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感桑林雨¹,云施李靖龙²
注释:¹桑林雨:桑林是地名。古代传说,汤之时,七年旱,成汤于桑林之地祷告祈雨。²李靖龙:李靖,唐朝开国功臣,军事家。龙:指杰出非凡之人。诗中称赞李将军有李靖之才。
精诚天地动,意愿鬼神从。
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¹重。
注释:¹岭岫:岭,山深貌,岫,山洞,诗中指峰峦、山谷。文选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有“采薇山阿,散发岩岫”之句。
白旗¹辉烈日,遥映一杯浓。
注释:¹白旗:白,彰显之义,白旗谓正义之师。
此诗表达了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南宋偏安一隅,和议派占居主导地位,主战的正直官员受到排挤和压抑,这时,主张抗金的李将军受到朝廷启用,赵汝愚十分高兴,亲赴一杯亭饯行,写下这首寄托厚望的诗句。

hòusòngjiāngjūnháixiétóngyínyǐnbēitíng--zhào

míngǎnsānglínyúnshījìnglóng

jīngchéngtiāndòngyuànguǐshéncóng

cūnhuāshífēngkànlǐngxiùzhòng

báihuīlièyáoyìngbēinóng

注释

注释

桑林雨:桑林是地名。古代传说,汤之时,七年旱,成汤于桑林之地祷告祈雨。

李靖龙:李靖,唐朝开国功臣,军事家。龙:指杰出非凡之人。诗中称赞李将军有李靖之才。

岭岫:岭,山深貌,岫,山洞,诗中指峰峦、山谷。文选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有“采薇山阿,散发岩岫”之句。

白旗:白,彰显之义,白旗谓正义之师。

赵汝愚

赵汝愚

赵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字子直,原籍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县),生于崇德县洲钱(今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南宋名臣、学者,南宋宗室,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赵汝愚早有大志,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宋孝宗崩逝后,赵汝愚策划实施“绍熙内禅”,奉嘉王赵扩(宋宁宗)即位。以功升任右相,与留正同心辅政。庆元元年(1195年)遭韩侂胄诬陷,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庆元二年(1196年),于衡州暴卒(一作服药而死)。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被杀,朝廷复赵汝愚原官,赐谥忠定,追赠太师、沂国公。宋理宗时,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后改周王。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霞散绮(qǐ)¹,月沉钩,帘卷未央楼²。夜凉河汉³截天流,宫阙(què)锁清秋。
译文:晚霞渐渐消散,隐去了最后的绚烂;水中的新月,如沉钩弯弯。美人卷起珠帘遥望:那一带清清的天河,在浩瀚的夜空缓缓轻流。又是秋天了,凉意笼罩着京都。
注释:¹霞散绮:形容晚霞绚丽的景象。绮:有花纹的丝织品。²未央楼:汉代有未央宫。这里指代皇宫中的楼房。³河汉:即银河。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版本一)
瑶阶¹( shǔ),金盘露²,凤髓(suǐ)³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chén)游,水殿凉州
译文:朦胧的晨雾里,玉砌的台阶迎来曙光。远处金铜仙人的露盘,闪耀着露珠儿的晶莹透亮。宫内凤髓香飘飘袅袅,烟雾缭绕人的身旁。圣驾一早巡游,如云而从的佳丽,闪起一片宝气珠光。水面上玲珑的殿宇,传来凉州曲悠悠扬扬。
注释:¹瑶阶:美玉做成的台阶。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有瑶池,为西王母所居的地方,周穆王曾在这里参与西王母的宴会。这里乃以宫殿比神仙居所。²金盘露:汉武帝曾做承露盘,承接天上的露水来饮用,以求长生不老,这里暗用其典。³凤髓:香名。⁴珠翠:指代装饰得珠光宝气的宫女。⁵宸:皇上所居之所。⁶水殿:建于水上的殿宇。⁷按:演奏。⁸凉州:歌舞名。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版本二)
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版本二)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应制词,此词写的是帝王的歌舞升平生活。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首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时令气候,语句精美、华丽,透着淡淡的秋的气息。上片写景,从黄昏的余霞写到初生的新月,以及卷帘眺望之人。“夜凉”二句当为卷帘之所见,境界空阔,万籁俱寂。星汉灿烂,在这浩瀚的天宇之下,人倍觉孤单,再看四周,楼宇宫殿,层层叠叠,都笼罩在清寒的秋意之中。此处“秋”前著一“锁”字,既点出时序,又有秋意清寒的心理感受。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下片转写清晨景象,描写了盛世太平岁月里宫中歌舞升平的场景。“瑶阶”、“金盘”、“凤髓”及“三千珠翠”烘托宫中帝王生活的奢侈与豪华,同时亦反映了北宋初期封建统治者乐于游畋的一个侧面。其中“瑶阶”三句,极写宫中静谧气氛。煞拍两句写帝王之游,富丽豪华的场面与上片的凄清寂寥形成对照。

  此词为应制之作,言辞颇为考究、精致,雍容华丽中不乏清婉。

参考资料:
1、 杨恩成.宋词观止.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3-14页

qiānyīng ·xiásàn

xiàsǒng sòngdài 

xiásàn yuèchéngōu liánjuǎnwèiyānglóu liánghànjiétiānliú gōngquèsuǒqīngqiū 
yáojiēshǔ jīnpán fèngsuǐxiāngyān sānqiānzhūcuìyōngchényóu shuǐdiàn殿ànliángzhōu  (bǎnběn )

xiásàn yuèchéngōu liánjuǎnwèiyānglóu liánghànjiétiānliú gōngquèsuǒqīngqiū 
yáotáishù jīnjīng fèngsuǐxiāngpányān sānqiānzhūcuìyōngchényóu shuǐdiàn殿ànliángzhōu  (bǎnběnèr )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枯则益劲,涂干则益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高阳应将为室家¹,匠²对曰:“未可也。木尚生³,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枯则益,涂干则益轻,以益劲任¹⁰益轻,则不败。”
译文:高阳应打算建造房舍,术匠答复说:“现在还不行。木料的水分未干,上面再涂抹上泥,一定会被压弯。用湿木料盖房子,现时虽然很好,以后一定要倒塌。”高阳应说:“照你所说,房子恰恰不会倒塌。木料越干就会越结实有力,泥越干就会越轻,用越来越结实的东西承担越来越轻的东西,肯定不会倒坍。”
注释:¹室家:房屋,房舍。²匠:古代专指木工。³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⁴涂:抹泥。⁵挠:弯曲。⁶败: 毁坏。⁷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⁸益:更加,越发。⁹劲:坚固有力。¹⁰任:担负。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译文:匠无言以对,只好奉命而行。房子刚落成时很好,后来果然倒塌了。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乎大理也。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乎大理也。
译文:高阳应是喜在小处明察,却不懂得大道理啊!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匹马西从天外¹归,扬鞭(biān)只共鸟争飞²
译文:我骑着马独自从西方那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
注释:¹天外:指塞外离家乡远得好像在天外一样。²争飞:争着和鸟儿飞,比喻急切的心情。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送君九月交河¹北,雪里题诗泪满衣²
译文: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诗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注释:¹交河:指河的名字。雪里题诗泪满衣:一是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另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久戍塞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此诗与《热海行》作于同时,这个崔子是否就是崔侍御也很难说。全诗采用了诗家惯用的对照手法。前二句写崔子获归长安的喜悦,后二句写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这一喜一忧都反映出久戍塞外之人的恋乡心情。由于写喜用“扬鞭只共鸟争飞”,写苦用“雪里题诗泪满衣”,极为形象,渲染非常得力。为人所爱赏。

sòngcuīhuánjīng

cénshēn tángdài 

西cóngtiānwàiguī yángbiānzhǐgòngniǎozhēngfēi 
sòngjūnjiǔyuèjiāoběi xuěshīlèimǎn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七雄¹雄雌²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³
译文:战国七雄的胜负不可知,攻城杀将纷乱甚多。
注释:¹七雄: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合称“战国七雄”。²雄雌:即胜负。³纷纷:纷乱。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秦兵益围邯郸¹急,魏何²不救平原君³
译文:秦军增兵围困赵都邯郸,魏何畏秦不敢出兵相救。
注释:¹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²魏何:指魏安釐何。³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赵惠文何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信陵君的姐夫。任赵相,礼贤下士,门客从多,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齐名,并称为“四公子”。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公子¹为嬴(yíng)²停驷(sì)³,执辔(pèi)愈恭意愈下。
译文:信陵君为侯嬴驾车过市访友,执辔愈恭颜色愈和。
注释:¹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安釐何异母弟,门下有食客三千。²嬴:即侯嬴,魏国的隐士,当时是魏国都城大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其名,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为信陵君献计窃虎符,夺兵救赵。为守秘,自刎以报信陵君。³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子。⁴执辔:驾车。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¹为屠肆(sì)²鼓刀³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译文:朱亥是持刀宰杀牲口的屠夫,侯嬴是掌管魏国都城大梁东门锁匙的守门人。
注释:¹亥:朱亥,战国魏人,有勇力,与侯嬴相善,隐于市,为屠户。后助信陵君救赵。²屠肆:屠宰铺。肆:旧时指铺子,商店。³鼓刀:操刀。鼓:挥舞。⁴抱关者:守门小吏。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¹
译文:侯嬴不但为信陵君献窃符夺兵之计,而且极重义气,竟以身命相报。
注释:¹“非但”二句:写二人帮助公子窃符救赵的豪侠仗义之举。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向风刎(wěn)(jǐng)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¹
译文:侯嬴甘愿以身命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七十岁老人别无所求。
注释:¹“向风”二句:写侯嬴果然自刎,赞美他的仗义轻生,慷慨任侠。

  题材的因袭,包括不同文学形式对同一题材的移植、改编,都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王维《桃源行》固然是成功的一例,而他的《夷门歌》同样也是故事新编式的杰作。

  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即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但从《魏公子列传》到《夷门歌》,有一重要更动: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从而成为主要是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从艺术手法上看,将史传以二千余字篇幅记载的故事改写成不足九十字的小型叙事诗,对题材的重新处理,特别是剪裁提炼上“缩龙成寸”的特殊本领,令人叹绝。

  诗共十二句,四句一换韵,按韵自成段落。

  一至四句交待故事的背景。先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大势,后写“窃符救赵”事件的成因。以“何纷纷”三字道出天下大乱的局面,以“益围邯郸怠”推出情况的紧急,以“不救”二字表现出形势的严峻。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四句交代故事背景。细分,则前两句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局势,后两句写“窃符救赵”的缘起。粗线钩勒,笔力雄健,“叙得峻洁”(姚鼐)。“何纷纷”三字将攻城杀将、天下大乱的局面形象地表出。传云:“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赵都)”,诗只言“围邯郸”,然而“益急”二字传达出一种紧迫气氛,表现出赵国的燃眉之“急”来。于是,与“魏王不救平原君”的轻描淡写,对照之下,又表现出一种无援的绝望感。

  五至八句,写信陵君礼遇侯生。连用两个“愈”字,一是写出侯生的有意傲慢,二是写出魏公子的礼贤。“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两句,巧用原文,点化为对仗句。

  赵魏唇齿相依,平原君(赵国贤公子)又是信陵君的姊夫。无论就公义私情而言,“不救”都说不过去。无奈魏王惧虎狼之强秦,不敢发兵。但诗笔到此忽然顿断,另开一线,写信陵君礼贤下士,并引入主角侯生。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信陵君之礼遇侯嬴,事本在秦兵围赵之前,故这里是倒插一笔。其作用是,暂时中止前面叙述,造成悬念,同时运用“切割”时间的办法形成跳跃感,使短篇产生不短的效果,即在后文接叙救赵事时,给读者以一种隔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感觉。信陵君结交侯生事,在《史记》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绘声绘色的描写。诗中却把诸多情节,如公子置酒以待,亲自驾车相迎,侯生不让并非礼地要求枉道会客等等,一概略去。单挑面对侯生的傲慢“公子执辔愈恭”的细节作突出刻画。又巧妙运用“愈恭”“愈下”两个“愈”字,显示一个时间进程(事件发展过程)。略去的情节,借助于启发读者的联想,得到补充,便有语短事长的效果。两句叙事极略,但紧接二句交代侯嬴身份兼及朱亥,不避繁复,又出人意外地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都是史传中人物原话。“点化二豪之语,对仗天成,已征墨妙”(赵殿成《王右丞诗集笺注》),而唱名的方式,使人物情态跃然纸上,颇富戏剧性。两句妙在强调二人卑微的地位,从而突出卑贱者的智勇;同时也突出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两人在窃符救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故强调并不多余。这段的一略一详,正是白石道人所谓“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贵在匠心独运。

  九至十二句专写侯生,与首段呼应。以“献奇谋”,即策划窃符救赵及夺晋鄙军写出其智;以“向风刎颈”写出其义。末两句写得慷慨豪迈,感人颇深。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最后一段专写侯生,既紧承前段又遥接篇首,回到救赵事上来。“献奇谋”,指侯嬴为公子策划窃符及赚晋鄙军一事,这是救赵的关键之举。“意气”句则指侯嬴于公子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事。其自刎的动机,是因既得信陵君知遇,又已申燕刀一割之用,平生意愿已足,生命已属多余,故作者着力表现这一点。末二句议论更作波澜,说明侯生义举全为意气所激,并非有求于信陵君。慷慨豪迈,有浓郁抒情风味,故历来为人传诵。二句分用谢承《后汉书》杨乔语(“侯生为意气刎颈”)和《晋书·段灼传》语(“七十老公复何所求哉!”)而使人不觉,用事自然入妙。诗前两段铺叙、穿插,已蓄足力量,末段则以“非但”、“兼将”递进语式,把诗情推向高峰。以乐曲为比方,有的曲子结尾要拖一个尾声,有的则在激越外戛然而止。这首诗采取的正是后一种结尾,它如裂帛一声,忽然结束,却有“慷慨不可止”之感,这手法与悲壮的情事正好相宜。

  此诗写战国时隐者义士侯嬴献策救赵,慷慨捐躯的壮烈行为,热烈歌颂侯嬴和朱亥这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见义勇为的豪侠精神,也赞扬了信陵君能任用贤才的开明政治风度。

  此诗把一个有头有尾的史传故事,择取三个重要情节来表现,组接巧妙、语言精炼、人物形象鲜明,代表着王维早年积极进取的一面。唐代是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扬眉吐气的时代,这时出现为数不少的歌咏游侠的诗篇,决不是偶然的。《夷门歌》故事新编,溶入了新的历史内容。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王维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27-28
2、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1-142

mén

wángwéi tángdài 

xióngxióngyóuwèifēn gōngchéngshājiàngfēnfēn 
qínbīngwéihándān wèiwángjiùpíngyuánjūn 
gōngwèiyíngtíng zhípèigōngxià 
hàiwèidāorén yíngnǎiménbàoguānzhě 
fēidànkāngkǎixiànliángmóu jiānjiàngshēnmìngchóu 
xiàngfēngwěnjǐngsònggōng shílǎowēngsuǒqiú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潮落江¹平未有²风,扁(piān)³共济与君同。
译文:潮落后江面平静还没有起风,乘一只小船渡江与您相从。
注释:¹江:指钱塘江。²未有:没有。³扁舟:小船。舟:一作“舠(dāo)”。⁴济:渡。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时时引领¹望天末²,何处青山是越中³
译文:不时探头向天边眺望,您可知哪座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注释:¹引领:伸长脖子远望。多以形容期望殷切。《左传·成公十三年》:“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²天末: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汉张衡《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³越中:即今浙江绍兴。

  孟浩然主要擅长写五言诗,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用于七绝,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陈延杰《论唐人七绝》)。此诗就是这样的高作。

  在杭州时,诗人有句道“今日观溟涨”,可见渡浙江(钱塘江)前曾遇潮涨。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诗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续行。首句就直陈其事,它由三个片语组成:“潮落”、“江平”、“未有风”,初似平平淡淡的常语。然而细味,这样三顿形成短促的节奏,正成功地写出为潮信阻留之后重登旅途者惬意的心情。可见有时语调也有助于表现诗意。

  钱塘江江面宽阔,而渡船不大。一叶“扁舟”,是坐不了许多人的。“舟中人”是来自四方的陌生人。“扁舟共济与君同”,颇似他们见面的寒暄。这话淡得有味,意思是:虽说彼此素昧平生,却在今天走到同条船上来了。“同船过渡三分缘”,一种亲睦之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尤其因舟小客少,更见有同舟共济的亲切感。所以问姓初见,就倾盖如故地以“君”相呼。这样淡朴的家常话,将当时那种淳厚的世风与人情味惟妙惟肖地传达了出来,并不是一味地冲淡。

  当彼岸已隐隐约约看得见一带青山,更激起诗人的好奇与猜测。越中山川多名胜,是前代诗人谢灵运遨游歌咏过的地方,于是,他不禁时时引领翘望天边:那儿应该是越中——他向往已久的地方。他大约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这里并没有穷形极象的景物描写,唯略点“青山”字样,而越中山水之美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游子的神情中绝妙传出。诗句外淡内丰,似枯实腴。“引领望天末”,原本是陆机《拟兰若生朝阳》成句。诗人信手拈来,加“时时”二字,口语味浓,如同己出,描状生动。注意吸取前人有口语特点、富于生命力的语汇,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别擅长的本领。

  “何处青山是越中?”是“问舟中人”,也是诗的结句。使用问句作结,语意亲切,最易打通诗与读者的间隔,一问便结,令读者心荡神驰,使意境顿形高远。全诗运用口语,叙事、写景、抒情全是朴素的叙写笔调,而意境浑融、高远、丰腴、完满。“寄至味于淡泊”(《古今诗话》引苏轼语,见《宋诗话辑佚》),对此诗也是很好的评价。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1-102

zhèjiāngwènzhōuzhōngré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cháoluòjiāngpīngwèiyǒufēng piānzhōugòngjūntóng 
shíshíyǐnlǐngwàngtiān chùqīngshānshìyuè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