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裁苍雪出淇园,菌蠢龙头制作偏。
翦裁¹苍雪²出淇园,菌蠢³龙头制作偏。
注释:¹翦裁:原指裁制衣服,此指作画。²苍雪:此喻苍翠的竹子。³菌蠢:谓如菌类之短小丛生的生物。
紫笋香浮阳羡雨,玉笙声沸惠山泉。
紫笋¹香浮阳羡²雨,玉笙³声作惠山泉。
注释:¹紫笋:名茶名。²阳羡: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在今江苏。秦汉时称阳羡,故名。³玉笙:饰玉的笙,亦用为笙之美称或指笙的吹奏声。
肯藏太乙烧丹火,不落天随钓雪船。
肯藏太乙¹烧丹²火,不落天随³钓雪船
注释:¹太乙:即太一。古代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也指老聃的“道”的别名。²烧丹: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³天随: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别号天随子,嗜冬钓。⁴钓雪船:钓于雪中的船。号天随子的唐文学家陆龟蒙曾乐冬钓,其自叙诗曾云:“几年无事傍江湖”。《唐书·陆龟蒙》中记陆:“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陆翁如此带上茶具、笔具、钓具终日“傍于江湖”可谓以舟为“家”,以钓为“业”的醉钓痴钓。
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¹
注释:¹赵州禅:相传赵州(唐代高僧从谂的代称)曾问新到的和尚:“曾到此间?”和尚说:“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个和尚,和尚说:“不曾到。”赵州说:“吃茶去。”院主听到后问:“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呼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赵州均以“吃茶去”一句来引导弟子领悟禅的奥义。禅,即禅机,佛教禅宗启发门徒悟道时使用的隐语、比喻以及带有暗示性的动作等。

注释

注释

翦裁:原指裁制衣服,此指作画。

苍雪:此喻苍翠的竹子。

菌蠢:谓如菌类之短小丛生的生物。

紫笋:名茶名。

阳羡: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在今江苏。秦汉时称阳羡,故名。

玉笙:饰玉的笙,亦用为笙之美称或指笙的吹奏声。

太乙:即太一。古代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也指老聃的“道”的别名。

烧丹: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

天随: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别号天随子,嗜冬钓。

钓雪船:钓于雪中的船。号天随子的唐文学家陆龟蒙曾乐冬钓,其自叙诗曾云:“几年无事傍江湖”。《唐书·陆龟蒙》中记陆:“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陆翁如此带上茶具、笔具、钓具终日“傍于江湖”可谓以舟为“家”,以钓为“业”的醉钓痴钓。

赵州禅:相传赵州(唐代高僧从谂的代称)曾问新到的和尚:“曾到此间?”和尚说:“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个和尚,和尚说:“不曾到。”赵州说:“吃茶去。”院主听到后问:“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呼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赵州均以“吃茶去”一句来引导弟子领悟禅的奥义。禅,即禅机,佛教禅宗启发门徒悟道时使用的隐语、比喻以及带有暗示性的动作等。

陶振

陶振

暂无信息 ▶ 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皎洁 一作:鲜洁)
新裂¹齐纨(wán)²,皎(jiǎo)³如霜雪。(皎洁 一作:鲜洁)
译文: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
注释:¹新裂:指刚从织机上扯下来。裂,截断。²齐纨素:齐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地区)出产的精细丝绢。纨素都是细绢,纨比素更精致。汉政府在齐设三服官,是生产纺织品的大型作坊,产品最为著名。素,生绢。³皎洁:一作“鲜洁”,洁白无瑕。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裁为合欢扇¹,团团²似明月。
译文: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注释:¹合欢扇:绘有或绣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合欢图案象征和合欢乐。²团团:圆圆的样子。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出入君¹怀袖²,动摇³微风发。
译文: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注释:¹君:指意中人。²怀袖:胸口和袖口,犹言身边,这里是说随身携带合欢扇。³动摇:摇动。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常恐秋节¹至,凉飙(biāo)²夺炎热。
译文: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注释:¹秋节:秋季。节,节令。²凉飙:凉风。飙,疾风。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弃捐¹(qiè)(sì)²中,恩情³中道绝
译文: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注释:¹捐:抛弃。²箧笥:盛物的竹箱。³恩情:恩爱之情。⁴中道绝:中途断绝。

  该诗又题为《团扇诗》《纨扇诗》《怨诗》,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

  该诗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瑕,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也是写其内在本质之美。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圆的月亮。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的图案花纹,象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两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候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她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班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乐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遍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怒之幽深,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丽感慨其不幸!

  该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光彩旖旎!后四旬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

yuànxíng

bānjié liǎnghàn 

xīnlièwán jiǎojiéshuāngxuě  (jiǎojiézuò xiānjié )
cáiwéihuānshàn tuántuánmíngyuè 
chūjūnhuái怀xiù dòngyáowēifēng 
chángkǒngqiūjiézhì liángbiāoduóyán 
juānqièzhōng ēnqíngzhōngdàojué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湖平春水,菱荇(xìng)¹(yíng)²船尾。空翠³入衣襟,拊(fǔ)轻桹(láng)、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yǐ)(lǐ)(mò)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译文:春天的湖水平如明镜,菱荇缠绕在船尾。眼前绿意盎然,水雾迷蒙,扑入游人的衣襟,轻轻拍着桹,水里的游鱼都避让开来。傍晚潮水来临,淹没曲折绵延的岸沙。四面环绕着青山。云霞渐渐升起。飞鸟从这重叠的山峦经过。
注释:蓦(mò)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心月照云溪”、“弄珠英”。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三仄韵。¹菱荇:泛指水草。菱:一种浮水水生草本植物。荇:荇菜,一种浮于水面的白茎紫叶的水草。²萦:缠绕。³空翠:指带露的草木的叶子又绿又亮,像是要滴下水来。⁴拊:拍,击。⁵桹:捕鱼时用以敲船的长木条。⁶迤逦:曲折绵延。⁷没:淹没。⁸屏风:喻重叠的山峰。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周郎¹逸兴²,黄帽³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zhào)、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chún)羹美¹⁰
译文:周郎兴致闲适,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落日晚霞使得水滨之地更显艳美,自由自在地划船桨,意犹未尽。与吹箫弄笛的美人共游,也比上这番,为什么呢?在这云烟雾气当中,独独偏爱故乡莼羹的美味。
注释:¹周郎:作者自称。²逸兴:清雅闲适的兴致。³黄帽:指头戴黄帽的船夫。⁴侵云水:指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⁵媚:娇媚,这里是艳美的意思。⁶沧洲:水滨之地。⁷棹:船桨。泛一棹:指用桨划船。⁸夷犹:徜徉,从容不迫、自由自在的意思。⁹玉箫金管:管乐器的美称,也指吹箫弄笛的美人。¹⁰莼羹美:指隐居的乐趣。

  周邦彦是钱塘人,钱塘的软糯甜美在他的词里面好像手工的豆沙汤圆,妥帖细腻——读入是朗朗 上口的浑然天成,探究起入又全都是工巧。这首《蓦山溪》讲一次春日郊游,读起入真的让人如同春风拂面,不饮而醉。

  细究起入,大概因为词牌押了仄尾,在“避”“倚”“里”的韵脚上,单韵母且齐口韵读起入气息绵密,扁平,在听觉上就好像丝绒的皱,水上的痕,绵绵荡远。

  上片描写黄昏里的船行。他说泛舟,你却不觉得水花四溅,好像每一棹都是温柔的。水藻和菱角“紫”绕着船尾,晚入的潮水,不急不缓仪态万千,“迤逦”没过沙滩,而远处的山也如美人一.般随意地摆了一个“倚”的姿势。

  所有的动词都经过仔细考量,烘托出一种似有似无的缠绵。“云渐起,鸟度屏风里”一句是转一景由远而近,情由实而虚。如同我们看电视的片头曲,空镜头摇过山水,而后由窗子里框人寻常百姓家。

  整个上片是周邦彦式的对于章法结构的推敲,看上片,像是走在曲院风荷,移步换景,却又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上片与下片之间,用“鸟度屏风”一句虚实交替,由自然的天地之美,转向人文的江南。

  下片写情,重用典,却因为融典故于情境之中,并不显得掉书袋。下片几乎可以说是无-字不用典,却因为精巧的安排,脱胎换骨,成为自己的博雅之句。

  说江南的风流,自然少不了音乐,在周邦彦的这首词里,周瑜不再是火烧赤壁的将领,而是“曲有误,周郎顾”的音乐家,黄帽青鞋,如同一般文人士子的打扮,持双桨泛舟夕阳,是十分的风流。

  有趣的是,周邦彦也可被称作“周郎”,他也曾经自比周郎--在《六幺令》里,周邦彦就写道“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所以“周郎”一句,周邦彦一语双关,既用周瑜的典,也在照应自己这次的出游。“玉箫金管”出自李白的“木兰之世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在这里却是反用一-- -边是华丽的乐器,美艳的女子,一-边却是黄帽青鞋的朴素诗人,而隔开华美世俗与清淡自我的是诗人的人生追求——“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周邦彦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43页

shān··píngchūnshuǐ--zhōubāngyàn

píngchūnshuǐlíngxìngyíngchuánwěikōngcuìjīnqīnglángyóujīngwǎnláicháoshàngméishāhénshānyúnjiànniǎopíngfēng

zhōulángxìnghuángmàoqīnyúnshuǐluòmèicāngzhōufànzhàoyóuwèixiāojīnguǎngòngměirényóuyīnshényānàichúngēngměi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花褪(tuì)¹残红青杏小²,燕子³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译文: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注释:¹褪:褪,脱去,²小:毛本作“子”。³子:毛本误作“小”。⁴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⁵绕:元本注“一作晓。”⁶柳绵:即柳絮。⁷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qiǎo)。多情¹却被无情²恼。
译文: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注释:¹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²无情:这里代指墙内的佳人。

  本词是伤春之作。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千。这一场景顿扫上阕之萧索,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有一种冷落寂寞之感。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平。他听到女子甜美的笑声,却一直无法看到女子的模样;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苦恼。男子多情,女子无情。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人回味、想象。

  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词人的化身。词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曹文轩.唐宋诗词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0
2、 王德先.宋词鉴赏大典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46-147

diéliànhuā ·chūnjǐng

shì sòngdài 

huātuìcánhóngqīngxìngxiǎo yànfēishí 绿shuǐrénjiārào zhīshàngliǔmiánchuīyòushǎo tiānchùfāngcǎo 
qiángqiūqiānqiángwàidào qiángwàixíngrén qiángjiārénxiào xiàojiànwénshēngjiànqiǎo duōqíngquèbèiqíngnǎo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万里家山¹一梦中,吴音²渐已变儿童。
译文:万里之外故乡的山川像是在梦里,久住这里的孩子也已习惯说吴语了。
注释: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市。乡僧:苏轼的同乡僧人。文长老:文及长老,报本禅院的方丈。¹万里家山:苏轼是四川人,当时来到万里之外的浙中,所以这样说。²吴音:江浙一带的乡音。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每逢蜀叟(sǒu)¹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译文:每当自己与文长老作整日的长谈,便好像看到家乡的峨嵋山上浓郁得要融入天空的翠色。
注释:¹蜀叟:指文及长老。峨眉:四川峨眉山。苏轼为四川眉山人,所以诗中每每出现“峨眉”的字样,亦表现对家乡风物的眷恋。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师已忘言¹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译文:师父您已达到忘言境界是真正有道行的人,而我除了吟诗作文没有任何作为。
注释:¹忘言:默喻所悟妙意,不必再用语言说明。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明年采药天台¹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译文:明年我要到天台山采药去,更想将诗句题满浙东的大地。
注释:¹天台:浙江省天台山,当时是佛教圣地。

xiùzhōubàoběnchányuànxiāngsēngwénzhǎnglǎofāngzhàng--shì

wànjiāshānmèngzhōngyīnjiànbiànértóng

měiféngshǔsǒutánzhōng便biànjuééméicuìsǎokōng

shīwàngyánzhēnyǒudàochúsōubǎigōng

míngniáncǎiyàotiāntáigèngshīmǎnzhèdōng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绊惹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²轻盈。
译文:垂柳绊惹着春风翩然起舞别有一番情怀,在这个世界上飘逸之美还有什么能与之比肩呢?
注释:¹绊惹:撩逗。惹:将垂柳拟人化。²斗:竞争,比赛。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楚王¹²畔无端种,饿损³纤腰学不成。
译文: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可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肢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宁愿忍耐饥饿,甚至白白饿死。
注释:¹楚王:楚灵王,也暗指现实中的王。²江:长安附近的曲江。³损:损坏。⁴纤腰:女子的细腰。

  首句“绊惹春风别有情”,撇开垂柳的外貌不写,径直从动态中写其性格、情韵。柳枝的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不以实道来,而说是垂柳有意撩逗春风。“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第二句,“世间谁敢斗轻盈?”把垂柳写得形态毕肖。“轻盈”,形容体态苗条。诗人极写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垂柳暗以体态轻盈的美人赵飞燕自喻,是紧承上句,以垂柳自夸的口气写出其纤柔飘逸之美。“谁敢斗轻盈”问得极妙,这一问,从反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

  后二句“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不敢吃饭,而白白饿死。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诗人并不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而发。试想当时晚唐朝政腐败,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这种邀宠取媚的伎俩也很象“饿损纤腰”的楚王宫女,“楚王江畔无端种”,“无端”二字意味深长,江畔种柳,对楚王来说,也许是随意为之,而在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们自以为揣摩到楚王爱细腰的意向了,而竞相束腰以至于饿饭、饿死,含蓄而深刻。

  全诗中诗人将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直陈时弊,淋漓痛快。诗人采取了迂回曲折、托物寄兴的手法,柔情中见犀利,含蓄中露锋芒,二者可谓殊途同归,各尽其妙。旨在写意,重在神似,他虽无意对垂柳进行工笔刻画,但给读者以艺术美的享受。这首诗咏垂柳,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刻画出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是一首具有韵味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垂柳

chuíliǔ

tángyànqiān tángdài 

bànchūnfēngbiéyǒuqíng shìjiānshuígǎndòuqīngyíng 
chǔwángjiāngpànduānzhòng è饿sǔnxiānyāoxué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