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衔日。洒酒西风独立。一叶扁舟流水急。转头无处觅。
山衔(xián)¹。洒酒西风独立。一叶扁(piān)舟流水急。转头无处觅。
译文:在落日衔山的时候,友人乘船离开,水流很急,船行的很快,转眼就看不到了。只剩我一人迎着西风,挥泪送别。
注释:¹衔日: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景象。
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明日到家应记得。寄书回雁翼。
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明日到家应记得。寄书回雁翼。
译文:要离开的现在已经走了,心中思念又如何能不去思念?朋友,你到家时一定要记得让鸿雁传封书信给我,以解我的思念之情。

jīnmén--céng

shānxiánjiǔ西fēngbiǎnzhōuliúshuǐzhuǎntóuchùérjīnmíngdàojiāyīngshūhuíyà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落日衔山的时候,友人乘船离开,水流很急,船行的很快,转眼就看不到了。只剩我一人迎着西风,挥泪送别。

要离开的现在已经走了,心中思念又如何能不去思念?朋友,你到家时一定要记得让鸿雁传封书信给我,以解我的思念之情。

注释

衔日: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景象。

曾揆

曾揆

曾揆,生卒年不详,字舜卿,号懒翁,宋代南丰(今属江西)人。与张侃同时并有交往。张侃《张氏拙轩集》卷三《奉寄曾舜卿二首》谓:“我与懒翁非浅交,向来寓止在西郊。”同卷又有《闲中忆曾舜卿知丞》,是舜卿曾为官。事迹参《绝妙好词笺》卷三。《全宋词》录其词5首。明抄本《天机馀锦》载有其30余首佚词,为《全宋词》所未收。 ▶ 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 一作:林村)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jiǒng)¹临村路傍溪桥。(村路 一作:林村)
译文: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注释:¹迥:远。傍:靠近。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经冬 一作:经春)
不知近水花先发(fā)¹,疑是经冬²雪未销³
译文: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注释:¹发:开放。²经冬:经过冬天。³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401页

zǎoméi

zhāngwèi tángdài 

shùhánméibáitiáo jiǒnglíncūnbàngqiáo  (cūnzuò líncūn )
zhījìnshuǐhuāxiān shìjīngdōngxuěwèixiāo  (jīngdōngzuò jīngchūn )
五月南塘水满,吹断,鲤鱼风。小娘停棹濯纤指,水底,见花红。
五月南塘水满,吹断,鲤(lǐ)鱼风¹。小娘停棹(zhào)²³纤指,水底,见花红。
注释:¹鲤鱼风:九月之风。²棹:船桨。³濯:洗涤。
此词写南塘泛舟时的情景。池塘水满,风暖鱼跃,泛舟的少妇在停棹戏水之际,无意间透过清澈明净的池水,看到了一朵飘落水底的红花。作者撷取这一小景入词,极具情趣。“鲤鱼风”本指九月之风,用于仲夏,亦见通脱新鲜。

bēi··yuènántángshuǐmǎn--máolíng

yuènántángshuǐmǎnchuīduànfēngxiǎoniángtíngzhàozhuóxiānzhǐshuǐjiànhuāhóng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成化间,二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¹舵咸具。二人对酌(zhuó)²于中,壶觞(shāng)³(dòu)(dìng)满案,二人挽篷索,二人握橹,二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qī)侧。二舟必需白金二两,好事者竞趋焉。
译文:成化年间,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舟上两个人相对饮酒,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
注释:¹橹: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摇。²对酌:相对饮酒。³壶觞:酒器。⁴饾饤:供陈设的食品。⁵篷索:系船帆的绳子。⁶欹:斜。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xiāng)¹白发多。
译文: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注释:¹湘君:湘水之神,一说是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的舜。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醉后不知天在水¹,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醉卧扁舟,只见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缥缈迷离。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还是我身处梦境呢?
注释:¹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此篇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诗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借助于这样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读者所能体悟到的,则是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

  诗的前两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省。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此时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像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全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之新颖独特,诗境之缥缈奇幻,为前人诗作所少见。而充溢在字里行间的那极富浪漫的色彩,也在后人的诗文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85-1386页

lóngyángxiànqīngcǎo

tánggǒng yuándài 

西fēngchuīlǎodòngtíng xiāngjūnbáiduō 
zuìhòuzhītiānzàishuǐ mǎnchuánqīngmèngxīng 
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暖觉杏梢红,游丝狂惹风。
越梅¹半拆²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³。暖觉杏梢红,游丝狂笼风。
注释:¹越梅:岭南梅花。此处非实指。²半拆:花苞初开。拆:一作坼(chè彻):裂开。³蓝水:此处泛指碧蓝的春水。⁴游丝:蜘蛛等虫类吐的丝缕,随风在空中飘游,游丝多出现在春天晴日。⁵狂笼:轻狂地逗引风吹。
闲阶莎径碧,远梦犹堪惜。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闲阶莎¹径碧,远梦犹堪惜。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注释:¹莎(suǎ):莎草,多生于潮湿地。

  这首词写的是闺妇早春见梅而相思的情景。

  上片写梅花在清寒之中,碧水之上,含苞待放的景象。用“冰清淡薄”来表现“寒”,用“杏梢红”来表现“暖”,用“游丝狂惹风”来点缀,全是一派早春气色。

  下片因景抒情。见阶前碧草,留连梦境,带着离愁别绪,又逢早春寒梅。着一“又”字,表现离别经年。“相思难重陈”,意思是相思之情已陈述过多次,但这又有什么用呢?“重”字,颇见精神,况周颐评:此词“近于清言玉屑矣”!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