繁盛的柏树生长在高大的山冈之上,它的树冠是那样的茂盛,形状就像是车上遮雨蔽日的车篷。
注释:¹崇:山大而高。²童童:茂盛貌。
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yǎn)(cù)¹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译文:它那如蛟龙猛虎般的风姿是那样的巍然高耸,它一定可发主持担当高风流云的际会。
注释:¹偃蹙:屈曲伏卧。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神明依龙直,故老多再拜。
译文:它是如此的圣明,所以龙直之人都依附于它,元老旧臣也对它行再拜礼。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译文:我怎么能够知道已经生长了一千年的树根,中途却变了颜色成为枯槁,不再有当年的风姿。
 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
出非不得地,蟠(pán)¹亦高大。
译文:它生长的地方不是得不到适宜生长的土壤,它盘据地地方是如此的高大峻峭。
注释:¹蟠据:盘踞;占据。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译文:在凛冽的寒冬它突然间失去了依仗,一天天地过去,它的枝叶失去了青葱的苍翠,变得没有了生机。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丹凤¹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译文:一只美丽的凤凰带领着它的九只幼鸟,凄惨地哀鸣飞翔在它的周围。
注释:¹丹凤:即凤凰,传说中的神鸟。特指红色的凤凰。
鸱鸮志意满,养子穿穴内。
(chī)(xiāo)志意满,养子穿穴内。
译文:而一只丑陋的鸱鸮却志得意满,在柏树的洞穴内将养自己的幼子。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xū)¹
译文: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漂泊之人,它面对此情此景长久地伫立惊讶着。
注释:¹吁怪:惊讶;惊异。
静求元精理,浩荡难倚赖。
静求元精理¹,浩荡难倚赖。
译文:静下来去探求事物精微的义理,世事无常难以依赖倚仗。
注释:¹精理:精微的义理。
杨白花,风吹渡江水。
杨白花¹,风吹渡江水。
译文:杨柳轻轻地飘着白花,被风吹过长江岸。
注释:杨白花:乐府杂曲歌辞名。¹杨白花:白色的杨柳花絮。
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
坐令¹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
译文:致使宫中绿叶凋零无颜色,你却摇荡着万里春光。
注释:¹坐令:致使。
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
茫茫晓日下长秋¹,哀歌未断城鸦(yā)起。
译文:旭日的光芒刚刚照进长秋宫,怨歌未了又闻啼鸦城头信雌黄。
注释:¹长秋:汉代皇后宫名。

  《杨白花》这首诗是柳宗元在永州后期写的一首乐府旧题诗。许顗《彦周诗话》说:“子厚乐府杨白花,言婉而情深,古今绝唱也。”有人说这诗是作者自况,也有人说是作者读书咏史,不是自况。但不管是什么,读者从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去探讨,就可以知道了。

  作者在诗中第一句就直描杨白花被风吹走了,吹到江南去了,风吹走的不仅仅杨花,吹走的更是宫中的春光。人去楼空,即使是春的季节,却已无春意,因为整个宫里的树木都已凋落了,没有一点春色。作者用极简洁直白的语言抒写在大好时光里却感受不到春意的遗憾之情。这就像宫廷大贬有用之才后,朝廷已无栋梁之才,就没有了勃勃生机,就不能振兴中唐业已颓败的形势。作者在诗的前两句中直呼直叙,使得全诗蒙上悲愤怨恨的情绪色彩,读者读罢无不为之心中震撼,为之动容,为之流泪。

  这首诗,是作者站在朝廷的角度,从朝廷的立场来写的,所以这首诗应写于柳宗元在永州的后期。因为在永的后期,作者的思想已发生了变化,回乡无望,他作好了在永长期呆下去的思想准备,因而也改变了他刚到永州时仅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从更广阔的角度,认为朝廷大贬有识之士,也是朝廷的悲剧。宫中凋零,而江南却是柳色青青,白絮翻飞,春光融融。但是江南春色却没有人赏识,那春光就毫无意义。大贬有用之材,对朝廷,对人才个体都是重大损失。

  最后一句,作者更是借用诗题的源头,来诉说悲愤之情。通宵达旦歌之的是“悲绝的哀歌”,哀什么,悲什么呢?托“白花”抒哀怨之情者,古已有之,比如《诗经·小雅·白华》就是借菅、茅白花起兴,抒发了一个被遗弃了的女子对情人朝思暮想的哀怨。然而,这首诗决不是男女之间的相思离别情。柳宗元主张的是“文以载道”,他的诗文作品无不是饱含他个人的政治理想、治国主张和他失败之后的悲愤之情。只不过这首诗,作者所站的角度不一样,他从另一个角度借用想象,抒发自己被贬的情感。纵观柳的诗文,他写男女悲欢之情的作品是没有的。他是一个有救国复兴主张的人,这首诗的悲哀是人才的悲哀,作者是从朝廷的角度,来抒写对人才的呼唤,抒写对朝廷滥贬人才的悲愤之情,抒写的是作者对朝廷怨而不恨,悲而不怒的复杂情感。这首诗字字句句都包含了悲愤、哀婉之情,没有切肤之痛,是不可能写得出的。

yángbáihuā--liǔzōngyuán

yángbáihuāfēngchuījiāngshuǐ

zuòlìnggōngshùyányáodàngchūnguāngqiānwàn

mángmángxiǎoxiàzhǎngqiūāiwèiduànchéng

梨云无梦倚黄昏,薄倩朱铅蚀泪痕。
梨云无梦倚(yǐ)黄昏,薄倩朱铅蚀泪痕。
译文:像梨花一样洁白的云朵,并不是在梦中才能看到,它就游曳在接近黄昏的天空中;就像是佳人所用的薄薄的朱铅一样,能遮掩因忧伤而留下的泪痕。
宿酒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暖返冰魂。
宿酒¹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泪返冰魂。
译文:隔夜不醒的酒力仍然灼烧着如梅花般鲜艳洁净的肌骨,丹药带着暖意悄然温暖了冰冷的灵魂。
注释:¹宿酒:隔夜仍使人醉而不醒的酒力。
茜裙影露罗衣卷,霞佩香封缟袂温。
(qiàn)¹影露罗衣卷,霞佩香封缟(gǎo)(mèi)²温。
译文:绛红色的裙子下映衬着罗衣微微蜷起的影子,装饰着霞佩与香封的白衣依稀残存着彼此的余温。
注释:¹茜裙:绛红色的裙子。²缟袂:白衣。
回首孤山斜照外,寻真误入杏花村。
回首孤山斜照外,寻真误入杏花村。
译文:黄昏的夕阳斜照之外,站在高耸的孤山上蓦然回首,寻找春迹却误入了杏花山村。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风雨替花愁¹。风雨罢,花也应休²。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译文:不必替花儿忧愁她经受风吹雨打,风雨停歇时,也是花儿应当凋落的时候。劝君不要吝惜花前醉饮,人生难得如此痛饮。今年花谢了,明年花谢了,人就是在这一次次花谢中,白了头发。
注释:青杏儿:词牌名,即“摊破南乡子”,又名“似娘儿”、“庆灵椿”,因赵秉文有此词而得名“闲闲令”。双调六十二字,平韵。¹风雨替花愁:即“替花愁风雨”的倒装。²休:凋落。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乘兴两三瓯(ōu)¹。拣溪山好处追游²。但教³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译文:趁着有兴致,喝它两三杯。选一处绿水青山美如画的地方,好好地去游览一番吧!只要是身边有酒心中无事,管它有花也好,无花也好,管它是春天,还是秋天,就应该痛痛快快畅游。
注释:¹瓯:杯。²追游:追寻景色游赏。³教:使、令。

  古代诗词中,以“游春”、“咏春”为主题的作品何止千百篇,但内容大多不外乎“伤春”、“怅春”。赵秉文的这首《青杏儿》不与前人雷同,风格清新,语句明白如话,本色天然。

  上片首句:“风雨替花愁”,语句凝炼,一个“替”字,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花的关切之情。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娇嫩的花儿必将遭受风雨的摧残。多情的词人不免“替”花儿深深地担忧。“风雨罢,花也应休”,想来当肆虐的狂风暴雨过后,遍地残红,花期也该成为过去了吧。花开又花落,不由人不惜花,而那多情善感的赏花人、惜花人,也就在这花飞花谢、春去春来中白了少年头。所以,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时光如流水,莫负春光啊,这也是“劝君莫惜花前醉”的缘故。词的上片写至此处,词人表达了几许怅惘悲伤之感。

  然而,词人却不想用更多的悲凉、迟暮感来感染读者。笔调轻轻一转,“乘兴两三瓯”,下片意境立刻由沉闷、苦恼转向了明彻、欢快。“莫惜”深化为“乘兴”,揭示人们要积极开创美好的生活,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要尽情享受。两三盏薄酒,听江山清风,观山间明月,柳绿花红,莺飞草长,造物是这样的神奇,大自然是这样的美妙,做人应该“拣溪山好处追游”,得欢愉时且欢愉,莫要自寻烦恼。“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词的结尾表达只要胸襟豁达,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缠身,有花也罢,无花也罢,春天永远常在,春光永远无限。

  这首词上下片对比鲜明,语言通俗易懂,又不流于俗白,体现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旷达的人生情怀。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12页

qīngxìngér ·fēnghuāchóu

zhàobǐngwén jīncháo 

fēnghuāchóu fēng huāyīngxiū quànjūnhuāqiánzuì jīnniánhuāxiè míngniánhuāxiè báiliǎoréntóu 
chéngxìngliǎngsānōu jiǎnshānhǎochùzhuīyóu dànjiàoyǒujiǔshēnshì yǒuhuāhǎo huāhǎo xuǎnshènchūnqiū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¹酒人²
译文:拿起酒杯把人世来评论,你鄙视那帮隐身避世的酒徒。
注释:¹小:看轻。²酒人:嗜酒的人。范爱农是个有志于改革社会的人,所以他在“把酒论当世”的时候,仍然看不起那些整天喝得醉醺醺的糊涂虫。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
大圜(yuán)¹犹酩(mǐng)(dǐng)²,微醉自沉沦³
译文:醉生梦死的世界啊,微醉犹醒的你,断送了生命。
注释:¹大圜: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称天为大圜。圜:同圆。²酩酊:大醉的样子。³沉沦:沉没。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此别成终古¹,从兹²绝绪(xù)³
译文:从此以后我们永远分手了,再也听不到你那激昂慷慨的议论。
注释:¹终古:永久。这一句是说这一别成了永别。²从兹:从此。³绪言:开头的有启发性的话。这一句说,从此再也听不见范爱农的议论了。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故人¹云散²尽,我亦等轻尘³
译文:啊,老朋友们一个个云消雾散而尽,我也把自己的生命看做了轻微的灰尘!
注释:¹故人:老朋友。²云散:像云一样被吹散。³轻尘:喻微不足道。这是作者悲愤之语。
第三章依旧写范君,却侧重于作者失去挚友的痛惜和由此生发的无限感慨。忧世伤时、卓尔不君的形象传神地勾勒出来。此句一方面说明范爱农的死,是由社会逼迫所致,而不是当时盛传的“醉酒自沉”。另一方面,也为下句作铺垫,在整个社会都醉生梦死的情况下,你这个些从饮酒的小酒人却诀别于世,这个社会是何等不公,这种清醒者的痛苦是何等的悲哀。“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生者与死者间永远不能逾越的鸿沟,使作者鲁迅再也听不到范爱农与世抗争的声音,也丧失了可倾诉衷肠的知音。由范爱农的死,作者鲁迅联想到诸多并肩奋争过的战友的消亡,因悲而愤,因愤而闷,因闷而致空虚,以至于自视如轻尘。
参考资料:
1、 孙志军.鲁迅诗歌全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40-4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