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独坐池塘如虎踞(jù)¹,绿荫树下养精神。
译文:青蛙独坐池塘上如猛虎盘踞,头顶绿荫修身养性。
注释:¹虎踞:如虎之蹲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译文:春天来临如果青蛙不开口,有哪个虫儿敢争先鸣叫呢?

jué ·yǒng

máodōng(cún) jìnxiàndài 

zuòchítáng 绿yīnshùxiàyǎngjīngshén 
chūnláixiānkāikǒu chóngérgǎnzuòshē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蛙独坐池塘上如猛虎盘踞,头顶绿荫修身养性。

春天来临如果青蛙不开口,有哪个虫儿敢争先鸣叫呢?

注释

虎踞:如虎之蹲踞。

猜您喜欢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译文:苏武被匈奴拘押了十九年,始终保留了汉节与对汉朝的忠诚。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译文:他利用白色大雁传信息,飞到了汉昭帝的上林苑。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译文:他在遥远的北方牧羊,艰苦万分,回归家乡的心如同西落的太阳,几乎要绝望。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译文:渴了就饮用寒冷的冰窖水,饿了就食用天上的飘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译文:终于在汉昭帝的关怀下,苏武可以从遥远的漠北回归长安了,他和李陵临河诀别,怆恻心欲绝。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译文:苏武拉着李陵的衣袖,哭尽眼泪,替之以血(苏武成为了千古忠臣,而李陵却万古蒙羞,使人扼腕出血!)。

  其实,李陵还是不错的汉子,三千人抵抗了匈奴十几万人的围攻,最终兵尽力竭负伤被俘。这种情况,就是按现在国际公约来看也不算叛徒,而汉武帝却杀他全家,怎么不让投降?!

  李白借咏叹苏武,隐约为李陵抱不平,在当时的唐朝是了不起的!表扬!有人考证李白是李陵的后代,真有点不知其然,毕竟年代太遥远。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这两句应该是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源头吧。

bái tángdài 

zàixiōng shíniánchíhànjié 
báiyànshànglínfēi kōngchuánshūzhá 
yángbiān luòguīxīnjué 
yǐnyuèbīng cāntiānshàngxuě 
dōnghuánshāsàiyuǎn běichuàngliángbié 
líng xiāngkànlèichéngxuè 

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许国¹虽坚鬓(bìn)²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译文:报国之志虽坚定,但岁月不留情,如今头发已斑白,在山的这一边想象着长安的终南山。
注释:¹许国:谓将一身奉献给国家,报效国家。²鬓:鬓角。
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
(gē)¹上马嗟(jiē)心在,穿堑(qiàn)²环城笑虏(lǔ)(chán)³
译文:拿起干戈翻身上马的雄心壮志仍在,敌人并不可怕,他们穿凿护城河围在城外以为防守,可见敌人实孱弱胆小。
注释:¹横戈:把戈横拿着。多指作战。²穿堑:穿越护城河和壕沟。³孱:软弱。
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
日暮¹风烟传陇上²,秋高刁斗³落云间。
译文:日暮黄昏之际,站在城楼上看见一片秋风,一片云烟,一直笼罩到陇山之上,直到陇内的长安。身在瞿塘,心在长安的曲江,两地相隔万里,秋风吹起的云烟把两地接成一片。
注释:¹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²陇上:指今陕北、甘肃及其以西一带地方。³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铜质,有柄,能容一斗。体呈盆形,下有三足细柄向上曲,柄首常作成兽头型,口部带流。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译文:关中父老遗民一定很悲哀,因为祖国的军队就在这里,可是几十年过去了,王师为什么从未出关收复失地呢?
报国之志报国之志虽坚定,但岁月不留情。如今头发已斑白,在山的这一边想象着长安的终南山。拿起干戈翻身上马的雄心壮志仍在,敌人并不可怕,他们穿凿护南河围在南外以为防守,可见敌人实孱弱胆小。日暮黄昏之际,站在南楼上看见一片秋风,一片云烟,一直笼罩到陇山之上,直到陇内的长安。杜甫曾有诗说:“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身在瞿塘,心在长安的曲江,两地相隔万里,秋风吹起的云烟把两地接成一片。放翁诗也受有杜甫影响,用风烟表示两地的相连,国家土地是完整的。下一句的“刁斗”是铁器,白天用以为炊,夜间击以巡逻。秋夜天高气爽,刁斗之声直传天上,表示有军队在这里驻军。下一句“三秦父老应惆怅”,“三秦”指关中陕西,秦亡之时,项羽分封诸侯,咸阳附近共封了三个王,所以关中咸阳、长安附近即被称为三素。这句是说关中父老遗民一定很悲哀,因为祖国的军队就在这里,可是几十年过去了,王师为什么从未出关收复失地呢?他是设身处地替沦陷区的人设想,他想要统一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南宋名家词选讲》

guānzhǎngānchéng--yóu

guósuījiānbìnbānshānnánjīngsuìwàngnánshān

héngshàngjiēxīnzài穿chuānqiànhuánchéngxiàocàn

fēngyānchuánlǒngshàngqiūgāodiāodòuluòyúnjiān

sānqínlǎoyīngchóuchàngjiànwángshīchūsànguān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¹。使²有什(shí)(bǎi)之器³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¹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要使国家的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即使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却并不使用;使老百姓珍惜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列它。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使百姓认为(他们)吃得香甜,服装漂亮,住的舒适,满意(他们的)风俗。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注释:¹小国寡民:小,使……变小,寡,使……变少。此句意为,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²使:即使。³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一说是指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什伯,数量词,指超过十倍、百倍。⁴重死:看重死亡,即不轻易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事。⁵徙:迁移、远走。⁶舆:车子。⁷甲兵:武器装备。⁸陈:陈列。此句引申为布阵打仗。⁹结绳: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以绳记事。¹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以人们吃的食物为甘美,以他们所穿的衣服为美好,以他们所住的房子为安适,以他们的风俗为快乐。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高阁逼诸(zhū)¹,登临近日边。
译文: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
注释:¹诸天:天空。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晴开万井树¹,愁看五陵烟。
译文: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
注释:¹井树:井边之树。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jiàn)外低秦岭,窗中小渭(wèi)¹
译文:凭靠栏杆,看那秦岭开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
注释:¹渭川:渭水。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¹
译文: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注释:¹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写这座高阁的高,诗人用了眺望的视角来写,主要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还加入比喻,对比这样常见的修辞来增加效果。“逼诸天”、“近日边”,这是夸张和比喻,“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也是夸张,但是在意义上有一种递进,使高阁的形象更具体。“低秦岭”、“小渭川”有夸张地成分但也有对比,拿这样的秦岭渭河来突出总持阁之高。其实在最后的结尾诗人的态度里也有夸张的意思,他当然不会真的为了一座高阁而出家,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这座佛寺古阁的环境清雅视野开阔罢了。全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李白的诗句里就常用到夸张的修辞。也就是因为岑参在诗里这样淋漓尽致得专写总持阁之高,所以使作品在整体上有了一种很突出的气势,这样的处理方法在他的诗作里是常见的,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特色。

dēngzǒngchí

cénshēn tángdài 

gāozhūtiān dēnglínjìnbiān 
qíngkāiwànjǐngshù chóukànlíngyān 
jiànwàiqínlǐng chuāngzhōngxiǎowèichuān 
zǎozhīqīngjìng chángyuànfèngjīnxiān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南园满地堆轻絮(xù),愁闻一霎(shà)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译文:南园地上堆满飘落的柳絮,忽然听得一阵清明时节的急雨骤然而来。急雨过后夕阳斜挂天边,飘落泥中的杏花仍带着芳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píng)¹掩。时节欲黄昏,无憀(liáo)²独倚门。
译文:被雨惊醒的女子容颜显出几分匀和秀美,起身将那枕后的屏山轻掩,窗外已是日暮苍茫的黄昏时分,无聊地靠在门楣上望着那黄昏风景。
注释:¹屏山:如屏之山,指屏风;床头小屏,亦名枕屏、枕障。²无憀:即无聊。憀:通“聊”。

  刘熙载在《艺概》中称温庭筠词“精妙绝伦,然类不出乎绮怨。”这首《菩萨蛮》写的就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女子春昼睡起后的生活情态。上阕纯写时节景物,勾画出一幅典型的暮春景象;下阕描写在这种环境薰染下女主人公的百无聊赖的心情。

  上阕纯写时节景物。

  作者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幅典型的暮春景象,而于其略露人情。“愁闻一霎清明雨”一句是上阕的关键,说“闻”即有人在,而且是“愁闻”,更透露出人情。前后三句的景物,都是“愁闻”的人感受到的。从下阕首句看,其人闻雨是在床榻上,并是被雨惊醒的,闻雨而愁,是下意识的惜春之情的流露。首句先从景物表明时节。柳絮飞于春暮时。“轻絮”前用一“堆”字形容花絮清积之厚,在杨柳树多的地方即有这种景象。次句明言节候。“一霎”的雨是阵雨,下面两句即是阵雨后的景象。

  “雨后”二句写暮春阵雨后的光景:雨余气清,斜阳照射,清花犹香,一切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总的给人以凄艳的感觉。“却”字为倒转之意,雨与阳光乃是相反的气象,而“雨后”即出现“斜阳”,故用一“却”字表示感觉的特异,亦有助于对整个境象的新鲜之感。雨停下来了,天空中出现斜阳,只见那零清的杏花,依旧散着芳香。但清花之香给予人的并不是美的享受,而是心灵上的刺激,只能加重伤春情绪。

  下阕描写主人公的情态,在这种环境薰染下的百无聊赖的心情。

  “无言”二句为午睡初起的表情。“无言”二字可见主人公冷寂的心情,也可看出她是独处香闺的。“匀睡脸”则是由冷寂心情产生的懒散容态,只是略匀面脂而未着意梳妆。

  “枕上”句是对睡处的回顾,只淡淡地把屏、枕物象略提一下,暗露主人公从起身后离开屏枕时感到的空虚心情,也是产生“无言”句那种表情的环境气氛,因为在这样的处境中,人自然地要懒洋洋的了。“屏山”是床畔的掩蔽物,即屏风。这里只提“枕上屏山掩”,因起身后枕上空虚,最是关情。

  末二句以主人公之黄昏无聊,觉光景人情,一片黯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黄昏时候人世间有多少浪漫故事发生。她也是人,也有爱情婚姻的要求,她的那颗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便无聊地起身依门张望。至于是望谁,能否达到目的,词中没有说,留下了悬念。此词上阕所布设的时节景物,如堆絮、清花、愁雨、斜阳,与下阕描写人的活动如无言匀脸、无聊倚门,情境同此索寞,互为表里,可见匠心。

  李白著名诗篇《玉阶怨》,也是写富女秋怨的。两者结合读,更能体会个中滋味。

参考资料:
1、 胡国瑞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9-50

mán··nányuánmǎnduīqīng--wēntíngyún

nányuánmǎnduīqīngchóuwénshàqīngmínghòuquèxiéyángxìnghuālíngluòxiāng

yányúnshuìliǎnzhěnshàngpíngshānyǎnshíjiéhuánghūnliáom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