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边城儿,生年¹不读一字书,但²知游猎夸³轻趫(qiáo)
译文:看这些边境线上长大的男儿,一辈子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就知道骑马游猎,各自夸轻巧。
注释:《行行且游猎篇》,是乐府“征戌”十五曲中的“校猎曲”,一般写帝王游猎的事情。这里借以赞扬边城儿的矫健。¹生年:平生。²但:只,仅。³夸:夸耀。⁴轻趫:轻捷。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胡马秋肥宜白草¹,游来蹑影²何矜(jīn)³
译文:秋风起,牧草白,正是马肥牛壮好时节,飞马追影,马背上的骑手多么洋洋自得啊!
注释:¹白草:牛马喜欢吃的一种牧草,熟时呈白色。²蹑影:追踪日影。这里形容快速。³矜骄:骄傲。这里是洋洋自得的样子。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金鞭拂雪挥鸣鞘(shāo)¹,半酣(hān)²呼鹰³出远郊。
译文:酒足饭饱后架起猎鹰就去远郊狩猎,镶金的白玉马鞭一挥舞,就像雪花纷纷飞舞,鸣镝声萧萧。
注释:¹鞘:鞭鞘。²半酣:半醉的意思。³呼鹰:用驯服了的鹰猎取野物,意指打猎。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弓弯满月¹不虚发,双鸧(cāng)²迸落连飞髇(xiāo)³
译文:能挽弯弓如满月,箭箭中的无虚发,一箭穿空落双枭。
注释:¹弯弓满月:把弓拉开像圆月的形状。²鸧:鸧鸹,即灰鹤。³髇:骨制的响箭,即鸣镝。这句形容箭术高超,一箭射落双鸟。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¹边观者皆辟易²,猛气英风振沙碛³
译文:草原上围观的人不由自主地身后退,生怕被箭风伤到,整个沙漠都被骑手的英雄气概震撼笼罩。
注释:¹海:瀚海,即沙漠。²辟易:倒退,这里指观者惊奇,不由自主地后退。³沙碛,沙漠。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rú)生不及游侠人¹,白首下帷(wéi)²复何益!
译文:儒生哪比得上游侠儿,下帷苦读就算到了白头又有什么用!
注释:¹游侠人,这里指边城儿。²下帷:放下帷幕。

  游猎轻骄,概括边城儿的生活态度。“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六句,具体描写边城儿的生活态度。骑马驰骋,态度骄横,半酣鸣鞭,呼鹰出郊。弓不虚发,连落双鸟。“猛气”二句收束以上六句之意:猛气英风振沙碛,与游猎轻骄相呼应。末二句点明诗旨,照应开头,对比强烈。

  结尾“白首下帷”运用典故,指汉儒董仲舒事,三年不出园只管读书。李白虽然作为一个诗人,但他的诗歌以及行事作风则更像一个游侠,与此诗相近的《侠客行》则是李白仗剑天下的内心写照。李白也是借此诗表明自己也要像边城儿一样,银白马鞍,弯弓满月,追逐自己报效国家的梦想。

  李白的长诗很会营造氛围,对边城的军人的形象的描写是成功的,但决不是歌颂他们,李白往往在结句才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 .李白诗选 :中央出版局 ,2003 :191 .
2、 林东海 .李白诗选注 :远东出版社 ,2011年5月 :152 .

xíngxíngyóuqiělièpiān--bái

biānchéngérshēngniánshūdànzhīyóulièkuāqīngqiáo

qiūféibáicǎoláinièyǐngjīnjiāo

jīnbiānxuěhuīmíngqiàobànhānyīngchūyuǎnjiāo

gōngwānmǎnyuèshuāngcāngbèngluòliánfēixiāo

hǎibiānguānzhějiēměngyīngfēngzhènshā

shēngyóuxiárénbáishǒuxiàwé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看这些边境线上长大的男儿,一辈子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就知道骑马游猎,各自夸轻巧。

秋风起,牧草白,正是马肥牛壮好时节,飞马追影,马背上的骑手多么洋洋自得啊!

酒足饭饱后架起猎鹰就去远郊狩猎,镶金的白玉马鞭一挥舞,就像雪花纷纷飞舞,鸣镝声萧萧。

能挽弯弓如满月,箭箭中的无虚发,一箭穿空落双枭。

草原上围观的人不由自主地身后退,生怕被箭风伤到,整个沙漠都被骑手的英雄气概震撼笼罩。

儒生哪比得上游侠儿,下帷苦读就算到了白头又有什么用!

注释

《行行且游猎篇》,是乐府“征戌”十五曲中的“校猎曲”,一般写帝王游猎的事情。这里借以赞扬边城儿的矫健。

生年:平生。

但:只,仅。

夸:夸耀。

轻趫:轻捷。

白草:牛马喜欢吃的一种牧草,熟时呈白色。

蹑影:追踪日影。这里形容快速。

矜骄:骄傲。这里是洋洋自得的样子。

鞘:鞭鞘。

半酣:半醉的意思。

呼鹰:用驯服了的鹰猎取野物,意指打猎。

弯弓满月:把弓拉开像圆月的形状。

鸧:鸧鸹,即灰鹤。

髇:骨制的响箭,即鸣镝。这句形容箭术高超,一箭射落双鸟。

海:瀚海,即沙漠。

辟易:倒退,这里指观者惊奇,不由自主地后退。

沙碛,沙漠。

游侠人,这里指边城儿。

下帷:放下帷幕。

创作背景

  《行行且游猎篇》为乐府旧题。古乐府写帝王游猎之事,本篇借古题而言时事,乃天宝十一载(752)太白北游幽燕时目睹边城儿游猎有感而作。李白第二次去边疆时,当时安禄山正在积极准备反叛。此诗慨叹饱读诗书,倒不如一字不识的边城游侠儿。

参考资料:
1、 林东海 .李白诗选注 :远东出版社 ,2011年5月 :152 .
简析

  游猎轻骄,概括边城儿的生活态度。“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六句,具体描写边城儿的生活态度。骑马驰骋,态度骄横,半酣鸣鞭,呼鹰出郊。弓不虚发,连落双鸟。“猛气”二句收束以上六句之意:猛气英风振沙碛,与游猎轻骄相呼应。末二句点明诗旨,照应开头,对比强烈。

  结尾“白首下帷”运用典故,指汉儒董仲舒事,三年不出园只管读书。李白虽然作为一个诗人,但他的诗歌以及行事作风则更像一个游侠,与此诗相近的《侠客行》则是李白仗剑天下的内心写照。李白也是借此诗表明自己也要像边城儿一样,银白马鞍,弯弓满月,追逐自己报效国家的梦想。

  李白的长诗很会营造氛围,对边城的军人的形象的描写是成功的,但决不是歌颂他们,李白往往在结句才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 .李白诗选 :中央出版局 ,2003 :191 .
2、 林东海 .李白诗选注 :远东出版社 ,2011年5月 :152 .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董生唯巧笑,子都信美目。
董生¹唯巧笑,子都²信美目。
译文:他像董贤一样拥有美好的笑容,像子都一样长着漂亮的眼睛。
注释:¹董生:汉哀帝刘欣宠臣。²子都:古代十大美男之一,春秋郑国(今河南新郑)人,郑桓公之孙。为郑国公族大夫,春秋第一美男,武艺高超,因相貌英俊,深得郑庄公宠爱。
百万市一言,千金买相逐。
百万市一言,千金买相逐。
译文:愿意用千金百万买他的一句话、买追求他的资格啊!
不道参差菜,谁论窈窕淑。
不道参(cēn)(cī)菜,谁论窈(yǎo)(tiǎo)淑。
译文:既然知道有如此美貌少年,谁又会去追寻窈窕淑女呢?
愿言捧绣被,来就越人宿。
愿言¹捧绣被,来就越人宿。
译文:真希望有一天能为他盖上绣有彩色花纹的衾被,像越人船夫和鄂君一样同宿。
注释:¹愿言:思念殷切的样子。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¹
译文:大家都是独善其身,只会谋划自己的利益,误国的又岂止秦桧一人。
注释:¹一秦:指秦桧。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不望夷吾¹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译文:在江左出现管仲那样的贤相让国家重新强大起来看来是没希望了,甚至连在江边新亭望着北方的失地相对而泣的人也都没有了。
注释:¹夷吾:管仲。新亭:《世说新语》载“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zhuīgǎnwǎngshì--yóu

zhūgōngtànshànmóushēnguódāngshíqín

wàngchūjiāngzuǒxīntíngduìrén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孔耽(dān)¹道德,樊须是鄙²
译文: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视樊须问耕田。
注释:¹孔耽:孔:孔子。耽:沉溺,迷恋,喜好过度。²樊须是鄙:即鄙视樊须。樊须,即樊迟,孔子的学生。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¹乐琴书,田园不履(lǚ)²
译文:董氏仲舒乐琴书,三载不曾践田园。
注释:¹董:董仲舒,西汉思想家、哲学家。²履:踩踏。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若能超然¹,投迹高轨²
译文:若能超脱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贤。
注释:¹超然:犹超脱,高超脱俗,超出于世事之外。²高轨:崇高的道路,指行事与道德。
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敢不敛(liǎn )(rèn)¹,敬赞德美。
译文:怎敢对之不恭敬,当颂礼赞美德全。
注释:¹敛衽:如同“敛袂”,整一整衣袖,表示恭敬。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小小¹生金屋²,盈盈在紫微。
译文:自幼入宫,生长于金屋之中,长大之后,轻盈的舞姿便经常在宫殿中皇帝面前表演。
注释:¹小小:少小时。²归金屋:用汉武帝陈皇后事。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山花插宝髻(jì),石竹¹绣罗衣。
译文:头上佩戴鲜艳的山花,身穿绣着石竹花图案的罗衣。
注释:¹石竹:花草名。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每出¹深宫插,常随步辇(niǎn)²归。
译文:经常出入深宫大殿之中,常常侍从于皇帝的步牵之后。
注释:¹出:一作“上”。²步辇:皇帝和皇后所乘的代步工具,为人所抬,类似轿子。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只愁歌舞散¹,化作彩云飞。
译文:只怕有朝一日,歌舞一散.自己便像天上的彩云一样,随风而去,再也见不到皇帝的面了。
注释:¹散:一作“罢”。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柳色黄金嫩(nèn),梨花白雪香。
译文:春日杨柳的嫩芽,色泽像黄金,雪白匡梨花,散发着芳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玉楼¹(cháo)²(fěi)³,金殿锁鸳(yuān)(yāng)
译文:宫中的玉楼珠殿之上,有翡翠鸟在结巢,殿前的池水中置养着成到的鸳鸯。
注释:¹玉楼:华美之楼。²巢:一作“关”,又作“藏”。³翡翠:翠鸟名,形似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⁴金:一作“珠”。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选妓¹随雕辇(niǎn)²,征歌出洞房。
译文:于是皇上从后宫中选能歌善舞的宫人,随辇游乐。
注释:¹妓:同伎。此指歌女、舞女。²雕辇:有雕饰采画的辇车。雕:一作“朝”。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译文:能职善舞者,在宫中谁可推为第一呢?当然非居住于昭阳殿的赵飞燕而莫属了。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卢橘为秦树,蒲(pú)¹出汉宫。
译文:苑林中长着卢橘,宫廷中种着葡萄。
注释:¹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西汉时引种长安。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译文:在落日烟花之下,丝管齐鸣,春风骀荡。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译文:羌笛之声如龙吟出水,箫管之声如凤鸣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¹
译文:莫说君王多游乐之事,如今天下太平,天子正与万民同乐呢!
注释:¹还与万方同:一作“何必向回中”。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玉树春归日¹,金宫乐事多。
译文:玉树影斜,日暮下朝之时,宫中多有乐事。
注释:¹玉树春归日:一作“玉殿春归好”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译文:由于君王白天忙于政务,至夜晚才乘着轻辇来到后宫。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¹下歌。
译文:嫔妃们在花间肆意谈笑,在明烛下娇声唱歌。
注释:¹竹:一作“烛”。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译文:在月光下尽情地唱吧,跳吧,莫要叫明月归去,我们还要请月宫中的嫦娥一起来欢歌醉舞呢!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shǔ)色新。
译文:宫殿内香风和暖依旧,纱窗外已现出黎明的曙光。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译文:宫中的花朵竞相对朝日开放,池塘中已暗暗地长出了春草。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绿树闻歌鸟,青楼¹见舞人。
译文:绿树间的小鸟开始歌唱,宫殿中舞女的身影在晨光中逐渐清晰。
注释:¹青楼:古时指女子所居之楼。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昭阳桃李月,罗绮(qǐ)¹²相亲。
译文:昭阳殿前桃李相间,明月渐斜,虽天色已明,但宫中的美人狂欢了一夜,兴犹未尽,仍在追逐嬉戏。
注释:¹罗绮:本指罗衣,此代指穿罗绮之美女。²自:一作“坐”。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今日明光¹插,还须结伴游。
译文:今日在明光宫中,还要结伴相游。
注释:¹明光:汉宫名。此代指唐代宫殿。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译文:春风吹开了紫殿大门,一阵天乐吹下了珠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xiū)
译文:舞女们的舞蹈跳得惟妙绝伦,歌女们的歌声娇插娇气。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¹
译文:更令人开心的是在花香月明之夜。宫女们在玩藏钩的游戏,好一幅春官游乐图!
注释:¹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手握东西让别人猜,猜中者即胜。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译文:傲雪的寒梅已尽,春风染绿了杨柳。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译文:宫莺唱着醉人的歌,檐前的燕子呢喃着比翼双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迟日¹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译文:春日迟迟照着歌舞酒筵,春花灿烂映看漂亮的舞衣。
注释:¹迟日:春日白昼渐长,故曰迟日。《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春日迟迟。毛传:“迟迟,舒缓也。”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晚来移彩仗¹,行乐泥光辉。
译文:傍晚时斜辉照着皇帝出游的彩仗,光彩一片,好不气派!
注释:¹彩仗:宫中的彩旗仪仗。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水绿南薰(xūn)殿¹,花红北阙(què)楼。
译文:龙池之水映绿了南薰殿,北阙楼在一片红花中显现。
注释:¹南薰殿:唐兴庆宫之宫殿名。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莺歌¹闻太液²,凤吹绕瀛洲。
译文:从太液池上传来阵阵莺鸣似的歌声,笙箫之音绕着池上的蓬莱山打转。
注释:¹莺歌:歌如莺鸣。²太液:唐大明宫内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莱山。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译文:一阵仙女玉佩的碰击的叮咚响声传来,原来是宫人们在玩着扣彩毯为游戏。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译文:今日天气真好,正是宫中行乐的好日子。

  李白的《宫中行乐词》,今存八首,是李白奉诏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

  第一首写一位宫中歌妓的愁情。这位歌妓,身居皇宫,歌舞帝前,生活奢侈。但她并非嫔妃,不能受到皇帝的亲幸,歌舞一散,各自回家。因而处境尴尬,心理失衡。“愁”为全诗之眼。首二句言居室华贵,且在皇宫。三四句言服饰奇特,山花插鬓,石竹绣衣。五六句言其身份,出入宫闱常随天子车驾。末二点明诗旨,表现出歌妓欢愉后的内心孤寂。这首五言律诗四联全都对偶。

  第二首写歌妓中有人偶然被皇帝看中而极度受宠。其得幸的原因和赵飞燕完全相同,故以赵飞燕比之。前四句为比兴,以景物环境烘托宫女歌妓之美。首二室外花木,暗示美人嫩、白、香。三四殿内鸟雀,暗示善舞能言。五六句写选妓征歌。七八句写歌妓因能歌善舞而宠荣至极。此首前三联对偶。

  第三首写天子赏乐。“君王多乐事”为全诗之纲。首二句似写风景,细品却是说龙恩抚远,万方朝贡。三四句言风光宜人,音乐醉人。五六句言音乐之美妙,笛声如龙鸣水中,箫声如凤鸣,遂使凤凰纷纷从空中飞下。箫声之妙,如同箫史。末二句似称颂君王与民同乐,实际暗含讽喻,且与首二句呼应。

  第四首写帝与妃子嬉戏玩乐。“金宫乐事多”为全诗中心句。首句言宫中美景,且点明时令值春,以此陪衬。三四句言帝夜间无事,宫中路过。五六句写妃子花间游憩,帝过而笑,奔出花间;娇态可掬,为帝而歌。末二句言帝与妃子意兴不尽,愿明月迟度。。此二句字面意思是留住明月,好让月中嫦娥玩乐醉酒,实则让时光慢行,好多玩乐。

  第五首写在春光明媚的宫殿,帝与妃子相信相爱。“罗绮自相亲”是全诗中心句。首二句写宫廷门户,曙光初照,风香日暖。风香实为花香。三四句写阳光照耀,百花争艳,池草碧绿。“争”、“暗”是诗眼。争,见花之鲜艳繁多,暗,示草长疾速,为人不觉。五六句写鸟歌人舞,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相媲美。“昭阳”句总括以上六句,为下句作陪衬。“罗绮”句为全诗主旨。综上,全诗八句,前六句全是写景,第七句总括前六句,修饰限制帝妃活动的时令环境。前七句都是为最后一句作陪衬的,但分两层。

  第六首写宫女结伴游玩。“结伴游”为全诗之纲。“光明里”点明处所。中四句写宫中歌舞奏乐。乐为天乐,见其美妙;舞为艳舞,见其服丽;巧则舞姿娴熟;歌为娇歌,见其情态;半羞则娇态毕现。末二句写时至夜晚,宫女们趁月光、玩藏钩之戏。“花月夜”,一则点明游乐至夜,二则点明游乐环境之美。着一“笑”字,热闹场面跃然报纸上。“笑藏钩”与“结伴游”遥相呼应。

  第七首写宫中行乐。“行乐好光辉”为全诗中心句。诗分两段。前四句写景,为主体部分作了很好的渲染。首二句写冬尽春来,梅落柳黄,为花木之景。“尽”“归”是诗眼。“尽”是说梅花整个落完;“归”使柳人格化。归在这里是使动用法,即春风使柳归来。三四句写莺歌燕栖。为鸟雀之景。“娇欲醉”、“语不飞”俱用拟人,极其生动。后四句写歌舞行乐。是全诗主体部分。五六句写日照歌席,花映舞衣,不胜光辉艳丽。第七句写时至夜晚,彩仗逶迤,宛若游龙,气势恢宏。第八句,“行乐”点明主体,“好光辉”盛赞行乐辉煌荣耀。

  第八首仍写宫女游乐。首二句写宫殿楼观水绕花簇。“绿”、“红”是诗眼,突出了水与花的特征,使之色彩更为鲜明。三四句乐声,以鸟鸣为喻,使读者易于体会。五六句写宫女游乐,其中有声有色。七八句言趁风日好,去游未央宫,拓展了游乐的地域范围。

  唐玄宗的旨意,原是再清楚不过的,就是要李白粉饰宫中的乐事。李白不能抗命,但遵命又违心。作为天才诗人,他想出了绝招:始则托言”已醉“,继而请求”赐臣无畏“。写的是”行乐“。诗人却有所”畏“,这就透露了消息。

  组诗中的景物:嫩柳梨花,春风澹荡,正是良辰美景;金屋、紫微,玉楼,金殿,不啻人间仙境;卢橘,葡萄,为果中珍品;盈盈,飞燕,乃人寰绝色;征之以歌舞,伴之以丝竹,正所谓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皆备。于是盛唐天子醉了,满宫上下都醉了。昏昏然,忘掉了国家黎民。他们拼命享乐,纵欲无已,全不顾自己正躺在火山口上,更看不到他们一手豢养的野心家已开始磨刀。而自称”已醉“的诗人,恰恰是这幅宫中行乐图中唯一的清醒者。他在冷静地观察,严肃地思考。他原有雄心壮志,远大理想。奉诏入京,满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了,然而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是励精图治的开元皇帝了。此时天才卓绝的李白,也只能做一个文学弄臣而已。如今偏要他作宫中行乐词,失望、痛苦,悲愤,啮噬着诗人的心。幸亏他有一枝生花妙笔,皮里阳秋,微言讽喻,尽在花团锦簇中。”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蛾眉粉黛,遍于宫廷,唯独没有贤才。”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宫里宫外,步步皆随声色,无暇过问朝政。内有高力士,外有李林甫,唐玄宗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他给自己的唯一任务,就是享乐。要享乐,就要有女人,于是杨玉环应运而生。这情景,令诗人想起汉成帝宠幸赵飞燕的历史教训。”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是讽刺,还是赞美,不辨自明。可惜,这当头棒喝,并没有惊醒昏醉的唐明皇,他完全沉沦了。行乐者已病入膏肓,天才诗人的苦心孤诣,毕竟敌不过绝代佳人的一颦一笑。李白最终认识到自己的讽喻无力,愤然离开了长安。

  李白的这组诗,写的是宫中行乐,种种豪华绮艳,曼丽风神,可谓应有尽有。但诗人孤标独醒,傲骨铮铮,偏要在“遵命”的文字中,加几根刺,挫一挫行乐者的兴头。他忧心如焚,透过这诸般“乐事”,看到的是行乐者的丑恶灵魂,想到的是荒淫误国的前车之鉴。因此,盈盈,小小,罗绮,宝髻,翡翠,鸳鸯,玉楼,这美不胜收的一切,经李白的妙笔一点,便在读者心目中统统化为一片污秽。只有诗人忧世济时的胸怀,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德,言浅而意深、意微而词显的高超技巧,永远为后人所景仰。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5-246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79-185 .
3、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50-54 .

gōngzhōngxíngshǒu

bái tángdài 

xiǎoxiǎoshēngjīn yíngyíngzàiwēi 
shānhuāchābǎo shízhúxiùluó 
měichūshēngōng chángsuíniǎnguī 
zhǐchóusàn huàzuòcǎiyúnfēi 

liǔhuángjīnnèn huābáixuěxiāng 
lóucháofěicuì jīndiàn殿suǒyuānyāng 
xuǎnsuídiāoniǎn zhēngchūdòngfáng 
gōngzhōngshuí fēiyànzàizhāoyáng 

wéiqínshù táochūhàngōng 
yānhuāluò guǎnzuìchūnfēng 
zòulóngyínshuǐ xiāomíngfèngxiàkōng 
jūnwángduōshì háiwànfāngtóng 

shùchūnguī jīngōngshìduō 
hòutíngzhāowèi qīngniǎnxiāngguò 
xiàochūhuājiān jiāoláizhúxià 
jiàomíngyuè liúzhuózuìchángé 

xiùxiāngfēngnuǎn shāchuāngshǔxīn 
gōnghuāzhēngxiào chícǎoànshēngchūn 
绿shùwénniǎo qīnglóujiànrén 
zhāoyángtáoyuè luóxiāngqīn 

jīnmíngguāng háijiébànyóu 
chūnfēngkāidiàn殿 tiānxiàzhūlóu 
yànquánzhīqiǎo jiāobànxiū 
gèngliánhuāyuè gōngxiàocánggōu 

hánxuěméizhōngjìn chūnfēngliǔshàngguī 
gōngyīngjiāozuì yányànhuánfēi 
chímíng xīnhuāyàn 
wǎnláicǎizhàng xíngguānghuī 

shuǐ绿nánxūndiàn殿 huāhóngběiquèlóu 
yīngwéntài fèngchuīràoyíngzhōu 
míngzhūpèi tiānrénnòngcǎiqiú 
jīnzhāofēnghǎo wèiyāngyóu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南登杜陵(líng)¹上,北望五陵²间。
译文:向南登上杜陵,北望五陵。
注释:¹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为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渭水南岸。²五陵:汉高祖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五陵,后来多指豪门贵族聚居之地,也指豪门贵族。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秋水¹明落日,流光²灭远山。
译文: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线更加明亮,远处的群山也随着倒映在水中的日光,忽明忽暗,若隐若现。
注释:¹秋水:秋天的河水,这里指渭河水,位于今陕西省境内。²流光:流动的光彩或光线。

  这首诗突出了李白创作融情于景的特点,语言简练,通俗易懂。

  首句“南登杜陵上”中,“南”字首先点明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指出杜陵的位置位于渭水南岸。第二句“北望五陵间”把作者从南岸看到的风景刻画出来。两句一南一北,互作映衬。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作者的位置,还为下两句所写的事物做了铺垫。作者站在杜陵上,登高望远,不仅看到了对岸的五陵,还看到了眼前壮阔的渭河,还有远处连绵的群山。第三句“秋水明落日”中的“秋”字点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明”字在这里应该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使动用法,翻译作“使……明”,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线更加明亮。表面看是写落日的景观,实则含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单从句面上看,很难理解这层意思,但若结合作者创造此诗时的背景就不难理解。

  此诗作于唐天宝二年秋,此时正是诗人第二次入长安。这次诗人得到皇上的恩宠,待诏翰林,是政治上最风光的一段时期。这期间,诗人与诸多好友游历山水,沉浸在江山美景和佳茗陈酿之中。然而由于诗人性格孤傲,不与朝中奸佞之辈同流合污,不久便遭到谗谤。所以,诗中作者虽在描写景物,但其实是对自己当下境遇的描述。末句“流光灭远山”中“流光”指流动的光。渭水流动,使倒映在水中的日光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自然远处的群山也会随着日光的流动而显得若隐若现。这句同上句一样,在景物描写背后暗藏了作者回归山林的思想。古人尤其是才华横溢的人,如果怀才不遇或在官场上遇到排挤,都会产生隐居山林的想法。李白此时受到谗谤,不免会产生隐居的念头,所以“远山”在他这首诗中就不只是个普通的景物了。

参考资料:
1、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中华唐诗鉴赏辞典 初中卷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7年 :169-170页 .

língjué

bái tángdài 

nándēnglíngshàng běiwànglíngjiān 
qiūshuǐmíngluò liúguāngmièyuǎn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