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
春来何处不归鸿¹,非复羸(léi)²牛踏旧踪。
译文:春天到来,任何地方都是鸿雁的归处,不再是瘦弱的牛来脚踩这旧时的踪迹。
注释:¹鸿:鸿雁。²羸:瘦弱。
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wèng)¹里不相逢。
译文:希望老师透明澄澈的思想如皎洁的明月,把清辉洒满大地,使每户人家都能够通过水瓮而与老师相逢。
注释:¹瓮: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到来,任何地方都是鸿雁的归处,不再是瘦弱的牛来脚踩这旧时的踪迹。

希望老师透明澄澈的思想如皎洁的明月,把清辉洒满大地,使每户人家都能够通过水瓮而与老师相逢。

注释

鸿:鸿雁。

羸:瘦弱。

瓮: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33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公¹四岁而孤²,家贫无资。太夫人以³(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士人家借而读之,或¹⁰¹¹而抄录。抄录¹²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¹³。自幼所作诗赋文字¹⁴,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太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没抄完,但是已经能背诵这篇文章了 。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能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注释: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¹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²孤:小时候失去父亲。³以:用...来干什么。⁴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⁵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⁶及:等到。⁷稍:稍微。⁸闾里:乡里、邻里。⁹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¹⁰或:有的时候。¹¹因:趁机,借……的机会。¹²抄录:抄写。¹³务:致力。¹⁴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xié)¹(xiáo)²(miǎn)³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译文:洛阳地处全国的中央,拥有崤山、渑池的险阻,算是秦川、陇地的咽喉,又是赵、魏争着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诸侯必争之地。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受战争。为此我曾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者动乱的征兆啊。”
注释:¹挟:拥有。²崤:崤山,在河南洛宁县西北。³渑: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崤山、渑池都在洛阳西边。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¹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xiè),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译文:正当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公卿贵族、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建公馆府第的,号称有一千多家。等到后期遭受动乱而流离失所,接着是五代的惨痛破坏,那些池塘、竹林、树木,被兵车践踏,变成一片废墟。高高的亭阁、宽大的楼台,被战火焚烧,化成灰烬,跟唐朝一起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一处。我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
注释:¹五季:五代(指五代十国时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译文:况且天下的太平或动乱,从洛阳的兴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阳的兴衰,又可以从馆第园林的兴废看到征兆,那么《洛阳名园记》这作品,我难道是徒劳无益、白费笔墨的吗?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译文:唉!公卿大夫们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纵一己的私欲,为所欲为,却忘掉了国家的太平或动乱的大事,想以后退隐了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覆灭的情形就是前车之鉴啊!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tūn)¹将出兮东方,照吾槛²兮扶桑³
译文:温暖明亮的光辉从东方生出,照在我的栏杆和神木扶桑上。
注释: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君:即太阳神。¹暾:温暖光明的样子。²槛:栏干。³扶桑:传说中的神树,生于日出之处。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抚余马兮安驱¹,夜皎(jiǎo)²兮既明。
译文:轻轻扶着我的马慢慢地行走,从皎皎月夜直走到天色明亮。
注释:¹安驱:慢慢地行走。²皎皎:指天色明亮。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驾龙辀(zhōu)¹兮乘雷²,载云旗兮委(wēi)(yí)³
译文:驾着龙车借着那雷声轰响,载着如旗的云彩舒卷飘扬。
注释:¹龙辀:以龙为车。辀,本是车辕横木,泛指车。²雷:指以雷为车轮,所以说是乘雷。³委蛇:即逶迤,曲折斜行。一说飘动舒卷的样子。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长太息兮将上¹,心低徊²兮顾怀³
译文:长长叹息,我将飞升上天,我的内心又充满眷念彷徨。
注释:¹上:升起。²低徊:迟疑不进。³顾怀:眷恋。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¹声色兮娱人,观者憺(dàn)²兮忘归。
译文:声与色之美足以使我快乐,观看的人群怡然自得,流连忘返。
注释:¹羌:发语词。²憺:安然。
緪瑟兮交鼓,箫钟兮瑶簴。
(gēng)¹瑟兮交鼓²,箫钟³兮瑶簴(jù)
译文:调紧瑟弦交互把那大鼓敲,敲起乐钟使钟磬木架动摇。
注释:¹緪:急促地弹奏。²交鼓:指彼此鼓声交相应和。交,对击。³箫钟:用力撞钟。箫,击。⁴瑶簴:指钟响而簴也起共鸣。瑶:通“摇”,震动的意思。簴,悬钟声的架。篪:古代的管乐器。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鸣篪(chí)兮吹竽(yú),思灵保¹兮贤姱(kuā)²
译文:鸣奏起横篪又吹起那竖竽,更想起那美好的巫者灵保。
注释:¹灵保:指祭祀时扮神巫。²姱:美好。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xuān)¹兮翠²³,展诗兮会舞。
译文:起舞就像小翠鸟轻盈飞举,陈诗而唱随着歌声齐舞蹈。
注释:¹翾飞:轻轻的飞扬。翾,小飞。²翠:翠鸟。³曾:飞起。⁴展诗:展开诗章来唱。诗,指配合舞蹈的曲词。会舞:指众巫合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
应律¹兮合节²,灵³之来兮蔽日。
译文:合着音律配着节拍真和谐,众神灵也遮天蔽日全驾到。
注释:¹应律:指歌协音律。²合节:指舞合节拍。³灵:众神。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青云衣¹兮白霓(ní)²(cháng)³,举长矢(shǐ)兮射天狼
译文:把青云当上衣白霓作下裳,举起长箭射那贪残的天狼。
注释:¹衣:古代指上衣。²霓:彩虹外围的光圈。³裳:古代指下衣。矢:箭。⁴天狼:即天狼星,相传是主侵掠之兆的恶星,其分野正当秦国地面。因此旧说以为这里的天狼是比喻虎狼般的秦国,而希望神能为人类除害。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操余弧¹兮反²沦降(jiàng)³,援北斗兮酌桂浆
译文:我抓起天弓阻止灾祸下降,拿过北斗斟满了桂花酒浆。
注释:¹弧:木制的弓,这里指弧矢星,共有九星,形似弓箭,位于天狼星的东南。²反:同“返”,指返身西向。³沦降:沉落。⁴援:引。⁵桂浆:桂花酿的洒。
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zhuàn)¹余辔(pèi)兮高驼(chí)²翔,杳³(míng)冥兮以东行(xíng)
译文:轻轻拉着缰绳在高空翱翔,在幽暗的黑夜又奔向东方。
注释:¹撰:控捉。²驼:通“驰”。³杳:幽深。⁴冥冥:黑暗。⁵东行:向东运行。

  这是楚人祭祀太阳神的颂歌。此诗描绘了东君壮美而崇高的形象,桑反映了太阳自然属性的美,又反映了人本质力量的伟大,达到神与人的统一,自然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诗第一、第二章是扮神之巫所唱,第三章是迎神之巫所唱,第四章又是扮神之巫所唱,全诗各章之间联接承转自然,在轮唱中烘托出东君的尊贵、雍容、威严、英武,高亢宏亮的声乐恰如其分地演绎出光明之神的灿烂辉煌,生动地表现了太阳神的特点。

  诗已开头就先刻意描写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那温煦明亮的光辉。就如昏暗的剧场突然拉开帷幕,展现出一个鲜丽明艳的大背景,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旭日欲出,自然先照亮日神东君所住的日出之处,也就自然引出日神。东君是伟大的,他所驾驭的太阳把光和热带给人类,是那样的慷慨无私,自然有那从容不迫的姿态。所以他总是不激不厉,安详地驾着太阳车缓缓而行,履行他一天的神圣职责。

  接着按常理应写阳光普照大地,日神给人类带来的一切的意义,但作者并未转而叙述大地山川的反映,仍围绕主题描写了一个日神行天的壮丽场面。这里的龙和上文的马实际上是同一物。飞龙也好,天马也罢,都是上天的神灵,故屈赋中常互称。天马行空,自非凡马可比。这里的雷声,实际上是龙车滚滚驶过的声音。而天上片片绚丽云彩的伴随,就如龙车上插着万杆旌旗,又是何等的显赫。这种场面,只能从后世描写天子浩浩荡荡的出行中去体会了。

  至此,作者笔锋一转,让东君发出长长的叹息。因为他即将回到栖身之处,而不能长久陶醉在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一切的荣耀中,所以他眷恋、彷徨。但那行天时轰响的龙车声和委蛇的云旗色确实给他以快意,就连观者也因之乐而忘返。

  提及观者,又自然地引出一个极其隆重热烈迎祭日神的场面。人们弹起琴瑟,敲起钟鼓,吹起篪竽,翩翩起舞。于是,东君的官属们也为人们这虔诚之心所感,遮天蔽日纷纷而下。东君的司职很明确,就是给人们带来光明。然而这里描写的东君与众不同,他并不是趁着暮色悄悄地回返,而是继续为人类的和平幸福而工作着。他要举起长箭去射那贪婪成性欲霸他方的天狼星,操起天弓以防灾祸降到人间,然后以北斗为壶觞,斟满美酒,洒向大地,为人类赐福,然后驾着龙车继续行进。这里的一个“高”字,再次把东君那从容不迫伟大而无敌的气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戴震《屈原赋注》认为天狼星在秦之分野,故“举长矢兮射天狼”有“报秦之心”,反映出对秦国的敌忾,联系历史事实,此论自非无稽之谈。

  结合祭祀仪式上的乐舞表演情况来看,可以判断第一、第二章是扮神之巫所唱,第三章是迎神之巫所唱,第四章又是扮神之巫所唱。而各章歌辞之间的联接承转,又极其自然,在轮唱中烘托出日神的尊贵、雍容、威严、英武,那高亢宏亮的声乐正恰如其分地演绎出光明之神的灿烂辉煌。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74-777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高松漏疏月¹,落影如画地。
译文:稀疏的月光透进了高耸的松林,松影投在地面,宛如一幅水墨画。
注释:¹疏月:稀疏的月光。疏:稀疏。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译文:我在林中月光下徘徊,被这夜景深深地迷住了,夜深了,还丝毫没有睡意。
怯风池荷卷,疾雨山果坠。
怯风池荷卷,疾雨山果坠。
译文:小池塘的荷花似乎对风感到害怕,卷起了肥大的绿叶;山果遭受雨的摧残,不时地摇落在地上。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¹
译文:有谁能陪伴我苦苦地吟诗?只有满林的络纬,不住地啼唱。
注释:¹络纬:“络丝娘”,即俗称纺织娘的一种草虫。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弱冠¹弄柔翰²,卓荦(luò)³观群书。
译文:自己二十岁就擅长写文章,博览群书,才能卓异。
注释:¹弱冠:古代的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叫“弱冠”。²柔翰:毛笔。³荦:同跞。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著论准过秦¹,作赋拟²子虚³
译文: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准则,作赋以《子虚赋》为典范。
注释:¹过秦:即《过秦论》,汉贾谊所作。²准、拟:以为法则。³子虚:即《子虚赋》,汉司马相如所作。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边城论鸣镝(dí)¹,羽檄(xí)²飞京都。
译文:边疆苦于敌人的侵犯,告急的文书驰传到京师。
注释:¹鸣镝:响箭,本是匈奴所制造,古时发射它作为战斗的信号。这句是说边疆论于敌人的侵犯。²檄:檄文,用来征召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上插羽毛,以示紧急,所以叫“羽檄”。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虽非甲胄(zhòu)¹,畴(chóu)²览穰(ráng)(jū)³
译文:我虽然不是将士,但也读过《司马穰苴兵法》一类的兵书。
注释:¹甲胄士:战士。胄:头盔。²畴昔:往时。³穰苴:春秋时齐国人,善治军。齐景公因为他抵抗燕、晋有功,尊为大司马,所以叫“司马穰苴”,曾著《兵法》若干卷。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译文:放声长啸,啸声在风声中激荡,志气豪迈,哪里把东吴放在眼里。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铅刀贵一割¹,梦想骋(chěng)²良图³
译文:自己的才能虽然像铅刀那样柔软,但仍然有一割之用。做梦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
注释:¹铅刀贵一割:用汉班超上疏中的成语。铅质的刀迟钝,一割之后再难使用。用来比喻自己才能低劣。²骋:施。³良图:好的计划。
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左眄(miǎn)¹²江湘³,右盻(xì)定羌胡
译文:消灭江南的东吴,平定西北的羌胡。
注释:¹眄:看。²澄:清。³江湘:长江。邰希萱水,是东吴所在,地处东南,所以说“左眄”。⁴羌胡:即少数民族的羌族,在甘肃、青海一带,地在西北,所以说“右盻”。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功成不受爵¹,长揖归田庐²
译文:要学习鲁仲连那样,为平原君却秦兵,功成身退。
注释:¹爵:禄位。²田庐:家园。

  左思是西晋太康时期(280-289年)的杰出作家。他的诗赋成就很高。《三都赋》使“洛阳纸贵”,他的诗,谢灵运认为“古今难比”,钟嵘《诗品》也列为“上品”。《咏史八首》是左思诗歌的代表作,所以刘勰说:“拔萃于《咏史》”(《文心雕龙·才略》)。

  《咏史》诗,并不始于左思。东汉初年,班固已有《咏史》诗,但是,这首诗的写法只是“概括本传,不加藻饰”,而左思的《咏史》诗,并不是概括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借以咏怀。所以何焯说:“题云《咏史》,其实乃咏怀也。”又说:“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概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摅胸臆,此又其变。”(《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何氏认为左思《咏史》是“咏史”类诗歌的变体,其实这是“咏史”诗的新发展。

  左思《咏史》诗,抒写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限制,当时出身寒门的有才能的人,壮志难酬,不得已,只好退而独善其身,做一个安贫知足的“达士”。这组诗表现了诗人从积极入世到消极避世的变化过程。这是封建社会中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有理想有才能的知识分子的不平之鸣。

  第一首写自己的才能和愿望,可以看做是这组诗的序诗。开头四句,写自己的博学能文。“弱冠弄柔翰”,是说自己二十岁时就舞文弄墨,善于写作文章了。“卓荦观群书”,写自己博览群书,才学出众。这两句实为互体,意思是说:我二十岁时已才学出众了,不仅善于写作,而且博览群书。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正是由于左思博览群书,才能善于写作,才能“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即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典范,作赋以《子虚赋》为楷模。《过秦论》,西汉贾谊所作,是其政论中的名篇;《子虚赋》,西汉司马相如所作,为赋中名篇。左思著论作赋以他们的作品为榜样,说明他的见识与才能,颇有自负的意味。

  “边城论鸣镝”四句,写自己兼通军事。“鸣镝”乃是战斗的信号。边疆发生战争,告急的文书飞快地传到京城。这里,可能是指公元279年,对鲜卑树能机部和对孙皓的战争。《晋书·武帝纪》:“(咸宁)五年(279)春正月,虏帅树能机攻陷凉州。乙丑,使讨虏护军武威太守马隆击之。……十一月,大举伐吴……十二月,马隆击叛虏树能机,大破,斩之,凉州平。”烽火燃起,诗人虽非将士,可是也曾读过《司马穰苴兵法》一类兵书。他认为自己不仅有文才,而且也有武略,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应该为国效劳。

  “长啸激清风”四句,写自己的志气和愿望。诗人放声长啸,啸声在清风中激荡,志气豪迈,东吴哪里放在眼中。他想,一把很钝的铅刀,都希望能有一割之用,自己即使才能低劣,做梦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良图”(良好的愿望)。至于什么是诗人的“良图”,“左眄澄江湘”四句,作了具体的回答:消灭东南的东吴,平定西北的羌胡。功成之后,不受封赏,归隐田园。前两句表达的是晋武帝《伐吴诏》中“南夷句吴,北威戎狄”的意思。后两句正是他歌颂的鲁仲连精神:“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就感情言,前者雄壮,后者恬淡,这种错综复杂的感情是统一的,表现了诗人既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贪恋富贵的精神。

  还需要提及的是,可以根据“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诸句确定《咏史八首》的写作年代。晋武帝于公元279年(咸宁五年)十一月,大举伐吴,公元280年(太康元年)三月,孙皓投降。于公元279年(咸宁五年)正月,讨伐鲜卑树能机部,十二月,大破之。所以,何焯认为“诗作于武帝时,故但曰‘东吴’。凉州屡扰,故下文又云:‘定羌胡’”。(《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可见《咏史》八首写于公元279年(咸宁五年)之前。

  清人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左太冲《咏史》似论体。”但是,诗人的议论是以形象表现出来的,并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恰恰相反,诗中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此诗意气豪迈,情感昂扬,很容易使人想起曹植。曹植诗云:“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白马篇》),“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杂诗》)。曹植为国赴难,建功立业的志愿,都被曹丕父子扼杀了,他郁郁不得志地度过自己不幸的一生。左思“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壮志雄心,被当时的门阀制度断送了,所以,诗人愤怒地向门阀制度提出了控诉。

参考资料:
1、 穆克宏.《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yǒngshǐshǒu ·

zuǒ wèijìn 

ruòguànnòngróuhàn zhuóluòguānqúnshū 
zhùlùnzhǔnguòqín zuò 
biānchéngmíng fēijīng 
suīfēijiǎzhòushì chóulǎnráng 
chángxiàoqīngfēng zhìruòdōng 
qiāndāoguì mèngxiǎngchěngliáng 
zuǒmiǎnchéngjiāngxiāng yòudìngqiāng 
gōngchéngshòujué chángguīt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