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朔(shuò)¹雁心苦²,联影³翻空南土
译文:七月北方的大雁心里充满了愁苦,成群结队的飞到南方的土地上。
注释:¹朔方:古朔方城,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原为赵国领地。后为北方寒冷之地的代名。朔气,指北方的寒气。²雁心苦:鸿雁内心非常辛苦。³联影:联合身影。⁴翻空:翻越天空。在空中翻腾飞翔。⁵落:降落在。⁶南土:南方的土地。南方的疆土。
八月¹江南²阴复晴³,浮云绕天难夜行
译文:八月的江南的天气总是时阴时晴,浮云弥漫整个天空夜里难以飞行。
注释:¹八月:农历八月,约合阳历九月。²江南:长江以南地区。³阴复晴:阴天又晴天。复,再,又。⁴浮云:飘浮的乌云。⁵绕天:环绕天空。⁶难夜行:难于夜间飞行。
羽翼¹劳痛²心虚惊³,一声相呼百处
译文:翅膀伤痕累累心里充满恐惧,呼唤一声就能听见四面八方的回应。
注释:¹羽翼:长羽毛的翅膀。²劳痛:辛劳疼痛。³虚惊:虚假的惊恐。指不必要的惊慌。仅受到惊吓,而无实际遭受灾祸。⁴相呼:互相呼唤。⁵百处:上百个处所。喻许多地方。⁶鸣:回声鸣响。鸣啼,回鸣。
楚童¹夜宿²烟波³,沙上布罗连草色
译文:楚地的孩童夜间露宿在烟雾笼罩的江水河畔,在沙滩布满了罗网,一直连接到了草丛里。
注释:¹楚童:楚国或楚地的孩童。²夜宿:夜间露宿在。³烟波:(南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⁴侧:一侧,旁边。⁵沙上:沙滩上。⁶布罗:布施或布置罗网。⁷连草色:连接着草的颜色。
月暗¹风悲²欲下天³,不知何处(qī)
译文:月色昏暗风儿悲鸣,想从天上飞下来,却不知哪里才是容身栖息之地。
注释:¹月暗:月亮昏暗。²风悲:风声悲吟。³欲下天:将要降下天空。想要从天而降。⁴何处:什么处所。⁵容:容纳。允许。⁶栖息:栖止休息。
楚童胡为¹²我神³,尔不曾远行人
译文:楚地的孩童啊你为何令我如此伤神,想必你不曾做过远离家乡的行人。
注释:¹胡为:胡乱的行为。胡作非为。²伤:伤及。伤害。³我神:我的精神、精力或神经。⁴尔:你。指楚童。⁵不曾:不曾经。未尝,没有。⁶任:担任。充任。⁷远行人:远途行路的人。
江南羽族¹²不少,宁得³网罗此客鸟
译文:江南的鸟儿本来有许多,你为何偏要捕捉这远到而来的大雁呢?
注释:¹羽族:长有羽翼的族群。泛指禽鸟类。²本:原本。本来。³宁得:难道非得。宁,岂,难道。⁴网罗:以竹罗或丝网捕捉。捕捉鱼鸟的器具。罗,张网捕捉。⁵客鸟:作客的禽鸟。外地飞来的鸟。多喻旅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七月北方的大雁心里充满了愁苦,成群结队的飞到南方的土地上。

八月的江南的天气总是时阴时晴,浮云弥漫整个天空夜里难以飞行。

翅膀伤痕累累心里充满恐惧,呼唤一声就能听见四面八方的回应。

楚地的孩童夜间露宿在烟雾笼罩的江水河畔,在沙滩布满了罗网,一直连接到了草丛里。

月色昏暗风儿悲鸣,想从天上飞下来,却不知哪里才是容身栖息之地。

楚地的孩童啊你为何令我如此伤神,想必你不曾做过远离家乡的行人。

江南的鸟儿本来有许多,你为何偏要捕捉这远到而来的大雁呢?

注释

朔方:古朔方城,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原为赵国领地。后为北方寒冷之地的代名。朔气,指北方的寒气。

雁心苦:鸿雁内心非常辛苦。

联影:联合身影。

翻空:翻越天空。在空中翻腾飞翔。

落:降落在。

南土:南方的土地。南方的疆土。

八月:农历八月,约合阳历九月。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阴复晴:阴天又晴天。复,再,又。

浮云:飘浮的乌云。

绕天:环绕天空。

难夜行:难于夜间飞行。

羽翼:长羽毛的翅膀。

劳痛:辛劳疼痛。

虚惊:虚假的惊恐。指不必要的惊慌。仅受到惊吓,而无实际遭受灾祸。

相呼:互相呼唤。

百处:上百个处所。喻许多地方。

鸣:回声鸣响。鸣啼,回鸣。

楚童:楚国或楚地的孩童。

夜宿:夜间露宿在。

烟波:(南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侧:一侧,旁边。

沙上:沙滩上。

布罗:布施或布置罗网。

连草色:连接着草的颜色。

月暗:月亮昏暗。

风悲:风声悲吟。

欲下天:将要降下天空。想要从天而降。

何处:什么处所。

容:容纳。允许。

栖息:栖止休息。

胡为:胡乱的行为。胡作非为。

伤:伤及。伤害。

我神:我的精神、精力或神经。

尔:你。指楚童。

不曾:不曾经。未尝,没有。

任:担任。充任。

远行人:远途行路的人。

羽族:长有羽翼的族群。泛指禽鸟类。

本:原本。本来。

宁得:难道非得。宁,岂,难道。

网罗:以竹罗或丝网捕捉。捕捉鱼鸟的器具。罗,张网捕捉。

客鸟:作客的禽鸟。外地飞来的鸟。多喻旅人。

鲍溶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
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
译文:曲巷深处有隐士深宅,高门广庭就是高人家。
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
池开照胆镜¹,林吐破藏花。
译文:院里池塘如明亮的铜镜,树林怒放各色花卉,使人心颜顿开。
注释:¹照胆镜:用《西京杂记》咸阳方镜事。借言池水之清,照人若镜也。
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
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
译文:绿水荡漾留下春日倒影,青色轩窗秘密珍藏妩媚的晚霞。
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
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
译文:若就宅中乐队而言,石崇的金谷也不值得夸耀。

yàntáojiātíngzi--bái

xiàngyōurénzháigāoménshìjiā

chíkāizhàodǎnjìnglínyánhuā

绿shuǐcángchūnqīngxuānwǎnxiá

ruòwénxiánguǎnmiàojīnnéngkuā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¹,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²,禽兽繁殖,五谷不登³,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fū)焉。舜使益掌火,益烈¹⁰山泽而焚¹¹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¹²,瀹(yuè)¹³济漯(tà)¹⁴而注¹⁵¹⁶海,决汝汉,排淮(huái)(sì)而注之江¹⁷,然后中国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
译文:当尧在位的时候,天下还没有治理好,洪水乱流,天下泛滥成灾,草木非常茂盛,禽兽繁殖很多,粮食没有收成,禽兽到处伤害人,遍地是它们的足迹。尧一个人忧虑这些,选拔出舜来负责全面治理工作。舜派伯益管理火政,伯益放火烧了山野和沼泽地带的草木,使禽兽逃跑隐藏。禹又疏浚九河,济水、漯水,使它顺流入海,挖开汝水、汉水,排出淮水、泗水,使它流入长江。然后中原地区可以耕种打粮食了。在这个时候,禹八年在外,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能进去看看,虽然他也想耕种,有可能吗?
注释:¹平:平安,安定。²畅茂:繁茂。³登:成熟。⁴偪:同“逼”,威胁。⁵中国:古时指中原地区。⁶举:举拔,选拔。⁷敷治:普遍治理。敷:遍。⁸益:传说是舜时主持火政的官。⁹掌火:主持火政。¹⁰烈:火势猛烈。这里用作动词,指点燃大火。¹¹焚:烧。¹²九河:指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据记载,这九条河是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鉤盘、鬲津。¹³瀹:疏导。¹⁴济、漯:济水和漯水。济水故道今为黄河夺占,漯水湮没。¹⁵注:灌注,流入。¹⁶诸:之于。¹⁷“决汝”二句:极言禹疏导江、淮流域水道之功。决,开挖、加宽。汝,汝水。汉,汉水。排,疏通壅塞。淮,淮河。泗,泗水。今只有汉水入长江,其他三水都不入长江。
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华阳国志》
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gū)(gū)而泣。不及¹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华阳国志》
译文:大禹娶了涂山氏,后来涂山氏生儿子启,启呱呱大哭,禹顾不上照顾孩子, (径直治水,在治水的过程中,) 三过家门而不入,务必抓紧时。
注释:¹不及:来不及。
围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
围伤先人父鲧(gǔn)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
译文:禹因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而难过,因此不顾劳累,殚精竭虑,在外十三年,几次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
注释:¹劳身焦思: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lěi)(chā)以为民先,股无胈(bá),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
译文: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着锹锄带领人们干活,累得大腿消瘦,小腿上的汗毛都磨没了,就是劳苦之人,也没有这样辛苦的。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沉沉¹(shù)鼓,萧萧²(jiù)马,起视霜华³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译文:远处隐约传来戍鼓的声音,马厩里传来马嘶鸣的叫声。起来看到满地寒霜,一下就想起了出门时与妻子分别的场景,当时也正是这个时节分别的。
注释:¹沉沉:形容声音悠远隐约。²萧萧:形容马叫声。³霜华:即霜,亦作“霜花”。⁴伊:她。⁵邮亭:驿馆。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北征¹车辙(zhé),南征²归梦,知是调停无计³。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译文:如今,我要北上,而我的思念却在南方。我明明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人世间的事情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能依赖和凭借,只除了“无凭”两字。
注释:¹北征:北行。²南征:南行。³调停无计:没有办法安排处理。⁴除却:除去。

  这首词的上片,写征人在驿馆中听到远处传来的戍鼓声和厩内马鸣,起来看到满地寒霜,突起思乡之念,想起了出门时和妻子分别时也正是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似从韦庄《女冠子》的“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化来,当然也是写爱情的。“戍鼓”和“厩马”联想到长途劳顿,“霜”的肃杀之气和“满地”的无所遁形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如果说上片是以感发的意象取胜的话,那么下片就走向理性的思索。不过王国维能够做到在理性思索之中仍不失感发的力量。

  “北征车彻,南征归梦”是说,我的人在向北方走,我的心却在向南方走,因为我所思念的那个伊留在南方。相反的方向,“车辙”和“归梦”是现实与愿望的反差。所以这两句所表现的,是一种理智与感情、现实与愿望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难以解决的。“调停无计”已经是无可奈何,“知是”更有一种清醒的疼痛。作者悲欢的加上一句“但除却无凭两字”,无凭就是人生的绝对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只有“无凭”这个概念是永恒的。作者想以“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二字”的语态来表达空空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9-135.
老来贫困实堪嗟,寒气偏归我一家。
老来贫困实堪嗟(jiē)¹,寒气偏归我一家。
译文:年老时很穷,真是可悲,为什么夜里我睡在破烂的床上,冷空气如此之多?
注释:¹堪嗟:可叹。
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无被夜眠牵破絮(xù)¹,浑如²孤鹤入芦花。
译文:我没有被子只能依偎在破棉花套中,简直像一只孤独的鹤在芦苇丛中。
注释:¹破絮:破棉花套。²浑如:简直像。

  “老来贫困实堪嗟”,说是“实可哀叹”,实际上哀叹的意味不足,嘲弄的色彩极浓。“寒气偏归我一家”,上天如此不公平,已于自怨自艾中,透出自我嘲讽之情,随后又推出一个形象鲜明,让人啼笑皆非的比喻:“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诗人晚年独处犹如“孤鹤”,破絮灿然如“芦花”,老人拥破絮独卧,简直“浑如孤鹤入芦花”。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了。

  显然,此诗的最大特点在于:谐趣。谐趣是人类最普遍的美感活动,因此也最富社会性。《文心雕龙》:“谐隐”篇释“谐”:“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即是着重谐的社会性。俗俚之人喜欢“谐”,高雅之士也不能与“谐”完全绝缘,所以,诗的阶趣有雅俗共赏之妙。诗最忌打油与轻薄, 因此,诗是最不易“谐”的。有的诗诙谐成趣,臻于诗的胜境;有的谐而无趣,流于诗的瑕疵。林古度这首诗就是“寓庄于谐”,使二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首先,它在形象选择上是有深意的。把孤身比作“孤鹤”,以显其品德,气节之高尚。鹤的志行高洁,既不同于燕雀之龌龊。又迥异于枭鸟的暴戾。林古度这只“孤鹤”,尽管“老来贫困”,“寒气”逼人,但矢志不移,不为所屈,这又显其民族气节的坚贞和乐观精神,这些极其庄重的内容是令人钦佩的。然而,在表现上它采用了诙谐、幽默的语言形式。鹤不是配以青松,而是杂以芦花,老人拥破被败絮而卧,“浑如孤鹤入芦花”,这就给涛带来了十分隽永的谐趣。表面上滑稽,骨子里沉痛,表面上幽默,内里出之于至性深情。生活是复杂的,感情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也有各种形态。同是悲哀不一定都痛哭流涕。悲哀时可能笑,快乐时也可能哭。有人倾诉苦难声泪俱下,痛不欲生,有人却把困苦拿来消遣,或愤世嫉俗,或更加坚定、乐观。林古度以幽默的语言,运用解嘲的手法表现他的贫困生活,从而使其坚贞的气节,乐观的精神,沉痛的感情,诙谐的态度达到完美的统一,诗篇大有谐趣,引人感奋无穷。

参考资料:
1、 张秉成,萧哲庵主编.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年12月:2-3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亿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¹日夜之勤劬(qú)²,亦将徒劳而鲜获。姚君姬传,甫弱冠³而学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亿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tiáo)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¹⁰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shū)¹¹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¹²,复至京师。无何¹³,则闻姬传已举于乡¹⁴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nǎng)¹⁵时,而学殖¹⁶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译文:古代的圣贤之人,他们也许是能够得到上天照顾的原因吧,所以(他们)一生下来就爱学习,不到成年就学有所成了。如果等到老了再去学习,那么,即使他夜以继日地用尽所有的精力去勤奋学习,也将是徒劳而无所获的。  姚鼐字姬传,刚到二十来岁就已经无所不学了,我非常敬服他。姚鼐是我朋友季和的儿子,他的伯父就是(著名的)南青先生,回忆(我)年轻时与南青交往,(那时)南青才二十岁,姚鼐的父亲还没有长大成人,还未娶妻,姚鼐的祖母仁义恭敬很有礼节。我(每次)到姚家去,他的祖母都一定要摆酒设宴,一直饮到半夜才散席。此后,我一直在外漂泊,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再)回乡见到姚鼐时,这时姚鼐的年龄已经超过他父亲与我交往时的岁数了。第二年,我因为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辞科考试,再次来到京师。不久,就听说姚鼐乡试中举也来到了京城,还没有娶妻成家。我读他所写的诗文辞赋,几乎有赶上和超过我们这辈人的势头。姚鼐能够闻名于当世,这是本来就事先预料到的。只有我还像以前一样穷困无知,而学问的积累增长也将衰落。我不能不对姚鼐感慨赞叹啊。
注释:姚姬传:姚鼐,字姬传。¹极:穷尽。²勤劬:勤劳,劳苦。³甫弱冠:刚刚二十来岁。甫:方始,刚刚。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⁴畏:敬畏,敬服。⁵世父:伯父。⁶南青:姚范,字南青,学者称姜坞先生,乾隆年间(1736—1796)进士,授编修,著有《援鹑堂笔记》等。姚鼐早年受教于姚范。⁷尊府:父亲。⁸垂髫:古时称儿童下垂的头发为垂髫,后引伸为童年。⁹太夫人:指姚鼐的祖母。¹⁰夜分:夜半。¹¹倏忽:迅速,很快。¹²以经学应举:刘大櫆曾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辞科考试。¹³无何:不久。¹⁴举于乡:乡试中举。乡试亦称省试,是在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诸生(秀才)俱可赴考,考中者为举人。¹⁵曩:过去,先前。¹⁶学殖:指学问的积累增长。殖:加多,增长。
昔王文成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昔王文成¹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²,为显官。”文成莞(wǎn)³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yáo)(shùn)”,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máo)仗钺(yuè),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¹⁰其次也。
译文:从前王守仁小时,他父亲带他来到京城,京城的(许多)贵人见了他,都说他应该是第一流的,王守仁问什么是第一流,诸贵人说:“考中进士,做大官。”文成微微的笑着说:“恐怕第一流的应该是圣贤之人。”诸位贵人都非常惭愧。现在既然上天赋予姚鼐世以稀世的才华,并且姚鼐也有志于古人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做法,那考中进士做大官,不是姚鼐所追求的。如果他只是凭文章出众而名传后世,也不是我对姚鼐的期望。孟子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认为不值得去做尧舜,那是违背天理,有能成为尧舜的天资却说做不到,那是不尊重天理。像那举着大旗,手持武器,统领士兵,在遥远的边疆立下战功,这是英雄豪杰们所做的,而我认为还是其次的。
注释:¹王文成:王守仁,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曾在故乡阳明洞中筑室,世称阳明先生,死后谥文成。²射策甲科:考中进士。射策:原为汉代考试方法之一,办法是把问题写在“策”(竹简)上,按难易分甲乙两科,被考试者取策,回答策上所写问题,射策甲科,中者为“郎”(官称)。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³莞尔:微笑的样子。⁴不世之才:不是每世都有的人材,稀有的人才。⁵不朽:古人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⁶人皆可以为尧舜:语出《孟子·告子下》。⁷悖天:违背天理。⁸漫天:不尊重天理。拥旄仗钺,举着旗子,拿着武器。⁹立功青海:泛指到边疆杀敌立功。¹⁰抑:还是。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姬传试于礼部¹,不售²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译文:姚鼐参加了礼部组织的考试,没有考中要回乡,于是我就写了这篇序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他。
注释:¹试于礼部:指会试。清代科举考试在京城举行的会试由礼部主持。²不售:不成功,未考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